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茶礼仪

韩国茶礼仪

韩国茶礼仪

韩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茶在韩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仪式,而茶礼仪则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茶礼仪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仪式感而闻名于世。

韩国茶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平静。在茶礼仪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主人的角色是为客人提供茶水和照顾他们的需求,而客人则需要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并遵循一些规定的礼仪。

茶礼仪通常在一个专门的茶室或茶园中进行。这个地方应当被精心布置,以营造出宁静和平和的氛围。茶室通常被设计成简洁而雅致的风格,以便让人们能够专注于茶的品味和享受。

在茶礼仪中,主人通常会使用特殊的茶具和器皿。这些茶具和器皿由瓷器或陶器制成,设计简洁而精致。在韩国茶礼仪中,茶具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茶的容器,还能体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

茶礼仪的仪式由主人的动作和客人的反应构成。主人的动作通常包括准备茶具、沏茶和倒茶等。主人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这些动作,以展示他们的技巧和对茶的热爱。客人则需要注意主人的动作,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韩国茶礼仪中,茶的品味也是非常重要的。茶的品味可以通过闻

茶、饮茶和品茶来体验。客人需要仔细品味茶的味道和香气,并将自己的感受与主人分享。通过品味茶,客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的文化和艺术。

除了仪式和品味茶,茶礼仪还包括了一些细节和禁忌。例如,客人需要使用右手接受茶杯,并用双手接过茶杯后才能品尝。此外,客人应当保持安静和谦虚的态度,并避免过度谈论茶或其他话题。

总的来说,韩国茶礼仪是一种传统而庄重的仪式,展示了韩国人民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茶礼仪通过仪式、品味和细节的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通过参与茶礼仪,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美妙和力量,并体会到与他人和大自然的和谐。

韩国茶礼仪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喧嚣和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茶礼仪,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净化心灵,并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

韩国茶礼仪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茶文化体验。在茶礼仪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茶具和器皿的选择以及茶的品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礼仪通过仪式、品味和细节的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通过参与茶礼仪,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美妙和力量,并体会到与他人和大自然的和谐。韩国茶礼仪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喧嚣和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茶礼仪,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净化

心灵,并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比较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比较 中国的茶道精神源于唐代陆羽《茶经》中“俭”的思想和释皎然的“全真”思想。中经裴汶,赵佶,直至朱权而集大成。而中国茶 道精神则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淡。其中显露出了比较浓 重的老庄道家思想。 唐朝伊始,中国饮茶习俗就传入了日本。虽然中国宋时日本就开始种植茶树,制作茶叶,但是直到明代,日本才真正形成了属于自 己的茶道。提到日本茶道,就不得不提日本茶道的象征人物千利休。正是这位集大成者明确提出了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即是著名的和,敬,清,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规”。 日本茶道中的“四规”旨在引导人们通过茶道自我反省,相互沟通,在清寂幽雅的环境之中去除心中的尘垢和彼此之间的芥蒂,在 品茗之中领悟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意义。不过由于日本茶道的宗 教色彩浓厚,讲究“七则”,且需要依照十分严密的组织形式,因 此日本茶道显得过于拘谨严格,难以让人在饮茶品茗的同时获得一 种轻松自由的享受。 在韩国茶文化中,茶道(茶礼)是主要内容,同时也与日本相近。不过韩国的茶文学较之日本则发达许多。韩国曾有崔致远,李行权 近等人撰写过与茶有关的诗文,但是日本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 撰写过相关诗文,其影响力也着实不足。 纵观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茶文化,和善知礼,清心真诚乃是不变的茶道精神。这种可贵的精神和追求延续至今,早已经成为了精神 文化瑰宝,同时也应该成为后人继续追求和传承的文化之一。 中国茶道的演进 日本茶道的形成

韩国茶礼的起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茶文化的开端,起源于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陆羽《茶经》的问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 着茶文化的萌芽产生。 宋代时期茶文化的兴盛以及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普及,铸就了今天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品茶悟道,感受心灵的脱俗,一种惬意,一 种超然物外的感受,是每个品茶人的内心所归。 喝茶是为了让心平静,也就是在心无杂念之中,看杯中茶叶沉浮,细品茶叶的清香。品茶而思,思考事物,品析人世界万物,茶文化 中缺少不了静谧的意境。

韩国的茶文化

韩国茶文化的起源:韩国自新罗善德女王时代(632-646)即自中国(唐朝)传入喝茶习俗,至新罗时期兴德王三年(828),遣唐使金大廉自中国带回茶种子,朝廷下诏种植于地理山,促成韩国本土茶叶发展及促进饮茶之风。 韩国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从新囫时代开始就有茶文化,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礼“和、敬、俭、美”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韩国茶文化历史攸,现定于每年5月25日为茶日,年年举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内容有韩国茶道协会的传统茶礼表演,韩国茶人联全会的成人茶礼和高丽五行茶礼以及国仙流行新罗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礼仪教育是韩国用儒家传统教化民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冠礼(成人)教育,就是培养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 新罗当时的饮茶方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茶经碾、罗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饮用。新罗统一初期,开始引入中国的饮茶风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是新罗茶文化萌芽时期,但那

