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比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比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比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

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这些结构的差异使得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将对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对比,

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中文的语法结构

中文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主要体现在词序和词性上。

1.词序: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词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例如:“我喜欢吃水果。”这种顺序基本上是固定的,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2.词性:中文以单音节的词语为主,函数词较多,如连词、助词、

副词等,用来表达语法关系。此外,中文的词性较为灵活,可以通过

改变词语的词性来改变句子的成分。

二、英文的语法结构

英语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主要体现在词法和句

法上。

1.词序: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词序,与中文相同。但与中文不同

的是,英语的词序相对较为固定,更加注重句子成分的位置和词语的

形态变化。

2.词法:英语中的词法变化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的变化上。此外,还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派生和比较等。

三、德语的语法结构

德语是日耳曼语系的一种语言,其语法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1.词序:德语的词序较为灵活,通常以SVO为基本结构,但可以通过调整词序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此外,德语的从句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注意主句和从句的连接。

2.词法:德语中的词法变化非常丰富,包括名词的性、数、格、形容词和代词的变化形式等。此外,德语中还有很多规则和限制,如动词的分离动词和语气等。

四、日语的语法结构

日语是一种属于日本-琉球语系的东亚语言,其语法结构有其独特之处。

1.词序:日语的基本词序是SOV,即主语在前,宾语在后,谓语动词在中间。此外,日语还可以通过助词的使用来确定句子的成分。

2.词法:日语的词法变化包括动词的时态和语气变化、名词的性、数和格变化等。此外,日语中还有一种叫做助动词的词类,用来表达语气、体态等。

结语: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比,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学习和理解其他语言时,了解其语法结构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通

过比较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语言,提升语言交流

的效果和质量。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 主要差异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 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 1.1语篇差异 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他们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突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和态度。因此,英语段落往往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其后内容按直线展开,紧扣中心思想,层层深入,先陈述中心思想,后分点论证说明,展开主题句的内容。与英语不同,汉语的思维模式呈螺旋型, 其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 ⑷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语篇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是形合式(hypotactic) 语言[3],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短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衔接(overt cohesion) ,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而汉语是意合式(paratactic) 语言,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衔接,注重逻辑事理顺序、功能和意义。 ⑸语篇结尾的差异。 汉语式的主体思维主观性强,表现在写作上往往是作者本人给出结论或提出呼吁,结尾强调使用战斗性语言:we must (我们必须) ,we should / should not (我们应该/ 不该) 等。而英语民族强调物我分离,其思维客观、公正,信奉事实胜于雄

句子大全之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浅析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浅析 摘要:英汉句子结构存在差异,本文试对英汉句子的结构进行简要的比较和对比,从“主语—谓语”结构与“话题—陈述”结构、重心位置、句子分类、语序等方面分析英汉句子的结构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句子结构;重心;分类;语序 中图分类号:g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 (2016)09-0168-01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下面主要对其差异作简要分析和比较。 一、“主语—谓语”结构与“话题—陈述”结构 汉语属于话题突出语言,故汉语句子结构大多为“话题—陈述”结构。话题就是说话所要叙述或谈论的对象,陈述就是对话题所作的具体说明。 陆俭明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指出,汉语中有相当多的所谓“主谓句”,其句首名词(一般所指的主语)跟后面谓语里的核心动词不存在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系。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某些汉语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有些句子的主语还不易识别。而英语则为主语突出的语言,故而英语句子大多为“主语—谓语”结构。除了省略句以外,每个英语句子都要有自己的主语。其主语与谓语动词有着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系。 二、英汉句子重心位置不同 在英语复合句中,主句通常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往往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末,即重心在后。陈定安在《英汉比较与翻译》中指出,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句为主要部分,一般放在句首,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逻辑和时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即重心在后。例如: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we graduated.毕业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 在英语句子中,主句“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在前,时间状语从句在后,也就是先提出主要的结论,再加以时间上的限制。而汉语句子则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在排列。 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left london.我们离开伦敦之后,一直没有发生什幺事情。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论文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英句式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英语句法的特点是从属,主语突出,综合和被动;汉语句法特点是并列,主题突出,分析,主动。中英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导致句法方面形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一、引言 中英文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的典型特征是词形的变化。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句法是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英文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两种语言系统的句法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更需要我们的重视。 二、句法的定义 胡壮麟指出,句法包括“a complete specifica tion of the primitive symbols that are accepted as the basic vocabulary and the formation rules by which these symbols are combined”(2002:148).在彼得的《句法学》中提到“syntax,which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words of the language may be strung toget her to form sentences”(1982:2).他们都认为句法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把词或词组结合成为有意义的短语或者句子。句法的任务是建立具体的规则,这些规则决定了哪些词汇成分可以同时出现而哪些不能。 三、中英句法的主要不同点 1.从属对并列

