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9.90 KB
- 文档页数:5
电力系统中线路覆冰分析与融冰技术电力系统中的线路覆冰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线路上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覆冰,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都将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线路覆冰进行分析和采取融冰技术,是电力系统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线路覆冰是指冰霜、冰雪等物质覆盖在输电线路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小导线截面积:线路上的覆冰会使导线的截面积减小,电线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会影响线路的输电能力。
2. 减小导线间距:线路上的覆冰也会减小导线间的距离,导致相邻导线短路或打火现象的发生。
3. 增加导线负载:线路上的覆冰会增加导线的重量,从而增加导线的负载,导致导线拉伸、弯曲等现象的发生。
4. 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线路覆冰会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下降,导致断电、短路等故障的发生,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线路覆冰分析线路覆冰分析主要是对线路的冰覆盖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融冰措施。
线路覆冰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冰覆盖程度分析:分析覆冰的厚度和密度,以判断覆冰的影响程度。
2. 导线间距分析:分析覆冰对导线间距的影响程度,以评估导线间距是否过小,是否存在相邻导线短路或打火等现象。
3. 导线负荷分析:分析覆冰对导线负荷的影响程度,以评估导线是否存在过载现象。
4. 冰重心分析:冰重心对于冰覆盖导线的影响很大,冰重心如果在导线下方,则导线受力较大,如果在导线两侧,则会导致导线弯曲。
5. 覆冰形状分析:覆冰的形状对于冰覆盖的影响也很大,如覆盖面积大的冰盘会影响导线间距,导致相邻导线短路或打火等现象。
融冰技术为了全面解决线路覆冰的问题,电力系统对于线路覆冰采取了多种融冰技术,其中常用的融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电热防冰: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使导线散热能力降低,从而抵抗冰凝结在导线上的可能性。
2. 空气悬挂式融冰:通过吊挂式喷雾嘴向空中喷射加热风,使覆冰处受到热波照射,从而使覆冰瞬间融化。
浅谈冰雪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防治作者:沈雷来源:《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第04期又是一年冬来到,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雪灾导致电力方面的大量损失及人员伤亡,是因为之前对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了解和准备不足,2009年的暴雪又让我们认识到了解冰雪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根据对我国输电线路覆冰事故的分析,覆冰线路的危害主要为以下四类。
(1)线路过荷载事故。
当覆冰积累到一定体积和质量之后,输电导线所承受重力倍增,弧垂增大,导线对地间距减小,从而有可能发生闪络事故。
如果覆冰的质量进一步增大,则可能超过导线、金具、绝缘子及杆塔的机械强度,导致杆塔基础下沉、倾斜或爆裂,杆塔折断甚至倒塌。
(2)相邻档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造成的事故。
输电线路相邻档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都会产生张力差,使导线在线夹内滑动,严重时导线外层铝线在线夹出口处全部断裂、钢芯抽动,造成线夹另一侧的铝线拥挤在线夹附近。
导致直线杆承受张力的能力变差,悬垂绝缘子串偏移很大,碰撞横担,造成绝缘子损坏或破裂;也可使横担转动,导线碰撞拉线,烧伤或烧断拉线,杆塔在失去拉线的支持后倒塌。
(3)绝缘子串覆冰造成频繁冰闪事故。
冰闪是污闪的一种特殊形式,绝缘子在严重覆冰的情况下,大量伞形冰凌桥接,绝缘强度降低,泄漏距离缩短。
融冰过程中,冰体或者冰晶体表面水膜很快溶解污秽中的电解质,引起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及单片绝缘子表面电压分布畸变,从而降低覆冰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
融冰时期通常伴有大雾,使大气中的污秽微粒进一步增加融化冰水导电率,形成冰闪。
闪络过程中持续电弧烧伤绝缘子,引起绝缘子强度下降。
(4)输电导线舞动损坏电力设备。
输电导线覆冰后形成非圆形截面,在风力作用下发生驰振,这是一种低频、大幅度的振动,导线舞动引起杆塔、导线、金具及部件的损坏,造成频繁跳闸甚至停电事故,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危害很大。
二、电网规划设计中的覆冰预防2.1 新建线路的抗冰设计对于新建的输电线路,在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制定设防标准时,要根据已掌握的气象资料,合理划分冰区,选取不同的设计冰厚进行线路设计,力求做到确保线路安全运行而又不过分增加线路的造价。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综述一、除冰技术目前国内外除冰方法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被动除冰法和其他除冰法四类。
热力除冰方法利用附加热源或导线自身发热,使冰雪在导线上无法积覆,或是使已经积覆的冰雪熔化。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低居里铁磁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O。
C时,磁滞损耗大,发热可阻止积覆冰雪或熔冰;当温度>0C时,不需要熔冰.损耗很小。
这种方法除冰的效果较明显,低居里热敏防冰套筒和低居里磁热线已投入工程实用。
采用人力和动力绕线机除冰能耗成本较高。
机械除冰方法最早采用有“ad hoe”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其中滑轮铲刮法较为实用,它耗能小,价格低廉,但操作困难,安全性能亦需完善。
采用电磁力或电脉冲使导线产生强烈的而又在控制范围内振动来除冰,对雾淞有一定效果,对雨淞效果有限,除冰效果不佳。
被动除冰方法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可使导线上的覆冰堆积到一定程度时,由风或其它自然力的作用自行脱落。
该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因不均匀或不同期脱冰产生的导线跳跃的线路事故。
