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后本纪
- 格式:ppt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4
《史记》《汉书》中吕后形象的异同及其原因李静【摘要】《史记》《汉书》都将吕后列入本纪,对吕后事迹的描述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形象刻画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笔下的吕后,既有女性的隐忍和刚毅,也有女主的才华与残忍;后者笔下吕后的女主和帝后身份是分离的,身为女主的吕后才干卓著,惠民利国,身为皇后的吕后则残忍刻毒,权欲熏心.共有的实录精神,使司马迁和班固在记载吕后事迹时基本相同,而二人生活时代、个人经历、修史目的的不同,则是造成二书中吕后形象存有差异的原因所在.【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史记;汉书;吕后【作者】李静【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5《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所作的传记,《高后纪》则是《汉书》中唯一一篇非帝王而位列本纪的帝纪,足见司马迁和班固都注意到了吕后在汉初重要的政治地位。
身为一代女主,吕后有着普通女性所没有的卓越才干,但身为女性的她,却始终因性别被时人和世人另眼相看,因此,《史记》《汉书》将吕后列入本纪之中,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史记》《汉书》中吕后形象的异同白寿彝先生在《史记新论》中说:“在写妇女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1](P74)《史记》中唯一一篇女性传记便是为吕后而写的,可见司马迁对吕后的看重。
他笔下的吕后是一隐忍而刚毅的女性。
在她嫁给刘邦前,刘邦就有了曹姬,且生有长子刘肥,而吕后能与刘肥平安相处数年,足见其隐忍的性格。
成为刘邦妻子后,在刘邦与项羽楚汉对峙时,吕后在承担繁重家务照顾年老公婆的同时,还要忍受与丈夫长久分离之苦,接受刘邦另有新欢的残酷现实,甚至被项羽抓去当人质。
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吕后的隐忍性格,还描画了她善良和刚毅的品行。
《高祖本纪》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读《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小感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史记中唯一的女性“本纪”者吕后的分析小感。
主要是对其生平中“此非人所为”行为的总体概述尤其是毒杀戚姬母子尤其是将戚姬做成“人彘”事件的简析以及在群臣中为吕家争夺权势的行为的简评。
关键词:吕后、权力、残忍、野心“本纪”一般是用于记述帝皇的,而司马迁却在吕后的记述中使用了“本纪”一词,着实令人好奇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凡是个人总有双面,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后的吕后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粗读《史记》,感觉到吕后真是一位野心家,总体感觉就是一个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
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之后又与诸吕一起和反对者进行惊险斗争,之后又是诛吕功臣们商议迎立刘恒即位。
王诸吕和诛诸吕是关系汉室存亡兴替的大事。
一看这一章就被那段历史深深吸引了,作者紧紧扣住这个关键问题布局谋篇,太史公真不愧是卓越识见的伟人。
太史公评人还是很客观的,主要是对历史进行陈述,在陈述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想,使人物更加丰满鲜活。
在写到吕后培植自己吕氏势力的时候进行辛辣嘲讽,尤其那段惠帝死后,“太后哭,泣不下”与之后吕产和吕禄为将掌握实权之后“太后悦,其哭乃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吕后可爱好还是可恶可恨好!之后叙述吕后“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以及废帝更立的装腔作势,甚是活灵活现。
这边都是太史公对她的贬,我们后来者也是深表赞同。
由于这篇是《史记》中为数不多的以女人为主角的,更是唯一的通篇描写一位女性的,难免会让人更加深究,细细品读。
细细读了,还是被吕后的狠毒震惊了,尤其对待情敌戚姬的时候,真是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个女人怎么会残忍到把另一个女人的孩子毒杀之后,又砍去她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还把她叫做“人彘”呢!这是多少年的积怨才能在那刹那爆发成这样呢!不过反过来想想,可能吕后在这方面心胸是狭隘了点,但按照前面戚姬每天在高祖耳边吹风的状况而言,要是今日成皇的是她儿子,估计吕后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去吧!吕后嫁与刘邦后长年待在家里甚至为其坐牢受苦,而刘邦却已在行军途中与戚夫人相遇,后来更是与戚夫人形影不离。
女性生命悲剧的形象展示--《史记吕太后本纪》新解读
孙佰玲
【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0)005
【摘要】司马迁作<吕太后本纪>的旨归:不是着意刻画一个凶狠、狭隘的女主形象,而是揭示像吕后这样的女性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以求达到鉴今的目的;同时指出司马迁对吕后精神世界的审视有其自身与历史的局限性,探索了隐藏在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心狠手辣的表象背后的吕后的精神世界.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孙佰玲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4.2
【相关文献】
1.《史记·吕太后本纪》研究 [J], 肖莉
2.不一样的吕后——读《史记·吕太后本纪》有感 [J], 薛宏宇;
3.论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的史家笔法 [J], 戴倩倩;曲景毅
4.论《史记·吕太后本纪》与《汉书·高后纪》的异同及其原因 [J], 唐媛媛
5.论《史记·吕太后本纪》与《汉书·高后纪》的异同及其原因 [J], 唐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记·吕太后本纪(2)全文二年(前193),楚元王刘交、齐悼惠王刘肥都前来朝见。
