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人工气道湿化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浅析 南阳市二院急诊科范筱 气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立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等内容,是一系列治疗过程而非简单的操作。其中气道湿化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气道管理问题。人工气道湿化(Artificial airways humidification)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形式),以增加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本文结合近年来气道湿化的一些新认识,从临床实用角度浅析人工气道湿化的几个问题。 一、为何要气道湿化? 正常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这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生理性的加温加湿主要在鼻咽腔内完成,气体到达咽后部时的温度约为30℃,相对湿度约95%,绝对湿度约30mg/L,其余在声门以下完成,最终进入肺泡的气体为体温条件下的饱和湿度,即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mg/L。通常将气体达到体温条件下饱和湿度的部位为等温饱和区(Isothermic saturation boundary,ISB),正常时ISB位于支气管隆嵴至第4~5级支气管亚段之间,接受氧疗或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上呼吸道的这种加温加湿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吸入气的加温和加湿功能主要由气管-支气管树黏膜来完成,也即ISB下移,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甚至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当吸入气体的湿度下降到70%以下时,下呼吸道纤毛将停止摆动。生理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亦为体温条件下饱和湿度,以自然吸入空气为22℃(相对湿度50%,绝对湿度10mg/L)为例,呼出气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mg/L),以静息下每分钟通气量是6~8L计算,可以推算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气道失水量(43.9-10)×6×60×24mg,为300~400ml。可见吸入气越干燥,气道失水越多,分钟通气量越大,气道失水越多,体温越高,气道失水越多。因此,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在保持气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减少气道失水、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述情况应进行气道湿化治疗:①未建立人工气道而使用干燥的医疗性气体者(医用吸入气体相对湿度0%),尤其是流量>4L/min者;②建立人工气道者;③高热、脱水(体温越高,气道失水越多);④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分钟通气量越大,气道失水越多);⑤痰液黏稠或咳痰困难;⑥气道高反应(吸入干冷空气时可诱发气道痉挛);⑦低体温。 二、什么是理想的气道湿化? 生理情况下等温饱和区在气管隆突以下,对吸氧、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是在同样的位置重新建立等温饱和区,而使进入下呼吸道的气体能保持体温下的饱和湿度。而实际很难达到并持续维持这一理想情况。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加温加湿标准。关于湿度的要求,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规定,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所有湿化器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达到30mg/L的绝对湿度,认为这是防止分泌物结痂和避免黏膜损伤的最低湿度要求。至于温度的要求,普遍认为提供温度

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

人工气道的温湿化管理 (1)温、湿化管理的主要目的: 正常人的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加湿作用。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上呼吸道的生理温、湿化功能,病人只能吸入干、冷的气体。结果必然会导致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分泌物粘稠,形成痰栓,造成排痰不畅,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温、湿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 (2)措施 ①环境要求:室温18~22°C,相对湿度50~70% ②病情允许应保证充足的液体量 ③加热湿化器,保证近端吸入气体32~37°C,相对湿度应达到100%。④雾 化器:通过超声雾化器或呼吸机吸气管道中的射流雾化器,定期进行雾 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并可根据情况加入药物⑤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直接滴入的方式分为连续和间断两种,现建议采用间断滴入的方 式。不同的疾病、不同通气模式、不同的人工气道连接方式,对呼吸道 水分的消耗和需求也不尽相同,采用间断气管或人工气道内直接滴入 法,能酌情掌握液体滴入的数量,不至于因液体滴入过多而影响 ⑥人工鼻:人工鼻又称温一湿交换过滤器(heatandmoistureexchangerME) 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装置,使用时一 端与人工气道连接,另一端与呼吸机管路连接。

但不能额外增加水分 (3)湿化效果的判定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痰痂,病人安静,呼吸道通畅。 ∙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病人烦躁不安,紫靖加重。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有突然的呼吸困难,紫绅等。对哮喘患者要注意,因患者呼吸快,出汗多,大量水分丢失,呼吸道干燥,痰液粘稠,会出现无痰的假象。加大气管滴液量后,会吸出大量粘稠痰液或痰痂。该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多见。