中英句法的不同可表现在连词的使用方面。比如: If one does not exert oneself in the youth,one will regret in old age. (如果)少壮不努力,老大(就要)徒伤悲。 英语连词不仅表达意义也要充当句子中的语法成分。在英文例子中,如果把连词if去掉,整个句子不但在意义上不连贯,而且语法上也是错误的。相比,中文句法中可以缺少这样的连词或者很少使用它们。去掉括号中的如果和就要,句子依旧成立。即使不使用这些连词,大部分情况下中文句子的意思也可以清晰表达,因为中文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内含在句子结构中的,这种逻辑关系可通过词序显现。 2.主语突出对主题突出 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什么样的句子,主谓(SV)结构是最基础的结构。同时,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中最基本的元素,所以任何正确的或结构完整的句子都离不开主谓结构。如果英语句子中没有具体的主语,将用“it”做形式主语来保持语法的合理。比如“It winds.” 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的语言。韩礼德认为主题(topic)是“only one particular king of the theme”(1985:39).汤姆逊(1976)认为主题是可以和主语同时存在于同一句子里的话题。汉语句子不像英语句子在语法上那样整齐统一,因为汉语句法结构相对松散。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a.不这样做,就会失败。

汉法语言结构对比及翻译方法简例

法语语言结构特点: 1 法语的词类在词本身的构成中即表现出来,很多情况下不依赖从词序产生的逻辑推 理 2 句子的基本核心结构为“主语+谓语”,主语和谓语的可变性很强 3 有多种形式的连接手段,例如介词和介词短语、连词和连词短语、各种代词的使用 频率高。这些起连接作用的各种词将句子内部的多层语义成分围绕“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机构紧密的组合在一起,衔接紧密,不留“空隙” 4 特定的语言结构,如关系从句。法语中的关系从句除了部分限定性的从句大致相当 于汉语的定语从句以外,大部分从句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结构,加上法语中某些语法成分的位置很灵活,这从一个方面决定了构句的长度,例如法语中的限定成分既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法语句子可以延伸的很长。几行乃至十几行甚至更长的句子并不罕见。 5 法语句子结构内部的语义成分既有“顺序排列”,也有“逆序排列” 汉语语言结构特点: 1 法语在构词时突出意义上的连贯,语义集结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逻辑顺序”。时间上重“时序率”,逻辑上重“因果律” 2 汉语的语法成分的位置限制了句子的长度。例如汉语的定语都是前置,这本身限制的定语的长度,因而也就使汉语的句子一般不能延伸过长。 3 以句法结构论,汉语句子中没有起限定、修饰、说明等作用的加挂式从句,起类似作用的从句往往只能独立成为另一个句子。这也是汉语中一个句子不能衍生过长的重要原因 4汉语中起连接作用的虚词(介词、连词等)是组织句子的重要手段、但是使用频率远不像法语那么高。除了个别语体的篇章外,汉语句子通常短小精悍、表现出凝练,不拖泥带水的优点。 5 汉语的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位置是比较灵活的,如表示让步和转折的复句中,如表示让步和转折的复句中,可以说“尽管……,……”,也可以说“……,尽管……”。但是,如果从句过长,通常是放在前面的。 L’enfant qui voulait acheter le jouet dont le camarade qu’il admirait avait parléa fini par l’obtenir. 那个想要他们佩服的同学说过的玩具的孩子终于得到了那件玩具。 孩子想买他佩服的同学说过的那种玩具,最后终于得到了。 孩子听他佩服的同学说过一种玩具,他一直想买,最后终于得到了。 Il n’avait jamais songé aux filles de son directeur que comme on s onge aux pays lointains qu’on ne verra jamais. 他从未想到过老板的这两个女儿,这正如遥远的国度,由于不可能去那边看看,所以也很少想到一样。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大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Il était une fois une montagne sur laquelle se dresse un temple où il y a deux moines dont le grand dit au petit qu’il était une fois une montagne... 分隔法 Comment elle supportait l’idée, seulement l’idée, que ces mains qui la caressaient avaient béni tant de pécheurs et placél’hostie dans tant de bouche. 这双抚摸着她的手曾经为那么多罪人赐过福,曾将圣体饼放进那么多人的嘴里……她一想到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概述

