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最新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人美版【经典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5.97 KB
- 文档页数:2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主要六种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Ⅰ、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Ⅱ、讲授新课: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Ⅲ、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六种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形式美及其法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形式美的定义及其作用;2.了解常见的形式美法则;3.通过分析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能够应用所学的形式美法则,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1.2 教学重点、难点1.2.1 教学重点1.形式美及其法则的理解;2.学生对各种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1.2.2 教学难点1.针对学生对形式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的困难;2.对形式美法则的深入讲解。
二、教学过程2.1 物料准备1.一些艺术品的图片,尽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美法则的作品;2.一些可以演示形式美法则的示例;3.安排一些时间来观察现实环境中的艺术品或事物。
2.2 教师引导1.引入-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形式美的概念;2.体验-让学生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应用;3.讲解-教师详细解释各种形式美法则;4.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
2.3 分步教学2.3.1 引入为了让学生了解形式美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形式美示例来引出这个话题。
2.3.2 体验为了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的形式美法则,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许多形式美的模板和实例。
这些模板和实例被用来展示不同的形式美法则,包括比例、对称、重复、运动、对比和色彩等。
学生可以在体验中辨认这些法则,并对其详细描述。
2.3.3 讲解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每一个形式美法则,包括其定义、功能及应用方法。
1.比例:比例是指大小和数量的比较。
在艺术作品中,比例可以用来创造平衡和和谐感。
2.对称:对称是指在形状和空间中有反复的形式。
对称可以用来创造一种平衡和对称感。
3.重复:重复是指在一个作品中出现相同的颜色、线、形状、材料等等,这样可以创造出统一性,增强艺术作品的整体感。
4.运动:运动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中创造动态效果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创造一个动态化的空间,使人们在观看作品时体验到一种运动感。
5.对比:对比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的不同的元素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突。
1.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形式美概念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2、能力目标:转化能力——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教学,培养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编自导,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形式美法则在美术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体验具有典型的形式美作品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审美情绪【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各个乡镇中学,学校也是纯粹的农村高完中,生源结构决定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还处在相对落后阶段。
因此,我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有所降低,为他们打下美术基础获得审美情感体验为主。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形式美的五个法则以及各种法则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和美感赏析。
2、教学难点:形式美的含义与性质以及它与美术及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4.1 【教学目标】了解形式美概念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教学重点】形式美的五个法则以及各种法则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和美感赏析【教学难点】形式美的含义与性质以及它与美术及生活的必然联系【教学活动】【导入】教师活动提供激发性的情景,运用教学多媒体。
(出示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歌、音乐、绘画等作品)。
【讲授】教师讲授形式美法则的内容以及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分成6个组,讨论问题:1组:欣赏《最后的晚餐》,讨论“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
2组:欣赏《静物》和《水仙》,讨论对比与和谐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3组:欣赏《持矛者》和帕特农神庙,讨论比例与尺度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感受。
4组:欣赏图案设计和《浩气长存》,讨论美术作品中完全等形等量的对称和带有变化成分的对称。
5组:欣赏《牡丹》,讨论均衡的法则使作品形式于稳定中富于变化。
6组:欣赏巴黎圣母院和《圣母》,讨论节奏与韵律在名作中的作用。
【练习】学生练习每组同学派代表分别上来讲述他们自己研究的内容,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
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以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进行讨论与研究。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学段九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独立已经有了较强的探究能力,可以较为深入的思考与分析问题,同时他们已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语言组织能力增强,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对作品进行判断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但因为本课教学内容为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运用具体的案例作为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形式美的概念、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而掌握常用的形式美的法则并以此来鉴赏艺术作品。
2、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并能运用法则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
3、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见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知道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乐于成为惜美、爱美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作品中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均衡、对称等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解析理解艺术作品并能用美术语言进行描述。
总结:精美的舞蹈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是视觉上的盛宴。
舞蹈灵感来源:《千里江山图》②.提问:要把想法变成优秀的作品,需要什么?——形式美。
形式美的概念: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2、案例分析①.比较分析:多样统一《夯歌》:生活中的场景与艺术作品a.视线下移:空间开阔b.中心人物:黄金分割线、三角形造型统一c.人物分组:均衡、向上d.人物造型:正面、侧面、背面多样教师总结作品思想:描绘了劳动人民青春洋溢的蓬勃朝气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②. 引导分析:对比《无名女郎》该画强调人物与背景的整体对比,即弱化背景中物象的对比和人的衣服对比,而使穿着重颜色衣服的人物凸显。
形式美及其法则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大自然中形式美及其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2.能力目标:能在绘画中运用图案形式美法则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从不同画面感受体验画面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美的发现,缺乏理论依据3重点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4教学过程4.1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直观导入1).直观导入由第三十三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到今天的闭幕引入,欣赏牡丹花的美,再由洛阳牡丹盛开在《非诚勿扰》节目现场引入提问[提问]洛阳牡丹花为什么受世人的喜爱,[学生答]漂亮、好看[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答案]是牡丹花具有形式美简单分析牡丹花体现哪些形式美活动2【导入】展开新课1.那么除了牡丹花之外,形式美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哪?一副好的美术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不光是要有感人的内容,更要有与内容相适合的完美形式——暨形式美。
因为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互为依托的统一。
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画中人物的身份、年龄各异,身姿皆不相同,布局有疏有密(属多样变化),然神情都在“听琴”(统一于听琴的情节)。
2.形式美的六大法则(1).变化与统一、(2).对比与和谐、(3).节奏与韵律、(4).对称与均衡、(5).比例与尺度、(6).单纯与齐一(一)、.变化与统一形式美法则的集中概括,其基本要求是,在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中,体现内在的和谐统一关系。
1.分析:王文彬的油画《夯歌》唱着夯歌打夯的农家姑娘,装扮不同,发型不一(多样变化),却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打夯(同一)。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
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
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
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最新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第1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主要六种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Ⅰ、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Ⅱ、讲授新课: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Ⅲ、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六种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形式美与法则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形式美与法则》,主要内容是了解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的形式美及其法则,并能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按照学生的学习生活划分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本节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掌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初中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从绘画的角度上看,初中生开始注重描绘物体的逼真性,但对于欣赏能力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授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欣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形式美;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
2.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五、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对比法、深入探究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准备文字、图片、课件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
七、教学理念:美术鉴赏由于理论性相对较强授课过程中难免涉及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侧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通过实践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图片(高楼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帆船的桅杆),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田野),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圆形楼梯的螺旋线给我们产生深邃的感觉。
2.讲授新课:(65 分钟)由以上图片可以引出本节课内容:形式美及其法则,指的是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形设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可发现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
《形式美及其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主要六种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节奏、对称、均衡、单纯齐一。
教学难点:
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
Ⅰ、导入课题: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Ⅱ、讲授新课:
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
Ⅲ、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六种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
重点。
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