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脚手架施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4.29 KB
- 文档页数:2
⼯字钢悬挑脚⼿架施⼯要点和施⼯⼯法来源:⼯程资料员、江苏南通⼆建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建集团技术服务平台、建筑⼯程内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字钢悬挑式脚⼿架施⼯技术要点1. 架体⾼度20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架需要专家论证2. 钢梁截⾯⾼度不应⼩于160mm。
3. 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及以上固定于钢筋混凝⼟梁板结构上。
4.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于16mm5. 固定段长度不应⼩于悬挑段长度的1.25倍。
6.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螺栓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不应⼩于100mmx10mm(宽x厚);当采⽤螺栓⾓钢压板连接时,⾓钢的规格不应⼩于63mmx63mmx6m7.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架⽴杆与钢梁可靠固定的定位点,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于100mm.花篮拉杆⼯具式悬挑架施⼯⼯法1. 前⾔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层及超⾼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施⼯环境愈趋复杂,为了满⾜结构施⼯和外装饰施⼯的需要,悬挑式钢管扣件外脚⼿架因其适应性⼴、承载能⼒强、搭设与拆除⽅便等特点受到了⼴泛的应⽤。
但以往的悬挑脚⼿架放置的⼯字钢,楼⾯放置的长度⼤于悬挑的长度,不仅浪费⼯字钢,同时也给后续的施⼯带来了不便。
本项⽬使⽤了⼀种新型的悬挑脚⼿架,既节约了⼯字钢的材料,⼜给装修施⼯带来了⽅便。
2. ⼯法特点2.1 本⼯法操作⽅便,适应范围⼴,安全可靠。
2.2 本⼯法改变了传统⽤钢丝绳卸载的施⼯⽅法,改⽤梁端上部⽤Φ20钢筋连接,由花篮螺栓拧紧受⼒可起到固定、卸荷、减轻钢梁⽀座弯矩作⽤,且花篮螺栓和钢筋可回收⼆次利⽤,与常规使⽤的钢丝绳⽐较更安全,且经济合理,降低成本。
2.3 本⼯法将传统⼯字钢悬挑梁受⼒变为简⽀梁受⼒,⼯字钢截⾯特征呈对称,受⼒明确,钢梁尾端⽤螺栓固定,钢梁悬挑端上部由花篮螺栓拧紧受⼒,属于轴⼼受⼒的最佳状态,抗弯性能较好。
2.4 本⼯法改变了传统型钢梁在楼⾯锚固的施⼯⽅法,改⽤型钢挑梁由螺栓固定在建筑物上,悬挑钢梁长度⽐传统悬挑钢梁缩短⼀半以上,降低了成本,⽽且悬挑钢梁不必伸⼊建筑物内,⽆需墙⾯预留洞⼝,墙⾯施⼯时⽆须再次封补,对后续作业楼层⾯地坪施⼯不影响,⽆需等悬挑钢梁拆除后再进⾏地坪施⼯,降低了洞⼝渗⽔的质量通病⼜缩短了⼯期。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方案一、核心筒概况1、核心筒墙体工程概况:2层剪力墙定位图1:100楼层数 -4~8F 墙柱强度等级 C80(普通砼柱C50) 外墙厚度1100/2200内墙厚度 600从-2F 至12F 核心筒外壁内埋有钢管劲性柱 从-2F 至4F Z2轴线墙体内设有H 型钢门架核心筒节段示意图2、核心筒内现有塔吊平面定位图:二、核心筒总体施工思路1、考虑地下室核心筒-4~8层变化较多,且在3~5层存在转换大梁,因此在-4~7层拟采用散拼散装模板进行逐层往上施工(第8层采用钢模板施工), 但考虑核心筒大厅有一台K4021塔吊根据结构情况少预留钢筋的角度出发,中间大厅从-3至7层楼板只需留出塔吊所占洞口即可(2~7层从塔身边向外600),核心筒与外框筒之间的施工缝在-3至首层留设在核心筒周围墙边,如下图所示:1000~2核心筒施工缝留设图一(-3至首层典型核心砼施工缝留设图)核心筒施工缝留设图二(2至7层典型施工缝留设图)三、核心筒模板支设 1、墙模板(1)墙模板布置原则:采用18厚九夹板竖向木枋:墙厚=1100、600时,间距200;墙厚=2200时,间距170。
横向钢管(φ48×3.5):横向使用φ48×3.5规格双钢管固定,当墙厚=2200、1100时,横向间距半层高以下300,半层高以上400。
对拉螺杆:采用φ14对拉螺杆,半层高以下纵横间距300×300,半层高以上间距400×400。
注明:浇捣混凝土时,分层高度1m。
(2)、针对2200厚的有型钢的墙,因对拉螺杆不能穿墙,采取如下图示处理(可在型钢的空隙间调节螺栓间距以减少焊接量);但钢管不能焊接,采用外部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
2、梁模板(1)、针对1100×700此梁的模板支设,拟取立杆间距550×550,步距1500,背楞间距200,支撑背楞的木枋采用双木枋支撑,其他大梁支撑参照此梁。
一、编制说明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及施工质量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保障。
我司认真仔细的对本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了阅读及分析,将按要求进行超高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设计施工。
本工程最大支撑高度为37.5米。
现我司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架进行支撑。
二、编制依据为了保证本工程超高模板支撑施工安全,根据重庆市建委及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20300—2001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ISBN—7—11—04626—2)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木结构设计规程》GB50005—20036、本工程有关设计图纸。
三、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南紧邻长江路、东侧紧邻中山三路、西紧邻体育路。
2、工程范围:本工程为含有控制中心,住宅,商业、办公,地下车库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建筑,其中地下三、四层为戊类库房与设备用房,地下一、二层为车库,首层为商业,二、三层为物业开发办公用房,四至八层为控制中心用房,九层以上为两座超高层塔楼式住宅。
其中-9.600m标高(含)以下主体结构已实施,本次施工范围为-9.600m以上主体结构部分,本施工方案适用于-9.600m以上主体结构。
3、建筑规模:本工程由重庆市渝开发新干线责任公司与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共同筹建, 拟建控制中心结合物业开发的综合性建筑。
4、总用地面积:0.7051公顷5、建筑基底占地面积:3643.75m26、总建筑面积:79440.41m2,-9.600m层标高以上部分建筑面积73463.60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7629.95m2(控制中心13656.5m2)。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是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管理而颁布的相关规定。
具体内容: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加强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以下简称“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结构上使用的由不同形式的架体、附着支承结构、升降设备和升降方式组成的各类附着升降脚手架。
第三条各类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安装、使用和拆卸都必须执行本规定,并应遵守相关现行国家和行业的规程、规范、标准和规定。
