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 格式:pptx
  • 大小:279.79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要度
2、有利(广义)度,是指新闻事实经报道后对受众带来的益处达 到什么程度。
3、相关度,所衡量的是拟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受众是否有关系和相 关的程度有多高。 4、异常度,说的是生活中出现的事实须与人们习见常闻的有点不 一样(或原先所无,或以前虽有但刚刚出现了变化),才可以作 为新闻加以报道。 5、趣味度,与趣味性的意思是相同的。
3.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例对北京奥运会的采访报道 4.必须具备新闻专业素养 记者的新闻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新闻专业技能素养、新闻 专业理论素养和新闻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 。
记者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新闻专业精神和新闻职业道德 乃至社会公德,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从本质上说,新闻采访是一种双重主体都发挥相应作用的过程。与许 多人的设想不同,新闻采访的主体并非仅是采访者,主体也应包括采 访对象。离开采访对象的积极参与,采访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准确地 说,成功的新闻采访是在双主体(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共同努力下 完成的。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当然,新闻采访不能仅仅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作为人类社会 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必须认真对待报道对象的社 会价值问题。新闻采访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运作。在这 一方面,一些记者有时会有所疏忽。
第二节 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的探讨
新闻采访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一种信息互动行为,是特 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从社会心理层面看,新闻采访远比人 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2.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与道德素养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 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一个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 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记者为了坚 持真理,秉笔直书,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是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仅明白自 己对消息来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明白自己对公众文化 品位的提升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例“三鹿”奶粉事件 四是体现对社会公众的人文关怀。 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 是新闻工作者。例汶川大地震考验记者道德素质
中外学者对于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的理解大同小异。新闻价值有“五 要素”说,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本教材认为,新闻价值包括如下五项:重要度、有利(广义)度、 相关度、异常度、趣味度。 新闻事实若包含了上述某一要素,即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新闻价值; 包含多项要素,则其新闻价值更高。新闻价值高低,其衡量的最终 标准是受众新闻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第三类:“互动行为”说。
从以上三类定义中,我们可得到诸多启示,但有必要进行仔细 斟酌。如果将新闻采访定义为一种互动行为,并不能以此概括 新涌现出来的采访方式。第一类定义的概念是较为可取的,新 闻采访是一种有目的的信息搜集活动。然而与刑侦、一般调研 和采风等信息搜集活动不同的是,新闻采访所搜集的信息是具 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受到特定人群的关注,是 因为与后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种信息鲜为人知, 须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将它们挖掘出来、经加工后通过一定的 途径(新闻传媒或自媒体)传播出去。有鉴于此,我们认为: 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 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一)从信息互动角度解读新闻采访 首先,采访本身通常是一种人际传播,采访者从消息源那里获 得信息的整个过程都属于人际传播的过程; 其次,采访的结果通常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信息要素参与大众传 播; 最后,大众传播所获得的反馈会作为下一次采访的前馈,进入 记者的脑海,成为记者采访前内向传播的一部分内容,从而对 下一次采访发生作用。
返回
在对北京奥运会的采访报道中,采访者用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采 访对象的事例不胜枚举。谭宗亮在获得男子50米手枪项目的铜 牌后,一脸兴奋地说:“参加四次奥运会,到现在这是第一块 奖牌,我也挺高兴的,我觉得我尽力了。”然而在采访者提出 的“参加四次奥运会,这是离金牌最近的一次,你对这种结果 感觉如何”的问题面前,他只能改口说:“参加四次奥运会, 只拿到一枚铜牌,我觉得有点愧对祖国……”四川花样游泳的 姐妹花蒋文文和蒋婷婷创历史地获得双人自由自选比赛的第四 名后,一名女记者问:“你们没能拿到铜牌告慰四川灾区的人 民,是不是感到遗憾?”害得姐妹俩哭着说:“我们问心无 愧。”然后逃离了混合采访区。这说明,许多记者很少有意识 地在报道中审视自己的采访心理和言语方式,从而损害了报道 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缺乏科学素养的表现之一。
(3)目击者
(4)有关人士
第一章结束 以下为案例链接PPT
1985年,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 骆正常因其重大发明,成了当时地矿部第一个万元重奖的得主。 艾丰估计了骆正常的年龄,于是就先从其年龄开始发问,果然发 现对方和自己是同龄人,均于1957年考入大学。这种认知和情感 上的拉近显然为后面的采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骆正常在以后的 谈话中不断插入这样的话:“老艾,这事谁都不知道,别的记者 我都没说过!”“老艾,这事我们局长现在还不知道,头一次跟 你说!”艾丰顺理成章地在这样的对话中获得了他所需要的材料。 而几乎是同时,另一个记者也试图采访骆正常。此记者一开始就 问:“你的科研成果名字叫什么呀?”这使骆很不愉快。接着又 问:“请问,你的科研成果有什么经济价值啊?”骆回答说: “关于经济价值,我也说不清楚。”那记者说:“连你都说不清 楚,我怎么进行报道呀?”骆说:“你不报道就不报道吧。”结 果是不欢而散。
2.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1)社会守望者角色,例《中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 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2)信息传播者角色 (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 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坚定的政治 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新闻记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 求。
