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环境状况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6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2.13•【字号】铁政办发〔2022〕23号•【施行日期】2022.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13日铁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有关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有效管理和控制铁岭市行政区域内噪声污染,提高声环境质量,结合铁岭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图以及铁岭市土地利用现状,对1999年制定的《铁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铁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如下:一、区划的基本原则区划以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有利于提高声环境质量为宗旨,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区划应以城市规划为指导,结合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用地现状进行确定。
区划应覆盖整个城市规划区面积。
(二)区划应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三)单块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平方公里。
山区等地形特殊的城市,可根据城市地形特征确定适宜的区域面积。
(四)调整声环境功能区类别需进行充分的说明。
严格控制4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
(五)根据城市规模和用地变化情况,噪声区划可适时调整,原则上不超过5年调整一次。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G102京抚线瓜台子村至老城段绕城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3.09.19•【字号】辽环函〔2023〕114号•【施行日期】2023.09.19•【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G102京抚线瓜台子村至老城段绕城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开原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你单位报送的《G102京抚线瓜台子村至老城段绕城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本项目(项目代码:2102-210000-04-05-292842),线路起点位于G102公路K845 850处,终点与G102公路K858 991处对接,路线全长14.976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工三街路段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0米(工三街路段路基宽35.5米),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
新建跨清河及铁路特大桥1座,桥长1656.5米;跨河中桥、小桥各3座;跨铁路中桥1座。
本项目建设符合《辽宁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取得省发展改革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辽发改交通〔2023〕125号)和省自然资源厅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缓和控制。
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和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中,你单位应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自主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依法做好征占土地手续办理工作。
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本项目不设弃渣场、弃土场和取土场,填方从第三方石料公司采购。
项目设置2处施工场地,应合理避让环境敏感区,施工前剥离表土堆放于临时堆场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优先用于本项目表土回覆,剩余部分综合利用。
铁岭市铁岭县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特点研究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天然物质,是由相互作用的岩石、有机物和水形成的复杂体系。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铁岭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具有典型的东北森林型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土壤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本文对铁岭县的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特点进行了研究。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铁岭县地处辽宁省东北部,东邻凌源市,南接喀左县,西北与北部相接于昌图县,并与抚顺市、辽阳市相望。
全县总面积362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74900亩,约占总面积的51.80%。
铁岭县地势西部高,中部、东部低,大致呈现出中高低三级地势,海拔在269米至1228米之间。
因为地处东北森林带内,年平均气温为7.7℃,年降水量为690mm左右,具有典型的东北森林型气候。
铁岭县自然资源状况丰富,既有森林、草原、水域等自然景观,也有矿产、水力、兽草等资源,其中以煤炭、金属矿产资源为主。
二、土壤类型分布特征1. 红壤铁岭县红壤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县内的西南、中南和东南地区。
红壤是由红褐色的粘性残积土和淤泥岩、砂子等沉积层组成,属于淋溶作用相对弱的发生型土壤,土质较重,质地黏重,比较富含有机质。
红壤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比较普遍,但在铁岭县偏北的地区并不常见。
2. 黄棕壤铁岭县黄棕壤面积比较广,主要分布在县区北部的平原区、山地区和河道沉积物上。
黄棕壤属于冲蚀、转化型土壤,其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土质较单一干燥,肥力较高,主要以砂质发生为主,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3. 灰钙土铁岭县灰钙土分布面积不大,位于西南山地区坡面。
灰钙土属于碳酸盐淋溶作用的土壤类型,因为长期的侵蚀作用、地形差异和降雨条件的影响,其土质比较轻松,易于耕作,肥力较高。
15厘米以下土层含有大量腐殖质和黏土,具有一定的保肥保肥、保水保墒功能。
铁岭县棕壤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县内西北部山区。
棕壤属于强冲蚀型土壤,土质疏松,排水性好,透水性强,水分保有量少,因此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审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2.28•【字号】辽环函〔2014〕73号•【施行日期】201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审意见的函辽环函〔2014〕73号环境保护部:经我厅2014年1月30日厅务会议审查,现对《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提出初审意见如下:一、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工程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区,路线起点位于铁岭南部的范家屯村,经抚顺市区,终点位于本溪北部的高台子乡。
路线全长116.758公里,占地面积969.31公顷。
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项目设置服务区2处、收费站5处、养护区(与收费站合建)2处,设置弃渣场11处、取土场7处,建设工期3年。