时饮茶仅限于王室成员、贵族和僧侣,且用茶祭祀、礼佛。新罗统一后期,是新罗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同时也是茶文化发展时期。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并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从理论上学习和实践中看到,大韩民国茶文化有三大特点,一是广大民众参与的社会性;二是继承传统的历史性;三是不断创新的时代性。 由于韩国地理位置和气侯的原因,其饮食有十分鲜明的特点,烹调虽多以烧烤为主,但口味十分讨中国人的喜爱。为了达到开胃去油腻的目的,取材广泛制作简单风味独特的大麦茶就占据了韩国料理桌上了饮料位置。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茶从原来单一的茶,到现在多样复合性的饮品,从原来止渴到保健养颜的特性,从只要好味、好饮的需求,到求亮丽、色美、观赏性相结合,人们对茶的要求是步步升级。在韩国餐馆里,与烤肉同时提供的一成不变的免费茶饮就是大麦茶。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章富教授说,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平胃止渴、益气调中、壮血脉、实五脏、化谷食之功效。 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凉饮料,把大麦炒制成焦黄,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2~3分钟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大麦茶是将大麦炒制后再经过沸煮而得,闻之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喝大麦茶不但能开胃,还可以助消化,还有减肥的作用。 在韩国的饭馆吃饭,一般都是脱鞋上炕盘腿就餐。房间小小的,桌子矮矮的,要是人多如宴请时,这些小房间的墙壁就像百叶窗似的可以拉上去,要多大空间随时可以变化调整,十分方便

部分国家的礼仪与禁忌

部分国家的礼仪与禁忌 总的来说,同各国人相处和交谈时,不要问对方年龄和服饰价格,也不要谈个人私事、家事、婚丧、收入、两性关系;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时间观念强,约会时一定要准时;要尊重对方,不要对对方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评头品足;要回避宗教和政治话题;切忌伤害对方人格和自尊;对方讲话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插话;同性不可一起共舞(有同性恋的嫌疑);握手礼是许多国家的见面礼节;东方国家(日本、韩国)忌讳数字“4”,西方国家忌讳数字“13”;中国的白酒度数较高,最好不要劝饮;欧美人都忌讳吃动物的内脏,吃饭时不要点内脏做的菜等。 日本 日本人很注重礼节和穿着。性格多为斯文、礼貌、谦虚、含蓄,但对待工作时严肃、苛刻,条理性强,注重效率。日本人喜欢行鞠躬礼。初次见面,可以不握手,代之以90度的鞠躬,以示尊重。如果相互间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对方若是女士,就不要主动握手,女士主动伸手后才可以握手。日本的一些商务礼仪和中国相似,比如递名片和端茶时要用双手等。在正式场合,男子大多穿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日本商人注重面对面接触洽谈生意,重要决定一般都是由集体商定后作出。饮食上,日本人喜欢吃冷面和海鲜。闲谈时日本人喜欢谈论茶道。 信奉的宗教: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忌讳的颜色:紫色和绿色。日本人常将紫色和悲伤联系在一起,视绿色为不祥的征兆。 忌讳的数字:4和9.为日本客户安排食宿时也要注意,要避开带4和9的房间号、餐桌号等,即时第四层也要尽量避开。 韩国 韩国人待客热情,对礼貌礼节及穿着也很注重。在正式场合,男子通常穿西服系领带。饮食方面,喜欢吃辣椒、泡菜,汤几乎是每餐必备。米饭是韩国人的主食,早餐一般也是吃米饭而不是喝粥。在吃饭时,韩国人忌讳边吃边谈话。若是谈生意,韩国人喜欢选择咖啡厅,而非饭桌上。韩国人忌讳数字“4”。在喝酒或喝茶时,韩国人喜欢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茶。佛教是韩国的主要宗教,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1/3. 新加坡 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其中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通常的见面礼是鞠躬、握手。印度裔保持有印度的礼节和习俗。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则俺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新加坡人很重视环境卫生,故和新加坡人交往时切忌随地吐痰、丢弃废物,否则会招致很大的反感。 新加坡华人站3/4,多信奉佛教。 泰国 泰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被誉为“微笑的国度”。泰国人性情温和,待人热情,讲究礼节。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男子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深色的西装,打领带。妇女

韩国茶礼仪

韩国茶礼仪 韩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茶在韩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仪式,而茶礼仪则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茶礼仪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仪式感而闻名于世。 韩国茶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平静。在茶礼仪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主人的角色是为客人提供茶水和照顾他们的需求,而客人则需要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并遵循一些规定的礼仪。 茶礼仪通常在一个专门的茶室或茶园中进行。这个地方应当被精心布置,以营造出宁静和平和的氛围。茶室通常被设计成简洁而雅致的风格,以便让人们能够专注于茶的品味和享受。 在茶礼仪中,主人通常会使用特殊的茶具和器皿。这些茶具和器皿由瓷器或陶器制成,设计简洁而精致。在韩国茶礼仪中,茶具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茶的容器,还能体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 茶礼仪的仪式由主人的动作和客人的反应构成。主人的动作通常包括准备茶具、沏茶和倒茶等。主人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这些动作,以展示他们的技巧和对茶的热爱。客人则需要注意主人的动作,并在适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韩国茶礼仪中,茶的品味也是非常重要的。茶的品味可以通过闻

