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理论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库兹涅茨曲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美国人担心自由贸易恶化墨西哥环境并影响美国本土环境的问题,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
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扩大了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研究的影响。
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环境质量与收入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丰富了对EKC的理论解释。
1.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
Grossman和Krueger提出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三种途径影响环境质量:(1)规模效应。
经济增长从两方面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要增加投入,进而增加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更多产出也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
(2)技术效应。
高收入水平与更好的环保技术、高效率技术紧密相联。
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研发支出上升,推动技术进步,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他不变时,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削弱生产对自然与环境的影响;二是清洁技术不断开发和取代肮脏技术,并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G•Grossman和A•Kureger对此提出了一个环境Kuznets曲线的假设[1]。
该假设试图说明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水平是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
他们采用跨国数据说明了EKC的存在,即最初环境恶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上升,达到一个转折点后,将随着人均GDP的上升而下降。
并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以下几点:当人们越富有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高;人们越富有,越有能力降低环境恶化程度;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向低污染型生产转化;经济增长有利于加速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技术的进步。
Beckerman甚至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环境恶化程度的下降可以由经济增长来解决。
”国外学者对这项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认为存在EKC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通过拟合二次多项式或三次多项式模型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再来计算出拐点而进行的;另一种是利用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分析的。
但是,前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受到了许多严厉的批评。
批评者们认为,只有使用单一国家数据才能判别不同污染的真实EKC是否存在。
截面数据仅仅能反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所具有的负向关系,它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呈正向关系的,因而,它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关系。
这一结论同样也适用于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截面数据。
因为,采用截面数据等于暗含了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发展路径,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ListGallet就曾用美国1929~1994年的数据对不同州的EKC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同州的转折点并不相同,即美国各州的污染路径是不一致的,从而也印证了上面的结论。
至于第二种方法,目前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结论也并不相同。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姓名:项吉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数量经济学指导教师:国涓200712013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煤燃烧,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有效的能源政策控制煤炭中C02的排放对我国有效抑制碳排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正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构成中约占76%,是世界平均值的2.53倍,是美国的3.30倍,日本的4.30倍,德国的2.53倍,英国的2.35倍,法国的7.58倍,意大利的7.73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第一代的煤烟型污染。
o据统计在20实际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GDP每增长l%,煤炭消费即相应增长约0.85%。
多年来,中国己经形成了以煤为主,多能互补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但由于煤价过低、商品煤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原因,煤炭生产和利用效率很低,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因而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0,6、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o,使得工业和入口集中的城市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有些地区和城市还产生了酸雨并呈发展趋势。
图3.3我国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图3.3是我国1996年和2003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从图中我们看到,与1996年相比,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比例有所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上升,过去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煤炭消费仍然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优势。
表3.2对中国和美国2002年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美国是世界能源消费最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
2002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19。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安虎森王雷雷吴浩波摘要本文根据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检验建立面板空间误差模型,分别以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衡量环境污染程度,对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研究表明:“倒N”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确实存在,而且还验证单位生产总值的污染排放量(产生量)随地区经济发展的提高而下降;四种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这意味着各地区的节能降耗减排政策不能孤立地实施,应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同时实施,这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协调;过分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环境改善,要么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量,要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面板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自相关性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4)09-0001-08作者简介安虎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天津300071;王雷雷、吴浩波,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天津300071一、引言Grossman和Krueger(1991)发现,二氧化硫和烟尘两种污染物会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即二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于1995提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假说”(Hypothe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质量会恶化,但是经过一个临界值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反而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污染排放物不断增加。