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形式结构上有较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序和句子结构等方面。 1. 句序的差异 A. 修饰语位置差异 英语的修饰语,如定语等,既可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前,又可置于其后。但修饰语若为短语或分句,如定语从句等,则一般置于被修饰成分之后,成为后置。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是词、短语或是句子,一般都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前,成为前置。 例如: 1) The son whom he had turned out had gone to a distant land, and his daughter was dead; so that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help the old people. 被他赶走的儿子已远走他乡,女儿也去世了,所以没人能帮助这两位老人了。 2) Then the guest called to the old woman who was seated behind the curtain: “Tell me, old woman, what you think concerni ng your former happiness and your present misery.” 于是这位客人就大声询问坐在帘子后面的老妇:“告诉我,你对以前的幸福生活和现在的悲惨境况有什么想法?” B. 复合从句的语序差异 英语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以状语从句为例,时间状语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灵活,而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英语的因果状语从句中,表示原因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后,汉语一般是“因”在前,“果”在后;英语的条件从句位置也较为灵活,可以放在表示结果的主句之前或之后,汉语中常常为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例如: 1) It suited their master to have them in his service, since the old people had been in authority themselves, and so knew how to do things. 因为老夫妇曾经是主人,知道怎么干活,所以穆罕默德有他们服侍自己,感到称心如意。 2) Lencho showed not the slightest surprise on seeing the bills—such was his confidence—but he became angry when he counted the money...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比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比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 同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这些结构的差异使得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将对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进行对比, 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中文的语法结构 中文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主要体现在词序和词性上。 1.词序: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词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例如:“我喜欢吃水果。”这种顺序基本上是固定的,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2.词性:中文以单音节的词语为主,函数词较多,如连词、助词、 副词等,用来表达语法关系。此外,中文的词性较为灵活,可以通过 改变词语的词性来改变句子的成分。 二、英文的语法结构 英语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主要体现在词法和句 法上。 1.词序: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词序,与中文相同。但与中文不同 的是,英语的词序相对较为固定,更加注重句子成分的位置和词语的 形态变化。

2.词法:英语中的词法变化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的变化上。此外,还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派生和比较等。 三、德语的语法结构 德语是日耳曼语系的一种语言,其语法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1.词序:德语的词序较为灵活,通常以SVO为基本结构,但可以通过调整词序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此外,德语的从句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注意主句和从句的连接。 2.词法:德语中的词法变化非常丰富,包括名词的性、数、格、形容词和代词的变化形式等。此外,德语中还有很多规则和限制,如动词的分离动词和语气等。 四、日语的语法结构 日语是一种属于日本-琉球语系的东亚语言,其语法结构有其独特之处。 1.词序:日语的基本词序是SOV,即主语在前,宾语在后,谓语动词在中间。此外,日语还可以通过助词的使用来确定句子的成分。 2.词法:日语的词法变化包括动词的时态和语气变化、名词的性、数和格变化等。此外,日语中还有一种叫做助动词的词类,用来表达语气、体态等。 结语: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语句法结构是指句子从结构上来看所呈现出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方式。英汉语句法 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差异。本文进行英汉语句法结构的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 言的语法结构。 英语的语法结构 英语中基本概念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英语句法结构的基础。当句子变得复 杂时,英语的语法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可以作为主语和宾语。同时,英语的语法结构还可以使用从句和分词,并称其为其他语法分支。 英语可以在交际意义上进行修饰、注释和限制,句子结构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此外, 英语还可以用于倒装和省略,让语句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汉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动态、明确地表达主谓关系的语言。汉语句子的语序基本上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 在汉语中,名词短语是不带任何标记的,关系在语句结尾处表达。动态关系、时间关 系和语义关系都非常明确。汉语语法结构较为严格,不太灵活,但是可以使用修饰词、补语、状语等语法成分进行修饰。 此外,汉语还有一种句子特点——主题突出,即在一段语言中,前部分较长,语气重,表述较为煽动人心,后部分相对较短,草草结束。这种语言结构特点满足汉语对对话和朗 诵方式的需求。 英汉语法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在句子结构、修饰语、语气等方 面进行了比较和对比: 1. 句子结构 2. 修饰语 在英语中,修饰语可以放在句子中的任何位置,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之前或之后。 其中,名词短语还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在汉语中,名词短语通常位于主谓后面。 修饰语在汉语中通常是定语或状语,而在英语中不仅南无定语和状语,并且还包括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和副词等修饰词。 3. 语气 在英语中,语气可以通过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英语句子的语气比汉语更加灵活和多样,这意味着英语的语法结构可以更多地依赖于语气来表达意义。在汉语中,语气的表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 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 ,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结构对比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结构对比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展现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虽然它们在语法和句法结构上可能存在一些不同,但都是中国人用来表达的方式。本文将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在句法结构、冠词的使用、动词时态和名词复数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并强调每个人的语言习惯和英语水平都不同,因此存在个体差异。 句法结构对比 词序 在中国英语中,通常会遵循英语的基本词序,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例如:"I love you"(我爱你)。 在中式英语中,受到中文语法的影响,词序可能会颠倒宾语和谓语的位置,例如:"You I love"(你我爱)。 中国英语在句法结构方面更加符合英语的基本规则,这一点使得其在国际交流中更加流利和易于理解。然而,中式英语的存在也是因为中国人的母语是中文,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而产生的特点。 冠词的使用 在中国英语中,通常会正确使用英语的冠词,如"a"和"the",例如:"Can I have a pen?"(我可以拿支笔吗?)。 在中式英语中,冠词的使用可能不太准确或被省略,例如:"Can I have pen?"(我可以拿笔吗?)。 正确使用冠词是英语表达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准确传达意思并区分不同的对象。因此,在中国英语中准确使用冠词可以提高交流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动词时态 在中国英语中,通常会正确使用英语的动词时态,如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例如:"He works in a company"(他在一家公司工作)。 在中式英语中,动词时态的使用可能不太准确或被简化,例如:"He work in a company"(他在一家公司工作)。 准确使用动词时态可以准确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状态,使得交流更加清晰明了。因此,在中国英语中,正确运用动词时态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汉英语言对比中的语法差异与翻译技巧