十月,有一天惠帝与齐王在太后面前宴饮,惠帝因为齐王是兄长,就按家人的礼节,请他坐上座。
太后见此大怒,就叫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让齐王起来向他献酒祝寿。
齐王站了起来,惠帝也站起来,端起酒杯要一起向太后祝酒。
太后害怕了,急忙站起来倒掉了惠帝手里的酒。
齐王觉得奇怪,因而没敢喝这杯酒,就装醉离开了席座。
事后打听,才知道那是毒酒,齐王心里很害怕,认为不能从长安脱身了,非常焦虑。
齐国的内史向齐王献策说:太后只有惠帝和鲁元公主两个孩子。
如今大王您拥有七十多座城,而公主只享食几座城的贡赋。
大王如果能把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太后,来作公主的汤沐邑,供公主收取赋税,太后一定高兴,您也就不必再担心了。
于是齐王就献上城阳郡,为了讨好太后,并违背常礼尊自己的异母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
吕后很高兴,就接受了。
于是在齐王在京的官邸摆设酒宴,欢饮一番,酒宴结束,就让齐王返回封地了。
三年(前192),开始修筑长安城,四年(前191),完成了一半,五年(前190)、六年(前189)全部竣工。
诸侯都来京聚会,十月入朝祝贺。
七年(前188)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
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
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通,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
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
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
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
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于是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
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
少帝元年(前187),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
小窥司马迁的著史风格——对读《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历史文化学院0802 姚哲彬20080401128摘要:吕后作为汉代的风云人物,《史记》和《汉书》对其均有为其做本纪,可见其地位之高,但两者叙写吕后时各有侧重,不仅是叙事的详略上有所迥异,行文风格也差别很大,而从这些差别中我们可以小窥出司马迁的著史风格。
关键词:《史记》《汉书》吕后司马迁的著史风格吕后,《史记》和《汉书》均为其立了本纪,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可比性,而《史记》著于《汉书》之前,《汉书》也确实许多借鉴和挪用之处,其相同之处经过对照也很容易找出:1.都承认吕后,并都给之单独立了本纪2.都较为客观地叙写了吕后时期发生的事情3.都对吕后进行较为公允的评价,如:史记对高后的评价是“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书•高后纪》对吕后的评价可以说是基本上和司马迁的评语并无差别。
都表达出了对吕后当政期间政绩的肯定。
以上两者的相同处可以解释为《汉书》对于《史记》的认可和继承,,但于相同中,我们又可以找出两者的不同。
而从这些不同中我们可以来小窥司马迁的著史风格。
(一)立传注重名实相符首先司马迁是为吕后单独立了本纪,但是他并没有替吕后时期的惠帝立本纪,而是写吕后事情时候顺便附上的是惠帝的事情,这反映了司马迁立本纪的标准,不在位而在权,因为惠帝在位时间短,而惠帝死后,太子即位元年开始,号令一出太后。
吕后虽然無皇帝之名,卻有君主之實,故立吕后本紀中,也就是表明“政由吕后”。
本纪中叙写语言也不乏体现,比如说太后称制,“制”字本身只有君主才可以用的,当然汉书也替吕后立了本纪,但是汉书同时也为孝惠帝立了本纪,而且在吕后之前。
这就反映汉书比较重视正统与名分。
而史记却不是这样。
正如徐时栋所说曰:“天下号令在某人,则某人为本纪。
故高祖本纪之前有项羽本纪;高祖之后,不立孝惠本纪,而独立《吕后本纪》,固以本纪为纪实,而非争名分之地也。
从《史记·吕太后本纪》和《汉书·高后纪》看吕后的历史地位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2班张维201104040249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巨著,《史记》和《汉书》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流传于后世。
“本纪”是两书共同的部分之一,主要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多以帝王的事迹居多,而吕后作为一介女子,司马迁和班固都把其列入本纪之中,足以见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整体上来说,司马迁《史记》注重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吕太后本纪》的描写中,以吕后为中心,叙述了她在位时期的史实。
而班固著史则注重汉王朝的正统地位,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吕后的事迹。
相比《吕太后本纪》而言,《高后纪》稍显简略,文笔不如《吕太后本纪》优美,读起来有点枯燥乏味。
就本文而言,《高后纪》叙述的史实基本和《吕太后本纪》相同,没有新的史料加入。
班固在评价吕后的观点与司马迁也基本相同。
吕后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她的功绩是巨大的:第一,吕后执掌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结合《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以及《汉书·外戚传》我们可以发现吕后本人性格具有两面性,但总体上功绩更大,司马迁和班固都赞誉她在位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吕后在位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第二,吕后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女子。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在高祖刘邦尚为一亭长之时,她与刘邦“攻苦食啖”,度过了十余年相濡以沫的生活,是一个贤惠妻子的形象。
在汉朝建立不久,有个别将领心怀异志,蠢蠢欲动。
吕后对刘邦除了关怀备至外,更能帮他出谋划策,巩固天下。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吕后迎良医。