茶、饮茶和品茶来体验。客人需要仔细品味茶的味道和香气,并将自己的感受与主人分享。通过品味茶,客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的文化和艺术。 除了仪式和品味茶,茶礼仪还包括了一些细节和禁忌。例如,客人需要使用右手接受茶杯,并用双手接过茶杯后才能品尝。此外,客人应当保持安静和谦虚的态度,并避免过度谈论茶或其他话题。 总的来说,韩国茶礼仪是一种传统而庄重的仪式,展示了韩国人民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茶礼仪通过仪式、品味和细节的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通过参与茶礼仪,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美妙和力量,并体会到与他人和大自然的和谐。 韩国茶礼仪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喧嚣和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茶礼仪,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净化心灵,并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 韩国茶礼仪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茶文化体验。在茶礼仪中,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互动、茶具和器皿的选择以及茶的品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礼仪通过仪式、品味和细节的完美结合,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通过参与茶礼仪,人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美妙和力量,并体会到与他人和大自然的和谐。韩国茶礼仪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喧嚣和繁忙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通过茶礼仪,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净化

韩国茶文化

·韩国茶文化的起源 ·韩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礼的形式 ·茶的种类 ·五行茶 ·中日韩茶道的比较 ·韩国咖啡文化 韩国茶文化泛指韩国的制茶、饮茶的文化。韩国的茶叶最初是朝鲜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历史上曾盛行。朝鲜王朝中后期茶叶茶开始在朝鲜半岛衰退。目前在韩国喝茶叶茶的人很少。不过1980年代以来,茶叶茶开始在韩国复兴。韩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地是全南宝城郡。 与茶叶茶不同,韩国本地传统茶在韩国非常流行。“传统茶”不使用茶叶,可以放几百种材料,大多数会加入蜂蜜。“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是一种天然与健康的饮品。 韩国茶文化- 人参茶 人参茶是用高丽参作的一种茶。所使用的高丽参可以是新鲜的人参也可以是干参或是加工过的红参。人参茶一般是将高丽参熬煮数个小时后加入蜂蜜制成,有时还会加入枣。高丽参富含34种人参皂甙活性成分,以及人参醇、酸性多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是中医和世界公认的滋补佳品。[6][7] 韩国茶文化- 当归茶 当归茶由干朝鲜当归根熬煮数小时制成,根据喜好还可以在熬煮时加入些姜。当归被誉为女人的人参,用于治疗白带和产后护理。长期饮用当归还可以治疗手脚发凉。 韩国茶文化- 姜茶 姜茶使用的是生姜的根茎。生姜的根茎被洗净后带皮切成片,放在蜂蜜中存放数周后用热水冲泡成姜茶。姜茶被认为可以预防感冒和帮助消化,对腹泻和因寒冷引起的腹痛也有疗效。韩国茶文化- 其它 葛茶- 以葛根为原料 黄精茶- 以黄精根为原料 麻茶- 以麻根为原料 韩国茶文化- 植物果实作的茶 水正果和韩果 大枣茶 水正果- 以柿子干、姜和桂皮为原料 柚子茶- 以柚子为原料 枸杞子茶- 以枸杞为原料 大枣茶- 以韩国红枣为原料 五味子茶- 以韩国五味子为原料 梅实茶- 以梅绿果为原料 木瓜茶- 以木瓜为原料

韩国特色的礼仪文化

韩国特色的礼仪文化 大韩民国(KOR),简称韩国,位于东亚,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发达国家,于1948年8月15日独立。它的面积为9.96万平方公里,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万公里,有5000多万人口(2012年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里,由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缔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 韩国的国花是木槿花,果树是松树,国兽是老虎,国鸟是喜鹊,国歌是《爱国歌》。国内著名的景观有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济州岛、智异山国立公园等。韩国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那么它特色的礼仪文化又有哪些呢,让我们一步步走进韩国。 一、社交礼仪 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见面时,韩国传统礼节是鞠躬,而且要45度。男生之间见面互相鞠躬并握手,与官员打交道握手或点一下头。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进入家庭住宅或韩式饭店时应拖鞋。 二、服饰礼仪 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韩国,穿衣上不会过于前卫,是庄重保守的。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如今,大部分国民已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