除上述方法外,电子冻结、电晕放电和碰撞前颗粒冻结、加热等方法也正在国内外研究。
总之,目前除防冰技术普遍能耗大、安全性低,尚无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1、热力融冰(1)三相短路融冰是指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另一端供给融冰电源,用较低电压提供较大短电路电流加热导线的方法使导线上的覆冰融化。
根据短路电流大小来选取合适的短路电压是短路融冰的重要环节。
对融冰线路施加融冰电流有两种方法:即发电机零起升压和全电压冲击合闸。
零起升压对系统影响不是很大,但冲击合闸在系统电压较低、无功备用不足时有可能造成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短路融冰时需将包括融冰线路在内的所有融冰回路中架空输电线停下来,对于大截面、双分裂导线因无法选取融冰电源而难以做到,对500 kV线路而言则几乎不可能。
(2)工程应用中针对输电线路最方便、有效、适用的除冰方法有增大线路传输负荷电流。
输变电线路覆冰原因及其消除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千家万户和各个领域中去。
电力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在国民经济建设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输变电线路是输送电能与输送电流的关键通道,因此对输变电线路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冬季来临时,气温降低使电线绝缘层会逐渐发生变化。
当导线表面有薄冰时,由于空气阻力和温度梯度差,使导线上升到空中并形成冰挂。
当导线覆冰过厚时,将影响导线对地绝缘以及接地等,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供电质量。
关键词:输变电线路;覆冰原因;消除措施引言由于我国的电力线路规模较大,覆冰电力线路正在成为河南、河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省发生严重事故的原因之一,其中内蒙古地区出现了冰雪问题,影响电网建设和电网运行的主要原因是断线、断杆等故障。
这可能会降低网络流量的安全性,并极大地影响国家网络的安全性。
1输变电线路覆冰概述输变电线路覆冰主要是因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温度在冰点以下的输变电线路时释放热能,而气体本身在线路表面形成覆盖冰层。
由此可以发觉输变电线路覆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湿度以及大气温度。
相对来说,温度的影响更多一些,空气对流也对线路覆冰有一定影响。
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凝聚。
当温度过低时,落地之前会形成冰雨。
由于形成的冰雨稳定性差很简单凝聚成冰,尤其遇到温度较低的输变电线路时,这些凝聚而成的冰,经过风的作用发生形态变化,形成雨淞或者雾淞。
2覆冰的形成机理冰雪覆盖不仅是由于天气原因,而且由于电磁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在寒冷和温暖的空气长期交汇的时候,我国北部出现了大量的高应力冰层,这意味着温暖和潮湿的气流很少出现在北方。
唯一受影响的是缺少形成冰的自然条件的冷空气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接触,南方的热量在它们相交的地方产生热量,使它们在空气温度高于0°C且地球温度低于0°C的地方产生热量,冬季结冰发生在我国北方的路线数低于南方,因为我国北方温度过低,湿气很容易凝固成雪花,雪花对我国云南、贵州等地的周长影响不大,冬季经常形成大片的冰冻雨区,这是一个水凝结和释放热量的过程,雪花从冰晶上脱落,并且它们会产生水滴,在接近地球的空调温度低于0°C时释放热量,当冷却水接触到导线时,就会凝固并形成结冰的桶当我们研究冰是如何形成的时,我们必须考虑湿度和其他因素,这是冰形成过程中热力学的基础,但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冰的性质和形成冰的其他因素。
浅谈输变电线路的覆冰及其消除措施摘要:输变电线路覆冰可以导致输电线路的跳闸、断线、倒杆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覆冰产生的原因、事故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止消除的措施。
关键词:输变电线路覆冰消除措施随着近年来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由覆冰、舞动引起的输电线路倒杆(塔)、断线及跳闸事故,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供电可靠性。
在输变电线路的运维过程中,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一直是广大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架空线路覆冰的原因架空线路的覆冰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气温在-5 ℃左右),或者是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的冰层。
这是一层结实而又紧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形成覆冰层的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界物体上附着水滴,当气温下降时,这些水滴便凝结成冰,而且越结越厚。
有时,也会在导线表面上结上一层白霜,呈冰渣性质,其质量比坚实的覆冰轻得多,但其厚度却大得多。
一般当空气中有大量水分且有微风时,最易形成霜。
在湿雪降落时,湿雪一方面粘在导线上,同时又会浸透正在结冰的水,使冰层越来越厚,最厚可达10cm 以上。
当风向与线路平行时,覆冰的断面呈椭圆形;当风向与线路垂直时,覆冰的断面呈扇形,即在导线的一个侧面;当无风时,覆冰则是均匀的一层。
此外,覆冰还与线路走向有关,在冷、热空气的交汇处经过的线路,覆冰就更严重。
覆冰在导线或绝缘子上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决定于气温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短则几小时,长则达几天。
二、因覆冰而发生的事故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时是很厚的,严重时会超过设计线路时所规定荷载。
如果导线、避雷线发生覆冰时还伴着强风,其荷载更要增加,这可能引起导线或避雷线断线,使金具和绝缘子串破坏,甚至使杆塔损坏。
尤其是扇形覆冰,它能使导线发生扭转,所以对金具和绝缘子串威协最大。
常见的线路覆冰事故有以下几种:杆塔因覆冰而损坏。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综述一、除冰技术目前国内外除冰方法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被动除冰法和其他除冰法四类。
