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倍他司汀联合血塞通在脑缺血性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98 KB
- 文档页数:2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和丹红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粉针剂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标签:后循环缺血;眩晕;倍他司汀;丹红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突然发病、反复发作,多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椎动脉管受压等导致脑干、小脑缺血。
常表现为眩晕、平衡功能失调等,多伴有恶心、呕吐,且较难治疗,急性期治疗方案仍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本研究应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提出的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1]。
并排除昏迷、脑出血、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颅内肿瘤、脑外伤及严重心、肝、肾等疾患。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9岁。
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4-78岁。
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粉针剂3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观察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2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14d。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阚淑贤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20
【摘要】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盐酸培他啶500 ml,1次/d静脉滴注,0.9%NaCl溶液250 ml加舒血宁20 ml,1次/d静脉滴注。
对照组:0.9%NaCl溶液250 ml加血塞通0.4 g、胞二磷胆碱0.5 g,1次/d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
结论:倍他司汀联合舒血宁治疗VBI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总页数】1页(P4132-4132)
【作者】阚淑贤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柳河镇中心卫生院,吉林柳河13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舒血宁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J], 闫月玲;曹福元
2.舒血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J], 张池美;刘振琪;卞秀娟;杨凤娟
3.盐酸倍他司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J], 阚淑贤
4.丁咯地尔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J], 杨运芳
5.舒血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J], 李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1卷第1期健康研究Vol.41NoG 2021年2月Health Research Feb.2021dot:10.19890/ki.Gsn1674-6449.2021.01.026经:交流张耀升,钱志平,郭艳辉,等.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性缺血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J].健康研究,2021,41(1):104-105.通联合对后循眩晕患者症流动力学的丨张耀升,平,郭艳,王,艳,李帅(郸城县中医院脑病一区,河南郸城477150)摘要:文章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循环性缺血眩晕,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结果,血塞液联合倍他司汀缺血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关键词:缺血眩晕;血塞液;倍汀;症;血力学中图分类号:R743A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6449(2021)01-0104-02缺血性眩晕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症头晕目眩,严重者站%缺血:-供血,指脑梗死缺血,脑部缺血缺氧,血,且缺血性血中约20%由缺血引起叫手全有效的缺血性眩晕措施对减少缺血梗死发生具有义(2],研究探讨血塞液联合倍汀缺血眩晕临床症血力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9月一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眩晕104例,均符合《急缺血卒中血管内中国专家共识》[3]诊准确诊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头颅MH及CT检查有血、脑梗死及颅;%研究药;③有严功能障碍者;④有精神障碍史者%丿为252例。
男27例,女25例;年龄39-71岁,平均(52.67±2.86)岁;2~7年,平均(4.13±0.82)年;合20例,高血压24例,高血脂22例。
男28例,女24例;年龄40-72岁,平(53.44±2.71)岁;2-8年,平(4.43±0.87)年;合22例,高血24例,高血脂20例。
2以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员会批准1-2治疗2院行,即]休息、降血脂、改善以及抗等。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者脑血流、D-D、ET-1、NO水平的影响杨乾乾;苗素云【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年(卷),期】2024(42)6【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指标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
对照组选择经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用干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
两组持续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血流速度]以及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D-D、ET-1、NO]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BA、LVA、RVA各血流速度、血清NO结果相比于在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诸类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D-D、ET-1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满意,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D-D、ET-1水平,上调血清NO水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总页数】4页(P37-39)【作者】杨乾乾;苗素云【作者单位】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5【相关文献】1.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疗效观察2.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3.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评价4.倍他司汀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的影响5.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D、ET-1、NO水平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用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注射液,均为1次/d,疗程14d,两组均同时服用盐酸倍他司汀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7.5%)、总有效率(9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4.1±2.9、45.6±4.8、51.9±3.3)cm/s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值得肯定。
标签:血塞通注射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
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
我部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头颅CT未见异常,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和(或)颈椎片示颈椎病的患者80例。
排除出血倾向、新近手术者、消化道溃疡病者、重度肝肾功能损害等。
临床主要表现:眩晕80例,头痛30例,感觉障碍10例,视力障碍9例,肢体麻木8例,恶心呕吐8例,耳鸣7例,走路不稳5例,眼震3例。
将80例随机分为血塞通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5~75岁,平均65岁,病程1~11年。
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8岁,平均68岁,病程1~10年。
两组人口学资料、疾病类型、病程等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00mg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0mg/支+1支专用注射溶剂)加入5%的葡萄糖或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张伟【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17(027)002【摘要】目的探究联合采用血塞通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远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IB、PV、WBV、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躯体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FIB、PV、WBV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联合采用血塞通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总页数】3页(P215-216,236)【作者】张伟【作者单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药剂科,河南郑州 4523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1【相关文献】1.天麻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的影响 [J], 刘华容2.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性缺血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周全伟3.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镇肝益肾方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J], 王振永4.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张西亭5.天麻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李玲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周银兰;李磊【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2(7)14【摘要】目的分析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56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管内皮功能[血内皮素-1(ET-1)、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羧甲基赖氨酸(CML)],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AI、PV及H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CM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T-1、CML水平比对照组低,CGR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患者EAI、PV、HCT及ET-1、CML、CGRP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页数】3页(P52-54)【作者】周银兰;李磊【作者单位】沭阳县中医院药剂科;沭阳县中医院脑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2【相关文献】1.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2.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近期疗效观察3.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及安全性5.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