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采访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摘要]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资料和访问新闻人物,知情人物的活动;新闻写作,则要求准确、鲜明、及时地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表达出来。采访是现代新闻传播的首要环节,是新闻传播活动成败的关键,要写出好新闻,首先要采到好的材料——抓到好的题材,挖掘好的事实,反映出好的主题思想。这个“好”,就是要体现出更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否则,将一一落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采访后的写作,只能实现新闻事实所固有的价值,而不能“拔苗助长”地“提高”新闻事实所不具备的任何“价值”。从这一点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关键词]:新闻采访写作

在整个新闻生产的工序中,新闻工作者从发现新闻线索到最后传播出去,需要经过许多环节,而新闻采访处于新闻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新闻采访以写作和传播新闻为目的,其成果则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新闻作品。

1、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1.1新闻采访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采访究其本质来说,具有明显的调查研究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的观点,新闻采访的主题是记者,客体(对象)是有新闻价值的人和事。采访从性质而言,就是记者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访问、观察、调查、对比、分析的一种业务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由于新闻广泛的传播性,强烈地干预生活,因而新闻采访必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也只有新闻采访的实践性,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由事实到新闻,新闻采访是第一个环节。

1.2新闻写作的定义及其特点

新闻写作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不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新闻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认识,而且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者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所谓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及时、全面、真实地用一种简洁的文本形式向大众传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写作过程。新闻写作具有客观事实、广泛传播、具有新闻价值这三个重要特征,这使新闻写作与其他任何的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

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按照现代文化观和价值论来审视,我们又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命题:“文章当为用而作”。既然“无用”,则无须去“作”,更无须去“采访”了,从这一点看,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目的。

新闻写作离不开采访,而采访离不开的是新闻事实,否则,写作和采访只能是“客里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如孔繁森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首先是他有这样的事迹存在,然后,通过许多记者深入挖掘,采访无数与他有过接触的人之后,最后才报道出来的,在这里新闻是第二性的,由事实到新闻,新闻采访是第一环节。在孔繁森的报道中,报道了他多次卖血,以补家庭生活之困的事,象这样细小的情节,被记者捕捉到了,这不能不说是采访的成果,为新闻写作提供了好的材料,感动读者,衬托出了一个好干部两袖清风的形象,说服力强。试想:如果没有这一些深入实地的采访,孔繁森的报道会有这样的成功吗?

人们常说“七分采,三分写”,采访时间多于写作时间,符合新闻生产工序本身的规律。反之,“重写轻采”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正常的,惟有重“采”,才能搜集到准确、全面、生动、深刻的第一手材料,才具备写好新闻的条件。一流的记者必定是一流的采访人员。有了深入的采访,再加上精心写作,才有可能传播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作品。

进一步来看,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认知:首先,采访决定写作。在记者的作业状态中,采访一般都占据着他们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新闻生产链条中最艰苦、最生动、最活跃也最引人入胜的环节;采访也被看作是“撰写报道成败的关键因素”。无可置疑,采访与写作相比,它最接近事实的本源,应该是第一位的工作。没有出彩的新闻采访,就没有精彩的新闻报道。以《记者

贩菜记》报道为例,《长江上报》经济部三位记者有感于武汉市蔬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先集中采访三镇集贸市场现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大略构思几篇采访札记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地装扮成菜贩子,采用亲历模拟的采访方式。他们选择一个雨天的夜晚上路,按照每个菜摊日均销售约100公斤的经营数量,模拟菜贩子一天劳动的全过程,据此写就的《记者贩菜记》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活生生地展示出鲜菜从菜田到城市居民菜蓝子等环节中加价过高的现实,在武汉三镇各阶层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可以想像,没有《长江日报》三位记者特殊而艰辛的采访行动,是不会有这篇可读性极强的新闻的。

其次,采访制约报道。采访对于写作的主导性,几乎是全方位的。或者说,以多大的精力投入采访、以什么方式采访、采访的质量如何等,最终都会在写作中得到呈现。(1)采访的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报道形态。有的采访快速而单一,通常仅可作资讯报道(短消息),而有的采访却广泛而深入,则可能会写出通讯或深度报道。(2)以何种方式采访,则能决定新闻的样式,如以观察为主的视觉新闻或现场特写,或以访谈为主的专访体。(3)采访的质量则会直接决定报道的效果和品位。

再次,采访与写作互动。我们强调采访的重要性,以及对写作的制约作用,当然不是说写作不重要或完全处于被动。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采、写应被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牵掣、呼应。在两者的关系中,当采访获得了优质的材料和内容,仍需要用相应的写作形式和恰当的表达技巧来展现;并且,写作尽管在流程上处于采访之后,但并不意味在动笔时才开始考虑,而应在采访过程中就断地酝酿和思考。例如,在采访中搜集的材料适于写消息,还是写特、通讯?怎么表现主题、如何安排结构?从版面来看,该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如何,在报纸上应该占什么地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就要想到。惟有作通盘考虑,采访才更有目的性;也惟有对写作和报道效果作预想、设计,采访才可能进一步深化,更不至于在某一方面有所遗漏。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对于采访又有能动作用。

由此可见,采访决定写作,写作对采访又有能动作用,这就是我们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关系问题所持的唯物辩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