工程总投资89.9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353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73%。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辽宁省以及抚顺市、本溪市和铁岭市等各级路网规划。
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符合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要求,环境风险可控,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从环保角度分析,工程建设可行。
二、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运行过程中须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影响得到最有效的减缓,确保废水、废气、噪声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严格落实《报告书》规定的施工期、运行期噪声防治措施及管理措施,确保施工期噪声不影响附近居民区居民夜间休息,必要时设置临时隔声围挡或围墙。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辽宁省2002年度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状况(一)水环境1、主要河流水质全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六条主要河流。
其中鸭绿江水质较好,符合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其它河流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较重,有22个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占61.1%。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分别有38.9%、58.3%的断面超国家Ⅴ类水质标准。
与上年相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虽然由于持续干旱,缺少环境水,但水质没有恶化,部分河段有所好转,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辽河水系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四条主要河流。
辽河铁岭、沈阳、盘锦三个河段均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分别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0.8倍、0.1倍和0.8倍。
由于境外污水排入,对辽河铁岭段水质影响较大。
与上年相比,铁岭段水质有所改善。
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的18个监测断面中,Ⅳ类和劣Ⅴ类水质分别占27.7%和66.7%。
其中浑河抚顺段为Ⅳ类,沈阳段为劣Ⅴ类;太子河本溪段为Ⅴ类,辽阳段为Ⅳ类,鞍山段为劣Ⅴ类;大辽河盘锦段、营口段均为劣Ⅴ类水质。
氨氮污染突出,最高断面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6.9倍。
各断面中,沈阳七台子、于家房、本溪兴安和盘锦三岔河断面污染严重。
与上年相比,浑河化学需氧量浓度有所降低。
大凌河水系大凌河是全省水质污染最重的河流。
全河段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浓度均值分别超国家Ⅴ类水质标准3.6倍和7.4倍,其中锦州西八千断面污染最严重。
与上年相比,锦州段水质有较明显改善,主要由于金城造纸厂废水治理取得成效。
鸭绿江水系鸭绿江在全省主要河流中水质最好,丹东段水质符合国家Ⅲ类标准。
与上年相比,水质进一步好转。
2、主要大中型水库水质在13座主要大中型水库中,汤河水库和铁甲水库符合国家Ⅲ类标准,水质较好,大伙房、石门、宫山咀、闹德海、清河、柴河、乌金塘7座水库为Ⅳ类水质;其它水库为Ⅴ类或劣Ⅴ类,水质较差。
环境保护部关于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3.14•【文号】环审[2014]57号•【施行日期】2014.03.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57号)辽宁省交通厅:你厅《关于报批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G91)铁岭至本溪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辽交计发〔2013〕454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项目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抚顺市、本溪市,线路起于铁岭南部的范家屯村,与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新民至铁岭段对接,终点位于本溪北部的高台子镇,与丹东至阜新高速公路连接。
路线全长116.758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全线设置大桥26座、中小桥32座、涵洞131座、隧道9座,互通式立交8处、分离式立交22处、通道46道,服务区2处、收费站5处、养护区(与收费站合建)2处。
该项目符合国家公路网规划和辽宁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穿越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取得相关主管部门许可。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减缓和控制。
因此,我部原则同意你厅按照报告书中所列项目的性质、规模、路由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一)认真落实沿线生态保护措施。
优化线路设计方案,通过合理降低路基、减少坡脚线并在坡脚布设挡土墙、增加桥梁等措施减少占用基本农田,取消S5号取土场、Q1号弃土场。
避开重要性等级较高的生态公益林,对占用的生态公益林按规定进行补偿。
伴行萨尔浒省级风景名胜区路段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在景区内设置临时工程。
取、弃土场等表土剥离存放用于恢复植被或复耕,临时施工占地尽量布设在永久占地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2000年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现发布辽宁省2000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水环境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7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70.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COD32.7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COD37.39万吨。
石油类排放3142.52吨。
水质状况主要河流 2000年6条主要河流,枯水期监测结果表明,我省河流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指标,城市河段尤为突出。
浑河抚顺段为Ⅴ类水质。
沈阳段为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分别超标0.8倍、1.7倍和8.7倍。
太子河本溪、辽阳和鞍山三个河段均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三个河段分别超标0.5倍、0.4倍和3.4倍。
大辽河盘锦段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分别超标 8.1倍、0.7倍和0.2倍。
营口段为劣Ⅴ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4倍,氨氮超标3.0倍。
辽河铁岭、沈阳和盘锦三个河段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倍数为0.5—1.2倍,氨氮超标倍数为0.4--4.1倍。
大凌河朝阳、锦州两河段为劣Ⅴ类水质,朝阳段化学需氧量超标0.1倍,锦州段化学需氧量超标2.5倍,生化需氧量超标1.3倍,以河段均值计,砷超标0.1倍。
鸭绿江丹东段水质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河段均值达32.2mg/L.2000年,由于降水不足,全省河川径流量严重偏少,一些河流出现断流,枯水期河流水质与上年比较没有明显好转。
大中型水库 2000年,全省开展监测的13座大中型水库中,大伙房、观音阁、碧流河、汤河、乌金塘、宫山咀等7座水库水质为Ⅱ类。
铁岭新城区莲花湖湿地概况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摘要] 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联的水网结构。
