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种子观察和发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种子。
2.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究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开发学生探索种子发芽的兴趣。
3.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通过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实验原理:狭义上说,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种子还有多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及用品: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土壤溶液澄清液,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各种种子(超市购买),豌豆种子及豌豆苗(不同时期),土壤,栽培容器等四.实验过程:1.观察各类种子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
大小:种子大小的差异悬殊,椰子的种子很大,油菜、芝麻的种子较小.形状:蚕豆、菜豆为肾脏形,豌豆、龙眼为圆球状;花生为椭圆形;瓜类的种子多为扁圆形。
颜色:以褐色和黑色较多,但也有其他颜色,例如豆类种子就有黑、红、绿、黄、白等色。
光滑度:种子表面有的光滑发亮、也有的暗淡或粗糙。
2.重点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过程试验步骤:1)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黄豆、绿豆植物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
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2)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小时进行催芽3)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控制——条件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实训报告 .doc
实验题目: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为深入研究种子发育和营养提供基础。
实验材料:大豆、玉米等常见种子;显微镜、切片刀、切片钳、载玻片、盖玻片、甘油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取一颗大豆,进行切片制片。
2.将制片好的豆子切片加入载玻片中。
3.滴入一滴甘油,将其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脐、胚乳、幼芽和胚轴等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大豆的种子结构。
种子外部是种皮,包裹着种仁和胚乳。
在种仁的顶部是植物胚,包括了胚芽、幼芽和胚轴。
胚芽是未来植物的主体部分,幼芽从胚芽延伸而来,胚轴是胚芽与种脐相连的部分。
种皮是保护种子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也能防止干旱。
种仁是种子的营养部分,可以提供胚芽和幼芽所需的氮、磷等元素。
对于人类,种子也是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组成,认识到了种子的重要性。
种子作为植物的重要繁殖和生存手段,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种子的发育、营养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种子的科学问题。
种子实验报告种子实验报告8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五、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
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
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种子实验报告2一、做实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种子观察和发芽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种子。
2.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究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开发学生探索种子发芽的兴趣。
3.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通过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 实验原理:狭义上说,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 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种子还有多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 实验器材及用品: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土壤溶液澄清液,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各种种子(超市购买),豌豆种子及豌豆苗(不同时期),土壤,栽培容器等四. 实验过程:1.观察各类种子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
大小:种子大小的差异悬殊,椰子的种子很大,油菜、芝麻的种子较小.形状:蚕豆、菜豆为肾脏形,豌豆、龙眼为圆球状;花生为椭圆形;瓜类的种子多为扁圆形。
颜色:以褐色和黑色较多,但也有其他颜色,例如豆类种子就有黑、红、绿、黄、白等色。
光滑度:种子表面有的光滑发亮、也有的暗淡或粗糙。
2.重点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过程试验步骤:1)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黄豆、绿豆植物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
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2)种子进行实验前,均置于水(只要不是高温的)中2 小时进行催芽3)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控制——条件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1. 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2.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3.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