热力除冰方法利用附加热源或导线自身发热,使冰雪在导线上无法积覆,或是使已经积覆的冰雪熔化。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低居里铁磁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0C时,不需要熔冰.损耗很小。
这种方法除冰的效果较明显,低居里热敏防冰套筒和低居里磁热线已投入工程实用。
采用人力和动力绕线机除冰能耗成本较高。
机械除冰方法最早采用有“ad hoe”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其中滑轮铲刮法较为实用,它耗能小,价格低廉,但操作困难,安全性能亦需完善。
采用电磁力或电脉冲使导线产生强烈的而又在控制范围内振动来除冰,对雾淞有一定效果,对雨淞效果有限,除冰效果不佳。
被动除冰方法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可使导线上的覆冰堆积到一定程度时,由风或其它自然力的作用自行脱落。
该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因不均匀或不同期脱冰产生的导线跳跃的线路事故。
除上述方法外,电子冻结、电晕放电和碰撞前颗粒冻结、加热等方法也正在国内外研究。
总之,目前除防冰技术普遍能耗大、安全性低,尚无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1、热力融冰(1)三相短路融冰是指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另一端供给融冰电源,用较低电压提供较大短电路电流加热导线的方法使导线上的覆冰融化。
根据短路电流大小来选取合适的短路电压是短路融冰的重要环节。
对融冰线路施加融冰电流有两种方法:即发电机零起升压和全电压冲击合闸。
零起升压对系统影响不是很大,但冲击合闸在系统电压较低、无功备用不足时有可能造成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短路融冰时需将包括融冰线路在内的所有融冰回路中架空输电线停下来,对于大截面、双分裂导线因无法选取融冰电源而难以做到,对500 kV线路而言则几乎不可能。
(2)工程应用中针对输电线路最方便、有效、适用的除冰方法有增大线路传输负荷电流。
相同气候条件下,重负载线路覆冰较轻或不覆冰,轻载线路覆冰较重,而避雷线与架空地线相对于导线覆冰更多,这一现象与导线通过电流时的焦耳效应有关,当负荷电流足够大时,导线自身的温度超过冰点,则落在导体表明的雨雪就不会结冰。
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杆塔覆冰危害及防治摘要:自2008年冰灾后,输电线路设备覆冰情况日益频发,恶劣环境下的架空输电线路大面积覆冰,导致杆塔、绝缘子倒塌,严重影响输电网的正常运行。
2016年3月、2017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部分地区均爆发出大面积覆冰事件,造成新疆电网输电线路设备受损、电网稳定收到严重威胁。
因此,架空输电线路在冬季的运维工作中,防治覆冰隐患已作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输电线路;导地线;杆塔;覆冰;运维0 引言覆冰输电线路容易发生多种事故,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输电线路覆冰,会导致杆塔荷载过大,导线弧垂变大,脱冰时导地线发生跳跃等现象。
近几年来,大面积覆冰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输电线路覆冰导致跳闸及倒塔的事故越来越严重。
线路覆冰直接的危害就是导线、金具和支架负载,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输电线路的水平负荷也在增加,严重的覆冰会导致导线、地线断裂,杆塔倒塌和金具损坏;不均匀的覆冰或者不同期脱冰会引起张力差,容易造成导线舞动,会造成导线断裂、杆塔横杆扭曲变形、绝缘子损伤和破裂。
绝缘子覆冰或被冰凌桥接后,绝缘强度下降,泄漏距离缩短,容易引起绝缘子闪络;融冰过程中冰体表面的水膜会溶解污秽物中的电解质,提高融冰水或冰面水膜的导电率,引起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畸变,从而降低了覆冰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形成绝缘子闪络。
导线舞动时还可能造成相间短路故障。
1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的特点线路覆冰倒杆(塔)断线的特点:一是由于覆冰时杆(塔)两侧的张力不平衡造成的。
在一些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两相邻的杆(塔)在高度和距离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还未覆冰时两侧就形成了较大的不平衡张力,当线路上出现大密度的覆冰时,杆(塔)两侧的不平衡张力加剧,当张力不断加大,直至到达杆(塔)、导线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出现了导线断落或杆(塔)倒塌的现象。
因此,在灾后恢复和未来的设计改造中,应尽量避免大高度差、大距离和大转角。
二是线路上有大密度的雨凇覆冰时,因为雨凇覆冰是“湿”度增长过程,其粘附能力强,不易掉落。
输电线路防覆冰灾害的探讨摘要:输电线路覆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严重影响到线路的正常运转。
防覆冰工作,是项技术难题,其解决的技巧有很多,但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本文详细分析了线路覆冰的危害,提出了几条防覆冰的可行性措施,以及不同的除冰方法。
希望对电力行业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覆冰;探讨引言:输电线路覆冰,容易发生线路弯曲拖地、线杆折断?脱冰时线路突然弹起等问题,事故发生率极高,不仅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转,而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本文对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做了详细分析,然后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有效防覆冰的措施,以及就覆冰后如何除冰,提供了几种方法。
一、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输电线路,是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用电的硬件基础。
覆冰,是一种复杂的气候现象,它的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气温、风向、降水频率及水量等。
线路覆冰,会影响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输电线路覆冰非常普遍,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输电线承重过量冰雪覆盖在输电线路上,其对线路造成很大的压力,远远超出输电线路能承受的最大重力。
容易出现线路拖地、断裂等物理故障,高架线路承重过大,还容易造成倒塔,或者电杆断裂。
(二)脱冰事故覆冰线路若出现突然脱冰现象,高塔两侧的线路会瞬间出现受力不平均的情况,脱冰一侧的线路,容易出现弹跳,造成线路水平距离过短,极易发生短路。