以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例(表1),200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968.7万吨,而到2012年该数值增加到4129.6万吨,增幅为4%。
倒u型曲线解释
倒U型曲线,也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195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
该曲线显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会趋于不平等。
随后,在经历一段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后,当经济达到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所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
库兹涅茨在说明这一倒U字形时,设想了一个将收入分配部门划分为农业、非农业两个部门的模型。
在此情况下,各部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可以由如下三个因素的变化来说明:
1. 农业部门内部的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
2. 非农业部门内部的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
3. 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总的来说,库兹涅茨曲线是一个理论模型,用于描述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然而,它并不能解释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情况,因为实际情况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文化、历史等。
1月(上)行政事业资产财务与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杜梦程远王敏宇张方卉王怡雯(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摘要: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20002016年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基于环境库兹曲线理论定量探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近年来开展的创森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应当继续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驾齐驱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一、引言现阶段,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倍受社会和学界关注的争议热点。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 Kueger 和Shafik and Bandyopadhyay 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定量描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广泛的应用中不断丰富理论内容。
2016年,芜湖市启动创森活动,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城市竞争力不断升级。
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建立模型研究芜湖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演进轨迹,从而为该市未来的环境政策实施方向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用于度量环境质量的指标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污染集中度,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开采量。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规律性以及获取的连续性,本文从污染物排放量类别下选取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项存量指标来表征环境质量状况,同时用人均GDP 这一指标来衡量芜湖市同期经济发展水平,时间跨度为20002016年。
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
2.模型构建最初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生态环境的质量会先随着经济的增长加剧恶化,当经济水平一定后,环境质量会随其继续增长而得到改善,整体呈现出倒U 型的变化趋势。
本文采用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如下:y t =0+1x t +2x 2t +3x 3t +t其中,设定y 代表环境指标,自变量x 表示芜湖市人均GDP ,t 表示不同年度,0为常数项,1、2、3为待定参数,t 为随机扰动项。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与研究的评判1、引言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内外学者针对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提出了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他们通过对42个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某些污染物排放量)不短恶化,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EKC的拐点),经济的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的改善,二者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
关于倒U形的EKC曲线是否存在,国内外学者结合不同的经济实体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实证研究。
当然,有些研究结果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也有些学者根据自己的实证分析的情况,认为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不一定存在倒U形的关系,可能是同步发展的、正U形的、N形的或者是倒N形(也称作S形)的。
由此可见,对EKC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且某些结果缺乏说服力,“混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显著特点,这些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曲线的形态上。
在研究SO2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Panayotou (1993)和Selden和Song (1994)的论证结果支持了Grossman和Krueger (1991)的倒U形曲线观点,但是Kaufmann(1998)、Dinda(2000)在同一个问题上却得到了正好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倒U形的曲线并不存在;同样在对温室气体CO2进行分析时,也有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Selden和Song (1994)、Galeottia和Lanza (2005)的研究结果认为气体污染物(选择了四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是先增后减,曲线呈倒U形,而Friedl和Getzner (2002)得到的结果是N形曲线,CO2的排放量先增后减,然后又有一个恶化的过程,而oltz-Eakin 和Selden (1995)得到单调上升曲线,Agras和Chapman(1999),Richmond 和Kaufmann (2006)则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库兹涅茨曲线,又称倒U曲线、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依据推测和经验提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关系的倒U形字曲线假说。
库兹涅茨分析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基于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进行的。
他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配差距会发生趋势性的变化。
但是研究这样的问题却受数据缺乏与合理理论模型的制约。
库兹涅茨设计了两个部门,一个是农业部门,另一个是非农业部门。
这种分法实际上相当于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产业部门。
库兹涅茨设计和研究了它们之间产业结构变化对收入差距变化产生的影响。
反映和推演工业化进程或二元结构变化下分配差距的变化规律是库兹涅茨的本源思想,但是由于库兹涅茨在当时无法提出一个工业化进程中分配差距变化模型,只能依据大量的猜想和引用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这就把后来研究者引入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的简单表述形式上——人均收入变化(或经济增长的变化)与分配差距变化的关系上,并且背离了库兹涅茨自己最初考量的问题,即以产业结构变化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随着计量经济学不断被应用到研究当中,研究者试图用统计学的工具来证明库兹涅茨的假说。
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库兹涅茨提出了所谓的倒U字假说。