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 一、操作技术 1.确保工具准备充分:操作人员应确保所需的所有工具和设备 都准备充分,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观察病患情况:在进行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之前,操作人 员应仔细观察病患的情况,包括气道状况和氧饱和度等。 3.润湿技术选择: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润湿技术,包括蒸汽加热型、加湿器和湿化器等。 4.准确操作:操作人员应准确操作润湿技术设备,包括设置温 度和湿度等参数,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定期监测: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监测病患的气道 湿度和温度,以确保其处于适当的范围内。 二、质量评价标准

1.湿度要求: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应使病患的气道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要求在30%-60%之间。 2.温度要求:病患的气道温度应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以保持正常的气道功能和黏膜正常运作。 3.操作效果评估:根据病患的反馈和观察,评估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的效果,包括病患的舒适感和气道湿度的维持情况等。 4.设备维护和清洁:操作人员应定期对润湿技术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记录和报告: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的相关信息,并向相关人员进行报告,以便于总结经验和改进操作。 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或操作不能保证质量标准,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汇报。 定期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质量评价能力。 以上为人工气道润湿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标准,用于指导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一、目的:维持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人 舒适。 二、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指征: 所有开放人工气道的病人(住院)都应按需进行气道湿化。 三、评估: 1、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5%,暂缓进行气道湿化。 2、患者痰液的性状; 3、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湿化禁忌证(如气道阻塞); 4、湿化需求,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治疗时间、病人病情需求,选择不 同的湿化方式。 四、用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1、湿化设备的选择 (1)人工鼻(HME):见图1-3。 图1 完整包装图2 气切患者使用中图3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中HME的原理是模拟人体湿化系统机制,将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回收后对 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并充分滤过,维持气道纤毛系统功能,保持温度和湿度 恒定。 HME使用简便,将HME 置于人工气道口,常规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堵 塞时随时更换更。 HME主要适合于病人的短期治疗(气管插管或塑料气切套管)。人工鼻的 禁忌证: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多、过黏,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

