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开题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开题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开题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对通信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大体了解,为了检测自己大学阶段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与应用,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式检验自己,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提高与巩固,也是自己能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一名合格大学生。

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居家生活、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测量及控制。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下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时的问题,这是由于它的智能化设计所决定的。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在重要的设备房间中,设备对温、湿度等运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由于气流及设备分布的影响,温湿度值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应根据主房间实际面积在房间加装温湿度传感器,以实时客观检测房间内的温、湿度。在监控本系统,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将把检测到的温湿度值实时传送到监控主机中,并在监控界面上直观地表现出来。管理员可实时了解房间各点的实际温湿度值,一旦房间内实际温湿度值越限,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管理员进行调节,尽可能让房间各点的温湿度趋向合理,确保房间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主攻方向:掌握STC89C52各个端口的作用和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应用主要内容:使用单片机和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出环境的温湿度,并用LED数码管显示数值。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10年12月中下旬确定题目

2011年1月上中旬开始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2月—3月初继续总结概括收集资料,拟定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3月中旬—4月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论文定稿

2010年5月下旬至6月初论文答辫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 何宏.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忠国,陈刚.单片机应用技能实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袁秀英,李珍.单片机原理与实验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 .

[4] 王华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 赵茂泰,电子测量仪器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 汪同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大学物理实验-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关于温度传感器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温度传感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东西。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具体研究了三种温度传感器关于温度的特性,发现N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P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两者的线性性都不好。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关于温度有很好的线性性质。PN节作为常用的测温元件,线性性质也较好。本实验还利用PN节测出了波 尔兹曼常量和禁带宽度,与标准值符合的较好。 关键词:定标转化拟合数学软件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TEMPERATURE SENSOR 1.引言 温度是一个历史很长的物理量,为了测量它,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元件将温度转化为电学量进行测量,具有反应时间快、可连续测量等优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作者对三类测温元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出了电阻率、电动势、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热电阻的特性 2.1实验原理 2.1.1Pt100铂电阻的测温原理 和其他金属一样,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且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利用铂的此种物理特性制成的传感器称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零度阻值为100Ω(即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本实验即采用这种铂电阻作为标准测温器件来定标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曲线,为此,首先要对铂电阻本身进行定标。 按IEC751国际标准,铂电阻温度系数TCR定义如下: TCR=(R100-R0)/(R0×100) (1.1) 其中R100和R0分别是100℃和0℃时标准电阻值(R100=138.51Ω,R0=100.00Ω),代入上式可得到Pt100的TCR为0.003851。 Pt100铂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如下: Rt=R0[1+At+B t2+C(t-100)t3] (-200℃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小型气象监测系统

目录 摘要 (1) 一课程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 (1) 二设计应用背景 (1) 三系统分析 (1) 1.总体设计方案 (1) 2. 硬件设计 (2) … 3. 软件设计 (2) 4. 难点分析 (3) 四实施方案 (4) 1. 传感器模块设计 (4) 风速传感器模块 (4) 温度传感器模块 (5) 湿度传感器模块 (7) 2. 优缺点分析及成本 (9) > 五设计总结 (10) 六参考文献 (10) 七成员及分工情况 (10)

摘要 介绍一个小型多功能气象监测系统,该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各类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LCD显示。 关键词:风速风向传感器;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 一课程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 现通过传感器设计一款既能测量温湿度也可同时测量风速风向的设备,可服务于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 二设计应用背景 现在社会高度发达,气象状况变化万千,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工程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气候状况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越累越显著,人们需要实时了解当前的气象状况。风速、风向以及温度湿度测量是气象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气象监测系统通过各类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分析,并传输到终端平台。可以达到无人监管,数据自动传输,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三系统分析 1.总体设计方案 小型自动气象站主要由三大功能模块组成,分别为主控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小型自动气象站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小型气象系统框图 2. 硬件设计 小型多功能气象监测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它以C8051F020单片机为 核心,通过风速、温度、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单片机驱动LCD 显示屏将风速、温度、湿度显示出来,以便于气象分析人员分析气象数据得出当前的气象特征,进而对气象可能影响到的事物做出规划,起到预防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图2 硬件连接图 3. 软件设计 单片机软件设计程序主要包括里初始化程序;输出实时风力风向、温度湿度 温度传感器 数 据 风速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单片机 电源电路 按键控制 LCD 显示

