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气体动力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707.50 KB
- 文档页数:31
第十一章蒸汽动力循环(5+1学时)1.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掌握蒸汽动力循环的分析方法;理解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热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掌握利用蒸汽性质图表进行有回热和再热的蒸汽动力循环计算的方法;熟悉在h-s和T-s图上表示和分析动力循环的方法。
了解新型动力循环。
2. 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1-1 概述(0.5学时)11-2 蒸汽卡诺循环(0.5学时)11-3 朗肯循环(0.5学时)11-4 蒸汽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1学时)11-5 蒸汽再热循环(0.5学时)11-6 回热循环(1学时)11-7 热电循环(0.5学时)11-8 工质性质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联合循环(0.5学时)★习题课:回热循环计算(1学时)3. 重点难点蒸汽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复杂循环(回热、再热)的计算。
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
4.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新型动力循环。
5.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ppt6.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蒸汽不要当理想气体计算,如∆h = c p∆T。
计算流速开平方前勿忘单位制统一。
7. 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教材的课后自检题(部分在课堂上讨论)习题:教材习题1~68. 师生互动设计讲授中提问并启发讨论:蒸汽动力循环的热效率不高,其冷源损失很大,若取消冷凝器而代以压缩机将湿蒸汽压回锅炉,如何?若保持给水温度不变,回热抽汽的压力是高些好是低些好(只讨论一级回站)?9.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第十一章 蒸汽动力循环 11-1 概述水蒸气:使用最早且最广泛。
“外燃动力装置”:可使用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及核燃料,可使用劣质煤,还可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能源。
(比较:内燃机)循环的热力学分析:Law I : w q =21q q q q −==∫δP T w w w w −==∫δ循环热效率 1212111q q q q q q w t −=−==η平均吸热温度 s q T ∆=/11 平均放热温度 s q T ∆=/22 121T T− 121q q t =−=η11-2 蒸汽卡诺循环用湿蒸汽可实现卡诺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