的病人,小潮气量通气病人,体温低于32℃,自主通气量过高(>10 L/min),面罩漏气量过多的无创通气病人,以及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 注意事项: ①人工鼻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 ②护士反复观察并调整人工鼻的位置,使其处于气管内管上方; ③应用人工鼻时,由于无效腔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的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通气不足。 (2)加热湿化器(HH):见图4。 主要用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过加热湿化器 使湿化液以蒸汽的形式与吸入气体混合,使进入气道 内气体的温度达37℃左右,相对湿度达100%。 图4 加热湿化器 注意事项: ①不定时观察记录加热湿化器湿化液的水位,若水位过低,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灌加水过多或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积聚过多,可导致气道灌洗或人机不协调以及呼吸机性能异常,应及时清除湿化罐内过多的灭菌注射用水或是管道内的冷凝水; ②注意观察呼吸机相关设置和参数(模式、温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温湿度、吸呼比、气道阻力); ③加热湿化器设置或使用不当,可导致病人发热、气道灼伤; (3)气管切开面罩:见图5-8。 ①适用于长期带管(金属气切套管)患者。 ②由喉罩、连接管、药杯及氧气连接管四部分组成(见图6),使用前依次连接(见图7),接氧气后即可为患者使用(见图8)。 ③该装置即可进行氧气吸入,也可进行湿化或雾化吸入。氧气吸入时药杯里不加任何药液,湿化时药杯中加入湿化液即可,雾化吸入时遵医嘱加入雾化药。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 人工气道湿化治疗浅析 南阳市二院急诊科范筱 气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立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等内容,是一系列治疗过程而非简单的操作。其中气道湿化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气道管理问题。人工气道湿化(Artificial airways humidification)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形式),以增加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本文结合近年来气道湿化的一些新认识,从临床实用角度浅析人工气道湿化的几个问题。 一、为何要气道湿化? 正常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这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生理性的加温加湿主要在鼻咽腔内完成,气体到达咽后部时的温度约为30℃,相对湿度约95%,绝对湿度约30mg/L,其余在声门以下完成,最终进入肺泡的气体为体温条件下的饱和湿度,即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mg/L。通常将气体达到体温条件下饱和湿度的部位为等温饱和区(Isothermic saturation boundary,ISB),正常时ISB位于支气管隆嵴至第4~5级支气管亚段之间,接受氧疗或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上呼吸道的这种加温加湿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吸入气的加温和加湿功能主要由气管-支气管树黏膜来完成,也即ISB下移,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甚至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研究显示,当吸入气体的湿度下降到70%以下时,下呼吸道纤毛将停止摆动。生理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亦为体温条件下饱和湿度,以自然吸入空气为22℃(相对湿度50%,绝对湿度10mg/L)为例,呼出气37℃(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43.9mg/L),以静息下每分钟通气量是6~8L计算,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在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呼吸机使用等)的 护理过程中,对气道进行适当的湿化处理,以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损伤、促进气体交换。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本文将介绍人工 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方法、技术进步和护理实践。 一、湿化方法 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气道湿化和呼吸气湿化两种。气道湿化是指通过气道内 的设备向气道内应用液体湿化剂,直接对气道结膜进行湿化。呼吸气湿化是通过呼吸机或 呼吸气路装置向患者的吸气气流中,添加一定量的水蒸气或液体湿化剂,使患者的吸入气 体含有适当的湿度。常见的湿化剂包括生理盐水、蒸馏水和药物溶液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湿化方法也在不断涌现。近年来兴起的超声雾化技术, 通过超声波振动将液体雾化成微小颗粒,使得湿化效果更加均匀细致,能够有效提高吸入 物质的沉积量,更符合个性化湿化护理的需求。也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比如高效湿化器、喷雾器等,能够实现快速湿化,减少湿化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二、技术进步 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面,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湿化设备上。传统的湿化设备在湿化 效果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湿化效果不均匀、操作复杂等。而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新型的湿化设备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湿化护理。 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智能控制,调 节湿化剂的释放量,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微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更加便携、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方便患者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湿化护理。 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过去,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存在 一些繁琐和不完善的情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现在,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采用了自洁 技术或者一次性使用的设计,大大减少了清洁消毒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湿化设备的安 全性。 三、护理实践 随着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实践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气道湿化护理主 要是针对重症患者进行的,而现在,随着湿化设备的普及和便携化,气道湿化护理已经不 再局限于重症监护室,而是可以延伸到更多的医疗场景中,包括普通病房、急诊科等。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评估和监测也变得更加全面和细致。以往,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观 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来评估湿化效果,这种方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医院气道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医院气道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操作者着装规范,戴口罩及手套。熟悉病人病情、治疗目的及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密切观察病人病情、面色、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病人如有呼吸困难、皮下或纵膈气肿,套管内及切口部有活动性出血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及时记录。 3.各类导管妥善固定、牢固无松脱,气管插管病人每日更换固定胶布、保持清洁、防止意外脱管;气管套管系带打死结,松紧以一指为宜,随时调整;防止意外拔管:(1)神志清楚者加强沟通;(2)神志不清者予以保护性约束。 4.保证各类导管及呼吸道通畅,导管连接紧密,无扭曲及漏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有效湿化,及时吸痰,指导清醒病人有效咳嗽;观察并记录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及粘稠度;使用呼吸机者,床旁备简易呼吸器。 5.吸痰病人床旁按要求备治疗盘,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病人Q4h更换,经口鼻吸痰病人Qd更换;各种标识清晰;使用中心吸引装置功能完好;面罩吸氧者应每日更换吸氧导管、面罩及湿化瓶,根据医嘱严格调节氧流量,保证病人有效吸氧;一次性物品必须一次性使用。 6.落实基础护理,根据病情需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2次,气管插管的病人,防止冲洗液流入气道,保持口腔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7,气管切开者每日2次气管切口护理: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