ARM温湿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概述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目的 (2) 1.3 设计器材 (2) 1.4 任务分析 (2) 第二章设计原理 (3) 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述 (3) 2.2设计原理 (3) 第三章系统设计 (5) 3.1 系统需求分析 (5) 3.2 硬件设计 (5) 3.3 软件设计 (6) 第四章详细设计 (8) 4.1主函数 (8) 4.3湿度的转化实现代码 (9) 4.4TFT屏幕显示设置 (9) 4.5 下载运行 (9) 总结 (10) 致谢 (11)

第一章概述 1.1 设计题目 在LPC2103开发板上,实现设定温度以及控制功能。 1.2 设计目的 1、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温度的控制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注重课外实践的培养,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了解并掌握掌握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和设计能力; 3、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巩固良好的编程习惯,掌握工程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将来工作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3 设计器材 本课程设计需要的硬件要求和软件配置具体要求如下: 硬件要求:一台PC机、LPC2103开发板一块; 软件配置:KEIL软件、J-Flash ARM,串口助手; 1.4 任务分析 有许多客观需求促进了ARM处理器的设计改进。首先,便携式的嵌入式系统往往需要电池供电,为降低功耗,ARM处理器已经被特殊设计成较小的核,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高的代码密度是嵌入式系统的又一个重要需求。由于成本问题和物理尺寸的限制,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是很有限的。所以,高的代码密度对于那些只限于在板存储器的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嵌入式系统通常都是价格敏感的,因此,一般都使用速度不高,成本较低的存储器。ARM内核不是一个纯粹的RISC体系架构,这是为了使他能够更好的适应其主要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ARM内核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没有在RISC 的概念上沉入太深。 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并且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系统遵循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设计思想,按照系统的功能层次,在设计中把硬件和软件分为若干功能模块设计和调试,然后全部连接起来统调。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气化 年级: 13-2 学院:机电院 { 姓名:崔海艳 学号:35 … ^ -- 目录

1 引言 (3) 2 设计要求 (3) 3 工作原理 (3) 4 方案设计 (4) … 5 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6) 微控制器模块 (6) 温度采集模块 (7) 报警模块 (9) 温度显示模块 (9) 其它外围电路 (10) 6 电源模块 (12) 7 程序设计 (13) — 流程图 (13) 程序分析 (16) 8. 实例测试 (18)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

。 1 引言 传感器是一种有趣的且值得研究的装置,它能通过测量外界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来捕捉知识和信息,并能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在生活中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传感器产品中,温度传感器是最主要的需求产品,它被应用在多个方面。总而言之,传感器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活因使用传感器也变得多姿多彩。 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材料、电力电子等,常用的控制电路根据应用场合和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有所不同,在工业企业中,如何提高温度控制对象的运行性能一直以来都是控制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努力解决的问题。这类控制对象惯性大,滞后现象严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从而导致控制系统性能不佳,甚至出现控制不稳定、失控现象。传统的继电器调温电路简单实用,但由于继电器动作频繁,可能会因触点不良而影响正常工作。控制领域还大量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但PID控制对象的模型难以建立,并且当扰动因素不明确时,参数调整不便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因其内部集成了A/D转换器,使得电路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减少了温度测量转换时的精度损失,使得测量温度更加精确。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只用一个引脚即可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大大减少了接线的麻烦,使得单片机更加具有扩展性。由于DS18B20芯片的小型化,更加可以通过单跳数据线就可以和主电路连接,故可以把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做成探头,探入到狭小的地方,增加了实用性。更能串接多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范围的温度检测 2 设计要求

