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37
计算机093 09416612 恽小燕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近几年来,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 ,SA) 成为软件工程发展的一个热门方向。
随着对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的深入开展,逐渐形成了以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形式化描述、风格、建模、评估、软件产品线以及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过程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个新领域。
对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评估,是为了在系统被构建之前预测它的质量,并不需要精确的评估结果,通过分析SA体系结构对于系统质量的主要影响,进而提出改进。
因此,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目的是分析潜在的风险,并检验设计中提出的质量需求。
本文主要讨论三种有代表性的方法,它们可以指导评估人员成功地对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评估。
这三种方法是: 基于场景的体系结构分析方法(SAAM) 、体系结构权衡分析方法(ATAM) 、体系结构级别上的软件维护预测(ALPSM) 。
1.主要的术语(1)软件体系结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定义:“软件系统或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就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它包括软件组件,这些组件的外部可见属性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定义仅仅关注系统内在的方面,而大多数的分析方法都是基于这个定义的。
这个定义具有如下的含义:①SA 是一个或多个系统的抽象。
SA 以抽象的组件(Com2ponent) 来表示系统,这些组件具有外部可见属性,并且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有时被称为连接件(Connector) 。
②SA 是一种可重用、可传递的系统抽象,而组件的细节部分不属于体系结构的范畴。
③系统由多个结构组成,通常也称为视图(View) 。
任何一个视图只能表示SA 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
(2)质量属性质量属性是一个组件或一个系统的非功能性特征。
软件质量在IEEE 1061中定义,它体现了软件拥有所期望的属性组合的程度。
另一个标准ISO/IEC Draft 91262 1定义了一个软件质量模型。
浅谈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摘要:作为在软件生命周期早期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是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方法可以划分为3类: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基于度量和预测的评估方法以及特定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的评估方法。
按照团建体系结构评估技术的评价框架,分别从评估方法的特征、评估目标、关键技术等方面对这3类方法的特点进行介绍和对比。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软件质量软件工程方法的唯一目标就是:生产高质量的软件。
软件质量从软件工程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二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开发过程的早期,通过分析系统的质量需求是否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得到体现,识别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的潜在风险,预测系统质量属性,并辅助软件体系结构决策的制定。
软件体系结构的评估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的不断出现,一些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应用和验证,比如基于场景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方法、基于度量-预测的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某种特定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的分析方法。
一、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该类评估方法的基本观点是,大多数软件质量属性极为复杂,根本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尺度来衡量。
同时,质量属性并不是出于隔离状态,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环境中才能做出关于质量属性的有意义的评判。
利用场景技术则可以具体化评估的目标,代替对质量属性(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健壮性、灵活性等)的空洞表述,使对软件体系结构的测试成为可能。
所以,场景对于评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整个评估过程就是论证软件体系结构对关键场景的支持程度。
1、重要特征通过对多种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的分析,我们认为该类方法具有一下重要特征:第一、场景是这类评估方法中不可缺少的输入信息,场景的设计和选择是评估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第二、这类评估是人工智力密集型劳动,评估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经验和技术。
2、评估目标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目标:第一、评估软件体系结构是否满足各种质量属性的要求;第二、比较不同的软件体系结构方案;第三、进行风险评估。
浅谈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是指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旨在验证和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特征,如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以确保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重要性、评估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常用的评估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础和骨架,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一个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从而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而一个不合理或糟糕的软件体系结构则可能导致软件质量的下降、性能的降低甚至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评估能够发现潜在问题、提前预防风险,并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其次,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目标是确保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特征满足系统需求和预期目标。
具体来说,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验证和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功能需求是否得到满足;2.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特征,如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3.发现和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潜在问题和风险;4.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如软件体系结构的改进、优化或重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软件体系结构评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评估技术。
在软件体系结构评估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模型驱动技术。
静态分析是通过分析软件源代码、设计文档和其他相关文档,发现和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问题。
静态分析的技术包括代码检查、代码审查、重构和模式识别等。
代码检查是通过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和检测,发现代码中的问题和错误;代码审查是通过对软件设计文档和源代码的评审,发现设计和实现的问题;重构是通过对软件体系结构的改进和重构,改善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特征;模式识别是通过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和比较,识别和应用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以提高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动态分析是通过运行时分析和测试,评估软件体系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