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背景下小麦的种植现状与新技术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点。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是指利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对小麦进行播种作业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化设备将小麦种子按照一定规律、间距进行定量分布,快速地完成整个播种过程。
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小麦的播种深度、播种密度、行距等参数进行控制,以确保小麦生长和收获的效果。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的操作过程包括秸秆翻覆、平整土壤、施肥、种植等多个环节。
其中,种植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其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机械化播种之前,需要事先准备好种子、农业机械设备、施肥等物料和设备。
种子应当经过筛选、清洗处理,以确保纯度和发芽率。
施肥则应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在机械化播种过程中,需要使用播种机等农业机械设备。
首先将播种机正确地接入拖拉机,调整速度和深度,然后按照预设的行距、种子间距进行操作。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调整。
3、播后管理在完成机械化播种过程后,需要加强播后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施肥等。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1、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播种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并且减少了人工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
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和维护设备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提高种植精度。
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按照预设的行距、种子间距进行播种,保证了种植精度,并且可以随时调整播种参数,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4、优化生产环境。
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保持土壤有机化水平,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民劳动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N o n g y e j i x i e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距今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种植都向着机械化的方向所发展和转变,尤其是小麦玉米的种植模式,都已经呈现出了机械化模式。
小麦、玉米可以说是山东省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两大粮食作物,运用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小麦与玉米的种植质量,同时也能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经济收益。
本文主要对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小麦、玉米种植的特点,并对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机械化的种植模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支出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现阶段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单户小规模与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的需求也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倒逼土地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了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等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又被大众称之为现代农业。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对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小麦、玉米种植的特点分析因为山东省位于黄河的下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小麦、玉米的生长,在山东省地区种植小麦、玉米,几乎都是一年两作制。
在农户进行小麦、玉米种植的过程当中,发现其中有四个明显的特点,其一,一年两作制的种植模式,农时季节对其的约束性较强,同时农户对于抢收抢种时间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机械化有着迫切的需求;其二,据有关调查了解,现阶段山东省部分地区小麦、玉米种植规模还比较小,甚至有些农户的种植面积仅为一亩地,所以对于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其三,种植模式出现了不符合、不统一等情况,有些农户愿意运用套种的方式,有些农户则愿意运用免耕模式来进行种植;其四,成本较高而效率却偏低,据计算,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收获过程是最消耗成本的,甚至已经占据玉米种植过程当中用工总量的70%左右,所以对于机械替代人工有着急切的要求。
浅谈杂粮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杂粮是我国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杂粮机械化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浅谈杂粮机械化生产的问题。
1. 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杂粮机械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农机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杂粮生产过程中的种植、收割、加工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特别是农机具的推广和农民的认可,杂粮机械化生产的速度更加加快。
2. 存在问题:目前,杂粮机械化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机具多样性不足,适应性差。
农民在购买农机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农田条件来选择,但市场上的农机具品种和规格有限,不能满足不同需求。
机械化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农民对农机具操作不熟悉,机械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益。
由于农民的机械化设备维修和维护意识不强,造成农机具寿命缩短。
1. 加强农机具研发:要推动杂粮机械化生产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农机具的研发工作。
政府可以建立农机具研发专项资金,支持农机具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
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机具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科研力量提高农机具的性能和品质。
2. 加强农机具推广服务:为了提高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水平,需要加强农机具的推广服务。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设立农机具展示中心,举行农机具展销会等,将农机具的性能和使用价值充分展示给农民。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机具操作的熟练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农机具。
3.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为了提高杂粮机械化生产的效益,还需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组织农民参加农机具操作培训班和技术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维修能力。
还可以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学习农机具操作和维修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 建立农机具维修服务体系:为了提高农机具的使用寿命,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机具维修服务体系。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小麦育种方向必须进行创新与实践。
小麦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技工作,对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出发,探讨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
一、我国小麦育种的现状在我国,小麦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小麦育种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面对日益增长的小麦需求,我国小麦育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小麦育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我国小麦育种必须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1. 遗传育种的创新遗传育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杂交等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性和高产性的小麦品种。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积极引入基因组学技术,提高小麦品种的遗传质量。
2. 抗逆性的提高3. 品质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提高小麦的品质。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方法,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具有优良品质的小麦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小麦的蛋白质组成,提高小麦的食用品质。