温度采集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系(部)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2 学生姓名刘玉兴 学号090819210 月日至月日共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摘要 温度是工业生产和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过去温度检测系统设计中,大多采用模拟技术进行设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传感器外围电路复杂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而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整个系统性能的下降。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微型化、集成化成为了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利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过程。在软件方面,结合ADC0809并行8位A/D转换器的工作时序,给出80C51单片机与ADC0908并行A /D转换器件的接口电路图,提出基于器件工作时序进行汇编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本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和温度调节驱动电路,其中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温度传感器AD590,包括了单总线数据输出电路部分。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单片机、汇编语言、ADC0809、温度传感器AD590

Abstract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common one of process parameters in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 often us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thi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error compensation, such as lead,complex outside circuit,poor anti-jamming and other issues, and part of a deal with them Improperly, could cause the entire system of the decline.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technologies, digital, miniaturization, integration sensors are becoming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trol systems with the core of SCM,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used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system.Combining with the operation sequence of ADC0809,the interface circuit diagrams of 80C51 SCM and ADC0809 parallel A/D conveger ale given.The basic skills of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based on the operation se—quenee of the chip ale put forward.This system includ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data transmission, the moduledisplays

湿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第一章湿度传感器的功能及其原理 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物理量,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湿度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例如,集成电路的生产车间相对湿度低于30%时,容易产生静电感应而影响生产;粉尘大的车间由于湿度小产生静电易发生爆炸;纺织厂的湿度低于65~70%RH时会断线。可见,湿度测量在各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迅速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高速更新,使得湿度的测量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随着2011年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传感器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最前端—感知层,在其发展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湿度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的检测在各种环境,各个领域都对起了重要作用。 测量电路由湿度传感器,差动放大器,同相加法放大器等主电路组成;为了实现温度补偿功能,选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通过转换电桥和差动放大,输入同相加法器实现加法运算,补偿环境温度对湿度传感器的影响,其中转换电桥工作电压由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通过电压跟随器提供。 应用IH3605型温度传感器与集成运放设计测量湿度的电路,测量相对湿度(RH)的围为0%~l00%,电路输出电压为0~10V。要求测量电路具有调零功能和温度补偿功能。使用环境温度为0℃~85℃。

第二章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 2.1课程设计的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查阅参考资料。 2.进行方案设计及可行性论证。 3.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原理框图。 4.设计每一部分电路,计算器件参数。 5.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2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1.湿度测量围:0%~100%RH; 2.使用环境温度围:0~85℃; 3.输出电压:0~10V; 4.非线性误差:±0.5%。

嵌入式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 —基于ARM9的温度传感器 学号:2012180401** 班级:**************1班 姓名:李* 指导教师:邱*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 姓名:***** 设计周数: 1 学分: 2 指导教师: 邱选兵 设计题目: 基于ARM9的温度传感器 设计目的及要求: 目的: 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 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 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 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 万用表。 6.掌握和运用单片机的基本内部结构、功能部件、接口技术以及应用技术。 7.各种外围器件和传感器的应用; 8.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要求: 1.学生都掌握、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功能部件,接口技术等技能; 2.根据题目进行调研,确定实施方案,购买元件,并绘制原理图,焊接电路板, 调试程序; 3.焊接和写汇编程序及调试,提交课程设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内容和方法:使用温度传感器PT1000,直接感应外部的温度变化。使用恒流源电路,保证通过PT1000的电流相等,根据PT1000的工作原理与对应关系,得到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将得到的电压放大20倍。结合ARM9与LCD,将得到的参量显示在液晶屏上。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度传感器实验 姓名学号 一、目的 1、了解各种温度传感器(热电偶、铂热电阻、PN 结温敏二极管、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 2、掌握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3、掌握热电偶的标定过程; 4、了解各种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并比较上述几种传感器的性能。 二、仪器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热电偶(K 型、E 型)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以下简称主机) 温控电加热炉 连接电缆 万用表:VC9804A,附表笔及测温探头 万用表:VC9806,附表笔 三、原理 (1)热电偶测温原理 由两根不同质的导体熔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热电回路,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则回路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这表明电路中有电势产生,此电势即为热电势。

