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 格式:docx
- 大小:29.08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初探作者:戴林俊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展开论述,在实验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62-0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由此可见,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关键所在。
做好实验教学,也就是要做到化学实验教学有效。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同事的相关实践,对化学实验有效教学形成以下共识。
一、化学实验从生活中来,学生愿学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中国的陶行知先生则提出“生活即教育”。
他们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中的“重视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和经验”不谋而合。
生活中——做过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水不可以燃烧且可灭火,白酒中的酒精却可以燃烧的经历。
教师可以从这点出发设计对比实验,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实验教学。
生活中——见过的:生活中,学生一定从饮食中的汤中发现过这样的事实,糖、盐、酒、醋、味精都是能溶解在汤中的,而菜油却浮在汤的表面,教师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物质的溶解性影响因素展开实验探究。
生活中——知道的:微粒的特性之一,微粒之间有空隙且不同物质的微粒空隙不同。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黄豆和芝麻之间都空隙且空隙大小不同,通过黄豆和芝麻作类比,设计验证实验。
生活中——听说的:江湖骗子将“药金”(黄铜)充作黄金高价卖给乡村老太,教师提供黄铜和金戒指引导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化学实验从学生生活中来更能贴近学生,学生愿意学。
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机整合初探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所强调的“教师讲、学生”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等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化学学习状态极为被动以及化学实践能力、应用意识的薄弱等现象直接导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低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机整合初探引言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理解往往存在差异,导致了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不一致性。
教学、学习和评价一致性是保障化学教育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有效教学视域出发,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积极的借鉴。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引导为主,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会比较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无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不容易理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挑战。
因此很多教师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
大部分初中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都是处于被动状态下,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过程中来。
其次,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都是通过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开展与实施。
并且由于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教育阶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标准,导致很多教师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教材和新要求。
很多教师并没有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进行创新与改进优化设计;同时有些老师认为运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即可满足教学要求和目标指标。
二、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机整合策略(一)科学开展实践活动开展“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实践活动,因为水质检测的内容对于初中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此时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组织,帮助学生找到水质检测的简单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摘要:在实验教学中,化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以实验探索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课堂教学也要求尽可能用边讲边实验来展开,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改革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作性活动,化学实验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
科学态度是人脑对物质世界及其联系作出适当反应的内部心态,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教师精彩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规定的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验证性结构体系成功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因此,实验在整个化学课的学习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纵观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一、重理论,轻实验大多数学校往往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或忽视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由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实验教学水平总体不高。
一方面,化学实验开设率低;另一面,化学实验成功率低。
这样,实验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怪现象。
二、重验证,轻探索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和定律,之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检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目的,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动手,只是旁观,却把实验报告内容写的好象做过实验一样。
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呢?1、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摘要]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营造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创设实验条件,训练学习求异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57-01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训练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养成正确的科学方法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往往都是老师动脑,老师动口,机械地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操作步骤来获得与课本相同的实验现象,而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
该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何使化学实验真正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而言, 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成为实验的主动参与者,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来,也才能保证化学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对教师而言,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作为出发点。
教学中教师应充当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去;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情绪高涨、积极思维的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这样的学习环境将有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为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创设实验条件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发展学生的感知兴趣、操作兴趣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探索兴趣进行培养。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学生在遇到疑问时能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那么实验中他们会体验到自己动手的快乐,当最后实验获得成功时后,他们会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作者:尹桂早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以及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里,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有:一、学生只习惯于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针对以上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并在教学中做如下的实践。
下面是我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的实录:(1)教师创设问题。
(电脑的大屏幕上显示:①取暖时所用的煤和木材的燃烧之后质量变少的情景。
②取一小片镁带在空气中点燃之后质量变大的情景)通过大屏幕所显示的两个事例,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们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2)学生提出猜想。
(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猜想,5分钟之后)生1:我觉得反应之后质量应该变大,根据前面学过的Mg+O2→MgO、P+O2→P2O5这两个反应就可算出是变大。
生2:我反对生1的看法,我认为变小,从事例1就可以观察到燃烧后生成炉渣和灰烬要比燃烧前煤和木材的质量要小。
生3:我觉得不会改变。
从表面上看煤和木材燃烧后质量确实减少了,而我通过它们燃烧的化学反应C+O2→CO2中却算出没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加强学生对实验
原理、实验过程的理解,加强学生的
观察能力、探究验证能力、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验教学中
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
识及探究意识。
【关键词】基本操作;能力;探究;意识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preliminary studyWu Ji-ye 【Abstract】Want to be firmly to carry on a basic operation train to the student in the chemistry the experiment the teaching,strengthen a student to experiment principle, experiment process of comprehension, strengthen a student of observation
ability,investigation verification ability, solve simple chemistry problem of ability of development, and want to enhance a student in theexperiment the teaching of safety consciousness, norm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vestigation
consciousness.