湿地的保护改善了城市人均环境,主要体现在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方面。
[关键词] 湿地莲花湖人居环境多样性莲花湖湿地位于铁岭市新城区,历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说,水面非常广阔。
由于历史上盲目进行农田开垦,以及未处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等其它污染水源的排入,导致莲花湖湿地面积大幅削减。
这引起了铁岭市及我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势在必行,同时也是迫在眉睫。
2007年国家林业局正式下文,批复同意铁岭市开展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六个,也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一、莲花湖湿地概述辽宁省铁岭市莲花湖湿地主要包括得胜台水库、五角湖、大莲花泡和中朝友谊水库四部分。
历史上的莲花湖湿地三面环水,西面紧邻辽河,北面连接柴河,南面汇入凡河,是三条河流的汇合点。
莲花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4226公顷,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联的水网结构。
该复合结构在东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该园区土壤结构、生物区系及其生态过程的湿地性质明显。
湿地景观特征显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基本完整该湿地公园属于辽河水系,位于辽河与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间的洪泛平原区。
在湿地保护恢复、辽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将起到的示范作用,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恢复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莲花湖湿地,一座5万吨/日的提升泵站和5.1公里排水管线已开始工作。
人工湿地植物种植也已完工,共栽植芦苇、香蒲、水葱等26种910万株水生植物,此外还种植了乔灌木、草坪、旱生花卉等景观植物。
湿地公园核心区景观工程包括扩湖筑堤工程与园林景观工程。
新建的湿地和莲花湖的堤坝11.37公里,堆筑了莲花湖湖心岛3座、半岛一座,已完成7个亲水平台、5座景观亭、300延长米木栈桥。
目录第一章总论 (6)1.1项目概况 (6)1.2项目提出的理由 (7)1.3编制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10)1.4可行性研究结论 (13)1.5存在问题与建议 (1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2.1项目的背景 (15)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27)3.1 项目选址 (27)3.2 建设条件 (27)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41)4.1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41)4.2建设布局及规划协调性 (43)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45)5.1人工湿地实施区相关概况 (45)5.2技术路线 (49)5.3污水水量、水质及设计标准 (50)5.4人工湿地类型与工艺流程 (50)5.5基本技术参数确定 (57)5.6人工湿地设计参数 (58)5.7水质净化系统建设方案 (63)5.8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方案 (71)5.10陆生园林植物配置 (87)5.11服务与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89)第六章节能 (93)6.1编制依据 (93)6.2项目区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94)6.3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94)6.4节能评估 (96)6.5节能分析 (96)6.6节水分析 (96)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8)7.1 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和依据 (98)7.2 工程概述 (98)7.3 建设场地布置 (98)7.4 劳动安全及卫生防护措施 (99)7.5 消防措施 (100)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101)8.1编制依据 (101)8.2人工湿地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02)8.3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环保措施 (103)8.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06)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7)9.1组织管理机构 (107)9.2工程管理 (107)9.3资金管理 (109)9.4湿地运营管理 (109)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及安排 (110)第十一章招标基本情况 (111)11.1 招(投)标依据 (111)11.2 招投标原则 (112)11.3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113)11.4 评标委员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115)第十二章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6)12.1投资估算说明 (116)12.2投资估算 (118)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119)13.1编制依据 (119)13.2运营成本 (120)13.3财务评价 (120)13.4生存能力分析 (121)第十四章效益分析 (122)14.1生态效益分析 (122)14.2社会效益分析 (122)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124)15.1 结论 (124)15.2建议 (125)附表、附图、附件附表:附表1 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表附表2 土建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3 种植工程投资估算表附表4 设备设施购置费估算表附表5 临时工程估算表表附表6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附表7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8 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9 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10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表附表11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12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件:环评批复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件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铁岭市莲花湖湿地(三期水环境整治)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建设单位:铁岭湿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3、项目建设主管部门铁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4、项目建设地址铁岭凡河新城北部,凤冠山景区西北处,紧邻莲花湖湿地公园一、二期。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4.06.22•【字号】辽环函〔2024〕128号•【施行日期】2024.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24年3月22日,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在沈阳市组织召开了《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铁岭市生态环境局、辽宁早大华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由有关部门代表及生态、环保、规划等相关专业的5位特邀专家,共8人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
