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7.42 KB
- 文档页数:4
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大连市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开放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市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运用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大连市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库兹涅茨曲线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它能够直观地展示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发展初期,环境状况会恶化,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技术进步,环境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来看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大连市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近年来,大连市的GDP持续增长,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大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这些产业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其次是水体污染问题。
大连市位于渤海湾和黄海之间,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漂亮的海滩。
随着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排放,大连市的海洋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些海滩变得脏乱不堪,海水也受到了污染,对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最后是垃圾处理问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连市产生的垃圾量也在不断增加。
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垃圾无处可去。
一些地方出现了垃圾堆积问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从大连市的环境问题来看,目前大连市的环境状况并不理想。
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大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大连市加强了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治理,推行了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清理了一些海滩上的垃圾;加强了垃圾分类处理,建设了一些垃圾处理厂。
大连市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有效的关注和治理。
尽管目前的环境状况还不理想,但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积极的。
大连市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
本文旨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
境污染相互关系进行初步评价。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指出,环境污染
水平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先升高后降低的一种曲线形态。
在国家经济快速
增长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长期的忽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我国的经济
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将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主要理论框架,通过对我国历年的GDP和环境污染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
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
展方向做出初步建议。
本文预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研究背景:阐述环境问题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库
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
2. 相关理论: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本概念、演化过程以
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情况。
3. 数据处理与方法:详细介绍我国GDP和环境污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流程。
4. 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历年GDP和环境污染数据的分析,绘制出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曲线图,并探讨其中的关系和意义。
5. 结论与建议:总结本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对我国未来环境治
理工作提出一些初步建议和方向。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深入剖析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为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借鉴。
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也称为环境Kuznets曲线(EKC),是指统计数据显示,在一定阶段的工业化和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呈现出倒U形曲线变化的趋势。
即在工业化起步阶段,随着工业发展,环境质量会逐渐恶化,但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分离的现象,进入环境质量逐渐改善的阶段。
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可以对大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大连市作为我国的典型沿海城市,经历了从一个传统的渔业城市到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大连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和建设。
但与此同时,大连市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据统计,2002年大连市空气质量指数为92.9,而2012年则达到了120.5,大幅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
为了探讨大连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对大连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析。
从大连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可以得出以下观察结论:1. 2002年到2006年,大连市空气质量指数逐渐上升。
这是由于大连市此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而由于各种原因,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加重。
2. 2007年到2011年,大连市空气质量指数逐渐下降。
这是由于当时城市的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重工业逐渐向城市周边地区转移,对城市环境影响相应减小。
同时,政府从2011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减排政策。
1. 大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
目前,大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业废弃物排放超标、城市管理混乱等,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力度,规范管理,以保护城市环境。
2. 大连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注重环境保护。
如今经济的发展和环保如出一辙,发展快速的地区通常也会很少考虑环保问题。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污染排放的累积效应,近几年我国环境状况日趋严峻。
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其衡量指标。
另一方面围绕着环境污染展开探讨,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分类、特点及其危害。
本文利用中国近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历年的人均GDP和主要污染排放量的统计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Model ,简称EKC)来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calculative effect of pollutant emission ,the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becomes worse .How to cop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al advan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hether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or not in the not –so -distant future .This text begins with two parts that one introduces som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ories concerned and measurable indexes , another one is the debate about the clarification , the characters and the damages of the pollution .We tak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ime-series data recent years ,the GDP of each year and the data of pollutant emission .At last ,employing the EKC model to analyze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and raise 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Key words :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of Domestic Production,简称GDP )仅为3645亿元,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2008年中国GDP为314045.4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6.4%,截止到2013年1月,中国GDP为58786亿美元,以4044亿美元的较小差距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工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朱平辉[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目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基于中国198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七种工业污染排放进行EKC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为只有一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人均工业废气与人均GDP为传统的两个拐点的“倒N型”关系,而其他五种工业污染排放与人均GDP之间为“倒U型”的关系。
