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用教程第2章 软件可行性与项目计划
- 格式:ppt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章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2.1可行性研究在进行任何一项较大的工程时,首先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是否值得去开发。
2.1.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首先需要进行概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项目的规模,目标,约束和限制。
分析员再进行简要的需求分析,抽象出项目的逻辑结构,建立逻辑模型。
从逻辑模型出发,经过压缩的设计,探索出若干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对每种解决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
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技术可行性对要开发的项目的功能、性能、限制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技术风险有多大,项目是否能实现。
技术可行性是最难解决的,它一般要包括:(1)开发的风险:在给出的限制范围内,能否设计出系统并实现必须的功能和性能。
(2)资源的有效性:人力资源以及用于建立系统的其他资源是否具备。
(3)技术: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否支持这个系统。
(4)开发人员在评估技术可行性时,一旦估计错误,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2.经济可行性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3.社会可行性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等责任问题,要开发项目的运行方式在用户组织内是否行得通,现有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是否可行。
2.1.2 可行性研究的具体步骤典型性的可行性研究有下列步骤:1.确定项目规模和目标分析员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关的材料,对项目的规模和目标进行定义和确认,清晰地描述项目的一切限制和约束,确保分析员正在解决的问题确实是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实地考察现有系统,在考察的基础上,访问有关人员,然后描述现有系统的高层系统流程图,与有关人员一起审查该系统流程图是否正确。
这个系统流程图反映了现有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处理流程。
3.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根据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研究,逐步明确了新系统的功能、处理流程以及所受的约束,然后使用建立逻辑模型的工具——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来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情况。
第二部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第3章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3.1 项目立项概述•任何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项目都是从项目立项开始的。
项目立项包括项目发起、项目论证、项目审核和项目立项四个过程。
Ø在发起一个项目时,项目发起人或单位为寻求他人的支持,要以书面材料的形式递交给项目的支持者和领导,使其明白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Ø项目论证过程,也就是可行性研究过程。
可行性研究就是指在项目进行开发之前,根据项目发起文件和实际情况,对该项目是否能在特定的资源、时间等制约条件下完成做出评估,并且确定它是否值得去开发。
Ø项目经过可行性研究并且认为可行后,还需要报告主管领导或单位,以获得项目的进一步审核,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Ø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和主管部门的批准后,将其列入项目计划的过程,叫做项目立项。
经过项目发起、项目论证、项目审核和项目立项四个过程后,一个软件工程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3.2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行性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主要包括:Ø战略可行性Ø操作可行性Ø计划可行性Ø技术可行性Ø社会可行性Ø市场可行性Ø经济可行性Ø风险可行性Ø技术可行性主要研究待开发的系统的功能、性能和限制条件,确定现有技术能否实现有关的解决方案,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新系统的技术风险有多大。
这里的资源条件是指已有的或可以得到的软硬件资源,现有的开发项目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已有的工作基础。
Ø在评估技术可行性时,需要考虑以下情况: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否支持新系统;确定资源的有效性,如新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是否具备,开发项目的人员在技术和时间上是否可行等;分析项目的开发的技术风险,即能在给定的资源和时间等条件下,设计并实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等。
Ø操作可行性是对开发系统在一个给定的工作环境中能否运行或运行好坏程度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