【Key words】Basic operation;Ability;Investigation;Consciousness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
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
和习惯;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科学探究、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化学
实验更是举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而,中考试题在骤步加大对实验考查的力度,
实验试题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
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题的综合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所有这些都促使着
化学教师不断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本文就如何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
些做法和体会。
1.在实验教学中要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初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分为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及净化、物质的检验、混合物
的分离和提纯五部分内容,其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其他实验的基本功。
在实
验教学和中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必须使学生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掌握它们的性能,使用范围和操作
要求。
1.2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装置
气密性的检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懂得操作的原理。
1.3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用实验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及盐酸
与硫酸: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1.4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填
写实验报告。
2.密切联系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解答具体的实验问题,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化学实验是在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的。
因此,对
实验基本操作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
和掌握实验原理。
例:①酒精使用完毕,为什么要用灯冒盖灭火焰,而不用嘴吹灭?②为什么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③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
碳气体时,为什么导管口要接近到集气瓶的底部?等等。
上述问题都是初中化学
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操作正确与否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也反映了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
在实验复习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这方面的实
验习题,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3.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的结论是依据实验现象,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去分析、推理、验证得到的。
因此,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
并完整、准确的记录,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
对一个化学实验,要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观察:
3.1 仪器装置特点。
3.2 实验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及用量等。
3.3 反应条件是什么?如热、高温、点燃、通电、化剂等。
3.4 反应中产生了那些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发声现象,有无溶解、沉淀、逸出气体、产生气味等现象。
3.5 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实验过程等。
3.6 注意反应的瞬间变化及反应的微弱或缓慢变化等。
在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
注意抓反应中的主要现象和实验的本质同时,记录实验现象时要重点突出、内容
真实准确、语言简明、层次清楚,不要把反应原理当作实验现象记录。
如铁丝在
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应记录为“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而不能记录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实验条件的控制要点,找出实验成败的
关键及失败的原因。
4.改变实验形式,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在实验教学或实验复习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改变原来的实验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验。
其具体做法是:
4.1 将教材中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下操作、观察、描述、得出结论,进行误差分析。
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等。
4.2 改一次性学生实验为多次性随堂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金属
与酸的反应,酸、碱、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条件等实验。
4.3 改进并引申实验。
通过对一类实验的不同方法、不同条件和不同装置的
实验比较,明确利弊,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
如用不同方法制取氧气和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氢气等。
在实验复习阶段,还可以从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出发,引导学生设想该装置还有那些用途及如何对其改进,从而拓宽实验思维能力。
4.4 用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分析
评价实验。
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空气成分测定、二氧化碳的制取、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泡沫灭火器原理,溶液的导电性,木炭、一氧化碳还原
氧化铜,酸、碱、盐的性质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在不同条件给学生演示,使学生牢
固地掌握这些内容。
4.5 改进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如水的净化、活
性碳和木炭的吸附作用、小炭还原氧化铜等演示实验的现象和效果往往达不到理
想程度。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设计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水的净化实验,教师利用饮料瓶、玻璃导管、软胶管、皮塞、石英砂、活性碳、阳离子交换剂,饮水机上的臭氧发生器等材料制成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这些装置净化的水和
未净化的水可以直接用肥皂水检验出来。
整个实验过程用时5 分钟左右,现象明显,学生很感兴趣。
学生既亲身体验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水处理过程,又同时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5.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培养探索验证,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将实验基本操作、反应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相关计算融为一体来解决化
学问题,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实验设计的关键
在于学生能否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合理、方便的方案,能否提出实验方案依据的反
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并要作正确、简明、合乎逻辑的表述。
通过设
计简单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明确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反应原理选择
合适的试剂、确定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而制定实验步骤。
还应使学生知道设计实
验方案时应选择最佳方案,并要求科学、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
可信。
6.在实验中强化四个意识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令人欣喜,但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之处:重视实验现象,轻视对现象的理性探究;重视
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及操作规范;重视用语言表达对环境的担忧,轻视在实
验过程中的实施,所以教师要利用每一次实验机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环境意识,探究意识。
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
化学教师的责任,但教师不能言过其实,危言耸听,避免造成学生望而却步的不
良后果;部分学生把做实验当作一种休闲活动,认为不规范操作也能得到预期的
现象,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试剂用量随意,试剂用完不及时归位,瓶塞张冠李戴,试剂污染等等。
所以在实验中强化规范意识非常重要;绿色化学实验的核心
是用最少的原料得到最多的产品,避免或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不随意排放污染物。
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试剂用量过大,废液随意倾倒等现象,所以实验中必
须强化环保意识;实验探究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实验
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化探究意识,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