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推诿减法的过程。

2、学会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方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52-2179-37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

教学案例:笔算退位减法可以从高位减起吗

教学案例:笔算退位减法可以从高位减起吗 万以内减法的教学中,进入练习环节之前,依照惯例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沉默了大约半分钟之后,一位同学突然举手:“老师,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立刻,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这一位同学。也许,其他同学正在诧异:不是刚刚经过讨论、交流,归纳了吗,老师也总结了,笔算减法要从低位减起!我也确实有些不知所措,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我知道,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一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问题意识难能可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所以,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能应付、推委,更不能堵塞和回避。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我的“灵感”也似乎要迸发了。下面是接下来的课堂实录: 师: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看非常有研究价值。现在,我想先请大家来猜一猜:笔算退位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呢? 生1:不行! 生2:不行! 师:为什么? 生3:我们刚才讨论过了,要从个位减起。 生4:因为课本上的例题也是从个位减起的。 生5:我觉得也可以!

师:(追问)那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5:……(说不出个所以然。) 师:那好,我们就以刚才做过的题为例,再一起研究一下,看看到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 于是,擦去黑板上刚才从个位减起得出的答案,请提出问题和认为可以的两位同学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独立练习。结果,在经过反复演练之后,出现了如下的计算: 1357 - 849 --------- 508 师:(等大家都做完)谁能说说,你在从高位减起时,遇到了什么麻烦? 生1:高位先减完后,后面遇到需要退位的情况时就不好办了。 生2:后面的计算从前一位退1后,前一位的差要改写。 师:你是怎么改的? 生2:差比原先少1。 师:大家看是不是?(都点头同意)那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在经过退位之后,使差不作改动呢?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连续退位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直接说得数 10+3= 10+4= 10+2= 10+5= 10+6= 10+9= 7+10= 8+10= 9+10= (2)举卡片表示结果 13-6= 16-7= 12-4= 15-9= 13-8=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请你们观察书上的两个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三、巩固: 独立完成习题 四、总结: 师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范文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52-2179-37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红粉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退位减法》(教案)

§4-2《小数退位减法》(教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 一、温故预习(2分钟) 计算:1.57+1.36= 2.64-0.8= 3.4+3.6= 11.65-0.5= 二、课堂助学(15分钟) 探究例2 (1)一本笔记本比一枝水彩笔贵多少元?(2)一枝水彩笔比一枝钢笔便宜多少元? 列式: 竖式: 答:答: 2.根据刚才计算的过程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在组内交流。 (1)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怎样处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2)整数减小数时怎样计算?

3.归纳小结:在计算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时,可以把被减数小数部分的末尾看作0在计算。整数减小数,可以把整数的小数部分看做零(理由:根据小数的性质。) 三、同步练习(15分钟) 1.完成书p49练一练: 7.5 0.6 13 6. 5 -3.24 -0.29 -8.6 -5.7 8 2.用竖式计算。 5.26-4.75=4-0.82= 8.04-7.4=10.2-7.08= 3.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16 4. 3 -6.7 -2.14 10.3 2.24 四、当堂检测(8分钟) 1.竖式计算(自选1题验算)。 8.3+0.69=9.6+18.4= 8.64-5.74=40-20.45= 2.建筑工地上有一堆黄沙重75.5吨,用去一些后还剩48.75吨。用去黄沙多少吨? 3.跳高比赛中,李明跳了1.3米,王军跳了1.15米,孙宁跳的高度比李明低0.05米。(1)孙宁跳了多少米?(2)王军跳的高度比李明低多少米?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班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使用人区森娣使用日期2013.11 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2、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22页到23页的主题图(线段图),填一填: 昆明到丽江有()米。大理到昆明有()米。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知道丽江到大理有()米 估一估:517-348≈ 想:把517估成()348估成() 2、算一算: 517-348= 517 +348 ————

﹡3、想一想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是如何算的,要注意什 么? 4、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先相同数位,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就从位退一当;然后再算十位,十位不够减时,从位退一当:最后算百位。 2、算一算:842-358= 712-257= 672-114= 三、我来闯关: 1、填空 被减数476 745 703 900 减数89 679 568 768 差 2、商店运来510瓶矿泉水,上午卖出154瓶,下午卖出174瓶,还 剩多少瓶?