脱冰事故造成的线路短路,危害较大。
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火灾等事故。
(三)绝缘子冰闪在绝缘子覆冰的情况下,其绝缘的能力大大下降。
待冰块消融时,绝缘子会出现局部电阻增大的情况,其绝缘能力进一步降低,出现瞬间闪络,极易发生短路。
(四)线路舞动事故正常情况下,输电线路自重较轻,即使受风力影响,也不会造成较大的事故。
但是,线路覆冰后,因其除了自重,冰块的重力,大大增加了线路的重量。
如果遇到大风天气,线路容易发生舞动,而且舞动幅度大大增加,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危害与监测、抗冰除冰技术综述摘要: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不断实施,高压输导线路长距离、大跨度输电成为常态,导路穿越的低温高寒、微地形区域不断增多,覆冰问题,在自然环境中,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天气的改变,输导线路在长期遭受风吹雨打的情况下,其安全性也会随之下降。
近几年,我国高压输线导路出现了较多的覆冰事故,其中,2008年年初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低温灾害,直接导致了我国产生1516.5亿元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覆冰事故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
关键词:高压输导线路;覆冰;防冰;除冰技术前言随着750kV主网的设计和220kV变电站的分离,覆冰问题成为影响高压输导线路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了降低雨雪、霜冻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巨大损失,降低维修线路的维护费用,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我国目前正进行着对防冰,除冰技术的研究。
1高压输导线路覆冰的成因及危害1.1高压输导线路覆冰的成因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俄罗斯、美国、欧洲各国都在对覆冰进行大量的观察与研究。
根据覆盖状态,覆冰分为三种,分别是雨凇、雾凇和混合凇,不同覆冰的形成情况也不同。
雨凇具有很强的粘性,它的形成条件比较苛刻,而雾凇在低温、强风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凝结成一层致密的透明冰柱,与接触面粘得很紧,因此很容易发生覆冰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覆冰时,必须满足大气温度、高压输导线路的要求,各设备表面温度不能超过0℃、空气含水率超过85%、风速超过1m/s。
另外,在同一区域内,由于架设的高压输导线路在海拔较高时,发生覆冰的可能性较大,且覆盖的面积也较大,当线路走向与天气风向接近90度时,则会发生覆冰。
在角度变化的情况下,每小时、每单位面积上都会有更多的雨滴,而覆冰现象也会更加严重[1]。
在常规风速小于8m/s的情况下,直径小于40mm的导电线,则更容易覆冰;直径大于40mm的情况下,冰的数量会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减少。
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2-04-11T05:24:27.38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朱旭东杜轩[导读] 甚至出现电网崩溃的局面,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对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的研究十分必要。
国网陕西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摘要:输电线路作为电能输送的重要载体,具有线路长、杆塔高、走廊地形复杂等一系列不利特征,使得输电线路灾害风险比较突出。
冰害输电线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项危害,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输电线路冰害进行维护,则会增加冰害发生机率,从而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加强对该项内容的分析是必要的。
关键词: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原因分析引言输电线路覆冰事故的损坏程度主要与覆冰厚度有关。
如果输电线路的覆冰厚度超过了线路设计的上限值,很有可能发生线路断股、杆塔变形、绝缘子断裂、金具损坏等机械性损坏,很有可能会引发闪络、断线等电气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出现电网崩溃的局面,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对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的研究十分必要。
1探析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发生的原因现如今,中国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发生频率以及发生范围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轻微的冰害事故对输电线路运输效能的制约作用并不大,但该制约作用会随着冰害事故严重程度的加重和影响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增强,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电力事故。
例如,大量冰雪覆盖输电线路会加重输电线路自身的重量以及所承受的压力,输电线路重量的持续增加会加剧其对基杆塔拉扯力和重力,当输电线路重量超出合理范围之后会直接造成基杆塔倒塌的结果,进而导致整个输电线路的瘫痪,轻则造成电力产品运行的中断,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输电线路冰害事故的措施2.1输电线路覆冰导线图像处理及边缘检测技术的应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并利用相机光学成像原理的线路覆冰厚度测量方法。
将目标图像经过图像灰度化、滤波去噪、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等图像预处理,通过对比经典算法边缘检测法与阈值分割边缘图像。
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的解决方法摘要:大多数输电线路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分布范围广,受低温气候影响大,极易出现覆冰问题,且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严重时会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为此总结了国内外现有输电线路的融冰、除冰技术成果,阐述了机械除冰、自然脱冰法、热力融冰法、和其他新型融冰方法的技术原理,并对各种除冰方法的操作难易程度、除冰过程中的优缺点及融冰装置的可行性进行说明。
