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

2020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40分钟

一、选择题

1.《墨子》是战国诸子百家中墨家的经典。书中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反映了( )

①奴隶社会的等级制

②奴隶社会的残酷

③奴隶主缓和与奴隶的矛盾

④奴隶制度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B.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

3.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

是 (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4、刚开始时,甲乙两个人分别做蛋糕,甲一天做20个,乙一天做25个。后来两人分工,一个制作坯子,一个加工成型,一天可以做60个蛋糕。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办事情应当从实际出发

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中反映了

( )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④土地兼并的普遍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个潮流,就是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历史发展前进还是倒退评判的根本标准是 (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否完成了历史任务

③是否出现了英雄人物

④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依据在于 ( )

A.创新就是敢于破除一切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8.文字是人们用来记录语言符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美国的亨利·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

中也曾说道:“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这说明文字的产

生 ( )

A.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B.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C.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D.为书写中华文明创造条件

9、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这表明( )

A.我国大力推动生产力的调整

B.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C.改革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D.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10.在奴隶社会存在着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形成了奴隶制国家。这说明奴隶制国家 ( )

①是对奴隶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可以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③具有典型的阶级性

④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阅读漫画,下列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

是 ( )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使社会生产力逐渐有所发展。特别是到了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农业、家畜饲养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北部、西部广大草原地区兴起了游牧经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不断扩大,交换发生了。这时,一个人生产的劳动产品,除维持自身最低生活需要之外,开始有了一定剩余,这是产生私有制的物质基础,也是占有他人劳动产品、进行经济剥削的条件。一些氏族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为了占有更多的产品供自己享用,利用担任公职的方便条件,在对内分配产品、对外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把一些集体的财产据为己有。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就出现了。后来,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个体生产的出现,私有财产的范围逐渐扩大,私有制就日益发展和巩固了。

结合材料,说明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带来的社会意义有哪些。

2.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而伴随着奴隶社会的出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就开始了。所以有人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A。奴隶社会中的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族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杀死奴隶,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所以②符合题意;依据“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可知,奴隶社会存在等级制,所以①符合题意。

2、【解析】选B。“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C错误;材料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无关,D不符合题意。

3. 【解析】选B。“天下为公”属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其最终决定因素为生产力,B符合题意;A、C、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解析】选C。从两人分别做蛋糕到分工做蛋糕,数量增加,表明合适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符合题意。A、D与材料无关,B错误。

5. 【解析】选B。“才了蚕桑又插田”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②③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排除①④。

6. 【解析】选D。历史发展前进还是倒退评判的根本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材料不符。

7、【解析】选D。A错误,创新的过程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不是破除一切;B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未提到上层建筑;C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D符合题意。

8. 【解析】选A。材料中“过渡到文明时代”“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说明A正确;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B错误;C夸大了文字的作用;D错误,文字的产生为书写世界文明创造条件。

9、【解析】选B。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在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调整生产力,排除A;C说法太绝对,排除;D错误。

10.【解析】选A。材料中“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说明奴隶制国家具有典型的阶级性,是对奴隶阶级统治的工具,不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服务,①③正确,②错误;奴隶制国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并未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④。

11、【解析】选C。材料中“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说明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同时表明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②③入选;材料未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且简政放权并不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①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

1. 【解析】此题以私有制的产生为背景材料,考查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属于原因影响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结合相关信息分析,如改进工具、革新技术、私有财产等总结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义从材料中反映的一些现象不难得出答案。答案:(1)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2.【解析】本题属于辨析类题目。解题的关键是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材料,如果观点合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如果不科学,具体解释其原因。

答案:(1)不同意。

(2)①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上的。但是这种剥削和压迫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