他首次论述了如下一种观点,即: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创造”与“破坏”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并影响着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利用各国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
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所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因而被命名为库兹涅茨倒U字假说,又称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65-03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疆自治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为新疆环境的快速回复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从而促进新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一、引言库兹涅茨曲线(kc)最初并不是用来反映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假设,而是用来反映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差异之间关系的,此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s.kuznets在1955年对收入差异进行研究时提出的。
受这一理论的启发,在1991年,crossman和krueger 在研究42个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时,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型,这就与反映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差异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相似,于是便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设:如果没有一定的环境政策干预,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整体环境质量将随着经济增长逐渐得到改善[1]。
那么这个假设是否是必然成立的呢?国内外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答案不一致,有的专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证实了这一假设,以我国专家学者为例:2004年,高振宁,缪旭波,邹长新在研究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总体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2];2005年,王瑞玲、陈印军在研究我国“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时发现,我国"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并不都是标准环境库兹涅茨的倒“u”型,而是呈现倒“u”、正“u”和“三次曲线”三种类型[3];2007年,宋涛、郑挺国、佟连军在利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也不呈现单一的倒“u”曲线[4];2008年,彭立颖;童行伟;沈永林对上海的环境与经济研究,结果发现4项环境指标同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ekc特征,即倒"u"形[5]。
中国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朱平辉[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目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基于中国198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七种工业污染排放进行EKC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只有一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为传统的两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而其他五种工业污染排放与人均GDP之间为“倒U型”的关系。
[关键词] 工业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空间面板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
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基础上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支付了昂贵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总体情况一直比较严重。
中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翻,与此对应的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长趋势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否则GDP增长背后的环境代价是灾难性的。
我们必须关注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两个变量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
对于工业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联系,有学者从协整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李国璋和孔令宽(2008)[2]通过协整检验中国1985-2006年间CO2和SO2排放量的对数值与人均收入变量间分别在5%和平1%的显著水平上存在正的协整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经济增长与排污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更多的学者是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来研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绘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一种长期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EKC 假设,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然而一旦经济发展超越了某一临界值点(如图1中的Y0所代表的经济增长水平,该点也称为转折点),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反而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
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是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所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经济发展会呈现出一个倒U字形曲线,即在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生产率都会不断增加,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增长的势头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和产业组成也会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农业、工业向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转型。
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被视为一种相对较为悲观的经济发展理论,因为它暗示了经济增长在某个时刻将逐渐趋于停滞,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 1 -。
我国水使用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1)水资源状况的审视与预测。
根据WHO/*****000年的报告,全世界当前超过40个国家20亿人口面临缺水问题,*****6估计11亿人口不能得到安全的饮用水,26亿人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用水,到2015年仍有近10亿人口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在城市中,不能饮用安全水的人口比例还在增加,80%的废水仍不能得到收集与处理。
到本世纪中叶,世界食品需求将增加70%,这将导致农业用水需求至少增加19%,农业用水已占到淡水用量的70%。