关键字:覆冰;机械除冰;自然脱冰法;热力融冰法1引言高压输电线路覆冰是造成电力中断的主要原因,每年因为线路覆冰造成输电线路断裂,进而引起停电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不仅给供电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
为了有效避免雨雪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电力系统的有效除冰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2 低温环境下除冰方法的分类为了应对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国内外目前存在的融冰、除冰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机械除冰法:指将机械力附加在覆冰导线上,线路振动使冰层内部应力遭到破坏,实现冰层从导线上脱落的效果。
2)自然脱冰法:指对覆冰导线不施加任何外界能量,仅仅依靠重力、风力及温度等自然因素实现导线脱冰的方法。
3)热力融冰法:通过增大输电线路中流过的电流,使导线自身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导线上累积的冰层融化脱落,达到输电线路覆冰去除的目的。
4)其他除冰法:指目前在文献中提及但并未大范围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融冰方式。
3 低温环境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的解决方法3.1 机械除冰法机械除冰主要是指覆冰导线上的力学平衡被破坏而使冰层脱落的技术,主要分为滑轮铲刮除冰、强力振动除冰和机器人除冰。
机械除冰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多用于小范围除冰。
3.1.2 滑轮铲刮法滑轮铲刮法是由滑轮、牵引绳及涂漆的胶合板或环氧树脂等构成。
该方法由地面操作人员拉动一个可在线路上行走的滑轮使导线弯曲,冰层破裂脱落,达到铲除导线覆冰的目的[1]。
轮铲刮法的最大优点是除冰效果好,耗能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反应行动快,对操作人员没有专门除冰知识的要求,操作简便;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耗时长,据统计完成导线1km的除冰大约要1~2h ,运行效率低,易受地形限制,寒冷天气除冰效果不佳,目前滑轮铲刮法在中国应用较少。
浅谈输电线路除冰措施前言我国最早有记录的输电线路冰害事故出现于1954年。
覆冰现象对电XX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过负载事故;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引起的机械和电气方面的事故;绝缘子串覆冰过多或被冰凌桥接,绝缘子串电气性能降低;不均匀覆冰引起的导线舞动事故。
目前国内外除冰方法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和自然脱冰法三类。
1 热力除冰方法J.L.lforte列举了4种关于输电线路的热力除冰方法,如表1所示:表1热力融冰方法在表1中所列的四种针对导线所采纳的热力除冰方法中,前两种是利用焦耳效应加热导线使之融冰,带负荷融冰法所采纳的是通过改变线路的潮流分配从而增大目标线路上的负荷电流,因为焦耳效应使导线自身的温度达到冰点以上,这样落在导体表明的雨雪就不会结冰。
另两种则是靠电阻性伴线或铁磁线中有交流电产生的边际电流进行的间接加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低居里铁磁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0℃时,不需要融冰,损耗很小。
低居里热敏防冰套筒和低居里磁热线已投入工程有用。
在上述四种方法中,短路电流法是目前技术上较成熟的融冰方法,融冰电流既可采纳交流电流,也可采纳直流电流。
鉴于直流电流在融冰时的众多优点,可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有用性。
俄罗斯直流研究院研制成功了2个电压等级的可控硅整流融冰装置:14kV(由11kV交流母线供电,额定功率为14MW)和50kV(由38.5kV交流母线供电,额定功率为50MW)。
50MW装置于1994年在变电站投运,用于一条315km长的110kV输电线路的除冰。
这种融冰装置包括1台型号为的三绕组的(115/38.5/l1.0kV)变压器、具有典型保护的高低压侧开关和刀闸、可控硅整流器(包括操纵系统、调节系统、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整流阀强迫空冷系统等)、连接110kV线路和融冰装置的母线及开关装置。
通过计算选定采纳板状可控硅(型号T153―630),可控硅单元如图1所示。
浅析输配电线路冰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消除措施2008年一场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我国南方地区,经受了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对输配电线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时倒杆、断线无数。
今年据分析,很可能又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为提高输配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分析输配电线路发生冰灾的特点及原因,预防和消除输配电线路发生倒塔断线、设备损坏、电网解列、大面积停电等冰灾事故,本文对输配电线路的冰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消除措施作浅析介绍。
一、输配电线路覆冰事故成因分析。
输配电线路覆冰事故的原因可归纳为:一是由于输配电线路覆冰的规律认识不足,线路设计时,线路路径选择不合理,同时缺乏抗冰害的经验,导致冰害事故的发生;二是输配电线路的设计抗冰厚度低于实际覆冰值,目前本供区输配电线路覆冰厚度设计值为10mm,当遇到严重覆冰时,覆冰事故就会发生。
覆冰导致输配电线路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下降时造成覆冰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严重覆冰引起过荷载。
覆冰会增加所有支持结构和金具的垂直荷载,输配电线路的水平荷载也会随着导线迎风面覆冰厚度增加而增加。
严重覆冰会造成导线、地线断裂,杆塔倒塌,金具损坏。
二是因输配电线路相邻各档间距离、高度不同,使导线在覆冰时引起纵向张力不平衡,产生纵向荷载。
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引起张力差,使导线断裂,绝缘子损坏和破裂,杆塔横担扭转和变形,同时还会发生线间距离减小,导致导线放电烧伤。
三是绝缘子串覆冰闪络。
绝缘子覆冰,绝缘子强度就会下降,泄漏距离就会缩短,从而降低闪络电压,形成闪络事故。
四是覆冰引起导线舞动。