茶艺师培训资料

茶艺师培训资料一 第一章礼仪与接待 茶艺服务人员的礼仪贯通于茶艺馆接待服务的全过程,也贯通于宾客从进入 茶艺馆到离开茶艺馆的始终。在茶艺馆各个环节的服务中,礼仪更要得到具体的落实与体现。惟独这样,才干最大限度地满足宾客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第一节礼仪 礼仪是调整和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手段。具体地说,礼仪具有尊重、约束、 教育、调节的作用。 礼仪是一个复合词,它是有形的,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 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语言、行为表情、服饰是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 一、接待礼仪与技巧 茶艺馆是宾客进行休闲的场所,宾客在工作之余来此歇息,香茗和悠悠古乐能使他们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茶艺馆也是交际场所,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往往喜欢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洽谈生意,一些公司或者团体有时也特意选择在这样的气氛中座谈等;茶艺馆还是私人聚会的好场所,人们往往乐意到这里来款待亲朋好友; 年轻的情侣更热中于在这优雅的环境里约会。为了烘托茶艺馆温馨的气氛,茶 艺服务人员在为宾客提供良好服务时,接待的礼仪与技巧显得尤其重要。以下 是每一位茶艺服务人员在接待宾客时需要注意和掌握的: 1.上岗前,要做好仪表、仪容的自我检查,做到仪表整洁、仪容端正。 2.上岗后,要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思想集中,随时准备接待每一位来宾。 3 .宾客进入茶艺馆时要笑脸相迎,并致亲切的问候,通过夸姣的语言和可亲的面容使宾客一进门就感到心情舒畅,同时将不同的宾客引领到能使他们满意的坐位上。 4.如果一位宾客再次光暂时又带来了几位新宾客,那末对这些宾客要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应特殊热情地招呼接待。 5.恭敬地向宾客递上清洁的茶单,耐心地等待宾客的吩咐,子细地听清、完整地记牢宾客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必要时向宾客复述一遍,以免浮现差错。6.留意宾客的细小要求,如“茶叶用量的多少”等问题,一定要尊重宾客的意见,严格按宾客的要求去做。 7.当宾客对饮用什么茶或者选用什么茶食拿不定主意时,可热情礼貌地推荐,使宾客感受到服务周到。 8 .在为宾客做茶时,要讲究操作举止的文雅、态度的认真和茶具的清洁,不能举止随便、敷衍了事。 9 .在服务中,如需与宾客交谈,要注意适当、适量,不能忘乎所以,要耐心倾听,不与宾客争辩。 10.工作中,要注意站立的姿式和位置,不要趴在茶台上或者和其他服务员聊天,这是对宾客不礼貌的行为。

韩国茶叶文化礼仪

韩国茶叶文化礼仪 一 1、迎宾。 宾客光临,主人必先至大门口恭迎,并以“欢迎光临”、“请进”、“谢谢”等语句迎宾引路。而宾客必以年龄高低、顺序随行。进茶室后,主人必立于东南向,向来宾再次表示欢迎后,坐东面西,而客人则坐西面东。 2、温茶具。 沏茶前,先收拾、拆叠茶巾,将茶巾置茶具左边,然后将烧水壶中的开水倒过茶壶,温壶预热,再将茶壶中的水分别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后即弃之于退水器中。 3、沏茶。 主人打开壶盖,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捞出茶叶置壶中。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投茶法。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则用下投法。投茶量为一杯茶投一匙茶叶。将茶壶中冲泡好的茶汤,按自右至左的顺序,分三次缓缓注入杯中,茶汤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满为宜。 4、品茗。 茶沏好后,主人以右手举杯托,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将茶捧至来宾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对宾客行“注目礼”,口中说”请喝茶”,而来宾答“谢谢”后,宾主即可一

起举杯品饮。在品茗的同时,可品尝各式糕饼、水果等清淡茶食用以佐茶。 二 1、入茶室时应脱掉外衣,挂在室外的衣挂上。如果没有衣挂,则在进入所指示的场所之后,折叠好放在自己身体后面(应将两边的垫肩相对折起,不能露出衣服衬里)。 2、入茶室时不要戴戒指、手表、项链等金属饰物,这样才符合朴素的茶会气氛。不应拾护身用具。 3、茶室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之所在,对茶人而言是圣地。 4、不可穿着过于华丽的服饰,或是过于夸张地露出衬里的衣服,这些都不适应茶室气氛。 5、入茶室前整理好自己的鞋物,以便于离开时方便穿着。 6、换上白色袜筒再进入茶室。 7、事先清洗口腔与洗手。 8、进入后主动向先到的来宾行礼(无论熟悉者或是陌生者)。 9、不可询问其他来宾之身份。 10、事先清洁指甲,注意保持言行举止端正。 11、在茶室里谈论的话题,茶会结束离开茶室后不应再次谈论。 12、离开茶室时彼此行礼致谢,整理好自己的座位,确认没有遗留果皮纸屑。 13、不可践踏坐垫,使用完毕后应放在原来位置上。 14、茶会结束后,客人与主人彼此致谢后静静离去。

