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33
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艺术1. 教学内容: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绘画形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绘画形式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第二单元:设计艺术1.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工艺设计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重点: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第三单元:现代艺术1. 教学内容:现代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第四单元:中国民间艺术1. 教学内容:民间绘画、剪纸、泥塑、木雕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五单元:外国艺术欣赏1. 教学内容:外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外国艺术的欣赏能力,拓宽艺术视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绘画和设计过程。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4. 采用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设计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绘画艺术(4课时)第1课时:素描基本技巧第2课时:水彩画基本技巧第3课时:油画基本技巧第4课时:版画基本技巧第二单元:设计艺术(4课时)第1课时:平面设计基本原理第2课时:立体设计基本原理第3课时:工艺设计基本原理第4课时:设计实践第三单元:现代艺术(4课时)第1课时:现代绘画基本概念第2课时:现代雕塑基本概念第3课时: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第4课时:现代艺术欣赏第四单元:中国民间艺术(4课时)第1课时:民间绘画第2课时:剪纸艺术第3课时:泥塑艺术第4课时:木雕艺术第五单元:外国艺术欣赏(4课时)第1课时:外国绘画欣赏第2课时:外国雕塑欣赏第3课时:外国建筑欣赏第4课时:外国艺术拓展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设计作品的质量。
活动一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1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美术史是非常客观非常严谨的一门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
教师在讲解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才能使得一般来讲较为呆板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首先大屏幕展示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如:野牛的造型准确吗?颜色鲜艳吗?之后教师针对问题讲解《受伤的野牛》相关的知识。
《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古代、中世纪美术也可以采用提问和讲解的方法。
最后的课堂小节教师把本课的内容梳理一遍。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画家捕捉到哪些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节和意境。
教学设计(二)首先播放一段古人狩猎激烈动人的录像,之后画面停留在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作品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师继续讲解:《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等原始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
古代、中世纪美术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试着分析作品的画法、表现的内容等,以此来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课堂小结。
活动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2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本单元活动二分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九年级美术下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
2.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绘画水平。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素描基础–学习素描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如线条、明暗、质感等。
–完成素描作品,并进行同学间的评审和分享。
2.第二单元:色彩运用–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进行色彩实验和调色训练,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完成彩色作品,并进行展示和欣赏。
3.第三单元:立体构图–学习立体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透视、分线法等。
–完成立体构图作品,并进行同学间的评审和交流。
4.第四单元:设计创意–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创意的培养方法。
–进行设计项目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完成设计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以学科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采用示范教学和互动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4.定期组织评审和展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艺术交流。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通过课堂作业、实践作品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3.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美术比赛,鼓励他们展示成果和接受外界评价。
五、教学资源和环境准备1.准备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和辅助教材。
2.配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水彩笔、颜料等。
3.建立良好的教室环境,提供艺术展示空间和作品陈列架。
以上为九年级美术下册的教案大纲,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具体安排进行细化和调整。
六、教学安排第一单元:素描基础1.第一课:线条的基本运用–学习线条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完成线条练习和素描作品。
2.第二课:明暗的表现–学习明暗的基本原理和绘画技巧。
–完成明暗练习和素描作品。
3.第三课:质感的描绘–学习质感的表现方法,如纹理、光影等。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拓展:硬笔书法捺画一、研究阶段:1、平捺:入笔较轻,向右下行笔渐用力,取势平坦,收笔出锋,要“一波三折〞。
2、斜捺:写法同平捺,改变捺的倾斜角度,向右下方倾斜,注意长短要操纵好。
3、反捺:入笔轻,向右下方行笔渐用力,至点末轻顿、回带收笔,写法与左点相同。
注意反捺的方向和长短。
4、笔画练习:将平捺、斜捺、反捺各写5-10遍。
5、范字举例与练习:“之〞字:第—点穿过中心线,第二笔提、顿、撇注意夹角要小,最后写捺画,要“一波三折〞。
“赴〞字:左下包围的字,左部笔画较多,应紧凑,最后两笔的竖应直,点应长一些。
“大〞字:第—笔短横,第二笔撇画下面应有弯度,第三笔是斜捺。
“会〞字:人字头的撇捺应伸展,下面写短横、短横、撇提、点。
注意倾斜角度。
“矢〞字:先写短撇、短横,再写长横,最后写撇和反捺。
6、写字病院:“之〞字:第二笔之间夹角太大,最后一笔捺画曲折太大。
“赴〞字:平捺写得太直,长竖写得过于倾斜。
“大〞字:撇画下部应有弯度,捺画写得太生硬,波状不够自然。
“会〞字:撇画太弯,两个短横太平,下面撇、提没写好。
“矢〞字:第—笔撇画写得太弯,第三笔没有表达长横,第四笔撇画太直,最后的反捺写得太弯了。
二、单字练习:人、大、又、丈、夫、反、之、处、齐、交探究练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2遍。
课堂拓展:硬笔书法钩画二一、书写要领:1、弯钩:顺势落笔,向下曲势行笔,至钩出驻笔向左上方钩出。
注意弯度不应太弯。
2、横折钩:起笔作横,折处顿笔,行笔作竖与竖钩写法相同为横折竖钩;行笔竖画向左斜下,驻笔向左上出钩为横折斜钩;竖画行笔带弯势,呈左包状为横折弯钩。
书写时注意区别。
3、竖折折钩:起笔稍顿作短竖,轻顿后作横,折处稍顿,竖画向左斜下带弯势,驻笔后向左上方钩出。
注意不应写成直角。
