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410.50 KB
- 文档页数:26
1.简案1课时探究一:巩固算法算理,沟通联系围绕前测题一。
1.出示题目及统计图(单击)①2.4×6.5 ②0.86×1.2(得数精确到百分位)③0.85×201 ④7.2÷15 ⑤12.6÷0.28 ⑥7.86÷1.1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设计。
(单击)2.提炼、沟通小数乘除法的共性同桌交流讨论乘除法的共性。
(单击)反馈得出:①都转化成整数乘除法;②都要处理好小数点的位置;③依据是积或商的变化规律(板书完整)。
(单击)探究二:沟通问题解决和生活的联系以前测题二为例。
师:第一题完成的很好,我们不再研究,一起来看第二题。
呈现可能出现的两种做法(单击)。
重点讨论方法的正确性和优缺点。
练习一:计算。
(单击)2.05÷0.82+33.6 3.2×12.5×0.25练习二:下面的计算对吗?你是怎样想的?(单击)①3.8×4.7=176.8②3.15×0.98=3.42③21.8÷1.1=22.65练习三:舟山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内收费10元,超过3千米后,每千米加收1.60元,孙老师乘坐了14千米,应付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单击)练习四:小组合作解决:一个两位数,除以0.6,得到商的近似数是1.4。
你知道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吗?(单击)2.详案课前预习:自主复习本单元知识,完成前测。
教学内容:教科书P113及练习二十五。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2.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共性,在问题解决中体会积、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计算的本领,发展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知识整理能力。
教学难点:系统整理知识,灵活计算。
数学试卷整理和复习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35×0.73的积有( )位小数。
(2)0.25的8倍是( ),算式是()。
(3)6.5×2.4+6.5×7.6=〇(〇)(4)12.5×3.4×0.8=(×)×(5)9.954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整数是( )。
(6)2.15时=( )时( )分2. 选一选。
(1)0.36×0.25的积是( )。
A. 0.009B. 0.09C. 9(2)1.24×0.24的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
A. 0.27B. 0.30C. 0.3D. 0.31(3)计算2.5×4.4,正确的是( )。
A. 2.5×4.4=2.5×4+1.1B. 2.5×4.4=2.5×4×0.4C. 2.5×4.4=2.5×(4+0.4)(4)下面各式的积小于0.68的是( )。
A. 0.68×1.01B. 0.68×0.99C. 0.68×13. 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简便计算。
9.9×9+9.912.5×32×2.50.8×0.6×1.253.14×7.2+3.14×3.8-3.144. 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再解答。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一间教室,宽是6.5米,长是宽的2.5倍,这间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6. 学校买了5个篮球和8个排球。
篮球每个42.6元,排球每个28.8元,学校一共应付多少元?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4.5小时到达乙地,如果按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3.8小时能到达吗?8. 两个因数的积是24.4,其中一个因数扩大6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是多少?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9.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教案:第1单元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 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小数乘法的练习和复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的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包括小数乘法的定义、小数点的处理规则等。
3.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复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数乘法的练习和复习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练习和作业: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 练习题和例题: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例题,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讨论。
3. 辅助教具:如计算器、小数乘法计算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48-49 页。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
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一、课刖导入:1、板演:2 6 X 8= 0.85+2.4二(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 X 3= 5 X 0.01= 3.2+2.3= 10-5.5=2.5 X10= 32.6 -10=3.25 X 0=4.8+ 仁(提问:0.2 X 3= 2.5 X 10= 怎么算的? 5 X 0.01=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1)、谁会列式? ( 2.6 X 0.8=)(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 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