”诛韩信,灭彭越,则皆吕后一手所为。
诚如司马迁所言:“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然而,人非完人,吕后也犯下了许多的错误,她所犯下的那些错误,导致她在长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乖戾跋扈、冷酷刻毒的专制者。
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吕l ǚ太t ài 后h òu 者zh ě,高ɡāo 祖z ǔ微w ēi 时sh í妃f ēi 也y ě,生sh ēn ɡ孝xi ào 惠hu ì帝d ì、女n ǚ鲁l ǔ元yu án 太t ài 后h òu 。
及j í高ɡāo 祖z ǔ为w éi 汉h àn 王w án ɡ,得d é定d ìn ɡ陶t áo 戚q ī姬j ī,爱ài 幸x ìn ɡ,生sh ēn ɡ赵zh ào 隐y ǐn 王w án ɡ如r ú意y ì。
孝xi ào 惠hu ì为w éi 人r én仁r én 弱ru ò,高ɡāo 祖z ǔ以y ǐ为w éi 不b ù类l èi 我w ǒ,常ch án ɡ欲y ù废f èi 太t ài 子z ǐ,立l ì戚q ī姬j ī子z ǐ如r ú意y ì,如r ú意y ì类l èi 我w ǒ。
戚q ī姬j ī幸x ìn ɡ,常ch án ɡ从c ón ɡ上sh àn ɡ之zh ī关ɡu ān 东d ōn ɡ,日r ì夜y è啼t í泣q ì,欲y ù立l ì其q í子z ǐ代d ài 太t ài 子z ǐ。
吕l ǚ后h òu 年ni án 长zh ǎn ɡ,常ch án ɡ留li ú守sh ǒu ,希x ī见ji àn 上sh àn ɡ,益y ì疏sh ū。
一将功成万骨枯吕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
在男人的世界里。
在《吕太后本纪》中,司马迁主要表现了吕后的自私、狭隘和凶残“爱则钻皮出羽,恶则洗垢索瘢”吕后是我国汉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在男性专权的封建时代,她巾帼不让须眉,第一个站出来向皇位男性传统格局叫板,勇于在男人垄断的政权旋涡里角逐争雄,斩韩信,剁彭越,临朝称制,大封诸吕,开外戚专权先河,让男人们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她俯视众须眉,雌威伏万民,无为治天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掌国家大权、政绩卓著的巾帼枭雄。
但是,像吕后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死后两千多年来,却一直被后人所咒骂,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我读完《吕后本纪》之后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吕后本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吕太后的残忍,残忍得很有想象力。
而有时候人的残暴却是为了残暴而残暴,为了精神上的快感而残暴。
稳固江山,令出如山。
一个女人天生的恐惧和由此而来的自我保护。
在那个“妇以夫荣,子以母贵”的年代,在那个宫廷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环境里,她对自己的命运也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于是出于一个人的本能的意识,她选择了不择手段的打击异己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其实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她不这么做,那成为“人彘”恐怕就是她吕雉了!想当初戚夫人“得幸”之时不也“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至孝惠被吓死,刘邦的八个儿子被吕雉直接、间接干掉了六个,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和一直由吕雉收养着的淮南王刘长。
这里突出地表现了宫廷后妃间的斗争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的。
司马迁感慨地多次说:"女无美恶,入宫见忌;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妒"。
在宫庭与朝廷在这种地方,是争权夺利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吕后的报复心之强,手段之残忍,都令人发指,但这是她积压七八年的担惊受怕与委屈、仇恨的总爆发。
由于她缺乏政治家的风度,又报复得极其赤裸,故而她被当时的朝野所指骂,也被两千年来诸者所憎恶。
事实上,残暴并非吕太后这样权高位重的人的特权,任何人都具有残暴的潜能,只是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内,其残暴的一面被抑制住了。
【09】吕太后本纪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
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恆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
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
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
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王且亦病,不能奉诏。
」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
赵相徵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王来,未到。
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
赵王少,不能蚤起。
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
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
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
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
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
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
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
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