汉英语言对比中的语法差异与翻译技巧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具有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汉英语是世界上最常用的两种语言,而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也是翻译难点之一。本文将探讨汉英语言对比中的语法差异和翻译技巧。一、语法差异 汉英语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这影响到汉英翻译的难度和准确性。以下是 一些汉英语言对比中的典型语法差异: 1.主谓宾语结构 中文主谓宾语结构简单明了,尤其是动宾结构,常用在汉语中,通常不需要加 语法助词。而英文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顺序通常是固定的,而且英文中动词短语中的助动词、时间状语、动态状语等要素需要逐个译出,以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李先生喜欢喝茶。”在英语中应该翻译为“Mr. Li likes drinking tea.”。需 要注意的是,英文中的like后要加ing形式的动词,表示喜欢做某事。 2.语序 汉英语的语序也不同,汉语是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中,语序的问题经常导致误译和难以理解。另外,英文中形容词和副词都放在名词和动词之前,而中文中则相反,所以容易产生疑惑。 例如:“他吃了三个苹果,很快乐。”就需要翻译成“He ate three apples, and he was happy.”,这样就能正确表达原意。 3.动词时态

中文语言中没有时态的概念,而英语语言中,时态是非常重要的。汉语的时间和状态主要是通过时间状语和状态状语来表达。但英语中时态有多种形式,例如现在式、过去式、完成时和将来时,每一种时态都有对应的翻译规则。 例如:“我明天去上海。”应该翻译为“ I will go to Shanghai tomorrow.”,将 v + 了的结构译为将来时。 二、翻译技巧 1.理解原意 无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首先要理解源文的原意,根据文本的语境、内容、结构和目的,选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2.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翻译的目的、受众和环境影响着我们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手法,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句子中的时态、语序、分词和形容词等等的要素。 3.认真对待细节 在翻译中,每个细节都很重要,不能忽略或随意变换原文中的词汇、语境和语法。同时,还要注意文化的差异,避免翻译出现文化冲突或不当、不恰当的表达。 4.反复推敲 翻译涉及到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交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验证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准确地表达原文的目的。 结语