水是人类的必需品也是生态系统的必需品,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获取、使用和管理好水资源非常重要,不仅能增加人类福利,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地球总水量虽然有1.386€?018m3,但是全球淡水资源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为3.5€?08亿m3,其中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北极冰盖中,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运用,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世界排名第4,虽然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却是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也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 14我国万美元GDP用水量为4749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的9.8倍,日本的25倍。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以及环境的影响,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集水资源管理,提出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然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与水环境污染恶化的现象,对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因此,基于我国数据正确认识水使用和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关系,能正确识别当前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目前工业用水情况和水重复利用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用水量也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未来工业经济仍将进一步发展,工业用水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但是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问题的存在,并且伴随着北方河流开发过度,水源承载力遭到忽视,已经渐渐演变成了中国水资源危机,国家的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制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思考①――兼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内容摘要:环境污染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分析,以求说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适用性。
本文先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介绍了学术界对其研究的一些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通过对1981-2003年中国人均GDP与工业废渣人均产生量、废气和工业废水人均排放量的关系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并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环境的规制和治理,以求得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Re-thinking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nvironmental Issues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Abstrac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 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hypothe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review, some criticisms are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per capita and the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nd waste gap, we conclude that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does not exist in China up to now. In order to make the harmoniz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经济生活》常见曲线图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线,又称倒U曲线、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于1955年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一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
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随着一国收入水平的上升,收入分配差距将趋于扩大,当经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收入差距将开始缩小。
库兹涅茨拐点就是倒U型曲线的顶点。
这显示经济发展的关注点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化。
能否成功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越过库兹涅茨拐点,是一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也译为“劳伦兹曲线”。
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库兹涅兹曲线库兹涅茨曲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所提出来的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倒U曲线”(Kuznets curve)。
库兹涅兹曲线以人均财富增长为横坐标,以人均财富分配为纵坐标,二者关系遵循倒U型曲线规律(如图)。
农业社会时,收入分配相当均等;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经济快速增长,由于劳动力迅速向高收入的生产部门流动,人均财富分配不平衡明显加剧,曲线上扬;一段时间内,工业社会继续发展,曲线相对平缓;工业化完成之后,收入分配不平衡缩小,曲线下降。
库兹涅兹假说关于效率(或者说发展)和收入分配(或者说公平)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际有广泛的讨论,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支就是库兹涅兹假说。
1955年,西蒙锭神蕑祭(Simon Kuznets)在其《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论文中,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人均财富增长(效率、发展)与人均财富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问题。
命题认为,经济发展初期,人均财富增长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短暂稳定之后,伴随人均财富增长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但此命题只是猜想,数据由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中获得,并非绝对正确。
一方面,倒U型曲线不是必然出现,即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收入差距增大。
例如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较为恰当地处理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如台湾省大力普及教育),并未明显出现倒U型曲线。
另一方面,倒U型曲线的拐点也不一定会自动出现,即在收入差距扩大化后,此差距不会在不施加任何人为作用的情况下自动缩小。
多数经济学家将库兹涅兹曲线认定为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而非经济学定律。
在西方国家中,库兹涅兹曲线的下降趋势是由于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如政治变革和制度调整。
此命题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即为我国所面对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的问题。
我国能否成功处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完成经济转型。
1.1.1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简介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即库兹涅茨曲线。
在1991年,美国环境学家Grossman和Krueger 首次将库兹涅茨曲线引入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 它假定一个国家的污染水平会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污染水平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Grossman和Krueger通过研究发现SO2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如果用纵轴表示污染水平(污染物排放量等),横轴表示经济增长(GDP、GNP或人均GDP、人均GNP等),可得到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散点曲线呈“倒U型”,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以下简称EKC)。
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其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比较早,主要研究文献有:1992年Bandyopadhyay和Shafik运用EKC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Lucas(1996)验证了BO2、NO2等与经济发展也符合EKC假说。
Panayoutou(1997)运用了3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982-1994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政策和制度不仅能够显著减少由二氧化硫引起的环境退化,而且能够减轻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Dasguptaetal(2002)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能使经济增长的每个时期污染排放水平都低于没有规制时的排放水平,使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变得比较平坦。
除此之外,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EKC假说,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倒U”顶点出现的时机不同。