[关键词] 工业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空间面板模型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增长阶段。
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基础上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支付了昂贵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总体情况一直比较严重。
中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翻,与此对应的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长趋势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否则GDP增长背后的环境代价是灾难性的。
我们必须关注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两个变量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
对于工业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联系,有学者从协整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李国璋和孔令宽(2008)[2]通过协整检验中国1985-2006年间CO2和SO2排放量的对数值与人均收入变量间分别在5%和平1%的显著水平上存在正的协整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经济增长与排污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更多的学者是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来研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绘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一种长期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EKC 假设,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然而一旦经济发展超越了某一临界值点(如图1中的Y0所代表的经济增长水平,该点也称为转折点),人均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反而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作者:郑预诺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使用1992-2015年经济增长与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数据,建立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模型,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废水污染指标为倒“N”型,现阶段处于EKC曲线的左半部分;工业废气污染指标为倒“U”型,现阶段处于倒“U”型的右半部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指标为倒“L”型。
工业废气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从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寻找突破EKC拐点的发展路径,是我国当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
按照这一发展目标和理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理应相辅相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的逐步推进,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常呈现出两难格局。
为探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具体关系,本文选取199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三类指标的时序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人均GDP和污染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EKC特征,以期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做出深入的、有价值的探索,为制定环境政策和掌握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定依据。
一、数据选取和计量模型选择(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包括:除西藏自治区、香港、澳门及台湾之外的我国1992-2015年的原始数据。
在选取数据时需要注意:跨越不同发展阶段且具有一定长度的时间序列数据;有一定代表性的环境经济指标。
基于以上要求,本文使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三种指标表征我国环境污染程度;使用历年人均GDP表征我国的经济发展。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应用姓名:项吉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数量经济学指导教师:国涓200712013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煤燃烧,采用先进的技术及有效的能源政策控制煤炭中C02的排放对我国有效抑制碳排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正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构成中约占76%,是世界平均值的2.53倍,是美国的3.30倍,日本的4.30倍,德国的2.53倍,英国的2.35倍,法国的7.58倍,意大利的7.73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第一代的煤烟型污染。
o据统计在20实际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GDP每增长l%,煤炭消费即相应增长约0.85%。
多年来,中国己经形成了以煤为主,多能互补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但由于煤价过低、商品煤质量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原因,煤炭生产和利用效率很低,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因而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据统计,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0,6、氮氧化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来自于燃煤o,使得工业和入口集中的城市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有些地区和城市还产生了酸雨并呈发展趋势。
图3.3我国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图3.3是我国1996年和2003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消费结构图@,从图中我们看到,与1996年相比,200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比例有所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上升,过去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煤炭消费仍然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优势。
表3.2对中国和美国2002年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美国是世界能源消费最大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为美国提供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
2002年,美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石油占19。
我国蓝水足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中国是一个地理脉络复杂、历史悠久、文化繁盛的国家,从古代桑巴斯绘制的“中国地理地图”就可以看出其独特的蓝水足迹,即红江、长江、珠江、黄河、海洋等走廊形状的河流湖泊网络。
这些水体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即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经过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任何一个省至西藏,向青藏高原收尾,勾勒出一条又能静水流深、也能激流勇进的蓝色水网。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蓝水足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
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椭圆形的曲线,由俄罗斯科学家Crooks先生提出,表示越是受损的环境,其稳定性越低,同时伴随着环境质量的下降,生态系统健康度就会有所下降,从而导致生态恶化、水质受损等问题。
应用库兹涅茨曲线分析蓝水足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蓝水足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关键位置,从古代至今,蓝水足迹连续不断地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生存、发展所需的水资源。
