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式定理
- 格式:ppt
- 大小:411.00 KB
- 文档页数:9
二项式定理的定义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在大学的数学、物理、统计等学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将二次式展开为多项式,方便我们进行计算和研究。
那么,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一、定义二项式定理又称为牛顿(Isaac Newton)二项式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定理。
它由镇上的数学家牛顿首先提出,经过一系列证明和推广之后,成为了现代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项式定理的表述如下:$$(a+b)^n = \sum_{k=0}^{n}C_n^ka^{n-k}b^k$$其中,$a$和$b$是任意实数,$n$为正整数,$C_n^k$是组合数,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公式的左边表示一个二次式的展开式,右边则表示该二次式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求法。
二、过程如何推导二项式定理呢?这里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其有效性。
我们假设二项式定理对于任意正整数$m$都成立,即:$$(a+b)^m = \sum_{k=0}^{m}C_m^ka^{m-k}b^k$$现在我们需要证明,当$m$加1时,二项式定理仍然成立,即:$$(a+b)^{m+1} = \sum_{k=0}^{m+1}C_{m+1}^ka^{m-k+1}b^k$$ 证明过程如下:- 将$(a+b)^{m+1}$展开,得到$a(a+b)^{m} + b(a+b)^{m}$- 根据归纳假设,我们可以将$(a+b)^m$表示为$\sum_{k=0}^{m}C_m^ka^{m-k}b^k$,然后将其带入上式中的每一个因式中- 将所有同类项合并,最终得到$\sum_{k=0}^{m+1}C_{m+1}^ka^{m+1-k}b^k$,这正是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式子,故定理得证三、应用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物理、统计等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比如,在概率统计中,我们需要计算二项分布,而二项分布的密度函数就可以用二项式定理推导得到。
在物理学中,二项式定理可以被用来计算气体分子的速度和位置等物理参数。
二项式定理公式大全一、二项式定理基本公式。
1. 二项式定理。
- 对于(a + b)^n=∑_k = 0^nC_n^ka^n - kb^k,其中C_n^k=(n!)/(k!(n - k)!),n∈N^*。
- 例如,当n = 3时,(a +b)^3=C_3^0a^3b^0+C_3^1a^2b^1+C_3^2a^1b^2+C_3^3a^0b^3。
- 计算各项系数:- C_3^0=(3!)/(0!(3 - 0)!)=1- C_3^1=(3!)/(1!(3 - 1)!)=(3!)/(1!2!)=3- C_3^2=(3!)/(2!(3 - 2)!)=(3!)/(2!1!)=3- C_3^3=(3!)/(3!(3 - 3)!)=1- 所以(a + b)^3=a^3+3a^2b + 3ab^2+b^3。
2.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 二项式(a + b)^n展开式的第k + 1项T_k+1=C_n^ka^n - kb^k(k =0,1,·s,n)。
- 例如,在(x + 2)^5中,其通项公式为T_k + 1=C_5^kx^5 - k2^k。
当k = 2时,T_3=C_5^2x^5 - 22^2。
- 计算C_5^2=(5!)/(2!(5 - 2)!)=(5×4)/(2×1)=10- 所以T_3=10x^3×4 = 40x^3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 对称性。
- 在二项式(a + b)^n的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_n^k=C_n^n - k。
- 例如,在(a + b)^5的展开式中,C_5^1=C_5^4,C_5^2=C_5^3。
- 计算C_5^1=(5!)/(1!(5 - 1)!)=5,C_5^4=(5!)/(4!(5 - 4)!)=5;C_5^2=(5!)/(2!(5 - 2)!)=10,C_5^3=(5!)/(3!(5 - 3)!)=10。
二项式定理公式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式的总结:在咱们数学的奇妙世界里,二项式定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好多难题的大门。
二项式定理呀,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处理形如\((a + b)^n\)这种式子展开的规律。
它的公式是:\((a + b)^n = C_{n}^0a^nb^0 + C_{n}^1a^{n-1}b^1 + C_{n}^2a^{n-2}b^2 + \cdots + C_{n}^na^0b^n\) 。
这里面的\(C_{n}^k\)叫做二项式系数,计算公式是\(C_{n}^k = \frac{n!}{k!(n -k)!}\) 。
咱先来说说这个二项式系数。
记得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求二项式系数的题,那叫一个复杂。
大家都埋头苦算,我也不例外。
我心里想着:“这可不能算错,不然多丢人。
”我一边算一边嘴里念叨着公式,手里的笔都快被我捏出汗来了。
算着算着,突然发现自己少乘了一个数,赶紧擦掉重新来。
经过一番苦战,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爽了!那二项式定理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比如说,在概率统计里,它能帮咱们计算一些随机事件的概率;在代数运算中,能帮咱们化简复杂的式子;在数列问题里,也能发挥大作用。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要展开\((x + 2)^5\),按照二项式定理,先算出各项的二项式系数。
\(C_{5}^0 = 1\),\(C_{5}^1 = 5\),\(C_{5}^2 =10\),\(C_{5}^3 = 10\),\(C_{5}^4 = 5\),\(C_{5}^5 = 1\) 。
然后展开就是:\(1×x^5×2^0 + 5×x^4×2^1 + 10×x^3×2^2 + 10×x^2×2^3 + 5×x^1×2^4 + 1×x^0×2^5 = x^5 + 10x^4 + 40x^3 + 80x^2 + 80x + 32\) 。