3、苹果树416棵,梨树358棵,桃树169棵。提出问题,并进行计 算。 (1)?算式: (2)?算式: (3)?算式: 学习收获: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设计思路】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十几减9的例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计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探究算法。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钻山洞”、“白兔搬家”、“蚂蚁找窝”、“大象摘椰子”,学生自由编题,玩中学,学中玩。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满足,并给学生以知识上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经历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进位加法复习,为新课做好铺垫)投影显示: 9+7=9+()=11 9+8= 9+()=12 9+()= 15 9+5= 9+()=18 9+4= 你们到底做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讲述: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课件出示来到草地上,发出声音:卖桃啦,卖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子快来买呀!) 讲述:咦,是谁在喊卖桃呢?我们一块儿去水果店看看,好吗?(课件显示:小白兔走进水果店,向小猴走来:“小猴,小猴,我要买9个桃。”) 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是呀,小猴有13个桃子,卖给小白兔9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13-9=) 13-9=4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2、通过操作,理解算理。 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先摆一摆小圆片,边操作边说你是怎样从13里拿走9个的。想到办法的学生可以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学生。 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应演示小猴拿桃的过程,并出示算法,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各种算法。 (1)一个一个减,减去9个1,还剩4个。 (板书:13-1-1-1-1-1-1-1-1-1=4) (2)先从盒子里拿走9个,剩下1个,和外面3个合起来就是4个。 (板书:10-9=1,1+3=4) (3)先拿走外面3个,再从盒子里拿出6个,剩下4个。 (板书:13-3=10,10-6=4) (4)因为9+(4)=13,所以13-9=4(板书:9+(4)=13,13-9=4) (5)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9=4。(板书: 13-9=4) (6)先减去10个,再还给1个。(板书:13-10=3,3+1=4)激励:小朋友真爱动脑,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13-9,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能说说理由吗?教师板书完整:13-9=4,学生齐读算式:13-9=4。 4、师适时小结。 三、知识巩固阶段 讲述:前面还有一间聪明屋正等着你们去呢!你们想去吗?走,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 1、“开火车” 2、讲述:刚才我们顺利地通过了聪明屋,现在愿意用我们学到的新本领去接受智慧宫的挑战吗?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县城关实验小学曾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 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 1 / 5

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 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81-56 68-51、81-65 68-15、85-61 65-18、85-16 86-15 86-51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2 / 5

三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全新的课程生态观刷新着传统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论做什么,兴趣都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学数学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像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一步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 下面我就《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这个节内容举例说明。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小朋友,这节课让我们坐车到美丽的云南去旅游吧!(电脑显示美丽的云南著名风景图)让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去学习。 (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优美的音乐,美丽的图画,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对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基本原型。单纯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只会使学生感到桔燥泛味,只有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师:屏幕上的画是“美丽的云南”,云南省有很多的自然风光,如昆明有----- 大理有------ 丽江有-------(教师一边介绍,屏幕上一边出现这些地方的美丽的风光。介绍完后,屏幕上出现示意图。)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走了348千米,小朋友,我们现在到哪里呢?要到丽江还有多远呢? (因为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知识。) 师:我们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用下面这个条线段来表示。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练习题

班级:姓名: 322-258= 401-189= 253-97= 207-39= 461-484= 314-95= 312-79= 401-354= 363-94= 448-172= 438-241= 449-131= 292-257= 811-356= 751-59= 462-232= 274-46= 372-54= 485-53= 993-296= 457-58= 805-286= 657-388= 302-243= 406-249= 326-229= 405-216= 344-245= 307-136= 228-169= 760-289= 372-175= 253-58= 407-189= 326-182= 600-258= 700-292= 500-78= 400-348= 722-248= 141-69= 222-158= 473-184= 378-255= 486-305= 490-246= 471-185= 806-37= 370-81= 721-188= 849-337= 235-187= 454-266= 327-148= 407-225= 440-396= 448-59= 412-28= 416-151= 352-173= 436-77= 350-86= 737-569= 300-182= 463-97= 401-336= 726-538= 803-265= 675-138= 411-259= 412-229= 943-435= 303-297= 462-176= 477-178= 735-289= 708-223= 810-154= 870-383= 800-325=

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 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 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 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 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 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 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 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力。 1十几减9 3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解决问题的教学,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逐步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编排,即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

十几减5、4、3、2,其中十几减8、7、6又编排为十几减8和十几减7、6两个例题,共4个例题。例1和例2的编排大致分为4个层次:第一,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画图,为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积累感性经验;第三,将操作或画图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并用算式记录思考的过程;第四,通过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知道可以用“破十法”“连减”“想加算减法”等多种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3设计为“学生观鱼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列出有联系的两道减法算式,教材中呈现了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又通过在一道加法算式下面写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使学生体会到“想加算减法”比较快捷,而且能同时计算出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的结果。例4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5、4、3、2的式题,这一点在“做一做”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时间】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

《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

《连续退位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本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下: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结局问题的多样性。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用竖式计算以及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的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注意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练习中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 五、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温故知新 此环节通过直接讲出得数、笔算练习来复习已有知识,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地进入正题。 (二)联系生活,顺利切题 (1)从“平时你们都怎样安排假期生活”这样一个熟悉的生活体验切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知识性学习与能力的提高都最终服务于运用生活。这里,我通过同桌两人相互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理解图意环节,通过直观和抽象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学习文档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大公鸡和小乌龟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小乌龟对大公鸡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公鸡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

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 81-56 68-51、 81-65 68-51、 81-65 68-15、 85-61 65-18、 85-16 86-15 86-51 师: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大公鸡、小乌龟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猜测活动。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试一试。