经审查,形成如下审查意见。
一、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位于铁岭市昌图县东部,毗邻吉林省四平市。
2017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以《关于同意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批复》(辽政〔2017〕229号)批准其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名称为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9.96平方千米,重点发展换热设备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四至范围:东至毛家店镇李家村,南至毛家店镇袁家屯村,西至老四平镇金山堡,北至303国道。
本次规划范围及面积在省政府批复范围内,产业发展定位上形成四大功能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及居住生活区。
铁岭市人民政府以《关于同意调整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的批复》(铁政〔2023〕74号)同意开发区主导产业进行前述调整。
经会商,省商务厅对开发区产业定位调整无意见。
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组团”整体空间格局,即规划位于开发区内行政与研发办公区中部的公共设施用地,将开发区内企业生产服务区公建设施配套与生活居住区服务配套统一考虑,形成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购物休闲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发区公建主中心,服务于整个开发区;以东西向主干道产业大道为产业发展轴,以南北向主干道光辉大街为交通发展轴,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贯通的产业发展模式;两个组团,即企业生产组团和城市生活组团,分别承担着生产加工和城市设施、居住生活配套等功能。
铁岭市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铁岭市环境保护局二〇一六年六月五日目录环境状况 (1)环境空气质量 (1)地表水环境质量 (3)声环境质量 (4)生态环境 (4)污染物排放状况 (5)环境保护工作 (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6)辽河治理 (7)大气污染防治 (7)机动车污染防治 (7)环境准入 (7)环境执法 (8)生态环境建设 (8)固体废物管理 (9)环境安全管理 (10)环境科技 (11)环境监测 (12)环境宣传教育 (12)环境信息化建设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现发布《2015年铁岭市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2015年,环境空气全年有效监测天数351天,达标天数249天,达标率为70.9%,其中一级天数62天。
辽河铁岭段三个干流断面水质为Ⅳ类;辽河支流柴河水质符合Ⅱ类标准,清河、凡河、寇河、王河水质符合Ⅳ类标准,长沟河、马仲河水质为Ⅴ类,招苏台河、亮子河、万泉河水质为劣Ⅴ类。
柴河水库和清河水库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总氮不参与评价)。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环境空气质量2015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除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按季节评价,冬季污染较重。
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96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0.4倍。
细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57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0.6倍。
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年均值为32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年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年均值为0.9毫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臭氧臭氧年均值为85微克/立方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降尘降尘年均值为5.8吨/平方公里•月,符合省定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比2014年下降1.7个百分点。
城市降水铁岭市全年对城市降水进行了监测,pH值波动范围为6.09~7.68,未出现酸性降水过程。
地表水环境质量辽河干流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辽河干流水质符合Ⅳ类标准。
2015年辽河铁岭段水质持续保持良好。
辽河支流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柴河水质符合Ⅱ类标准;清河、凡河、寇河、王河水质符合Ⅳ类标准;长沟河、马仲河水质为Ⅴ类;招苏台河、亮子河、万泉河水质为劣Ⅴ类。
水库2015年5~11月,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柴河水库和清河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
柴河水库、清河水库各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总氮不参与评价)。
水源地铁岭市地表水水源地为柴河水厂,供水水源为柴河水库。
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柴河水厂的水质进行了月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总氮不参与评价)。
铁岭市地下水水源地为双安水厂、新区净水厂。
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双安水厂、新区净水厂水质进行了月监测。
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声环境质量2015年,铁岭市开展了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及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监测。
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8分贝。
其中,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8分贝,比2014年下降0.3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7.8分贝,比2014年上升0.5分贝。
道路交通噪声2015年,铁岭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2分贝,噪声质量等级为好。
区域环境噪声2015年,铁岭市区域环境噪声有效监测点位229个,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9分贝,各类标准适用区平均等效声级均达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为较好。
生态环境森林2015年,铁岭市有林地面积44.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6%。
自然保护区2015年,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7767.3公顷。
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即铁岭凡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原黄旗寨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
县级自然保护区3处,即西丰县辽宁省冰砬山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西丰县寇河湿地与水源林自然保护区、铁岭县榛子岭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153433公顷,即清河市级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