论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差异

论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差异 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两种语言之一,它们的语法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等方面对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一、词汇的差异 1. 汉语词汇丰富,英语词汇较为简洁 汉语是一个象形文字,因此词汇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都非常高。汉语词汇中有很多拼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例如“银行”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边的土方。而英语的词汇相对简洁,每个词汇一般只有一个具体的意义。 2. 汉语词法灵活,英语词法具有严格的字符组合规则 汉语词法灵活,通过词缀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意义和词性的词语,而英语词法具有严格的字符组合规则,很多词汇的词性和含义是固定的,不像汉语一样可以通过调整词缀来改变词性和含义。 二、句子结构的差异 1. 汉语注重主谓宾结构,英语注重主谓宾宾结构 汉语句子通常是主谓宾结构,主语、谓语和宾语的顺序是比较固定的;而英语句子却常以主谓宾宾结构为主,宾语的位置通常更加灵活,可以放在谓语前、谓语后甚至句尾。 2. 汉语句子省略成分多,英语句子结构详尽 汉语由于主要通过词序和上下文来表达,成分具有较强的可省略性,尤其是宾语和状语等成分常常可以省略;而英语句子结构比较详尽,很多时候不能省略主要成分,否则会使句子结构不完整。 三、语法规则的差异 1. 汉语语法规则简单,英语语法规则复杂 汉语语法规则相对简单,没有词性的变化和时态的变化,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词语的词性和时态;而英语语法规则较复杂,词性和时态的变化需要通过词尾和辅助动词等方式来体现。 2. 汉语不强调名词和动词的数态变化,英语名词和动词需要变化

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比较

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比较 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想快速地从整体上把握它的规律,往往先从它的语法开始。这是因为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它是从词和句的个别和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基础的一般的东西,当然也是最根本的东西。既然语法是对语言普遍规律 的总结 ”, “ 之都是可以的,而碰到两种语言不一致的地方,就坚决不能用泽中语言的语法套用那种语言的语法。平时在课堂里,都是英语语法讲得多,汉语语法讲得少,因此同学们对英语语法更为熟悉,对汉语语法反倒生疏。易用语法知识去分析问题,就很容易用英语语法的只是去分析汉语句子。比如英语里有“aredapple(一个红苹果)”,“a”是冠词,而汉语里却没有冠词。同样,英语里没有量词,谁要是“apieceofnews

(一条消息)”中的“piece”说成是量词,英国人也决不会同意。所以一定要注意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区别。 下面来详细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第一,在词类方面不一样。汉语的名词里有方位词,如“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中”等,其中的几个在英语里溶入了介词,如in、on、behind, ,于是 ”的” ( ”,“ “Theschoolbagistakenbyhim.”前者的“takesschoolbag”构成了整个句子的动宾部分,后者则由“Theschoolbag”做主语,“taken”做表语,句子的结构已经完全改变。第三,句式方面不一样。英语里当然有一些非主谓句,如“Wonderful!(妙极了!)”但是这样的句子极少。汉语里面的非主谓句则很多。除了一个词构成的非主谓句,如:“棒!”“好!”之外,汉语里还有大量由各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

英汉句法对比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

语法对比英式与美式的差异

语法对比英式与美式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英式和美式两种语法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和拼写上,还涉及到句法结构、时态使用以及口语习惯等方面。本文将对英式和美式语法的差异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风格之间的差异。 一、词汇和拼写差异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词汇和拼写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比如,“colour”是英式英语中的拼写方式,而美式英语则是“color”。另外,“centre”和“center”、“travelling”和“traveling”等也是英式和美式拼写的差异。此外,一些常用词汇的用法也存在差异,例如“lorry”在英式英语中指的是卡车,而在美式英语中则是指公共汽车。 二、句法结构差异 英式和美式英语在句法结构上也存在一些差异。首先是对于动词和助动词的使用。比如,在英式英语中,人称代词“you”可以作为单数和复数形式的第二人称代词,而在美式英语中,第二人称单数形式则是“you”,第二人称复数形式则是“you guys”。 另外,英式和美式英语对于时态和语气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式英语中表达将来时时常使用“will”或“shall”,而美式英语更倾向于使用“going to”来表达将来时。此外,当谈论习惯或者客观事实时,英式英语常常使用现在完成时态,而美式英语则更常使用一般过去时。 三、口语差异

英式和美式英语在口语习惯和语调上也存在差异。首先是对于某些词汇的发音不同。比如,“schedule”在英式英语中读作/skedʒuːl/,而在美式英语中读作/ˈskedʒuːl/。另外,“aluminium”在英式英语中读作 /ˌæljuˈmɪniəm/,而在美式英语中读作/əˈluːmɪnəm/。 此外,在口语表达上,英式和美式英语也有一些区别。比如,在道谢时,英式英语常常会使用“thank you”或“ta”,而美式英语则常常使用“thanks”或“thanks a lot”。另外,对于询问某人情况或者答谢时,英式英语较常使用“how do you do”或“you're welcome”,而美式英语则常使用“How are you doing”或“no problem”。 综上所述,英式和美式英语在语法上存在一些差异,包括词汇和拼写、句法结构以及口语习惯等方面。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