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退位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教法设计:情境教学启发引导尝试教学师生互动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学前准备:课件小黑板小奖品学生每桌一个计数器每人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专项训练,导入课题(3分) 1. 口算20题 13-7 6+9 14-8 12-5 9+8 16-8 16-7 3+9 14-5 15-8 17-9 16-9 11-4 12-9 4+8 11-2 15-6 13-8 14-7 18-9 2.用竖式计算。

623-412 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出课题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感知新知(2分) T: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同学们想不想进去浏览图书啊?图书室里的奥秘可多啦,现在先让我们一起解决图中的有关问题,然后我们一起浏览图书,你们有没有信心?(出示课件)T: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分析图意)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独立尝试,探究算法(3分) 问题1: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 T:能不能也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你能说出算式吗?估计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 S:能! T:真自信,不过这道题可比昨天的笔算难多了,那下面我们就来挑战自我,在随堂本上笔算这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如果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堂教学实录 一、复习9+2=11 1、师:打开电脑,让生看一看,说一说,这是什么水果? 生:这是桃子。 师:数一数有几个桃子? 生:数,有9个桃子。 师:再操作以下电脑,问生又多了几个桃子? 生:又多了2个桃子。 师:想一想原来有几个桃子? 生:原来有9个桃子。 师:原来有9个桃子,又多了2个桃子,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同学们数一数。 生:数,一共有11个桃子。 师:谁能用算式算一算? 生:举手,说9+2=11。 2、师:出示一题9+()=11 生:2。 师:9+(2)=11 生:读9+(2)=11 二、新授:11-9 1、数物体计算。 师:让学生观察画面,数一数有多少个桃子? 生:有11个桃子。 师:数一数虚线框起来了几个桃子? 生:数,说框起来了9个桃子。 师:虚线外面有几个桃子? 生:有2个桃子。 师:虚线框起来的桃子,我们可以说是“吃了9个桃子” 一共有11个桃子,吃了9个桃子,还剩几个桃子? 这句话的意思用式子表示就是11-9,根据上面我们分析的意思,同学们想一想11-9等于几? 生:11-9=2 师:一共有11个桃子,吃了9个桃子,还剩2个桃子。也就是 11-9=2 2、根据加减法的关系计算。 师:想一想,9加()得11。 生:9加(2)得11。 师:11减9得()。 生:11减9得(2)。 师:11-9=2 3、根据数的组成计算。 师:11由几和10组成? 生:11由1和10组成。 师:用斜线表示11的组成,问10写在左边还是右边? 生:10写在右边。 师:10为什么写在右边? 生:10写在右边离的减数近。 师:10减9等于几?

连续退位减法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课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中,以后不再安排有关加减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算理上是一样的,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借1,在第二次借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借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再减”得道理,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隔位退位的减法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计算:376-139= 看老师演板,并说说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在做笔算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当作10来减)【设计意图】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二、新知讲解 课件展示张丽家7、8月份用电情况时,电表上显示的数。 1、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图中的信息。 2、计算7月份的用电量。 学生读表列式没有什么困难,重点是蓝灵鼠提出的解决问题个位十位都不够减怎么办? 教师尝试让学生计算交流,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结合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个位时,4减5不够,要从十位借1,变成14减5;计算十位时,1被借后,就成了0减3,不够减要从百位借1,变成10减3.

(完整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依安县三兴镇小学杨占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明白算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㈠促学,激发兴趣 三个同学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观察这幅照片,大家从上面知道了什么? ㈡探究发现。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 -9 = 5 4 10 1 +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E、14-10=4,4+1=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 78=80-()87=()-()99=()-() 198=()-()297=()-()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课前已准备)男生组:574+200 453-300 456+198 725+79 748-97 356-299 女生组:574+200 453-300 456+200-2 725+80-1 748-100+3 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 1、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1: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1?多加1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要减1 (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13+59= 113+60-1 =172 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 出示例2:276 +98 (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76+98 = 276+()-() =()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 = 276+100-3 = 373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例2 例3 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加法和减法”这一单 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重点突出如何退位的问题,让 学生在全面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且了解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笔算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 减法笔算,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本节课主要解决在遇到各位数想减不够减的情 况该怎么解决。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课堂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两位 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设计方案。复习准备—问题导学—合作学习—归 纳总结—情景学习,即运用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带着 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巩固已学的乘法口诀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例题中学 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课 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上节数学课,我们知道北京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骄傲,(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也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留下一些数学问题没有解决,还有什么问题吗?现在我给小朋友们两个数学信息“北京56票,巴黎18票”,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三、自主探究 1、小朋友们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学生自主活动) 2、汇报:①北京和巴黎一共有多少票?(56+18) ②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56-18) 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56-18) 3、②、③中56-18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列出竖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4、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5 6 5 6 — 1 8 — 1 8 4 8 3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