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各区县3S与区域经济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1
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报告一、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体区情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体量较大,是重庆市国民经济的骨干组成部份。
其幅员面积占全市%,集聚全市%的常住人口、%的经济总量,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区情概况。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散布在重庆主城区外的“一圈两翼”。
其中:万州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重庆主城之外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黔江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渝鄂边区结合部,是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
合川是建国后唯一不是“地域行政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表1: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概况(2008年末数据)。
备注:到主城区里程是以高速公路从所在城市到重庆绕城的距离。
除黔江、江津外,其余为全程高速。
(-)区位交通。
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均位于重庆与周边省区域中心城市的骨干道上,均与都市区构建起快速通道,交通方式均已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1. 万州区。
1917年设立海关。
经渝万髙速距重庆主城327千米。
318国道穿越全境,达万铁路、万州机场、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建成开通,鞍子坝客运中心、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利用,渝万城际铁路即将动工建设。
万州港是长江十大口岸之一,170() 万吨深水港码头已具雏形,万吨级船队可直达上海。
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大体形成。
2. 涪陵区。
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
经渝涪高速距重庆主城100 千米,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千米。
黄旗港集装箱码头年内将建成, 一期工程年吞吐能力集装箱2()万标箱、滚装船18万辆,海关已在涪陵设立办事处。
重庆一上海沿江高速、铁路等正在计划建设中。
着力打造重庆交通副枢纽。
3. 黔江区。
经国道319距重庆主城33()千米约5小时车程。
渝湘髙速黔江段年内通车。
经渝怀铁路距重庆江北站312千米,距怀化站30()千米,3小时内可抵达重庆主城,24小时内可抵达沿海省会城市。
3S与区域经济综合实训教程(推荐PC阅读)的读后感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参加过区域经济综合实训,但通过阅读该教程,我对于3S技术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3S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三项技术的综合应用。
这三项技术各具特点,但通过综合应用,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数据支撑。
在3S技术中,首先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包括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激光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等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支援。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城市的建筑物、道路、交通等信息,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其次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和处理,从而形成各种决策支持功能。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将遥感图像等数据融合并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各种专题地图、统计分析结果等。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各种分析地图,展现区域的交通、资源、经济、环境等情况,从而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等手段对车辆、设备等进行定位,进而实现对其位置、速度等信息的获取和管理。
在区域经济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例如,在物流配送中,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车辆进行精确定位,从而避免配送过程中的迷路、堵车等问题,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3S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撑,并实现区域的精细化管理,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区域经济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3S技术是十分有必要和重要的。
铜梁【农村经济】铜梁县盛产稻谷、玉米、红苕、高粱、小麦、蚕豆、豌豆、油菜籽、土豆、大豆等,为全国优质柑桔基地县、全国一百个产粮大县之一、##省和##市的蚕桑基地县。
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481万元〔现价〕。
粮食产量382026吨,油料产量2461吨,糖料产量308吨,烟叶产量1吨,茶叶产量147吨,水果产量16500吨。
主要特色是开展农业产业化,全国"九五"期间将重点实施0.33万公顷优质柑桔"亿元工程"、18万X 养蚕工程、85万头养猪工程、琼、涪两江船体网箱养鱼工程、0.13万公顷蔬菜基地建设工程、50万只中华鳖养殖工程、几百万公顷种子工程、8万只良种山羊养殖工程,以银杏、板栗为主的几百万公顷干果工程等。
铜梁县森林面积4。
03万公顷,林地面积3。
15万公顷,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长防林先进县。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柏木、大叶桉、泡桐、楠木、银杏、红豆树等,还有千年古楠、桫椤、毛脉卫矛等珍稀古树。
林业重点推广开发项目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全国薪碳林试点项目工程、多功能防护林工程。
境内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异育银鲫、彭泽鲫、建鲤、花鲢、白鲢、甲鱼、南方大口鲶、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美国青蛙等。
一、综合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797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9%,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31万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7724万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6215万元,同比增长14.1%。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4:55.4:30.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348元,比上年增长17.1%。
二、农业引进业主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24.5%;狠抓10万亩市级重点蔬菜基地建设,新建成蔬菜基地3万亩;实施“万千工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 1.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