蓝水足迹除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水资源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比如改善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蓝水足迹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蓝水足迹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河流下游发生洪涝灾害,河流水质恶化,河流和湖泊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污染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越来越不健康,库兹涅茨曲线上的点也逐渐的向右移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蓝水足迹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受到破坏和污染的情况下是不断地向右移动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蓝水足迹的环境问题,重视蓝水足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蓝水足迹保护对提高中国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
应采取完整的河湖管理体制,采取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把污染排放控制到最低,加强河湖环境改善的投入,最大限度的保护蓝水足迹的环境,维持蓝水足迹的稳定,保证蓝水足迹的完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环境污染论文: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污染天堂假说环境竞次假说实证分析【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经济、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凸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成绩斐然,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经济、贸易与污染的关系是需要认真对待和智慧处理的问题,能否通过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来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经济、贸易和环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相关理论对此问题都有阐述,但理论上的作用机制在山东省的功效又如何呢?通过何种途径能够更地保护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文章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梳理了研究了经济、贸易与环境的相关理论,并对三者关系的实证文献做了综述。
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从不同国家或地区上的经济、贸易与环境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经济与环境污染、贸易与环境污染均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并通过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经验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现有研究并未分析经济、贸易和环境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路径,而且研究多集中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以及中国各省份,对于省际内部的研究涉及较少。
因此,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及省内各地市为样本,研究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创新。
第二部分为山东省经济、贸易与环境现状分析,主要研究了山东省污染密集型工业的发展状况、贸易现状和环境污染的困境。
山东省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结构仍然以工业为主,污染密集型产业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贸易额和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但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较大,而其进口不断增长,制造业也吸引了60%以上的外资额;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在经济和贸易中的高比重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此外,本部分也针对性地收集相关实证数据。
第三部分为山东省经济、贸易与环境间的内在关系分析。
选取代表性变量后,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分析,发现污染变量均与经济、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的具体应用从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 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 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庄贵阳,2007),再到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呼吁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其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脱钩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关系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已宣布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我国而言,深入研究该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国内外学者用Grossman and Krueger(1991)开创性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了两者间的关系。
下面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中国碳排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一项简单研究。
(一)总量比较从实际GDP 和碳排放的总量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三大“俱乐部”。
其中,东部地区的实际GDP 和碳排放总量都高于其他地区,是第一俱乐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俱乐部。
(二)均量的人均比较从实际 GDP 和碳排放的均量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呈现出三大“俱乐部”。
东部地区仍然是第一俱乐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是第二和第三俱乐部。
从人均量可以看出,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 GDP 增加的同时,人均碳排放也在增长,然而,在西部地区中,人均 GDP 并未明显增加,但是人均碳排放却出现显著的增长。
(三)碳排放弹性的区域比较从图 5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弹性在 1990—2007 年间经历了 1990—1998 年的持续下降阶段,而后是 1999—2007 年的一个倒 U 型阶段。
中部地区也经历了 1990—1998 年的持续下降阶段,而后经历了 1999—2002 年,以及 2003—2007 年两个倒 U 型阶段。
成都雾霾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做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与位于全国前列,但同时也成为继华北、华东地区后的又一雾霾重灾区。
文章对成都雾霾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成都空气污染程倒“N”型变化过程。
政府应在加强公民环保意识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加大环境污染投资力度,加设绿化设施,对三次产业更加合理规划,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
标签:成都;经济增长;雾霾引言虽身处经济全球化的行列中,但我国在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而以粗放型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雾霾问题愈发严重,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愈发严重。
成都作为我国雾霾的重灾区之一,结合实地调研,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分析框架实证探究其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具针对性与典型性,对于正确认识影响成都雾霾的因素,针对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推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地域出发针对性解决雾霾难题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成都雾霾现状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四面环山的闭塞地势不利于大气污染扩散,使得成霾门槛大大降低;加之气候因素,冬天雨水量相对更少,使得其对雾霾的冲刷率大大降低,致成都冬天雾霾天气占比较大。
目前成都市的全市大气污染呈现以扬尘、机动车尾气、煤烟尘和工业废气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结构,成都特殊的地理环境及降雨特点也同时为雾霾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都市雾霾主要由SO2、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构成,而PM2.5、PM10成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煤烟尘、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SO2主要来源于燃煤一次排放和各类工业排放气体,氮氧化物(NOX)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机动车等污染排放。
2 成都雾霾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2.1 模型及变量选择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提出了著名的“倒U 型假说”,即库兹涅茨曲线。