返回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极大地考验了记者的道德素 质。尽管许多记者都经受住了考验,但一些记者缺失人文关怀 的做法受到了广泛批评。“当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时,摄像机的强烈灯光正对着幸存者的眼睛,气得一名救援队 员对着镜头怒吼;当医生在手术室中消毒完毕,正准备给伤病 员做手术时,有记者未经允许却突然闯进来采访,不仅污染了 手术衣,更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当抢险人员正在现场紧张 施救时,记者却为了所谓的报道效果而不停向救援人员提问, 过多地让幸存者讲话,从而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救援行动、耗费 了幸存者有限的体力……”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Baidu Nhomakorabea体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新闻报道过程的起点,而且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 之一。 新闻写作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 功。 业界历来就有“七分采三分写”之说。这当是经验之谈。当然, 进入写作阶段后,也是需要全力以赴的,并非花三分力就能获 得成功。
(一)采访者是主动的采访主体
采访活动是由采访者和采访对象共同完成的。但前者应是活动 的发起者,一般而言是主动者;后者则是活动的受邀者,在相 当程度上是被动者。 (二)对记者担当的社会角色的分析 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大功能
(1)监视环境;
(2)使社会各部分在对环境做出反应时相互关联; (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例男子纵身跃下大桥自杀的全过程
就专业精神、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而言,在多数情况下, 前者与后者并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应该说,遵从社会 公德是记者恪守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居于上位的社会 公德,对居于下位的各行业的职业道德有着统摄作用。 退一步讲,记者(主要是摄影记者或摄像记者),如果面对的 是抓拍特别具有新闻价值的画面与救人于险境之间的两难选择, 那末,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并倡导:不容分说,救人(世间万 物中最可宝贵的是人),将恪守社会公德置于首位。没有什么 比救人、比珍惜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此时,居于上位的社会公 德尤其应当发挥作用。
二、采访对象: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
(一)采访对象:同样应是采访活动的主体
(二)采访对象作为主体的特点
一是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二是与新闻事实有一定的关联。
三是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二)采访对象的种类 1.对采访对象进行分类的依据 看采访对象是提供主要事实,还是只能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 (当然两者都是新闻采访所不可缺少的)。 2.对采访对象的分类 (1)当事人 (2)知情人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对新闻事实由知之甚 少到知之甚多的认知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新闻事实发生时, 作为特定主体的新闻记者并不就在现场。他们根据自己发现的 或是由爆料人提供的新闻线索,在事实发生后才到特定地点进 行新闻采访。
记者在成功进行的采访中,通过向各色人等了解情况,逐渐逼 近新闻事实的真相本身,认知趋于全面、深刻。至采访结束, 记者不仅了解到了新闻事实的方方面面,而且知晓了其内在的 因果联系,甚至还打探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掌握了许多生动 感人的细节。
答:我,我当时没想这么多。
问:难道一点都没有想过? 答:这……
问:这是不是假酒?
答:(欲辩)我们原…… 问:(挥舞话筒)别说什么了,我只问你是不是假酒?
答:……
返回
而对国家经济的走向,记者也往往会进行预测。《中国经营报》 记者谭志娟,在采访和研究的基础上,写就了前瞻性报道《中 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 口》,以展望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向。其研判得出的论断已蕴含在 报道标题中。这种研判,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如下三个 基础之上的:一是对一系列专家的采访(包括:浙商证券高级 宏观研究员郭磊、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经济专 家黎友焕、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交通银行首席 经济学家连平、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 心主任郭田勇等),还引用了银行行长周小川接受央视记者采 访所谈的观点;二是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认真解读;三是对我国 经济运行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二)成功的新闻采访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 采用合适的行为方式。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采访 对象的心态。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一)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需求 (二)采访对象是各色各样的人 (三)以与人平等地沟通为手段 成功案例: 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 对比案例: 对制造假酒的嫌疑犯的采访 (四)要旨是发现和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五)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求
新闻价值要素
返回
问(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 。 问:家住在哪里? 答:我家住××村××。 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 答:因为……因为……所以……就……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我当时想……
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采访的原意是“用语言广问于人,以取得所需的东西”。 “广问于人”中的“人”,应该不是泛泛的任意人,而是:或为当 事人,或为知情人,或为目击者,或为其他可以提供相应线索、 素材或见解的人。
一、对新闻采访定义的探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闻采访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素材搜集”说。 第二类:“调查研究”说。
返回
将“三鹿”奶粉事件公之于众的《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在 谈到写这篇报道的情况时曾表示:非常痛苦,以至于在报道上 版那天晚上紧张得睡不着觉。于公,他怕毁了一家优秀的企业; 于私,他怕被人扣上打击民族品牌的大帽子。因此,在取证和 表述证据上他格外谨慎,引文时更是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可 见,对记者而言,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决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