韩国茶礼茶道--高丽五行茶礼

韩国茶礼茶道--高丽五行茶礼 韩国的传统茶礼﹐其形式与日本茶道相似﹐基本是对茶的冲泡和品饮﹐而高丽五行茶礼则大大突破了韩国茶礼的传统模式﹐以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成为韩国最高层次的茶礼。 高丽五行茶礼是古代茶祭的一种仪式。茶叶在古高丽的历史上﹐历来是“功德祭”和“祈雨祭”中必备的祭品。 五行茶礼的祭坛设置﹕在洁白的帐篷下﹐并挑八只绘有鲜艳花卉的屏风﹐正中张挂着用汉文繁体字书写的“茶圣炎帝神农氏神位”的条幅﹐条幅下的长桌上铺着白布﹐长桌前置放小圆台三只﹐中间一只小圆台上放青瓷茶碗一只。 五行茶礼的核心﹐是祭祖韩国崇敬的中国“茶圣”炎帝神农氏。 茶礼中的五行均为东方哲学﹐包含十二个方面﹕ (l)五方﹐即东西南北中﹔ (2)五季﹐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换季节﹔ (3)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4)五色﹐即黄色﹑青色﹑赤色﹑白色﹑黑色﹔ (5)五脏﹐即脾﹑肝﹑心﹑肺﹑肾﹔ (6)五味﹐即甘﹑酸﹑苦﹑辛﹑咸﹔ (7)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8)五旗﹐即太极﹑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9)五行茶礼﹐即献茶﹑进茶﹑饮茶﹑品茶﹑饮福﹔ (10)五行茶﹐即黄色井户﹑青色青磁﹑赤色铁砂﹑白色粉青﹑黑

色天目﹔ (11)五之器﹐即灰﹑大灰﹑真火﹑风炉﹑真水﹔ (12)五色茶﹐即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 五行茶礼是韩国国家级的进茶仪式。所有参与茶礼的人都有严谨有序的入场顺序﹐一次参与者多达五十余人。 入场式开始﹐由茶礼主祭人进行题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礼诗朗诵。这时﹐身着灰﹑黄﹑黑﹑白短装﹐分别举着红﹑蓝﹑白﹑黄﹐并持绘有图案旗帜的四名旗官进场﹐站立于场内四角。 随后依次是二名身着蓝﹑紫两色宫廷服饰的执事人﹑高举着圣火(太阳火)的二名男士﹑二名手持宝剑的武士入场。执事人入场互相致礼后分立两旁﹐武士入场要作剑术表演。接着是二名中年女子持红﹑蓝两色蜡烛进场献烛﹑二名女子献香﹑二名梳长辫着淡黄上装红色长裙的少女手捧着青瓷花瓶进场﹐另有二名献花女则将两大把艳丽的鲜花插入青花瓷瓶。 这时﹐“五行茶礼行者”共十名妇女始进场。皆身着白色短上衣﹐穿红﹑黄﹑蓝﹑白﹑黑各色长裙﹐头发梳理成各式发型均盘于头上﹐成两列坐于两边。用置于茶盘中的茶壶﹑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毕全体分二行站立﹐分别手捧青﹑赤﹑白﹑黑﹑黄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 献茶时﹐由五行献礼祭坛的祭主﹐一名身着华贵套装的女子宣读祭文﹐祭奠神位毕﹐即由十名五行茶礼行者向各位来宾送茶并献茶食。

韩国初次见面礼仪

韩国首次会面礼仪 韩国首次会面礼仪 1、第一次会面时 , 韩国人第一会咨询年纪 , 职务 , 职称 , 能否成婚等个人的问题, 以确认相互的辈分 , 来规范说话者的用语。往常, 晚辈与尊长沟通时候 , 晚辈使用敬语 , 尊长则使用非敬语 ; 同龄人第一次会面时 , 使用敬语 , 待相互亲密后则会使用非敬语。假如与很亲密关系的朋友、同学或许晚辈能够直呼姓名, 或许用 ?( 你) 。 2、风趣的是 , 韩国女孩在第一次会面时, 会习惯性地叫对方“姐姐”, 这并不是由于对方看起来比较年长, 而是在不知相互年纪的状况下, 一般会把对方视为敬爱的年长辈。 3、称号对方也是很讲究。任职场中我们一般称号对方的职称职务, 比如:社长 , 部长 , 科长 , 教授 , 等等。也能够在这些职称职务后边加上“xi ”表示敬爱。假如对方没有职称职务为了以示尊敬我们能够在对方的名字后边加上“xi ”。 4、在公共场所咨询或追求他人帮助时, 一般惹起他人的注意 , 获得对方的肯定再咨询。在餐厅等服务场所, 获得服务员的回应后 , 则能够提出恳求。 5、跟着全世界化发展 , 会面礼也遇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过去, 韩国人第一次见面时 , 一般鞠躬表示敬爱 ; 当今 , 握手也渐渐成为人们会面经常用的一种礼仪。与长辈会面握手时 , 一般由尊长伸手 , 在与异性握手时 , 往常应由女士先伸手。 6、在韩国 , 男子会面轻轻一鞠躬 , 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男子不 能主动与妇女握手。谈话时要避开韩国国内政治及男主人老婆等话题。韩国人自 尊心很强 , 与之谈话应防止公然责备或表示异议。 韩国人的相处礼仪 1、在炕上吃饭时 , 男人盘腿而坐 , 女人右膝支立 -- 这类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

