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功能1.( √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能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
2.( ×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是具有流动性3.( √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其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
4.( √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 √ )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 √ )如果用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来包裹某种药物,则该药物应该属于脂溶性的。
如果用双层的脂质体包裹药物,则该药物应该属于水溶性。
2.( √ )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变形虫可以变形都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结果不同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 ×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5.( ×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6.( √ )生物膜上的载体都是蛋白质,且蛋白质的活性与空间结构也有关系。
7.( × )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三、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 √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2.( ×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3.( × )细胞骨架主要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
4.( √ )糖蛋白只存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其它生物膜结构几乎没有糖蛋白。
5.( × )组成膜的磷脂都是可以运动的,但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不能运动的。
6.( √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桑格和尼克森。
7.( √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第5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识别功能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答案】B【解析】水分子较小,可以在磷脂分子之间通过和水通道蛋白通过, B错误。
2.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中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C.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主要是指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A正确;卵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精子,和精子结合时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细胞膜来实现的,B正确;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错误;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
3.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疏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B.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C.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只有磷脂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的接触【答案】B【解析】疏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亲水基团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A项错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可以根据糖蛋白来判断细胞内外,B项正确;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不是只有磷脂,有些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C项错误;有的细胞间信息交流不需要细胞膜的接触,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形成传递信息的通道——胞间连丝,D项错误。
4.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
考点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糖类―→细胞膜(约50%)(约40%)(约2%~10%) |||主要是磷脂,另外还有糖脂,胆固醇细胞膜功能越复杂,种类和数量越多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与信息交流有关(1)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多。
(2)细胞膜的组分也发生变化,如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2.细胞膜的结构(见本单元第4讲)3.细胞膜的功能分析(1)界膜作用由于磷脂分子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所以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之间是疏水的,能够隔离细胞液和外界环境溶液,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①对于原始生命,它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②对于原生生物,如草履虫,由于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物质运输作用(即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物质进出细胞必须通过细胞膜,细胞膜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具选择透过性,即有选择地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排出对自己有害的物质及代谢废物,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表现(如下图)为:①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普遍性可“进”的物质:营养物质。
不易“进”的物质: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可“出”的物质:抗体、激素等物质,细胞产生的废物。
不可“出”的物质: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细胞膜控制作用的相对性环境中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以及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患病。
(3)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类型如下:①信号传导:信号分子(如激素、递质)↓激活靶细胞膜受体(糖蛋白等)↓胞内信号传导分子沿信号通路传递↓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②胞间连接与通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相互作用,如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则借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物质转运和信息交流。
③胞间识别: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自己或异己分子的认识和鉴别,是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发生选择性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使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如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
细胞膜和细胞核——系统的边界和控制中心一、细胞膜的成分(判断正误)1.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可用作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2.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都是组成膜的成分。
()◎想一想:1.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制得的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2.铺在水面的单层磷脂分子为什么“头”朝下?3.形成脂质体时为什么尾对尾而不是头对头?答案:1.××√ 4.√想一想1.提示:在制得的细胞膜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即可证明。
2.提示:水为极性分子,磷脂分子“头”朝下体现了“相似相溶原理”。
3.提示:搅拌后“脂质体”的形成更能体现“相似相溶原理”。
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____________(填空)。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连线)。
解惑: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活性,而且是全透性的,因此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
◎想一想:细胞膜上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成分是什么?答案:2.进出细胞3.①—b ②—a ③—c想一想提示:糖蛋白。
三、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填图)。
2.功能(填空)。
(1)是________,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答案:1.核膜 DNA 和蛋白质 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rRNA 核糖体 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遗传信息库 细胞代谢和遗传四、模型构建(判断正误)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 )2.模型描述时只能是定性的,不可以是定量的。
( )3.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N t =N 0λt 属于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