§9.3 二项式定理(二十九)一、知识导学1.二项式定理:上列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多项式叫做的二项展开式,它一共有n+1项.其中各项的系数叫做二项式系数.式中的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表示,即=.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事实上,这一性质可直接由公式得到.(2)增减性与最大值.二项式系数,当r<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增大的.由对称性知它的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且在中间取得最大值.当n是偶数时,中间的一项取得最大值;当n是奇数时,中间的两项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二、疑难知识导析1.二项式定理是代数公式和的概括和推广,它是以乘法公式为基础,以组合知识为工具,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同学们可对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但定理的内容必须充分理解.2.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要从项数、系数、指数、通项等方面的特征去熟悉它的展开式.通项公式=在解题时应用较多,因而显得尤其重要,但必须注意,它是的二项展开式的第r+1项,而不是第r项.3.二项式定理的特殊表示形式(1).这时通项是=.(2).这时通项是=.(3).即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4.二项式奇数项系数的和等于二项式偶数项系数的和.即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已知,求的值.错解:由二项展开式的系数的性质可知: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显然,就是展开式中的,因此的值为-1.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是项的系数,而不是二项式系数.正解:由二项展开式的结构特征,是项的系数,而不是二项式系数.观察式子特征,如果=1,则等式右边为,出现所求式子的形式,而就是展开式中的,因此,即1=1+,所以,=0评注这是二项式定理的一个典型应用—赋值法,在使用赋值法时,令、b等于多少,应就具体问题而定,有时取“1”,有时取“-1”,或其他值.[例2]在多项式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为.错解:原式==∴项的系数为0.错因:忽视了n的范围,上述解法得出的结果是在n不等于6的前提下得到的,而这个条件并没有提供.正解:原式==∴当n≠6时,项的系数为0.当n=6时,项的系数为1说明:本解法体现了逆向运用二项式定理的灵活性,应注意原式中对照二项式定理缺少这一项.[例3]的末尾连续零的个数是( )A.7 B.5 C.3 D.2解:上述展开式中,最后一项为1;倒数第二项为1000;倒数第三项为495000,末尾有三个0;倒数第四项为16170000,末尾有四个0;依次前面各项末尾至少有四个0.所以的末尾连续零的个数是3.故选C.[例4]已知的展开式前三项中的的系数成等差数列.(1)求展开式中所有的的有理项;(2)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解:(1)展开式前三项的系数分别为.由题设可知:解得:n=8或n=1(舍去).当n=8时,=.据题意,4-必为整数,从而可知必为4的倍数,而0≤≤8,∴=0,4,8.故的有理项为:,,.(2)设第+1项的系数最大,显然>0,故有≥1且≤1.∵=,由≥1,得≤3.∵=,由≤1,得≥2.∴=2或=3,所求项分别为和.评注:1.把握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关键,除通项公式外,还应熟练掌握二项式的指数、项数、展开式的系数间的关系、性质.2.运用通项公式求二项展开的特定项,如求某一项,含某次幂的项,常数项,有理项,系数最大的项等,一般是运用通项公式根据题意列方程,在求得n或r后,再求所需的项(要注意n和r的数值范围及大小关系).3.注意区分展开式“第+1项的二项式系数”与“第+1项的系数”.[例5]已知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为24,求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的最小值.解:解法一由中含项的系数为24,可得.从而,.设中含项的系数为t,则t=.把代入上式,得t=.∴当n=6时,t的最小值为120,此时m=n=6.解法二由已知,设中含项的系数为t,则t=≥2=2(72-12)=120.当且仅当m=n=6时,t有最小值120.∴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的最小值为120.评注:构造函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在求最值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四、典型习题导练1.化简:2.设,则的值为3.(1+x)(2+x)(3+x)…(20+x)的展开式中x19的系数是.4.式子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A、-15B、20C、-20D、155.已知二项式中,>0,b>0,2m+n=0但mn≠0,若展开式中的最大系数项是常数项,求的取值范围.6.用二项式定理证明:能被整除(n∈,n≥2).。
二项式定理知识点总结二项式定理专题一、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恒等式,它表示了任意实数a,b 和正整数n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和实数a,b,有以下恒等式成立:a+b)^n = C(n,0)*a^n + C(n,1)*a^(n-1)*b +。
+ C(n,n-1)*a*b^(n-1) + C(n,n)*b^n其中,C(n,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也就是n个元素中取k个元素的方案数。
右边的多项式叫做(a+b)的二项式展开式,其中各项的系数C(n,k)叫做二项式系数。
二项式定理的理解:1)二项展开式有n+1项。
2)字母a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逐项减1到0;字母b按升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0逐项加1到n。
3)二项式定理表示一个恒等式,对于任意的实数a,b,等式都成立。
通过对a,b取不同的特殊值,可为某些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
例如,当a=1,b=x时,有以下恒等式成立:1+x)^n = C(n,0) + C(n,1)*x +。
+ C(n,n-1)*x^(n-1) +C(n,n)*x^n4)要注意二项式定理的双向功能:一方面可将二项式(a+b)展开,得到一个多项式;另一方面,也可将展开式合并成二项式(a+b)^n。
二、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指,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系数C(n,k)的公式。
具体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和实数a,b,有以下通项公式成立:T(k+1) = C(n,k)*a^(n-k)*b^k其中,T(k+1)表示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系数。
通项公式体现了二项展开式的项数、系数、次数的变化规律,是二项式定理的核心。
它在求展开式的某些特定项(如含指定幂的项、常数项、中间项、有理项、系数最大的项等)及其系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三、二项展开式系数的性质:在二项式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具有以下性质:①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n,0) = 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