图1中T 为热端,To 为冷端,热电势 本实验中选用两种热电偶镍铬—镍硅(K 分度)和镍铬—铜镍(E 分度)。 (2)热电偶标定 以K 分度热电偶作为标准热电偶来校准E 分度热电偶,被校热电偶热电势与标准热电偶热电势的误差为 式中:——被校热电偶在标定点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 ——标准热电偶在标定点温度下测得的热电势平均值。 ——标准热电偶分度表上标定温度的热电势值。

——被校热电偶标定温度下分度表上的热电势值。 ——标准热电偶的微分热电势。 (3)热电偶冷端补偿 热电偶冷端温度不为0℃时,需对所测热电势值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 E(T,To)=E(T,t1)+E(T1,T0) 即: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势+温度修正电势 (4)铂热电阻 铂热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当温度在0℃≤T≤650℃时, 式中:——铂热电阻T℃时的电阻值 ——铂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 A——系数(=3.96847×10-31/℃) B——系数(=-5.847×10-71/℃2) 将铂热电阻作为桥路中的一部分在温度变化时电桥失衡便可测得相应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化值。 (5)PN结温敏二极管 半导体PN 结具有良好的温度线性,根据PN 结特性表达公式 可知,当一个PN 结制成后,其反向饱和电流基本上只与温度有关,温度每升高一度,PN 结正向压降就下降2mv,利用PN 结的这一特性可以测得温度的变化。 (6)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这一特性制成的热敏元件。它呈负温度特性,灵敏度高,可以测量小于0.01℃的温差变化。图2为金属铂热电阻与热敏电阻温度曲线的比较。

传感器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一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原理: 金属或半导体薄片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具有这种效应的元件成为霍尔元件,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 =K H IB ,当保持霍尔元件的控制电流恒定,而使霍尔元件在一个均匀梯度的磁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则输出的霍尔电动势为kx U H ,式中k —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这样它就可以用来测量位移。霍尔电动势的极性表示了元件的方向。磁场梯度越大,灵敏度越高;磁场梯度越均匀,输出线性度就越好。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15V 直流电源、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将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实验模板的插座中,实验板的连接线按图9-1进行。1、3为电源±5V , 2、4为输出。 2、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图9-1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实验接线图 3、测微头往轴向方向推进,每转动0.2mm 记下一个读数,直到读数近似不变,将读数填入表9-1。 表9-1 X (mm ) V(mv)

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时什么量的变化?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偿。

关于温湿度检测的外文翻译

滨州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粮库温湿度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系(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年级 2009级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 1班 学生姓名董乃旭学号2009010551 指导教师李洁职称讲师 滨州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三月

An Automatic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Atmospherical Measurement Used for Temperature Relay For temperature rela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sure its temperatures for action and reversion. In this paper, anautomatic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atmospherical measurement is discussed, which is very simple andprecis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atmospherical measurement, it is crucial to design a favorable temperaturefield. The resistance stove is designed for simulating temperature field. The even temperature is improved bylong-time warm-up and placing orifice-board in testing room. According to the enactment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curve, the algorithm of fuzzy control is used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in temperature field. The regulating voltage mode of double-direction Bi-directional thyristors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console and the resistance stove,and the console includes software platform and hardware platform. In this system, The method of grouping the resistance wire of resistance stove according to the power is put forwar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esistance stove is improved based on this method. The measuring precision is improved by using the minimum two-multiplication to calibrate the error. At present, the system has been practically applied in manufacture, which has gained obvious economy benefit and will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future. 1. Introduction The temperature relay is one of common relays, which takes action when the outside temperature arrives at the given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relay performs lots of func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control, fire alarm, automatic ignition, wiring heat-protection,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y and defense industry etc. For temperature rela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easure its temperatures for action and reversion. But in the current manufacture, the manual measuring methods, such as spot-check method, mercuric thermometer method etc, dominate the measuring method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nescapable short comings in these method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large labor intensity and bad precision etc. Thus measurem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quality of temperature relay. With the