污染物排放状况全市主要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废气排放量为1072.88亿立方米。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01万吨。
其中,工业源为3.67万吨;城镇生活源为0.34万吨。
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62万吨。
其中,工业源为4.37万吨;生活源为0.22万吨;机动车为1.03万吨。
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为 4.80万吨。
其中,工业源为3.94万吨;生活源为0.77万吨;机动车为0.09万吨。
全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0591.41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393.47万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9197.94万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26万吨。
其中,工业源为0.14万吨;农业源为13.00万吨;生活源为1.12万吨。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0.74万吨。
其中,工业源为0.01万吨;农业源为0.48万吨;生活源为0.25万吨。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201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16.0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504.99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主要是粉煤灰、煤矸石、炉渣、脱硫石膏、尾矿和其它废物。
粉煤灰产生量为326.95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45.66%;煤矸石产生量为196.96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27.50%;炉渣产生量为107.42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5.00%;脱硫石膏产生量为24.84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7%;尾矿产生量为 5.66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0.79%;其它废物产生量为54.26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7.58%。
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比例分别为15.95%、20.48%、8.86%、11.95%,均超额完成2015年度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和“十二五”总量减排任务。
辽河治理2015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重点流域“十二五”规划项目完成率86.8%,全部涉水国控重点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淘汰中心城区建成区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69台,共计157.35蒸吨。
清河区实现由清河电厂集中供热。
全市所有燃煤火电企业完成除尘、脱硫、脱硝升级改造,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机动车污染防治2015年,全市共淘汰各类型老旧车和黄标车7909辆。
银州区(包括铁岭经济开发区)和凡河新区环保绿标区正式启用,分时段限行黄标车。
建成市机动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确保机动车环保检测数据实时上传。
环境准入2015年,全市通过环保审批的建设项目146个,总投资1266605万元,环保投资39193.82万元。
通过环保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95个,总投资474786.57万元,环保投资21219.50万元。
环境执法2015年,积极开展环境监察工作。
针对雾霾天气,多次组织开展了国道“102”沿线大气污染源及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
主要开展了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生产及取暖锅炉的排查整治,重点查处“冒黑烟”问题;对铁煤、电厂和集中供暖企业煤场、灰场堆存情况开展集中整治。
开展了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泥处置及废水排放去向专项检查。
加强对废水排放未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企业、排放废水含有重金属的企业集中排查整治,建立排查台帐。
重点检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并对所有企业排放废水进行监督性监测,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示范创建生态市、生态县创建工作全面展开,西丰县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
截止2015年末,全市共有11个乡镇97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村;有13个乡镇127个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乡镇、村。
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51.58公顷。
其中,坡耕地治理54.67公顷,坡面治理1574.91公顷,生态修复2422公顷。
植树造林植树3000万株,完成造林面积1916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82667公顷,三北防护林造林面积4400公顷。
固体废物管理一般固体废物管理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程序和制度,加强对全市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做好固体废物在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各环节中的污染防治工作,按时完成全市11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工作。
严厉打击各类涉及固体废物的环境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危险废物管理积极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落实我市在《辽宁省“十二五”再生资源产业园及危险废物重点处置项目建设规划》中承担的建设任务。
调兵山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已完成五通一平建设并已投入使用,规划区域配套污染集中治理设施配套建成泵站一座,集中收集并通过管线将污水转移至调兵山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主要根据各涉危废企业危险废物申报情况、实际产生类别、数量等确定重点检查对象,针对全市化工、机械制造等危险废物产生、收集、经营、处置等13家危险废物重点源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企业危险废物贮存、标志识别、管理计划、申报登记、处置台账和转移联单对应情况、应急预案备案、经营许可证管理、环境监测等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全年共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1066次,其中纸质版联单办理227次,网络办理839次。
强化医疗废物的申报、安全处置及监管,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基本全部实现安全处置,社区以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工作全面推进,所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均按要求填写医疗废物专用转移联单,统一委托辽宁牧昌国际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处置。
环境安全管理环境应急管理2015年,我市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强调防控在前、预警在先,坚持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与事后管理相结合,以全过程应急管理为主线,以风险防控为目标导向,认真开展全市环境安全应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