我国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应该注重小麦的品质提高,提供更加优质的小麦品种。
三、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除了进行创新,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政府对小麦育种方向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麦育种的资金投入,支持小麦育种机构的科研工作。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一、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缓解了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1.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逐步普及,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喷洒机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村广泛使用。
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小型拖拉机已经成为必备的农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了多项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设备,促进了农村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一些地方还探索推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流转方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农机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
3.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农业机械化领域仍存在短板。
我国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部分老旧设备仍然在使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机农具的适应性和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服务网络尚未完善,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对农机化设备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二、国外农业机械化现状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机械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领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设备覆盖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各个环节都配备了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
特别是在大规模种植和大面积收割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设备功不可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仍存在瓶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人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主食之一。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传统的小麦种植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耕作时间,效率低下且易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麦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小麦的种植效率和产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麦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包括机械化播种、施肥、翻耕等环节,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一、机械化播种技术传统的小麦播种方式通常是人工撒种,这种方式耗时耗力,并且不够均匀,导致播种密度不一致。
而机械化播种技术则可以实现自动化、精准化的播种过程,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播种质量。
对于大面积农田,机械化播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1.自动化播种机自动化播种机是机械化播种的主要设备,它通过自动装置将小麦种子均匀地分布在农田中,实现了快速、高效的播种。
自动化播种机可以根据种子的大小和种植密度进行调节,确保播种的均匀性和密度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小麦的出苗率和生长率。
2.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是机械化播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种子处理技术包括种子浸种和种子包衣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种子,提高播种成功率。
施肥是小麦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施肥方式通常是人工施肥,效率低下且不够精准,而机械化施肥技术可以通过专用的施肥机具实现施肥的精准和自动化,确保了施肥的均匀性和适量性。
1.秸秆还田机秸秆是小麦收割后的残余物质,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通常是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不够均匀,而采用秸秆还田机可以实现快速、均匀的秸秆还田过程,将秸秆覆盖在地表或者深入土壤中,起到了养分保持和土壤改良的作用。
这种机械化的还田方式不仅提高了施肥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劳动成本。
及对策2023-11-07•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目录•前景展望01小麦产业现状世界小麦生产现状总体产量稳定,单产水平提高01全球小麦产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缓慢增长趋势。
然而,单产水平却在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
分布不均衡02全球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然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麦产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有关。
品质与品种差异03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品质和品种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小麦以高品质著称,而中国和印度的小麦则以产量大而闻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口粮。
因此,小麦生产在我国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重要地位我国的小麦种植区域广泛,涉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是小麦的主产区。
种植区域广泛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小麦种植的优惠政策也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单产持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产量大且稳定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并在一些年份实现了小幅增长。
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品质优良河南省的小麦品质较好,特别是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各种面制品。
这也使得河南省的小麦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种植结构优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河南省在小麦种植方面也进行了结构调整。
例如,通过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也加大了对小麦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了单产水平。
02存在的问题小麦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农资等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小麦的竞争力。
生产方面的问题生产成本高一些地区的小麦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种植结构不合理小麦生产的技术更新和推广速度较慢,许多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难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工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机械设备的种类日益丰富,机械化作业的范围和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
农业机械设备种类齐全。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种类已经非常丰富,涵盖了耕种、播种、收割、种植保护、灌溉排水、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
这些机械设备不仅丰富了农业机械化的工具箱,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械设备的改进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人力劳作逐步转变为机械化作业,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大中型农机已经在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机械设备更新换代较慢。
由于农机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较长,加之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农机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速度不够快。
2. 农业机械化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和维修站,导致农机设备维护和维修困难,影响了机械化作业的正常开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农机设备规模相对较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