温度传感器报警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温度报警器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07月02日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题目 (1) 3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4 设计总结、心得 (4) 5 参考书目 (5)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传感器应用技术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加深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工程设计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熟悉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步骤,并了解如何进一步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选择元器件,使设计的方案在功能上和经济上均可行。 二、设计题目 温度报警器, 当温度高于某值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结构图 根据传感器的原理构成和设计需要,各部分元件分别选用下列元器件: 测温电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构成,测量电路选用电桥,辅助电源选用直流电源。 敏感元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转换元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将温度转换成电量 。 测量电路的种类:电桥。电桥法方便、准确。 辅助电源的种类:15伏特直流稳压电源、220交流电源。 测温电路 报警电路 比较放大器 辅助电源

2 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当温度上升时,Rt电阻阻值减小,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量减小,送给比较放大器,当送给比较放大器的电压量低于给定值时,比较放大器输出电压为低电平,晶闸管关断,原来被短路的报警回路工作,电路灯亮、铃响,报警电路报警。 3 设计方案的图表; 1)温度测量 + - 当温度变化时,Rt电阻阻值也随之变小,电桥对臂乘积不等,电桥不平衡,输出电量增加,由公式{ U0=(U i/4)*(△R t/R1),U i=[15/(R5+R6)]*R6 }算得输出电压U0,送入比较放大器,进行比较。 2)比较放大器 正端电压由测量电路送来,即电桥输出电压U0 ,当U0大于负端时,比较放

AD590温度测试系统实验报告

AD590温度测试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感想与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从开始的温度传感器到最后的接口总线,16单片机,TLC2543,串口等等的学习,完成了一个小的智能开换系统的了解,制作与测试。同时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第一次感觉自己在课间时间也学到了东西,也见识到了一些简单的器材,机械,这样的感觉真的特别好,我希望这样的实验可以多安排一些,能让我们好好学一番,在这里先谢谢老师啦,谢谢! 1 具体的一些感想: (1)我是从原理图打印出来以后开始对这个实验了解的。画原理图时不能为了快单纯的画线,要注意图中接口处的标注,每个接口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要提前认识原件的接口设置。 (2)假如不借用标准号直接Update生成pCB图时,画线要注意每根线的连接必须正确,否则将导致PCB图无法显示或整个设计的错误;另外,就是可以借助标准号直接生成。 (3)在设置原理图时,每个元器件的封装必须要有,否则就会和我们一样,在Update后元器件就没有,无法进行布线连接。另外就是在对每个元器件画封装的时候,要注意管脚处的数字标号设置,应该完全按照器件结构去描述(我们在设置AD590封装设计时,标号用‘0’和‘1’显然在封装时就无法显示,导致AD590就只有一根连接线,无法完成正确的布线连接) (4)在Update后进行布线时,我看着视频学了一下,可当自己

操作时,一点都不如意(开始的第一次安放元器件后,布线开始,有好多线要跳接,线看着还凌乱)。又试着做了四五次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话真不是说说的,自己操作后才知道它的难啊”。最后实验室回来,按照老师发的那个PCB布线图,自己再开始尝试,遇到一个新问题,布线时,那些GND,VCC,+5v线的连接用的是一些不规则图形布线,我还是无法触及。 (5)焊接电路板,自己完成了通孔的打眼,焊点的焊接。 (6)测试时,发现自己做的电路板没有电源显示的LED灯,当测试时不能醒目的了解电路是否供电;电路通过一个7805T输入9.25v电压输出5.11v使电路正常工作;部分器件的安放还是不太好,电路板整体看上去比较凌乱。 (7)我们还没进行程序调试,在后八周会好好完成。 2 总结 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学习,从刚开始的AD590温度测试原理图的分析,到最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我们小组完成了一个小型的智能测试系统的制作,不进让我们体会到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让我们认识到了一部分的元器件,学习到了一些经验。读AD590手册制作指出,AD590的工作电压是4到30v,如果是4.8v是不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实验才让我们记得更确切。一个月的学习制作,让我从实验中领悟到了课本上无法学到的很多东西,知道了真实制作和想想是很大区别的,用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学习,总结过去的错误,注重现实制作的重要,读懂更