4、心钩:入笔轻,行笔取曲势回抱,至钩出驻笔向字中心钩出。
应写得扁一些,注意点的照应关系。
二、范字举例与练习:“子〞字:第—笔顿笔上提、转折处顿笔写撇,再写弯钩,最后写长横。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敦煌壁画艺术
1. 教学目标
- 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 掌握敦煌壁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运用
- 研究并模仿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
-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 敦煌壁画的构图和颜色运用
- 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
3.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敦煌壁画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步骤二:知识讲解
- 通过图文展示,介绍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步骤三:技法演示
- 老师现场演示敦煌壁画的基本构图和颜色运用技巧。
步骤四:练实践
-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技巧,绘制自己的敦煌壁画作品。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
-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4.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技法运用和创作能力
- 记录学生对敦煌壁画的理解和感受
5. 教学延伸
-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敦煌艺术和文化
- 组织学生参观敦煌壁画展览,亲身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
6. 教学反思
- 分析学生在敦煌壁画绘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Note: This is a sample lesson plan. You can modify i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teaching goals and requirements.。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术特色,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欣赏和感知亚非拉地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加深对不同国家美术文化的理解,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兴趣,及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三、教学策略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亚非拉美术作品的主要类别、文化内涵及价值、突出成就的学习,帮助学生领会不同国家美术作品的不同特色,并试着对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讨论。
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和领悟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对世界文化的尊重、理解与热爱。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课前准备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资料,尝试分析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等。
利用课前准备和预习,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欣赏导入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着重强调亚非拉地区。
历史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亚非拉地区,共同来欣赏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绘画技能训练1. 学习素描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学习色彩理论,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3. 学习水彩画技巧,体验水彩画的魅力。
第二单元:制作技能训练1. 学习版画制作技巧,了解版画的历史和分类。
2. 学习雕塑制作方法,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
3. 学习综合材料运用,探索创新的制作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画技能的训练,制作技能的提升,艺术素养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掌握,制作方法的运用,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结合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制作的作品质量。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艺术素养的丰富。
六、教学计划第1课时:素描基础知识讲解与实践第2课时:色彩理论及其应用第3课时:水彩画技巧与创作第4课时:版画制作技巧与实践第5课时:雕塑制作方法与实践第6课时:综合材料运用与创新第7课时:绘画与制作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材2. 教具:画纸、画笔、色彩、版画材料、雕塑材料、多媒体设备等3. 参考资料:美术作品集、美术理论知识资料、制作技巧教程等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要领。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或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欣赏1.1 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掌握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
学习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1.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描述、分析、评价等。
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培养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第二章:绘画技法与创作2.1 素描基础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阴影、透视等。
练习绘制静物、人物、风景等素描作品。
培养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绘画水平。
2.2 水彩画技法与创作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画法、干画法、分层法等。
练习绘制花卉、风景、人物等水彩画作品。
培养色彩感和表现能力,创作出富有活力的水彩画。
第三章:雕塑与工艺3.1 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技法,如泥塑、石雕、木雕等。
练习创作人物头像、动物雕塑、抽象雕塑等作品。
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雕塑技能。
3.2 工艺设计与制作学习工艺品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技法,如陶瓷、编织、剪纸等。
创作属于自己的工艺品,如陶器、编织品、剪纸作品等。
培养创新思维和手工制作能力,体验工艺制作的乐趣。
第四章:摄影与影像4.1 摄影基础学习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器材使用,如镜头、曝光、构图等。
练习拍摄人物、风景、静物等摄影作品。
培养观察力和摄影技巧,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2 影像编辑与创作学习影像编辑的基本技巧,如剪辑、调色、特效等。
利用影像编辑软件创作短视频、MV等作品。
培养创意思维和影像制作能力,展现个人风格。
第五章:美术与生活5.1 美术与环境的互动学习美术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
了解美术对环境的美化和改善作用,培养环境意识。
5.2 美术与社会的联系探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如广告、传媒、文化等。
了解美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培养对美术的社会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
一、画材和画具的使用
1. 了解常见的画材和画具,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2. 掌握正确使用画材和画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绘画基础知识