0.5%活力碘消毒切口、管口覆盖2-4层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金属气管切开套管,每日更换其内套管3-4次;长期气管切开者,遵医嘱定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一次性导管每周更换一次,金属导管每月更换一次)。 8.经氧气雾化吸入者,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调节氧流量为5T01∕min,保证吸气口喷出均匀雾状药液;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及反应。 9.吸氧病人进食时暂停用氧,防止食物反流入气管引起误吸。 10.各类仪器设备使用后及时清理,定期消毒并有记录。 11.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或家属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饮食、活动、康复训练等。

有创人工气道的温湿化技术解读

有创人工气道得温湿化技术解读 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与复苏得环节里,保证气道通畅就是最重要最基本得。 气道湿化技术就是指在一定温度控制下,应用湿化器将水分散成极细得微粒,以水蒸气得形式增加吸入呼吸道得气体中得湿度,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系统得正常运动与廓清功能得一种物理疗法,就是人工气道管理得一个标准过程[1]。 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与复苏得环节里,保证气道通畅就是最重要最基本得,其中,人工气道就是保证气道通畅得有效手段,但当我们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由于上呼吸道气管黏膜被绕开,丧失了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得加温加湿功能,所以重症患者,如果没有充分得气道温湿化,就会出现气管内黏膜底层得结缔组织发生结构性变化,黏液-纤毛转运系统出现功能障碍,无法通过发挥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得摆动功能清除痰液,再加上自身免疫系统等因素,会导致分泌物黏稠,引起排痰不畅等情况[2],易导致痰栓堵塞气道,出现氧合下降,有效通气不佳,肺部感染,增加了VAP等并发症得发生率[3]。 三、理想得温湿化要求就是多少?

Williams等进行得一项Meta分析评价了吸入气体得温度与湿度对于气道黏膜功能得影响[4]。她们提出了一个模型:高于或低于理想温度与湿度条件下,气道黏膜功能均会受损,湿化液温度过低,低于30℃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Oostdam等得研究显示,吸入干燥空气得动物气道得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外水显著减少,气道对组胺得反应性增高[5]。继发于黏稠或干燥分泌物得堵塞与湿化不佳显著相关[6]。湿化液温度过高,高于40℃也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气道灼伤、体温增加。 所以,充分得黏液、纤毛功能就是理想湿化得标志。理想情况下,正常人生理性得肺泡温饱与界面(ISB)得温度为37ºC,相对湿度为100%,绝对湿度为44mg/L,吸入气体得理想温度应接近正常患者气道开口得温度,吸人气体得温度应在37℃[7]。一旦选择了加湿装置,因为湿化装置与临床湿化方法得不同,确定最佳得热度与湿度就是困难得,根据AARC推荐:使吸入气体得绝对湿度至少达到30mgH2O/L或相对湿度达到100%,输送气体温度在30℃[7],加热湿化器能够使输送气体达到接近37℃得体温,并使相对湿度达到 100%。 湿化装置得目得就是湿化气道,将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及加湿,使吸入气体温湿度达到肺泡所需要得等温饱与界面。 最常用得湿化装置有主动加温湿化器与被动加温湿化器(如热湿交换器(HME))。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估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管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估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指对患者的颈段气管进行切开,并置入气管套管来帮助解 决其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是临床中为患者建立呼吸通道的有效急救措施。然而气 管切开术后,对患者正常的呼吸道生理功能产生破坏,当未经温化及湿化的大量 气体进入到患者下呼吸道后,容易诱发黏膜干燥,并且对纤毛运动产生破坏,导 致痰液变的黏稠无法顺利排出,进一步加重了患者肺部感染以及呼吸困难的发生 风险。因而需要加强患者气道湿化管理来帮助改善其通气功能,并降低并发症, 本文就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做了探讨。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道湿化;管理;湿化液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9)31-0227-02 呼吸道是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所组成,并且与人体的鼻、咽喉共同构成了上 呼吸道。人体上呼吸道内的黏膜处具有丰富的黏液腺分泌以及血流运动,可实现 对吸入气体有效的加湿与加温。而气管切开术之后所吸入气体未经过呼吸道湿化 及温化的调节作用,因此造成气道黏膜变得十分干燥,同时分泌物大量留置于气 道内导致细菌滋生,对于通气及换气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气管切开术后 患者气道湿化管理至关重要。 1.气道湿化的主要方法 1.1 雾化吸入 目前临床中比较常用的雾化吸入主要有氧气驱动与超声雾化吸入,其中超声 雾化吸入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定向压强作用,促进液体表面发生隆起,同时液面 周边产生空化效果,使湿化液转化为雾状随呼吸运动进入到患者呼吸道内进而发 挥湿化气道以及稀释痰液的作用。该雾化吸入的雾气量相对较大,同时其雾化密 度高,会对呼吸道内空气产生排斥,容易诱发患者呛咳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并且由于超声雾化吸入器可能多人交叉使用,因而容易诱发患者交叉感染。而氧 气驱动雾化吸入则是通过高流速气流对湿化液进行撞击,使其变为细小雾粒状并 进入到患者各级支气管内,在雾化过程中也可提供一定量氧气,因此可帮助缓解 病人缺氧情况。同时,该雾化方式不容易诱发刺激性呛咳且病人耐受性良好,也 是现阶段临床中气道湿化以及雾化治疗中的主要方式。 1.2 间断式气道滴注 该方法是指将湿化液由气管导管口注入气道,通常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其前 端针头进行去除,并每隔半小时左右向气道内加入5毫升左右湿化水,或者在患 者吸痰之前注入生理盐水。有研究中[1]-[2],对于患者吸痰之前事前注入5毫升 生理盐水与吸痰之前未注入生理盐水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 注入生理盐水可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在吸痰之前 适量注入生理盐水,可发挥冲洗气管套管以及防止痰液蓄积等作用,因而可降低 并发症风险。 2.气道湿化液的类型及选择 2.1 生理盐水 将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依据浓度差异,又可区分为0.45%NS与0.9%NS。 NS是气道湿化液进入患者呼吸道内伴随呼吸过程水分蒸发,进而沉积于患者肺泡支气管处的内离子,此时容易诱发高渗状态,对患者气道黏膜形成刺激,进 而诱发支气管水肿以及痰液黏稠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风险。有研