不均匀覆冰及防震锤覆冰使防震锤失去作用,会使导线产生自激震荡和舞动,从而造成金具损坏,导线断股及杆塔倾斜或倒塌现象。
二、影响输配电线路覆冰的因素。
一般来说,覆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温度、风速风向、空气中或云中过冷却水滴直径、空气中液态水含量,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确定了导线覆冰的形状、密度及厚度,而输配电线路产生覆冰的气象条件为:气温及设备表面温度达到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风速﹥1m/s。
输电线路典型覆冰事故及防治技术分析摘要:输电线路状况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近年来气候异常,在冬季时节,本来温暖的南方也开始大雪纷飞,部分省市还出现冻雨,致使输电线路一度瘫痪,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也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例如前些年湖南郴州发生的极端天气,临近春节,整个郴州地区遭遇了百年不见的低温天气,整个城市基本都处于黑暗状态,人们也在这种情况下度过了春节,很多电力设施都在这种极端天气中受到的损坏。
这也是这次极端天气的出现使得电力企业逐渐认识到输电线路防覆冰的重要。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事故;防治技术前言随着电力工程的发展,输电线路建设成为电力企业重要工作,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异常,很多城市一进入冬季就十分容易发生输电线路覆冰,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解决这种情况很多电力工作者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我国输电线路发生覆冰的特点入手,找出引起输电线路发生覆冰事故的主要原因,重点研究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或减少覆冰事故发生。
1我国输电线路发生覆冰事故的主要特点1.1事故发生时间长,受影响范围大,损失惨重某地一旦发生输电线路覆冰事故,基本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一般年覆冰时间为50d左右,情节严重的地区更会高达90d,同时受影响的区域也会因此增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
在2004年冬季,全国很多电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冰灾影响,仅湖南省就有七百多万人民遭受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十亿。
由于人民不注重环保,致使冰灾频发,基本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灾,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1]。
1.2覆冰事故发生地点较为集中一个地区如果发生过冰灾,那么今后也会经常发生冰灾情况,以山西省为例,自从1998年发生过冰灾,以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冰灾,尤其是2003年,仅一年就发生了九次输电线路覆冰情况,且线路覆冰所带来的影响一次比一次严重,部分输电线路上的覆冰会达到6cm左右(如图1所示)。
线路覆冰成因、危害、防范措施1. 引言线路覆冰是指在冬季或寒冷环境下,电力输电线路、电信通信线路等导线上沉积了大量的冰雪。
沉积冰雪会增加导线的重量,增加了输电线路的负荷,对线路的传输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究线路覆冰的成因、危害和防范措施对于保障电力和通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 线路覆冰成因线路覆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主要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天气条件寒冷的气温和降雪是形成线路覆冰的主要因素。
在低温和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雨水或降雪凝结在导线上,形成冰层。
气温和湿度的变化将导致冰层的厚度和质量的增加。
2.2 线路结构导线的形状和材料也对线路覆冰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带有凹凸表面或形状复杂的导线,冰雪更容易黏附和沉积。
同时,导线材料的导热性也会影响冰雪的形成和积累。
2.3 空气污染物空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颗粒物和硫化物等,会促进冰雪的形成和沉积。
这些污染物可以使冰层更加致密和粘稠,增加了导线上冰层的重量。
3. 线路覆冰的危害线路覆冰会给电力输电和通信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力系统线路覆冰增加了导线的重量和风载荷,导致输电线路的负荷增加。
这会导致线路振动和导线弧垂变化,进一步导致导线挂滑、断线等故障的发生。
同时,冰层可能会导致导线与地面或其他设备的短路,引发火灾和电弧故障。
3.2 通信系统线路覆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冰层的沉积会导致导线的弯曲,进而导致导线之间的距离变化,增加了信号传输的衰减和失真。
其次,冰层的重量会导致导线的杆塔和支架损坏,影响通信线路的稳定性和连通性。
3.3 维护和安全线路覆冰也给线路的维护和安全带来困难和风险。
冰层的存在增加了维护人员作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高空坠物的风险。
此外,导线上的冰块可能会融化滴落,给通行人员和周围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4. 线路覆冰的防范措施为了减轻线路覆冰带来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输电线路除冰技术的相关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全面阐述了输电线路覆冰情况所产生的因素以及负面影响进行阐述,同时对输电线路除冰技术展开全面深化的介绍,进而为提升我国电网运作的平稳性与安全性带来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输电线路;除冰技术;探究长时间以来,我国华北等众多区域的电网线路覆冰情况较为普遍,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网的平稳运作。
为了全面提升输电线路抗冰能力,则需要进一步对相关的技术展开全面的探究。
1 输电线路覆冰的核心因素解析国内产生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区域覆盖范畴较为广泛,而造成此种状况的核心因素便是室外气温的剧烈改变。
我国冬季的低温时段往往持续化的周期相对较长,特别是当室外温度低于零度以后,空气当中的水分会极速化地冷却,而被此些水分所包裹的输电线路会和气流之中的水分产生交融,从而形成覆冰凝结在输电线路的表层。