温度报警器实验报告记录

温度报警器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温度报警器实验 报告 班级:通信092 组长:包一峰 人员:陈姣、贾茜、李蒙雨 指导老师:贾伟伟老师 目录 一、前言 (1) 二、实习内容 (2) 2.1设计要求 (2) 2.2 设计原理 (2) 2.3硬件设计 (2) 三、组装与调试 (5)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 (5) 4.1总结 (5) 4.2心得体会 (6) 五、参考文献 (6) 六、附录 (6) 6.1元器件清单 (7) 6.2 程序 (7)

前言 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温度的测量与控制也是十分的重要。 而此次我们设计的就是温度测量显示电路。利用热敏电阻器和其他允许的器件完成一个温度显示电路,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经验,构成一个有效、可行、适用的、简单的电子系统,来达到一个或多个实际需求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本次试验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把一些单元电路有机的组合起来,组成小的系统,使我们建立系统的概念;并使我们巩固和加强已学理论知识。并掌握一般电子电路和设计的基本步骤。 此次实验要我们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识别方法及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二:掌握电路板的安装、布线、焊接等基本技能。第三:培养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 2.1 设计要求 本次的温度测量显示电路使用温度传感器、AD0832和单片机完成对温度的显示; 此次设计安排为3-4人一个组,我们组为4个人,共同完成每一个模板的设计,并安装调试无误后,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 2.2 设计原理 该温度报警器主要由温度传感器、放大器和模数转换模块、主控电路、段驱动数码管位驱动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如下: 1.传感器对当前环境温度进行采样得到与之对应的模拟信号。 2.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采样所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放大。 3.A/D转换电路对处理之后的模拟信号数值化。 4.将该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后由七段数码管显示。 2.3 硬件设计

B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B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DS18B20温度传感器 班级: 09电信(2)班 姓名: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 xxx 调试地点: xxx 目录

一、概述 2009年6月14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89S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液晶显示器件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DS18B20与AT89C51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DS18B20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LCD1602。 二、内容 1、课程设计题目 基于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 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1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熟悉芯片的使用,温度传感器的功能,数码显示管的使用,汇编语言的设计;并且把我们这一年所学的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单片机应用等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题目分析、电路设计调试、程序编制调试到传感器的选定等这一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的作用,为毕业设计和以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设计任务和要求 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器件,组成一个数字温度计,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检测器件,进行单点温度检测,检测精度为±摄氏度。温度显示采用LCD1602显示,两位整数,一位小数。 系统总体仿真图

传感器实验报告--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补偿

北京XX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实验三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补偿学院: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 2013年12月10日