韩国茶礼仪

韩国茶礼仪 茶在韩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茶礼仪是韩国人民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茶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茶的净化,传递友谊和平静的心境。本文将介绍韩国茶礼仪的起源、演变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韩国茶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18年,当时的统一新罗王朝皇帝建立了韩国的首都开城,同时也把茶文化引入韩国。在高丽王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茶席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场合。到了朝鲜王朝时期,茶礼仪逐渐形成,并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仪式。 韩国茶礼仪主要包括茶具、茶道、茶席和茶人四个方面。茶具是指用于沏茶、品茶的器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茶道是指沏茶和品茶的过程,要求细致入微,注重每一个环节。茶席是指茶道表演的场所,一般会在传统的韩屋中进行。茶人是指沏茶和品茶的人,他们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训练,才能具备沏茶和品茶的技巧。 在韩国茶礼仪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首先,茶具要保持干净,使用前要仔细清洗。其次,茶道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嘈杂的声音。再次,品茶时要用右手握杯,左手托盘。最后,品茶时要仔细品味,感受茶的香气和口感。 韩国茶礼仪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派系,其中以曲阜派最

为有名。曲阜派强调茶道的精神内涵,注重茶的品质和茶的文化。与之相对的是仁川派,他们注重茶的外在形式和礼仪规范。这些不同派系的茶礼仪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共同构成了韩国茶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在现代社会,韩国茶礼仪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家庭聚会、朋友聚会还是商务洽谈中,茶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茶的沏制和品饮,人们可以表达友谊、沟通情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韩国茶礼仪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的净化和沏制,传递友谊和平静的心境。茶礼仪的起源、演变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都体现了韩国人民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无论是在传统场合还是现代社会,茶礼仪都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让我们一起去体验韩国茶礼仪的魅力吧!

中韩茶文化的比较

中韩茶文化的比较 (一)茶文化总体比较 茶文化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比较广泛的,它固然以茶道为核心,但茶道毕竟只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文化至少还要包括 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等。 在日本茶文化中,茶文化与茶道几乎是同义语,茶文学、茶艺术等全部汇聚在茶道之中,故有日本学者称日本茶道是“综合文化体系”。 在韩国茶文化中,茶道(茶礼)是主流,与日本相近。但韩国的茶文学发达于日本,象崔致远、李行、权近、李奎报、李崇仁、郑梦周、李樯、崔怡、金正喜等人撰写许多汉文茶诗九茗茶文,而日本 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撰写有少量茶诗文,影响较小。 在中国茶文化中,举凡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茶道、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均很发达。中国的茶馆兴于宋,普及 于明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地方和少数民族茶 俗文化;自唐代至今,有关茶事内容的绘画、书法绵延不绝;而茶文 学更是蔚为大观,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曲、赋、铭、联、小说、戏剧等应有尽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柳宗元、 杜牧、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这些中国的一流诗人均撰有茶诗茶词佳作,《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古典小说对饮茶、茶道、茶馆、茶文化有精彩描述。在中国茶文化中,茶道与茶文学是双峰 并峙,民俗茶文化是异彩纷呈,茶馆则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风景。 论日本、韩国茶文化可以用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来代替,但论中国茶文化,只谈茶道(茶艺)是不够的,至少不能忽略茶文学。 (二)儒,道,释对茶文化影响比较

东亚三国都属于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儒、道、释在三国茶文化中发挥着或轻或重的影响。 在中国茶文化中,就儒道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而言,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教第三。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儒家在社会人伦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文化艺术领域,老庄道家影响更大。道家 崇尚无为、自然,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性的纯朴、率真。表现在茶 文化中,不象日本、韩国那样注重茶道的礼仪和形式。中国茶道崇 尚自然、简朴,不拘礼法形式,任运自在,无拘无束,率性而为。 在韩国茶文化中,儒道释在其中的影响以儒家为第一,佛教第二,道家第三。固然在茶文化的传播中,新罗、高丽的佛教徒发挥重要 作用,但在韩国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儒家,特别是以朱熹、王 阳明为代表的宋明道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朱子家礼被普遍接受, 故而韩国的茶道又称茶礼,儒家礼仪起主导作用,佛道次之。 在日本茶文化中,儒道释对茶文化的影响以佛教特别是禅宗为第一,道家第二,儒家第三。日本茶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 如最澄、空海、永忠、荣西、明惠上人、南浦绍明,希玄道元、清 拙正澄、村田珠光、隐元隆琦等。日本茶道以“禅茶一味”为宗旨,借茶道悟禅道。 在韩国茶文化中起较为重要作用、在日本茶文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禅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影响较小。中韩日茶文化以受主要影响 来说,中国茶文化主于道,韩国主于儒,日本主于佛,主于道,道 法自然,故中国茶道注重茶的品饮艺术,即重茶艺;主于儒,儒尚礼仪,故韩国茶道注重礼仪,主于佛,故日本茶道归宗于禅。 据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27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新罗本纪》云“入唐回使大廉持 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善 德女王属三国时代(公元前18—935)末期人,故韩国饮茶习俗不会 晚于七世纪中叶,至新罗时期兴德王三年(828),遣唐使金大廉自中 国带回茶种子,朝廷下诏种植于地理山开始,促成韩国本土茶叶发 展及促进饮茶之风,并流行于广大民间,从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 为韩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