1. 了解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掌握线条的基本类型、质感的描绘、透视原理等。
3.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应用技巧和调配方法。
三、绘画表现力
1. 掌握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表现对象的方法。
2. 了解不同风格的绘画表现方式,如写实、抽象等。
3.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主题。
四、美术史和名家作品欣赏
1. 了解中国古代和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历史。
2. 欣赏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绘画实践
1. 进行各类题材的绘画实践,如风景画、人物画等。
2. 练观察、构图和运用画材的技巧。
六、美术鉴赏和评论
1. 学会欣赏和评析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2. 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以上为九年级美术下册复习知识点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形、色、线的关系课时1:形、色、线概念介绍教学目标- 理解形、色、线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了解不同形、色、线的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形的概念介绍及示例展示;2. 色的概念介绍及示例展示;3. 线的概念介绍及示例展示;4. 形、色、线的关系解析及示例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形、色、线在其中的表现方式。
2. 概念介绍:讲解形、色、线的基本概念,并展示相关作品进行说明。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形、色、线的表达方式,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4. 创作实践:学生进行小组创作,以形、色、线为参考,完成一幅画作。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创作体会。
课时2:形、色、线的应用教学目标- 运用形、色、线的知识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 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形、色、线在画面中的应用示例展示;2. 形、色、线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介绍;3. 创作任务布置及要求说明。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形、色、线在画面中的应用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讲解:介绍形、色、线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创作任务:布置一个与形、色、线相关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作品。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创作实践。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讨论,分享创作经验。
第二单元:素描基础课时1:素描工具与技法教学目标- 了解素描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研究素描的基本技法;- 进行简单的素描练。
教学内容1.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介绍;2. 素描的基本技法示范;3. 简单的素描练布置。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素描工具和材料,引起学生对素描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质感等,并进行示范。
3. 练布置:布置简单的素描练任务,让学生练基本的技法和表现方式。
活动一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1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美术史是非常客观非常严谨的一门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设计(二)首先播放一段古人狩猎激烈动人的录像,之后画面停留在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作品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师继续讲解:《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等原始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
古代、中世纪美术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试着分析作品的画法、表现的内容等,以此来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课堂小结。
活动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2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本单元活动二分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
本次课件欣赏的外国美术作品,时间跨度比较大,外国在美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艺术家很多,显然不能一一介绍,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所以本次课件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赏析,从授课内容(历史时间)上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从知识点来分:有历史背景、画派、艺术家生平简介、艺术作品简介、思考练习。
这些内容之间都有链接,教师的讲解可以从历史时间上,简单介绍,也可以根据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通过链接,向学生讲解。
教学目的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采用学生以组为单位的备课活动形式,分组收集、整理资料: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美术作品;并能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以及老师的提问,学会分析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的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分别以欣赏、比较、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活动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活动二: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活动三:十九世纪欧洲美术。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可以打破教师对欣赏评述课的单纯的讲解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认识和表达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展示,提高艺术审美观。
教学重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备课、收集资料的工作,教师较难把握,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很重要,工作量很大。
教学准备提前三周通知学生收集资料,明确主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可通过网络、书籍、杂志、实物、照片等手段收集资料。
每班分成三大组,分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组,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组,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组,要求各组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活动三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3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初中欣赏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了解18-20世纪的美术作品,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本课设计了“爱心拍卖活动”,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通过拍卖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1.了解18-20世纪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