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摘要利用大连市2006—2015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统计数据,拟合出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分析了相關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随着人均GDP增加,SO2浓度、NO2浓度、近岸海域水质劣于二类站位比例呈倒“U”型曲线,地表水劣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呈线性下降,PM10浓度呈正“U”型曲线,4类区噪声超标率呈“N”型曲线。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发展;环境质量;辽宁大连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和克鲁格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假说,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国民经济收入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1]。
大连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以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为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分析大连市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资源、污染排放等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相关性方法分析大连市2006—2015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
1 数据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本文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连市统计年鉴》(2007—2016年),环境质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5年)。
考虑分析指标的代表性、整体性、通用性及可获取性等原则,从环境压力、社会、经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方面构建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的指标体系(表1)。
1.2 数据分析方法1.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模型。
EKC问题可选择的参数模型主要有多项式模型和对数多项式模型,可选择的解释变量有人均GDP的一次项到三次项和其他控制变量[2]。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不同,EKC拟合模型不是固定的一种形式,应用多种形式进行回归分析,找到该地区较适合的EKC拟合模型[3]。
本文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选取环境压力指标作为因变量,选取经济指标人均GDP为自变量,拟合方程采用线性模型、二次和三次多项式模型。
经济论坛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国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杨明(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02)摘要: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之前的交互效应。
环境是各个国家谋求发展的空间和资源载体,且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是描述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之间交互关系的经典理论,该理论也极大地应用到了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领域,并被众多的学者所验证。
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验证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呈明显的倒“N”形,且发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均呈正向关系,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城镇化;经济增长;EKC理论1引言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是经济转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同工业化和信息化一样,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我国继出口、消费和投资之后的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辆马车。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能够推动工业的发展,两者相依相存。
城镇化实质上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喜人,从1997年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从17.9%上升至57.35%,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城乡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导致城镇地区人口过多、生活环境和质量下降,亟待要求转变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各地区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经济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优化产业格局,促进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2文献回顾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初期时开始着手于研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大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是指一种倒U形的图像,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其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污染程度首先增加,而后随着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的经济-环境关系曲线。
大连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沿海港口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贸易、航运和教育中心。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分析大连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于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对大连市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化扩张、交通拥堵、能源过度使用、工业生产增长等原因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们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环境健康风险。
因此,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大连市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此背景下,大连市政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
数据表明,大连市环境质量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改善、水质改善等。
就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而言,大连市可以看作是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城市之一。
在大连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不良状态,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资金投入的加大,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等因素相互作用下,环境质量得到了逐步改善。
而这种改善趋势所呈现的倒U形曲线,正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体现。
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论文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论文以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结果表明:第一,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N型,未出现传统的倒U型;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雾霾污染的环境科学库兹涅茨曲线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倒N型、N型和U型,拐点也各有不同;第三,经济规模可减轻雾霾污染,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则会加重雾霾污染,贸易依存度及城市化并未能显著改变雾霾污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以年均10%的速度在飞速增长,但伴随着大量资源消耗以及空气的严重污染。
2000年11~12月,2009年11月,尤其是2011年初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雾霾事件多有发生,波及中国将近30个省份地区。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有研究称,中国雾霾现象在人口稠密、高度工业化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尤为显著[1]。
这让本文不得不继续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与雾霾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以中国2001~2012年的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在充分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精确估计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正确判断其形态和拐点,对于中国区域雾霾的治理以及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文献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运用大量的环境和经济数据来验证EKC曲线[2]。
根据选取的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的不同,对EKC曲线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将二氧化碳(CO2)作为环境污染代表性指标方面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当然结论也有所不同。
Shahbaz等学者均认为存在CO2的EKC曲线[3];而Friedl和Getzer等人检验得出CO2的EKC曲线并不存在,而呈现出N型,所对应拐点差距也很大[4];王良举等利用CO2排放量分析了206个国家的EKC拐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