实验一 一、任务与目的 了解温度对应变测试系统的影响。 二、原理(条件) 当应变片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其敏感栅本身的温度系数,自身的标称电阻值发生变化,而贴应变片的测试件与应变片敏感栅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也会引起附加形变,产生附加电阻。 为避免温度变化时引入的测量误差,在实用的测试电路中要进行温度补偿。本实验中采用的是电桥补偿法 三、内容与步骤 (1)了解加热器在实验仪所在的位置及加热符号,加热器封装在双平行的上片梁与下片梁之间,结构为电阻丝。 (2)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插口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 (3)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放零点旋钮,使F/V表显示零。再把F/V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细调差放零点,使F/V表显示零。关闭主、副电源, 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拆去差动放大器输入端的连线。 (4)按图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电桥平衡网络的W1电位器,使F/V表显示零,然后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调W1电位器,使F/V表显示零。 (5)在双平行梁的自由端(可动端)装上测微头,并调节测微头,使F/V表显示零。 (6)将-15V电源连到加热器的一端插口,加热器另一端插口接地;F/V表的显示在变化,待F/V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起始-0.60 终止 0.094 温度:),并用温度计(自备)测出温度(室温),记下温度值。(注 意:温度计探头不要触在应变片上,只要触及应变片附近的梁体即可。)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温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电阻的特性与应用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二、 实验器材 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仪 温度控制单元 温度模块 万用表 导线等 三、 实验步骤 1、AD590温度特性 (1)、将主控箱上总电源关闭,把主控箱中温度检测与控制单元中的恒流加热电源输出与温度模块中的恒流输入连接起来。 (2)、将温度模块中的温控Pt100与主控箱的Pt100输入连接起来。 (3)、将温度模块中左上角的AD590接到传感器特性综合实验仪电路模块的a 、b 上(正端接a ,负端接b ),再将b 、d 连接起来,接成分压测量形式。 (4)、将主控箱的+5V 电源接入a 和地之间。 (5)、将d 和地与主控箱的电压表输入端相连(即测量1K 电阻两端的电压)。 (6)、开启主电源,改变温度控制器的SV 窗口的温度设置,以后每隔C 0 10设定一次,即Δt=C 0 10,读取数显表值,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AD590温度集成模块,里面已经设置有如下关系:273+t=I (t 为AD590设定温度),因此可得测量温度与设定温度对照表如下:

通过上表可清楚地看出之间的误差。 四、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加热器温度不能太高,控制在120℃以下,否则将可能损坏加热器。 2、采用放大电路测量时注意要调零。 3、在测量AD590时,不要将AD590的+、-端接反,因为反向电压输出数值是错误的,而且可能击穿AD590。 五、实验总结 从这个实验中使我充分认识了AD590、PTC、NTC和PT100的温度特性和应用原理,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温度计,也意识到了这些电阻由于会随温度而改变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制作温度开关,通过温度的变化而使开关自动化,或通过改变温度而控制开关的通断。传感器这一门很新奇,我渴望学会更多的知识,看到更多稀奇的东西,学好传感器这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有一天我能亲自开发出更有用、更先进的传感器。

基于单片机的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20 13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课题类型设计课题来源自拟课题 学生姓名学号______ 专业年级班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 填写日期:2013 年04月03 日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设计完成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为检测粮库各处的储藏温度、湿度并显示其值。当库内的温湿度越过设定值时,系统将进行报警,同时步进电机拖动风扇自动调节粮仓内的温湿度,使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保证粮食的安全储藏。 温度和湿度是两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温度和湿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物体的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学性质都与温度、湿度有关,许多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进行,因此需要测量和控制温湿度。 该课题是对粮库温湿度的监测及电路设计的研究。利用单片机实现的高精度实用性温湿度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粮库的仓储管理。针对现有的设备大多数只监测温度而忽视湿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设计出实用性高、价格低廉的监测系统。本次设计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作为检测元件,结合MAX 813L看门狗构建了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单片机发出控制命令,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通过mgls12864液晶显示屏显示实时温度和湿度,超出或者低于用户的设定值时由蜂鸣器报警,并由温湿度调节系统对环境温度、湿度进

行调节。从而完成的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温度、湿度的有效实时显 示和控制的要求,降低经济损失和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实现功能 (1)传感器对温度、湿度的检测。 (2)显示温度、湿度。 (3)超过监测范围时自动报警。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在此同时,粮仓温湿度监控技术的研究在软、硬件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初期,以热敏电阻,湿敏电阻作为传感器件,通过检测电阻的变化来反映粮食温湿度的变化,为粮食保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人工测量与人工抄录、管理相结合的传统方法,并且用人工的办法对粮食进行晾晒,通风,喷洒药剂防止因存储不当引起的温湿度异常及虫害,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效率较低,然而往往由于判断失误和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