2.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
3.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初中欣赏课。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了解18至20世纪的美术作品,欣赏到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本课设计运用了分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分组探究学习了解18世纪至20世纪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
2.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
3.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活动一考察与研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考察实践课。
通过欣赏中国城乡传统美术文化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作品的造型、色彩及地域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当地的美术文化、造型的主要特征;通过考察、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对城市或乡村美术文化的考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2.通过临摹、仿制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
3.通过考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增强对本地美术文化的关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书写一个《美术文化考察报告》。
教学难点掌握考察的各种具体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学生需要查找和搜集课本所选作品和相关背景的学习资料,如本地有特点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建筑、古雕塑和流传下来的民间手工艺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收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遗迹、民间工艺等图片和文字介绍。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考察实践课。
通过欣赏中国城乡传统美术文化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作品的造型、色彩及地域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当地的美术文化和造型的主要特征;通过考察、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对城市或乡村美术文化的考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2.通过临摹、仿制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
3.通过考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增强对本地美术文化的关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写一个《美术文化考察报告》。
难点:掌握考察的各种具体方法。
活动二摹制与发展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让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先人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宝藏,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真正地接触这种文化,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和了解这些民间美术文化的特色,这同时就是在向传统文化学习,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熟悉了、喜欢上了传统文化,他们才可能去保护和传承,进而发展我国的民间美术文化。
教学目标本节课给学生一个接触民间文化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临摹与制作,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及作品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
同时,还把我们平时容易被忽视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从而弘扬民族美术文化,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美术文化形成继承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亲身体验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涉及到的题材和形式多样,教师要协调好课堂全局,做到多而不乱、有条不紊。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让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先人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宝藏,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真正地接触这种文化,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和了解这些民间美术文化的特色,这同时就是在向传统文化学习,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熟悉了、喜欢上了传统文化,他们才可能去保护和传承,进而发展我国的民间美术文化。
教学目标本节课给学生一个接触民间文化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临摹与制作,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及作品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
同时,还把我们平时容易被忽视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从而弘扬民族美术文化,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美术文化形成继承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亲身体验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涉及到的题材和形式多样,教师要协调好课堂全局,做到多而不乱、有条不紊。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让学生展示介绍几张自己考察来的民间美术成果,通过图片进行介绍。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阶段,根据自己找来的图片或拍回来的照片资料进行临摹和制作,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制作,也可以集体协作完成。
4.教师在学生制作时进行技术指导。
5.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工艺品,并且介绍制作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做进一步的点评。
6.师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总结:在我国民间,拥有大量的民间艺术家。
他们在自己的劳动和生活中,用一双巧手创造着一个个濒临失传的艺术奇迹,这些艺术作品是我国各地的劳动人民通过非凡的智慧创作并流传到今天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以他们为荣耀,并且有责任让这些艺术奇葩继续盛开下去。
同学们,继续到生活中去发现吧,它们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关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有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活动一中国民间美术1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结构,这个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概念、种类和主要特点,在了解感受民间美术形式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朴素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及特点。
2.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与图片相结合方法的欣赏、讲解,引导学生进入乡土文化的氛围中,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资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