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寓言故事》教学反思

《走进寓言故事》教学反思

《走进寓言故事》教学反思
《走进寓言故事》教学反思

《走进寓言故事》教学反思

群文阅读课的教学,我们是从这个学期才开始接触,在摸索中前进,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们开设了“寓言故事”的校本课。本节课的组文是关于“寓言故事”,通过阅读多篇文本,在阅读比较的过程中,利用阅读单,举一反三,强化对寓言故事的结构形式的掌握,从而学会抓故事主角、事情发展变化、快速阅读寓言的方法,习得阅读方法。这是第一次尝试上群文阅读课。虽然课堂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生运用相同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多篇课文,得到一定的发展。现就这节课的具体情况做如下反思:

一、好的方面

1。在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根据课件给出的词语猜寓言故事,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阐述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傻”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寓意。在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整合,知道故事的寓意从何而来,这有利于这节课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这节课打破了以往单篇的教学模式,把三篇文章捆绑起来,采取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的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汉人煮箦》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阅读小妙招。然后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共读《丑女效颦》《猴子与骆驼》《邯郸学步》三则寓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对故事的道理进行探讨。在教学中,与平常教学区别的便是只抓重点不做细致的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在这当中学生表现的非常好,他们积极踊跃的谈出了自己的想法。

二、不足之处

1.在学生进行汇报学习结果的时候,太急于让学生说而没有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时学生还没有反映过来,教师就开始引导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学生没有跟上学习的进度。例如:这学习完三篇寓言故事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有遇道过类似的人和事吗?学生并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并不深刻。我就急于求成,赶紧把自己原先的预设告诉大家,让学生判断生活中在这些人是不是跟《邯郸学步》、《丑女效颦》一样。

2.在教学时,灵活变通性不够,还是脱离不了教案,一直都在按着教案的步骤来,也有点放不开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很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没有达到。尤其是在最后多数学生还没有思考好就让他们说,因此效果并不是很好。

3.群文阅读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要抓住关键的点,让学生理解透,课上学生是主抓了关键内容但是总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走进文本,因而对寓言故事的道理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很多学生只抓住“模仿”,并没有理解什么是机械的模仿,不经过思考的模仿。

三、我的思考

上群文阅读课有很多问题值得我去思考。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把几篇相关联的课文组合到一起进行学习,而是要找到几篇课文的共性,还要找到课文的个性,要在分、合当中学习。因此我打算在下次群文阅读课时,将《大轮船和小礁石》《陶罐和铁罐》《狐狸和鹤》《树叶和树根》四篇故事组篇在一起,让学生的运用对比的方法领悟人物特征,感悟寓言故事要揭示的道理。由于群文阅读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很容易占据主要地位,牵引学生学习,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说,让学生在彼此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课文。群文阅读和单篇课文相比较起来群文阅读难度大,对老师的要求高,教师的付出要高于以往单篇阅读的几倍。因此,

作为老师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不同的文章,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以后的阅读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