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现实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9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代表作《福尔赛世家》;威廉·索寞赛特·毛姆,代表作《人性的枷锁》;萧伯纳,代表作《华罗夫人的职业》、《芭芭拉上校》;法国:马丁·杜伽尔,代表作《蒂博一家》安德烈·纪德,代表作《伪币制造者》法兰西学士院第一位女院士---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米兰·昆德拉,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德国:埃里希·马利亚,代表作《西线无故事》;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西奥多·德莱赛,代表作《珍妮姑娘》、《美国悲剧》;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劳伦斯《儿子与情人》是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虹》、《恋爱中的妇女》、《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罗曼罗兰(法国小说家)《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意义: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有四部,《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了不起的盖茨比》3个人物:杰伊·盖茨比、黛西·费、汤姆·布坎农。
叙述者:尼克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短篇有《打不败的人》、《五百万》、《杀人者》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丧钟为谁而鸣》《飘》郝思嘉、白瑞德、卫希礼、媚兰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长诗《列宁》、长诗《好!》阿·托尔斯泰长篇三部曲《苦难的历程》肖洛霍夫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
《顿河故事》、《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静静地顿河》:葛里高里、阿克西妮亚、娜塔莉亚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象征主义艾略特,叶芝,保尔·瓦莱里(《海滨墓园》),庞德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尼尔,斯特林堡(戏剧的代表)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乔伊斯,福克纳,普鲁斯特,伍尔夫(《墙上的斑点》)艾略特《四个四重奏》、《荒原》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诉讼》、《失踪者》、《城堡》奥尼尔《琼斯皇》、《毛猿》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柏林人》,《一个艺术家青年时代的写照》,《芬内根们的苏醒》《尤利西斯》代表人物:布卢姆,玛莉恩,斯蒂芬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小说)萨特《墙》,《厌恶》,《存在与虚无》,《苍蝇》,《禁闭》《禁闭》4个主人公报社男编辑加尔,邮政局女职员伊内丝,贵妇艾斯黛尔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整部小说讲述的是马贡多镇由衰及盛,由盛及衰的历史,一百年的历程,最后回到了原地亚非文学《正经》新约上帝与摩西立约:耶稣的诞生与受难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迦梨陀娑,代表作《沙恭达罗》《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洗染匠和理发师》、《巴士拉银匠哈桑》、《乌木马的故事》、《阿里沙琳和祖曼绿蒂》、《一对牧民夫妇》、《商人和魔鬼》等夏目漱石《我是猫》,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一只被遗弃的猫,让中学教师珍野苦沙弥先生捡回家里喂养。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小说是18 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的贡献.在古典主义盛行时期,史诗和悲剧才是正统文学作品的形式.小说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而兴起的新的文体.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骑士传奇、意大利的以《十日谈》为代表的短篇故事、英国的描写下层人物冒险经历的故事和人物特写,都是形成近代小说的重要因素.
特点是:①它偏重对现实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描写,强调人物和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
②典型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典型化和个性化不可分割,每个典型又是“这一个”.③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悲惨遭遇.④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反映生活为其基本形式,但不局限于这一形式.它具有广阔的审美可能性,不排除采用假定、夸张、荒诞、变形、意识流等多种手法.它重视社会分析,包括心理分析.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是它的艺术特征之一.
⑤思想基础一般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谴责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平等地位,但一般未触及社会矛盾和现实关系的真正根源.