中国茶道与韩国茶礼

中国茶道与韩国茶礼 中国茶道和韩国茶礼是东方两个国家的传统茶文化,虽然有着相似 之处,但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本文将就中国茶道和韩国茶 礼进行比较,以了解这两者在茶文化中的独特性。 一、茶道的起源和特点 中国茶道,即中国传统的茶艺表演和品茶方式,源于中国古代的茶 文化。中国茶道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品茶过程中达到心灵的 宁静与平和。具体来说,中国茶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茶具:中国茶道常用的茶具有茶碗、盖碗、茶盘、茶具盒等。这 些茶具精致美观,传统的茶碗及碗底装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2. 茶礼:中国茶道重视茶艺表演,包括煮茶、倒茶、奉茶等环节。 通过茶艺表演,可以向观众传达茶道的精髓和内涵。 3. 茶道哲学:中国茶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静心与感悟。茶道哲学强调的是和谐、平静与自然,通过品茶的过程,人们可以修 身养性,达到身心的平衡。 二、茶礼的起源和特点 韩国茶礼(Dado)是韩国的传统茶文化,与中国茶道类似,也强调 茶艺表演和品茶方式。韩国茶礼的特点如下: 1. 茶具:韩国茶礼使用的茶具有茶壶、茶碗、茶杯等。与中国茶具 相比,韩国的茶具设计更加简洁、朴素,注重自然之美。

2. 茶礼程序:韩国茶礼分为大茶礼和小茶礼,茶礼的程序包括准备、烧水、冲茶、品茶等环节。韩国茶礼强调仪式感和整体的和谐。 3. 茶道精神:韩国茶礼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茶礼中,主持人会以亲切的态度与来宾进行对话,传达友谊和和谐的意象。 三、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中国茶道和韩国茶礼虽然有着相似之处,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1. 茶具设计:中国茶具注重造型的精致和装饰的复杂,而韩国茶具 注重质朴和自然,更加简洁。 2. 茶文化的追求:中国茶道注重的是心灵的宁静和个人的修身养性,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而韩国茶礼注重的是人际交流和社交礼仪,注重 友谊和和谐。 3. 茶道哲学:中国茶道追求静心与自由,品茶的过程帮助人们达到 身心的平衡;而韩国茶礼则以礼仪和对话为重,注重人际关系的深入 交流。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和韩国茶礼分别代表了中国和韩国的传统茶文化。中国的茶道注重个体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而 韩国的茶礼注重人际交流和友谊,强调社交礼仪和和谐。两者虽然有 所差异,但都以茶艺表演和品茶方式为基础,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两种茶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和领略东方 茶文化的魅力。

韩国茶道的核心

韩国茶道的核心 韩国的茶文化从一开始便是作为祭祀中的“礼”而被引入的,由佛家引入。在韩国五 千年的民族史中,茶文化也是构成韩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韩国自古就注重传统,以“礼仪之邦”著称,而茶礼便和其他礼仪一起筑起韩国的文化与礼仪。 韩国的茶礼“和、敬、俭、美”以礼待人,俭朴廉正以诚相待。每年5月25日为茶日,是传统茶礼的宣传日,而成人礼是韩国茶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对刚满20岁的 少男少女惊醒传统文化教育的茶礼,培养他们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而同时,韩国还有 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的一种献茶仪式。可见韩国对于茶以及茶文化的重视。 而韩国通过茶礼是要体现一种“中正”精神。“中正”的含义,既不多余,又不缺少;众人平等;先人后己;追根思源,回归自然。这精神是人的性格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使消 极转为积极,悲观转为乐观的生活态度,韩国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 总的来说,韩国的茶道精神即敬、礼、和、静、清、玄、禅、中正,主要体现了儒家 思想。在茶桌上,无君臣、父子、师徒之差异,茶杯总是从左传下去,而且要求茶水必须 均匀,体现了追求“中正”的韩国茶道,也体现了在一杯茶面前尊重所有世界茶人的精神。 五行茶礼是韩国国家级的进茶仪式。所有参与茶礼的人都有严谨有序的入场顺序,一 次参与者多达五十余人。入场式开始,由茶礼主祭人进行题为“天、地、人、和”合一的 茶礼诗朗诵。这时,身着灰、黄、黑、白短装,分别举着红、蓝、白、黄,并持绘有图案 旗帜的四名旗官进场,站立于场内四角。随后依次是二名身着蓝、紫两色宫廷服饰的执事人、高举着圣火太阳火的二名男士、二名手持宝剑的武士人场。执事人入场互相致礼后分 立两旁,武士入场要作剑术表演。接着是二名中年女子持红、蓝两色蜡烛进场献烛、二名 女子献香、二名梳长辫着淡黄上装红色长裙的少女手捧着青瓷花瓶进场,另有二名献花女 则将两大把艳丽的鲜花插入青花瓷瓶。 这时,“五行茶礼行者”共十名妇女始进场。皆身着白色短上衣,穿红、黄、蓝、白、黑各色长裙,头发梳理成各式发型均盘于头上,成两列坐于两边。用置于茶盘中的茶壶、 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毕全体分二行站立,分别手捧青、赤、白、黑、黄各色 的茶碗向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献茶时,由五行献礼祭坛的祭主,一名身着华贵套装的女 子宣读祭文,祭奠神位毕,即由十名五行茶礼行者向各位来宾进茶并献茶食。最后由祭主 宣布“高丽五行茶礼”祭礼毕,这时四方旗官退场,整个茶祭结束。 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 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 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