人工气道湿化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1.湿化液的选择_____生理盐水____、__0.45%氯化钠_______、___1.25%碳酸氢钠________、_灭菌注射用水________、_联合用药____.. 2.气道湿化方法 __主动湿化___、_被动湿化____.. 3.气道内滴药分为__间断给药法___、_持续给药法________.. 4.气饱式湿化器湿化研究表明;气流量越大;氧气与水接触时间越 _____-短_______、湿化效果越 ______差_______.. 5.人工气道建立后;如果吸入气体的温度高于___40°C________可造成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体温______升高______出汗.. 6.痰液粘稠度可分为_____稀液____、_中度粘痰_____、_重度粘稠____.. 7.不推荐温湿交换器HME用于___无创通气______________.. 8.急救常用的人工气道是_____气管插管__和__气管切开_______.. 9.成人气管插管的深度___18~26cm.. 10.吸痰时间不易过长;少于 ____15__________秒╱次.. 二单选题 1.空气湿化;湿化水不少于 D .. A 100ml╱h B 150ml╱h C 200ml╱h D 250ml╱h 2.正常人体经呼吸道蒸发水分每日约300~500ml;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丢失水分 D .. A 500~600ml B 600~800ml C 800~1000ml D 800~1200ml

3.无创通气病人建议使用 B .. A 人工鼻 B 加湿湿化 C 空气湿化 D 雾化吸入湿化法三多选题 1.什么是最佳湿化 A B C D .. A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吸入 B 37°C C 听诊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D 100%RH 2.气道湿化法中被动湿化有哪些 A B C E .. A 人工鼻 B 空气湿化 C 雾化吸入湿化法 D 加湿湿化 E 注入湿化法 3.湿化不足表现为 A B C D .. A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 B 听诊气道内有干鸣声 C 导管内形成痰痂 D 突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紫绀、spo2下降 4.气道湿化的副作用 A B C D .. A 湿化过度 B 湿化液温度过低 C 湿化液温度过高 D 干稠分泌物湿化后膨胀 5.气道湿化不足的危害 A B C 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