国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研究文献有:范金(2002)采用中国81个大中城市1995-1997年度SO2、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浓度等的面板数据对EKC进行研究,发现除了氮氧化物浓度之外,其余污染物与国民收入水平存在“倒U”关系;包群、彭水军(2006)采用中国30个省市1996—2000的环境指标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特征。
张红凤等(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严格且系统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改变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形状和拐点位置。
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方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差别也较大,很难建立统一的模型来描述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应当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域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
1.1.2 EKC模型国际上根据环境库兹涅茨理论所产生的计量模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模型,另一类是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模型。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EKC模型该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简化计量模型:E t =β+β1Yt+β2Yt2+μt(1)式中:Et为某国家或地区在时刻t受到的环境压力,常用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排放量等表示;β0是国家和地区特征相关参数;Yt是该国家或地区在t时刻的经济产出,一般以GDP或人均GDP表示;β1、β2分别为参数。
若β2<0,β1>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2>0,β1<0则为“正U”型曲线,通过对上式一阶求导可得到环境质量转折点Y=-β1/(2β2)。
1995年,Grossman和Krueger又将该模型进一步拓展成三次函数型:E t =β+β1Yt+β2Yt2+β3Yt3+μt(2)若β1>0,β2<0且β3=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为“正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将呈线性下降;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呈现“正N”型。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EKC模型这类模型主要由Bandyopadhyay和Shafik(1992)提出,主要是将二次、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合,并加入GDP以外的环境影响因素。
基本表达式为:lnEit =β+β1lnYit+β2(lnYit)2+β3(lnYit)3+Xit+μit(3)一般使用Hausman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用模型。
式中Xit 表示影响第i国家或地区环境质量的其他变量构成的向量,一般包括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等变量。
其中结构效应一般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或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比重,技术进步效应一般采用人均资本存量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出口依存度或FDI依存度来研究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3.1 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图1 1999-2009年间昆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1999-2009年间昆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4种污染物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999-2006年间波动上升,2006以后呈下降趋势。
3.2 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本文采用的模型是E t =β+β1Yt+β2Yt2+β3Yt3+μt式中,:Et为昆明市在时刻t受到的环境压力,本文中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表示;β是昆明市特征相关参数;Yt 是昆明市在t时刻的经济产出,本文以人均GDP表示;β1、β2分别为参数。
若β1>0,β2<0且β3=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为“正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将呈线性下降;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呈现“正N”型。
本文利用上述模型,分别对昆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E1)、工业SO2排放量(E2)、工业烟尘排放量(E3)和工业粉尘排放量(E4)的EKC进行估计,样本数据区间为1999-2009年,资料来源为1999-2009各年的《昆明统计年鉴》,估计结果如下:表1 昆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表环境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R20.87 0.89 0.83 0.9 常数项55718.34 11688.06 344206.2 531029.3β1-7.107800 0.884817 -47.76024 -74.06725β20.000324 0.000395 0.002233 0.003406β3-4.84E-09 -1.15E-08 -3.40E-08 -5.09E-08 F值15.24 18.23 11.27 22.13DW 1.8 1.67 1.89 2.01 由表1得,所有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拟合度R2的值均大于0.7。
其中,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拟合度为0.9,说明所采用的回归模型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
各环境指标与人均GDP的散点图见图2-5。
从图中可以得出:4种污染物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在1999-2006年间波动上升,2006以后呈下降趋势。
图2 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图3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图4 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图5 工业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散点图对工业废水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1=55718.34-7.107800Yi+0.000324Yi2-4.84E–09Yi3(4.26)(-3.49)(3.18)(-2.95)根据模型判定标准之一: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
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2=11688.06+0.884817Yi+0.000395Yi2-1.15E–08Yi3(0.095)(0.046)(0.41)(-0.75)根据模型判定标准:若β1>0,β2<0且β3=0,则为“倒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为“正U”型曲线;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将呈线性下降;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若β1>0,β2<0且β3>0,则环境恶化程度呈现“正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呈现“倒U”型曲线、“正U”型曲线、线性下降、“正N”型、“倒N”型中的任何一种。
对工业烟尘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3=344206.2-47.76024Yi+0.002233Yi2-3.40E–08Yi3(4.14) (-3.69) (3.45) (-3.26)根据模型判定标准: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烟尘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
对工业粉尘排放量EKC的估计方程如下(方程下面括号内为T值):E 4=531029.3-74.06725Yi+0.003406Yi2-5.09E–08Yi3(5.61) (-5.03) (4.62) (-4.29)根据模型判定标准:若β1<0,β2>0且β3<0,则当用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用纵坐标表示环境恶化程度时,环境恶化程度呈现“倒N”型。
得出昆明市1999-2009年工业粉尘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倒N”型。
[1]沈锋.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9):81-90[2]范金.可持续发展下的最优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5-10.[3]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11): 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