成就:①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②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③理查生与《克拉丽莎》;
④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论查尔斯·狄更斯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伟大代表,狄更斯在他的众多作品中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其中《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都是他的此类代表作。
狄更斯在其作品中,揭露并批判了他所看到的贫穷与虚伪、不公平与腐败,并对19世纪的英国伦敦大加批判,而他的作品也给当时的英国民众,甚至世界的人民敲响了警钟。
本文将首先介绍狄更斯及现实主义,继而研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最后对狄更斯做出简要评价,并对现实主义的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现实主义资本主义阶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查尔斯·狄更斯及其小说的现实主义1 查尔斯·狄更斯的评价在德国作家伯尔看来,查尔斯·狄更斯拥有一双既不充满泪水也不完全干涩的湿润眼睛。
在拉丁文中,湿润具有幽默另一层意思。
其实是狄更斯乐观和仁慈的天然性格造就了他这双湿润的眼睛。
如果我们了解他早年的境遇和其描述的生活,我们便能发现他过得并不怎么快乐,然而后人却以“将人类带回欢乐和希望中的明灯”来称赞他。
在狄更斯的创作初期,他写了一本《匹克威克外传》,书中塑造的一个温暖、善良、天真、幽默的小人物让他获得了成功。
在二十五岁时,狄更斯创作了他的第二部小说,揭露了罪恶的面纱和现实的真相、让他名声大噪的《雾都孤儿》。
在狄更斯生活的年代里,浪漫主义、沙龙情调大行其道,贫寒和罪恶很难吸引上流社会的观注。
下层人的境况不会被上层所看到,上层社会也不相信悲惨可怕的生活让许多下层人步履维艰,这也就造就了当时的文学粉饰太平掩饰罪恶。
狄更斯却不同,他喜欢走在伦敦贫穷的街区里亲身接触和亲眼观看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悲惨生活。
他坚信“真相便应该被告知”,就算自己的作品不会受到上流社会的赞美,相反会被贬为粗野不雅,有伤风化。
对于罪恶来说,狄更斯抱着既不觉得有趣也不隐瞒罪恶的态度。
第五讲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概述⏹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因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即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阶段。
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属20世纪作家。
第一节狄更斯⏹一、狄更斯的生平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前期和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英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被称为伟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
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温厚的幽默⏹出身下层⏹狄更斯1812年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
狄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童工经历⏹狄更斯只上了几年的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他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了社会。
后来在报社担任采访记者,熟悉了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
⏹他一生刻苦写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晚年他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因为他既是一个速写能手,也是一个知名的朗诵表演艺术家。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特点是以现代主义的思想为基础,以现代社会的现实为创作背景,以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为主题,以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表现形式,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主要内容。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以现代主义的思想为基础,把现代社会的现实作为创作背景,以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为主题,以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表现形式,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主要内容。
二是以现实主义的思想为基础,以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手法为表现形式,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主要内容。
三是以象征主义的思想为基础,以象征主义的文学表现手法为表现形式,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主要内容。
四是以实验主义的思想为基础,以实验主义的文学表现手法为表现形式,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矛盾为主要内容。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文学语言新颖、活泼,具有浓厚的现代感,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现实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观照力,具有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的出现,使英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英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内容更加深刻,使英国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想更加开放,使英国文学史上的文学观念更加先进。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丰富多样,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体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思潮。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 h)、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和约翰·济慈(John Keats)。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自然之美和想象力,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主义和机械理性。
2.维多利亚时代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作品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工业化带来的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布朗宁(R obert Browning)。
3.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潮,他们通过详细描绘characters 和settings 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文学更注重内心世界和隐喻,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斯特(Alfred, Lord Tennyson)和约翰·艾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等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有显著贡献。
5.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理解人类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
乔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其萌芽于1837年,是英国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亦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
乔治五世继位后,此时正值乔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理念、文学派别及文学体裁日益丰富,乔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促进了英国文学进入学说、语言及现代性表现形式的深入探索。
乔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有许多特点,首先,文学领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文学表现上看,乔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又称为“现实主义时期”,其文学表现形式直接反
映出的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关注的是当时人们正在面临的这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
其次,乔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审美看法也在变化,走向拟真化。
文学活跃在当时英国社会的立志者也大多期望作为作家,他们被赋予新的价值,他们希望以乔维多