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探讨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不断有新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被提出。
本文将探讨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究现状1. 优质种子选育: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具有高产、耐病虫害、抗逆性强等特点的种子,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基础。
目前,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土壤改良技术: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如有机肥的施用、绿肥的种植、土壤翻耕和覆盖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
3. 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实现小麦对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小麦的生产安全。
4.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采用防治一体化、综合防治等技术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5. 水资源科学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地下水、雨水和灌溉水资源,实现小麦的科学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浪费,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
1. 优质种子选育:采用高产优质的小麦种子,可以大幅提高小麦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2.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吸收利用能力,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精准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施肥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1. 加强科技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向农业生产者普及新技术,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技素养,推动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2. 组织培训交流: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农业专家、科技人员和成功种植者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农业机械化背景下小麦的种植现状与新技术探析
作者:戴洪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2期
小麦是中国国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粮食来源,更是面粉的主要原料。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小麦种植状况也在不断的优化和改善。
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高效便捷的种植技术和工具为小麦的种植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同时也提升了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在此状态之下,为了实现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种植水平,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就要结合农业机械化的大趋势,对小麦种植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技术,使机械化种植模式能够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
一、机械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种植的现状
1、土地适耕期相对较长
同大多数农作物一样,小麦的种植需要特定的播种时间,对于气候要求比较严格。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只有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播种,小麦才能实现正常的生长和丰收。
而且小麦的种植还会受到天气、温度、土壤等外界因素的制约,传统种植过程中的适耕期较短。
再加上传统的小麦种植过程中并没有高效率的农业机械辅助生产,很多种植程序需要在人工操作之下完成,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在机械化背景下,小麦种植可以通过机器快速高效的完成播种工作,这为小麦余留下了较长时间的生长期。
在适耕期增加的环境下,小麦可以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于小麦的丰收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机械生产代替人工生产,提高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背景之下,小麦种植过程大部分都是依靠机械完成的,对于人工生产的要求逐渐降低。
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支撑之下,传统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人工生产力得到了替代,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同时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耗费。
劳动力的解放,使得小麦种植无论在育种、播种、生长、收获等环节,都能够大大缩短传统的劳作时间,出现失误的频率也大大降低,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3、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在农业机械化背景之下,中国小麦种植业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这不仅表现在人工成本上,培育、灌溉的成本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选种、育种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高低。
在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下,小麦
的选种育种得到了更高效的机械技术的替代,不仅选育的种子更加精良、符合标准,而且速度更快。
二、农业机械化背景下小麦种植新技术
1、小麦玉米两茬轮播种技术
小麦玉米两茬轮播种技术是一直以来在小麦种植中被广泛应用的种植技术,这种种植技术具有比较强的保护性耕作作用。
首先,运用小麦玉米两茬轮播种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在这种种植技术的支撑之下,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大大提升,能够有效避免土壤因为受到风蚀、水蚀等产生的不良现象。
在小麦玉米两茬轮播种的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和病虫防治技术以及深松技术。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秸秆进行适当的保留、合理处理秸秆在地表的分布情况。
使用特殊的免耕播种机,将肥料以及秸秆埋入土壤里,同时免耕播种过程中需要机器能够在秸秆覆盖和免耕的条件下顺利进行播种工作。
通过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对杂草喷洒除草剂,或者是通过机械和人工的方法除灭。
深松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为种子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复式播种技术
小麦种植过程中,复式播种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新型的种植技术,一方面可以对稻茬麦进行旋耕播种,另一方面可以对小麦进行免耕施肥播种。
第一,在稻茬麦的旋耕播种过程中,不仅能够高效完成播种工作,同时还能进行灭茬、镇压。
在以往的小麦种植过程中,灭茬、镇压等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的,此时小麦种植户不僅要通过农用工具对小麦种植地的下层土壤进行翻理,使其能够覆盖在种植地表层的土壤之上,同时还要在土壤翻动的时候过程进行碎土和撒种工作。
因为稻茬中含有的水分比较多,常常会使得土质变得胶黏、土块之间的裂缝也会增大,这对于小麦的合理分布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
而通过复式播种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播种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现代化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的结合作用,小麦的种植周期实现了大幅度的缩短,种植成本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产量也得到了提升。
3、深耕技术
一直以来,深耕技术都是人们在小麦种子过程中最为喜爱的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将耕地表层的好土以及具有活性的土壤被翻到地表底下,同时还能将耕地下层的土壤往上翻,一方面保证小麦种植土壤的肥力,另一方面使土壤表层的病菌移至下方,对土壤进行杀菌。
将小麦的深耕技术和农业机械技术结合起来,在机械的辅助作用下,提升土壤的活性,加速小麦对土壤矿物质养分的利用和代谢,改善小麦植株的生长环境,为小麦的高产丰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深耕技术与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二者相结合,还可以用在土壤的镇压之上,提升小
麦种植土壤的稳固性,促使小麦种植顺利发芽,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农业机械作业这种新型的种植形式。
总而言之,在农业机械化背景之下,为了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节约生产成本,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改良以及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对于现有的技术,相关人员要积极的将其应用到小麦种植当中,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对于潜在的技术,技术工作人员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多元化的探索,以为中国的小麦种植业提供更便捷的技术条件,提升小麦种植水平。
(作者单位:233702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