抛去温度因素以外,诸如地理环境等也都会导致输电线路覆冰情况的产生。
2 覆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介绍2.1 承载负荷超过标准输电线路产生覆冰情况时,倘若周边存在着风力因素的影响,则会引发地线与导线产生激烈的碰撞,情况较为突出的时候会造成短路等电力事故的产生。
覆冰厚度的持续提升,会让输电线路的负荷载力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于架空的线路而言,如此情况的急剧加重会导致诸如电杆倒塌事故的产生。
特别是当覆冰累积到一定的体量之后,输电线路的自重也会随之提升,进而也会导致闪络事故的产生。
与此同时,线路之间、线路与地面之间在风力的影响之下往往会产生碰撞,这无疑也会进一步造成诸如电线短路跳闸的事故产生。
2.2 部件损坏不均衡覆冰会在紧邻线路之间产生张力差,此种情况的产生会引发输电线路在电线当中出现滑动,特别是在较长周期的碰撞影响下,会引发绝缘子产生破损情况。
输电线路当中紧邻的电缆在不均衡覆冰的整体影响之下,会引发导线的自燃,进而导致其失去支撑从而引发大面积的停电问题产生,这无疑在极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平稳运作。
探究电网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此文章主要是先讲述覆冰对高压输电线路的产生因素及危害,分析防止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措施,后深入探讨融冰技存在的问题。
希望能通过此文章,能给高压输电线路融冰技术的发展带来一点贡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对策改革开放至今,因国情需要大力发展重工业,但只求快速发展不预防不治理的模式导致了我国近年来罕见天气现象的多发。
电力的发展一直是一切行业发展的基础,而在冬季多发的罕见冰雪灾害对高压输电线路产生覆冰现象,易造成电网不可安全稳定的运行,断电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造成经济损失,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1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1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原因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点:在设计高压输电线路的输出输入走向时未能全面了解当地的环境气候,导致线路走向不能尽量的避开覆冰主要地区。
第二点:在选择高压输电线路的设备、材料时未能全面考虑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输电线路的抗冰能力、电气性能及机械性能等能否不受当时气候的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2 影响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主要因素高压输电线路上会覆冰是因为大气层的水蒸气在0摄氏度环境下与一定高度的高压输电新路碰撞,冰块凝结在线路上而形成的。
由此可见,高压输电线路的覆冰现象的产生是受当地环境、气候温度、地理位置、设计线路高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那么高线输电线路覆冰现象会多发在冬季且多是北风或西北风走向的地区,覆冰现象因受高度影响,海拔越高的地区覆冰现象会更为严重,高压输电线路上的覆冰会更厚。
2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高压输电线路覆冰除了会导致输电线路的各种性能降、抗冰能力低、影响城市供电市民用电情况外,还会提高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是因为,高压输电线路在设计时杆塔的承受力原本是能承受住输电线的重量的,但在冬季输电线的重量会因覆冰现象的发生而增加,覆冰越厚输电线的重量越大,杆塔很有可能因为无法承受输电线的重量而倒塌,覆冰的重量还可能会导致输电线的形状发生改变,由直线变成曲线从而缩小了线路之间应有的安全距离导致漏电等事故的发生。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
摘要:阐述了网架覆冰的形成机理,影响覆冰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覆冰的
危害进行了分析。
本文列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覆盖冰监控技术和防冰、除冰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
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网覆冰;覆冰监测;除冰;防冰
引言
在自然环境中,电网的运行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气象条件的改变,
电网在长期遭受风吹雨打的情况下,其运行的安全性将会大大降低。
近几年,大
规模的输电线路覆冰事故频发,例如在2008年初出现的大规模低温,直接导致
了经济损失1516.5万元,灾情人数突破一亿。
为减少或减少雨雪、冰雪灾害给
电网带来的重大损失、降低维修费用和维护费用,保证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供电需要,输电线路覆冰和除冰技术研究成为一个越来越迫切的课题。
1、输电线路覆冰的成因及危害
1.1输电线路覆冰的成因
自20世纪五十年代起,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都对覆冰进行了大量的观
测与研究。
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将其分为三大类:雨凇、雾凇和混合凇。
雨凇是
一种很难清除的雾凇,它具有很强的粘性,但是它的形成条件比较苛刻。
由于被
冻成了致密的透明冰锥,附着在接触面上,因此极易发生覆冰事故,对电力系统
的各个部件都有很大的影响。
覆盖冰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过程,气象条件、线
路安装条件、线路走向、绝缘子的尺寸、流经电流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覆冰的
影响。
在这些因素中,大气温度、液态水含量、空气中或云中的过冷水颗粒的直径、风速、风向等四个方面对覆盖冰盖的影响。
这4个因子对覆盖冰层的种类及
严重性有重要影响。
电网覆盖冰的前提是:大气温度、传输线路各设备表面温度不能超过0℃;
大气含水量超过85%;风速超过1米/秒。
此外,由于电场的吸引作用,使水珠粘附在电线上。
因此,与无电线相比,
带电线路上覆冰的厚度要大得多。
在绝缘子类中,以复合绝缘子为例,其覆盖范
围愈大,覆盖面积愈大,而下部伞裙覆盖的速度比上部和中部都要快。
此外,非
带电覆盖层与带电覆盖层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且因其内部的杂散电
容而使绝缘子的各个部位发热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在不带电覆盖的情况下,绝
缘子结冰的起点在终端和接地终端,而在带电覆盖后,仅在接地端开始。
1.2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