利亚时期的文学来传达他们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明白自己在这个新时代里的挣扎和奋斗。
此外,乔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文学的多样化。
此时正是现代文学形式的
形成阶段,文学派别及文学形式日益丰富,如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等。
不仅
如此,乔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同时具有国际化的趋势,外国思想、外国风格和文化交往
通过文学吸纳入英国文化之中。
以上就是乔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乔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不仅是英国文学发展
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
英国文学中几种主义的名词解释
英国文学中几种主义的名词解释如下:
1、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
2、自然主义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3、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4、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文学特征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人们一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
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阶级斗争不断激化,爆发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宪章运动。
本文对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进行了探讨,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简爱。
作品中简爱既无财产又无姿色,但她顽强、勇敢、真诚、热情,追求独立、自由、平等,捍卫个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可以说她是一个既自尊、自爱又自强、自立的时代新女性。
本文着重从简爱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阐述了简爱如何在环境的影响下,如何由一个软弱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女性。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在社会的不公面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从而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体现了十九世纪西方妇女已经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
作品所倡导的女性追求自主自强的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不向压力屈服,敢于向挫折挑战的精神在今天看来都是难能可贵的。
自尊自强自立的简爱应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1社会背景《简爱》这部小说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蒂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之间,工人运动在北方工业地区蓬勃开展起来。
在蔓切斯特和它附近的工厂城市里发生了在革命口号下进行的、人数众多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当时的英国,虽然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政府部门表面上采取了某些改革的措施,比如通过了女工实行十小时工作在劳渥德学校制的法案,但是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善,并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即使是经过了三次高潮的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也没有能提出男女平等问题,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同时也激发了妇女摆脱男子的压迫和歧视的要求。
在当时的英国,女性是难以取得一席之地的。
尤其是不少处于小资产阶级范畴的妇女,她们受过文化教育,但没有财产,在婚姻市场上缺少竞争能力,往往不得不因贫穷而遭受冷遇,落到寄人篱下、身无分文的境地。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①描写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性。
②描写现实的揭露批判性。
③描绘生活画面的广阔性。
④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葛朗台)。
⑤艺术上的独创性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①产生早,发展快。
②有广阔的历史视野。
③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暴露资产阶级的阴暗面。
④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个人反叛者和野心家的形象。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①以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
②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的表达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③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色彩比较浓重。
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简爱》,艾米莉《呼啸山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①名家如林,名作如海,群星灿烂。
②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重点。
③具有悲怆的情调,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
④产生了独特的形象系列,如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形象系列,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系列”,胆小怕事而又麻木愚昧的小人物形象系列,骄横愚蠢的地主形象系列,专制贪婪的官僚形象系列。
⑤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目录1概述1 1.1 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标志1 1.2 来源1 1.3 特征1 1.4 阐述2代表作家1 2.1 巴尔扎克1 2.2 狄更斯1 2.3 果戈理1 2.4 陀斯妥耶夫斯基1概述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矛盾激化,私有制弊端日益显露。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文学19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概况随着“日不落帝国”盛极而衰,19世纪最后30年的英国文学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虽有萧伯纳、王尔德和哈代光芒四射,但与本世纪前期文坛的相比却冷寂很多。
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的强烈批判意识逐渐被理解、宽容所替代,而狄更斯作品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则更被怀疑、悲观乃至颓废的“世纪末”情绪所取代。
尽管如此,“维多利亚文学时期”的鼎盛气象此时仍然残有余晖,诗歌、散文,尤其是小说、戏剧仍然频出佳作,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描写也比以前更深刻、更精确、更多样化。
19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作家这一时期英国文坛上的主要作家和剧作家有:乔治·梅瑞狄斯、萧伯纳、托马斯·哈代等。
萧伯纳(1856—1950)这一时期英国重要的剧作家,一生共写作了51部戏剧,英国“费边社”的主要成员,费边社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点滴改良的“渐进”办法改造社会。
这些思想在他的戏剧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萧伯纳重要剧作《鳏夫的房产》(1892)《好逑者》(1893)《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巴巴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7)《苹果车》(1929)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英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小说家和人继狄更斯一代现实主义作家之后,19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英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小说家和人继狄更斯一代现实主义作家之后,19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1840年6月2日,哈代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Dorchester)博克汉普屯.博克汉普屯古老、恬静、寂寥,充满田园风光和牧歌情调。
哈代从小领略着大自然的美感、神秘、恐惧和诗意,并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理想,对其创作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博克汉普风光生死一地哈代除过1862-1867年在伦敦求学,此外一生基本都在家乡“隐居”。
1928年1月11日,哈代去世,骨灰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