朝鲜半岛茶文化

朝鲜半岛茶文化 朝鲜半岛茶文化 导语:朝鲜是由首任领导人金日成所提出的主体思想主导国家政策,由朝鲜劳动党一党执政。其政治经济体系则由先军政治所主导,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朝鲜奉行“自主、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按照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关系。 茶,与信仰同在 茶与佛教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所谓“禅茶一味”之说。在禅寺中茶最初是以提神和补充营养的功效而存在着的,据《封氏闻见记》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因佛教特别是禅宗发展而兴盛起来。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又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茶也随着佛教起传入。佛教最初传入高丽为公元372年,一般推测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在六世纪和七世纪,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新罗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他们在中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多为商业行为:如始于西汉,从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上,波斯商人就已经带着中国茶贩走欧洲;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经中国西南入藏转道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的茶马古道上,茶叶也是茶马互市的延伸;明清时代开始的中国与欧、美各国的海上茶叶贸易之路;清初开创的.武夷山等中国东南茶区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中俄茶路。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贸易为主的商业行为。与此不同的是中国茶叶、茶文化东传朝鲜半岛、日本之初,不论是茶及茶籽,包括茶具、茶器、茶书等,都是寺院、官府或民间赠与的,纯粹是文化交流而非商业行为。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在朝鲜半岛被友善地全盘接受,并

国外茶文化的饮茶习俗

国外茶文化的饮茶习俗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国外茶文化的饮茶习俗,一起来看看。 国外茶文化的饮茶习俗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他们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还加牛奶和羊奶,加上适当的盐。 新西兰:新西兰人把喝茶作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许多机关、学校、厂矿等还特别订出饮茶时间。各乡镇茶叶店和茶馆比比皆是。 马里: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炖在泥炉上煮开。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世界各国的饮茶文化大全 中国: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英国:有着浓厚的下午茶传统,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与中国的清茶文化不同,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著名英国画家詹姆士曾绘过一系列的英国下午茶图画,展现英国中产阶级品赏红茶、奶茶的情形。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还加牛奶和羊奶。 美国:“速度”、“效率”是美国的文化基因,茶文化也受此影响。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他们在茶中加冰,或者将罐装茶放于冰箱中冰好,喝起来凉爽可口。在美国,茶饮销量仅次于咖啡。 法国:法兰西的饮茶文化从皇室贵族、有闲阶层逐渐普及至民间,成为法国人生活与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法国人最爱饮用绿茶、红茶、沱茶、花茶。有些地方还会在茶

国外习俗

必须了解的国外习俗(侧重于信仰和禁忌) 在国际交往中,熟悉和了解交往对象的习俗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让你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我们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几乎全是大和民族。居民主要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我国唐代的礼仪和风俗。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如果需要谈话,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 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这是悲伤的色调,最忌绿色,认为是不祥之兆;忌荷花图案,认为是妖花;忌“9”、“4”等数字。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赠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日语里“9”的读音和“苦”一样。“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安排食宿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等。日本商人还忌讳“2月”、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 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编辑本段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的)传入朝鲜半岛。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靠的历史记载,不会晚于新罗统一三国时期,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韩国茶礼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形成独特的形式与内涵,与中、日茶道鼎足而三。近十多年来,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极为频繁。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丽、朝鲜、现当代五个时期来回顾中韩茶文化的交流。 (一)三国时期 韩国的三国时期是指从公元-世纪起到新罗统一三国后的公元七世纪,计有七百年时间,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中国人确切的饮茶记载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比三国中最早立国的新罗国成立还早两年。

由于早期茶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而佛教最初传入高句丽为公元372年,-般推测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二‘卜七十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善德:女王已属三国时代末期,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由于陆路交通便利的缘故,茶入朝鲜半岛要早于日本列岛。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在天下元年(公元729)四月(《奥仪抄》)。 三国时期,是韩国开始引入中国的饮茶风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时期,也是韩国茶文化萌芽时期,但那时饮茶仅限于王室成员、贵族和僧侣,用茶祭祀、礼佛。 (二)新罗统一时期 新罗统一时期自三十代文武王八年(公元668年)至五十六代敬顺王八年(公元935年),值中国初唐高宗至五代后唐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是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时期,是中国茶道--煎茶道形成、流行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受大唐茶文化的影响,在宫廷,韩国大多数国王及王子与茶相依,茶为祭祀品中至要之物。三十五代景德王(公元741-765年在位)每年三月初三集百官于大殿归正门外,置茶会;在宗教界,与陆羽同时代的僧忠谈精于茶事,每年三月初三及九月初九在庆川的南山三花岭在野外备茶具向弥勒世尊供茶。仙界人物花郎饮茶以为练气之用,花郎有四仙人在镜浦台室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