导线的损伤危害;导线对于同一区域,海拔愈高,则愈易发生覆冰,覆盖的
范围也愈大,若路线与气候风向呈90度角,则每小时、每单位面积上都会有更
多的雨珠、雨珠,覆冰情况将更为严重。
在常规风速小于8米/秒的情况下,直
径小于40毫米的电线,其直径愈大,则更容易覆冰;直径大于40毫米的情况下,冰的数量会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减少。
金具的损伤危害:金具在外部环境(如风)的长期作用下,接触面间发生摩
擦而使金具材料逐渐减少至承担的载荷超过其破坏荷重,便导致断裂失效。
在低
温气象条件下,金具缝隙内的水结冰后,会导致体积增大,将金具下部撑大。
当
外部温度升高时,冰融成水会进入下部被撑大的空间,水再结冰时,金具体积又
会增大。
经过数次循环后,加上金具材料自身的脆性,金具的下部会因被冻裂而
失效。
杆塔的损伤危害:杆塔横担扭曲,对绝缘子会产生损害。
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当电线的拉力降低到20-80 N/mm2时,就会发生抖动。
另外,随着覆冰厚度、脱冰档档位、脱冰量、突起高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固定档位下,不均衡拉力
随着悬挂绝缘子的长度增大而降低。
目前,国内外有关绝缘体覆盖冰的闪络效应主要是针对其结构及悬垂形式的
作用而进行的。
此外,覆盖冰的闪烁度与其上的杂质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而盐
含量对其电位的变化有很大的作用。
贾会东等研究了杆状悬式陶瓷绝缘子,结果
表明:随着盐密度、污秽度及覆冰水中导电系数的增加,此类绝缘子覆盖冰闪络
的电压逐渐降低。
另一种看法认为,非均匀覆盖的冰层容易产生电场畸变,进而
对绝缘体的工作特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至今尚无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
当电
线被非均质冰体覆盖时,线路极易出现飞舞现象,而在融冰期出现不同步脱冰会
导致导线缩紧断裂。
2、覆冰监测技术
由于覆盖范围广,地理条件差,因此,采用人工采集覆盖冰情的方法很困难。
在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电缆覆冰状况的检测技术也得
到了极大的发展。
吕玉祥等人建议利用称重方法对绝缘子串的张力进行监控,以
此计算出覆盖冰层的重量。
邢毅等改进了常规称重方法,把微气象资料和覆冰的
力学分析结合起来,使得主站能够更精确地判断出输电线路覆冰情况。
基于绝缘
子遥测系统,李敏等提出了基于静态图像的短信服务方法,通过对传输线路的实
时影像进行实时传输,以便于及时制定维修策略。
李昭延等通过对覆盖层冰层进行边缘检测,可实现覆盖层厚的远程在线监控,比手工辨识更为客观。
首先,将电力电缆的图像采集到 GSM/GPRS网络,通过模
糊化、图像分割、边缘检测、径向距离计算等方法,得出覆盖冰层的厚度。
黄新
波等人利用中值滤波、跟踪补偿等技术,对复杂的冻雨条件下的采集数据进行了
清晰化,使其相对误差小于4.8%。
此外,张松海等根据动力拉力与倾斜角度的关系,还建议采用倾斜角度来判定线路覆冰程度;蒋健提出,在恶劣气候条件下,
采用光栅式应力传感器,可有效地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
3、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技术
3.1热力除冰
加拿大最先在1993年应用了一种快速融化冰块的短路电流,这是一种利用
励磁调整技术提高线路电流从而产生的热量,逐渐将覆盖在冰层上的冰层剥离。
Landry采用零启动和全电压脉冲合闸的方式来达到短路融冰的目的。
但是,由于
短路除冰的效率受到输电线路长度及电网无功功率的制约, Granger认为,在
500 kV线路中采用短路融冰技术是可行的。
范松海等对高频激励下的导线“趋肤
效应”进行了研究,使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发生加热,达到融冰作用;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冰冻,但是,高频激励设备的日常维修和维护,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对电力系统周围的通讯线路产生一定的干扰。
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2机械除冰
最初的机械除冰技术起源于手工用钢刀铲,到后来,由操作者远程控制电线上的活动设备,利用设备上的钢刀把覆盖在电线上的结冰清除。
该方法在降低电力消耗的同时,也会对输电线路的表面产生损害。
随着机械臂的设计与使用越来越广泛,高璐等人研制了一种用于磨削、捶磨、自动避障的钢丝除冰机器人。
减少传输线的损害。
3.3憎水材料防冰
当前,电力系统中的绝缘子解冰设备在设计、安装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因此,目前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在绝缘子的表面涂敷疏水材料,同时,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适合的疏水型防冰涂料。
例如,超疏水性铝合金,微纳米防冰材料等。
清华大学贾志东等人也建议将室温下的硫化硅橡胶涂于绝缘子的表面,使其在冰雪环境中的表面电阻减小,并通过表面热作用来减小绝缘层的结冰量。
但由于表层涂料无法彻底清除结冰,长期的冰冻天气仍然会在憎水层上结冰,因此在极端严寒天气下,憎水材料的防冻作用并不显著。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输电线覆冰原因的探讨,并结合相关的除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工作,如:监测输电线的覆冰状况、热力除冰与机械除冰技术与装置的设计、耐水防冰的研制等。
以下是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部分。
(1)持续改进覆盖冰层监控的精确性和持续性,确保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能维持较好的监控效果,并且希望监控设备易于安装和检修。
(2)对先进实用耐用的防冰除冰技术进行研究,例如研制出高效、低耗的机械除冰设备、防冰涂层技术。
(3)为提高电力传输线的除冰工艺,采用一种在线监控系统对除冰器的启动
和关闭进行控制。
在绝缘子的结冰超过某一层时,如果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启动,
就可以避免结冰的厚度;如果绝缘子的覆冰数量很少,而且具有自动融化的能力,不需要任何起爆设备,可以节省能源。
我们坚信,今后,我们国家的电力系统防
覆冰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加高效,更加智能,更加节能。
参考文献
[1]刘春城,李宏男,刘佼.高压输电线路抗冰灾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自然灾害学报,2019(1):155-162.
[2]李再华,白晓民,周子冠,等.电网覆冰防治方法和研究进展[J].电网
技术,2018,32(4):7-13.
[3]左亚鹏,柴冰,史宏伟.浅谈输电线路覆冰故障处理技术[J].河南电力
技术,20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