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散步》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7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散步》一文,该文为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单元,主要围绕作者与家人在乡村小路上散步的过程,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亲情的温馨。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散文欣赏”第二节“写景与抒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2. 领悟作者散步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细腻的描绘中领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乡村散步的照片,引导学生进入散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2)讲解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3)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所学写景与抒情的手法,进行创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散步——散文中的写景与抒情2. 板书内容:a. 散文结构b. 写景与抒情手法c. 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散步时光”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2. 答案示例:我的散步时光周末的午后,阳光明媚,我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
沿途,绿树成荫,花草丛生。
我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这大自然的画卷,感受着散步带来的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句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散文中写景与抒情的手法,但部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散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漫步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第1篇:漫步教学设计一等奖资料欢送下载漫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谅解、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进步赏读美文的才能。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快乐地漫步〔背景画面〕。
老师朗读:诗歌《漫步》〔多媒体显示〕“漫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成心 /把路走弯资料欢送下载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漫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漫步时的精彩瞬间。
〔2—3名学生答复〕“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漫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老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表达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3、复述内容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根本线索。
〔以小男孩的身份〕爸爸劝奶奶漫步→全家人一块漫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讨论质疑,感受亲情资料欢送下载1、“在漫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散步》教学设计15篇《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描绘意境,深情导入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语言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
(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
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称句。
2.品读描写母亲、儿子语言的语段,把握人物情感;品读描写景物的语段,探究其表达效果。
课前自主预习(1)认读词语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P25读读写写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精读(1)文章开头交代了散步中产生了怎样的分歧?(找出这次分歧,齐读第6段。
)(2)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分享。
)(3)其实在“分歧"之前,我和母亲的关系也有铺垫,找出来。
(4)文章的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5)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6)同学们可以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大声自由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课后巩固提升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
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与解析(1)母亲想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想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顺从母亲,母亲顺从孙子,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3)第2段,我说:“应该多走走"“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4)观点1:从表面上看,中年人肩负着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的家庭责任。
观点2:从深层的意思看,“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我和妻子”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5)本文通过叙写一家人(祖孙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生活小事,反映了浓浓的亲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使命感、责任感。
(6)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明确描绘了南方初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优美的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家人在此散步,温馨、和谐的画面。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等重点词语,掌握其读音、词义和用法。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和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和责任,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2)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对生命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积累重点词语,掌握多音字、形近字和近义词的辨析。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亲情。
3.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如“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2.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的一家,一起走进初春的田野,去感受生命的律动,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莫怀戚是一位怎样的作家明确: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1971 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人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篇1)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习质疑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情愫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颟顸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惆怅,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憬悟到生命的永恒。
诵读、咀嚼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斑斓多味?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驾驭生活,不贻误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1、感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
二、检查预习内容检查预习,听写生字词。
(讲解重点词语)霎(shà)熬(áo)分歧(qí)粼粼(lín)各得其所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屏幕显示问题,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快速抢答: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结果如何?解决了分歧后,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3、根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记述了一家四口在南方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大声美美地读一读,小组讨论说说好在哪里。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字之美和细节的动人。
学习以小见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重点难点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难点)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幸福的摇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家庭浓浓的亲情。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
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
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擅长写小说,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85年。
莫怀戚父亲刚去世。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文体知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蛇散步》是一个橙色的绘本故事,翻开书中的任何一页,我们都能看到一抹鲜艳的橙黄色,绘本《小蛇散步》情节有趣精彩而且不乏惊奇和幽默,我希望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孩子在饱揽绘本的色彩之美外,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
活动目标:1、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2、通过猜测,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用简短话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习短句:一个接一个。
活动准备:小书《小蛇散步》,故事PPT,小图片(小蛇、蚂蚁、老鼠、狮子、狗……)磁铁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了解小蛇特征。
提问:你见过蛇吗?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生活在哪里?蛇是怎样走的?(模仿动作)二、观看PPT,参与式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小蛇散步》,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图1:教师讲述: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
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终于停了,小蛇要出去散步了。
图2:教师提问:小蛇爬着爬着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
小结:小蛇出去散步,路上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水坑,猜猜看,小蛇会是想办法过去呢?还是会绕着过去?谁能帮他想想办法?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看一看。
图3:教师讲述:它先把脑袋伸过去?弓起身体就像什么?小蛇说: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只要这样……正在这时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谁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它说能从你背上爬过去吗?看看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会同意让小蚂蚁过去吗?图4:教师提问:猜猜还有谁需要小蛇的帮助?它们是怎样过去的?你看它们是一个接一个过去的。
图5:教师提问:小蛇帮助了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小蛇会说什么呢??小蛇说“能帮助你们,我就很快乐。
”接着小蛇说“还有没有人想过去呢?远处又传来了声音,这时又有人要过大水坑,是谁呢?图6:教师提问:“汪汪汪请让我也过去吧,是谁啊?原来是大狗。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散步》
《散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
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
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
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
的亲情。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2、
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
说理。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
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
两对母子。多么可爱!
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什么呢?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
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
一遍。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
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 ★10、你认为“妻子”是一
个怎样的人? 11、表现在哪里呢? 12、言下之意是,妻
子在家里。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
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
第 1 页 共 3 页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
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
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 21、“还
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 22、这就是对孙子
的——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该读出什么来?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
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 25、把“摸摸”读到自己
的手上来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
上来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
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
小路望去 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
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近处推向远方——齐:“她
的眼随小路 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
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不
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
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35、喜欢作
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 37、哪里看得出来? 39、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
说明了什么?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 42、大家看看,多美
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
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
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一-读
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
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再读:“田里的冬水也 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
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这
南方初春的田野 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
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
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 50、读出这种当机立
断。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 52、读出这种
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 53、“我”孝敬母亲,
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
了主意:“还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第 2 页 共 3 页
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 生
自朗读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 “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
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
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
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我背上的”是—— 58、“她背上的”是—— 59、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 60、母亲加儿子,
就是——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
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 62、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
儿子是—— 63、尊老爱幼,就是——
64、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
65、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 66、(课件展
示)
“我们在阳光下 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 就
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
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
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
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
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
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
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
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
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 师生齐读《懂
你》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