第四条建设部对附着升降脚手架实行统一管理。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附着升降脚手架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设计计算第五条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应执行本规定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修订稿)以及其它有关标准。
第六条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附着支承结构应按“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计算,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γOS≤R式中:γO-结构重要性系数,取0.9;S-荷载效应;R-结构抗力。
第七条附着升降脚手架升降结构中的升降动力设备、吊具、索具,按“容许应力设计法”进行设计计算,执行本规定和有关起重吊装的现行规范,计算表达式为:σ≤[σ]式中:σ-设计应力[σ]-容许应力第八条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各组成部分应按其结构形式、工作状态和受力情况,分别确定在使用、升降和坠落三种不同状况下的计算简图,并按最不利情况进行计算和验算。
必要时应通过整体模型试验验证脚手架架体结构的设计承载能力。
第九条附着升降脚手架设计中荷载标准值应分使用、升降及坠落三种状况按以下规定分别确定:1.恒载标准值GK包括架体结构、围护设施、作业层设施以及固定于架体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和其它设备、装置的自重,其值可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附录一确定。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建筑工地的安全施工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爬架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外围施工设备,具有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
本方案旨在为建筑工地爬架施工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爬架施工方案编制,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要点等。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爬架施工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对爬架设备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 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准备爬架主体结构、附件、连接件等材料。
(2)准备施工所需的其他材料,如脚手架、模板、钢筋、混凝土等。
3. 人员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明确施工人员职责,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2)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4. 施工场地准备(1)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平整、坚实。
(2)搭建临时设施,如办公室、宿舍、食堂等。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工艺1. 爬架安装(1)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定爬架的安装位置。
(2)安装爬架基础,确保基础坚实、稳定。
(3)组装爬架主体结构,连接附件和连接件。
(4)调整爬架,确保爬架垂直、水平。
2. 爬架提升(1)启动爬架提升系统,将爬架提升至预定高度。
(2)检查爬架连接件和附件,确保连接牢固。
(3)对爬架进行垂直、水平调整,确保爬架平稳。
3. 爬架使用(1)在爬架上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爬架使用方法。
(3)在爬架上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4. 爬架拆除(1)停止爬架提升系统,将爬架降至地面。
(2)拆除爬架主体结构、附件和连接件。
(3)清理施工场地,恢复原状。
四、施工要点1. 确保爬架安装、提升、使用、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
附着式脚手架详解“爬架”,即: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
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集成化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附着支座、防倾装置、防坠落装置、升降机构及控制装置等构成。
·四大组成系统·安装过程演示·提升模拟·拆除模拟·特殊节点部位说明·操作和管理中的要点·主要管理流程【附】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介绍☛技术内容(1)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设计1)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主要由架体系统、附墙系统、爬升系统三部分组成。
2)架体系统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承力桁架、架体构架、护栏网等组成。
3)附墙系统由预埋螺栓、连墙装置、导向装置等组成。
4)爬升系统由控制系统、爬升动力设备、附墙承力装置,架体承力装置等组成。
控制系统采用三种控制方式:计算机控制、手动控制和遥控器控制,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全中文菜单,简单直观,控制状态一目了然,更适合建筑工地的操作环境。
控制系统具有超载、失载自动报警与停机功能。
5)爬升动力设备可以采用电动葫芦或液压千斤顶。
6)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有可靠的防坠落装置,能够在提升动力失效时迅速将架体系统锁定在导轨或其他附墙点上。
7)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有可靠的防倾导向装置。
8)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有可靠的荷载控制系统或同步控制系统,并采用无线控制技术。
(2)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1)应根据工程结构设计图、塔吊附壁位置、施工流水段等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平面布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
2)根据提升点处的具体结构形式确定附墙方式。
3)制定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等有关措施。
4)制定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
5)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计算所需材料。
☛技术指标(1)架体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架体宽度不应大于1.2m。
高层悬挑结构模板支架与外脚手架共用悬挑架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种趋势下,高层悬挑式结构的用处也随之增多。
而在高层建筑逇施工过程中,悬挑式脚手架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脚手架形式,相比于传统的落地式脚手架而言,悬挑式脚手架能够在高层建筑工程的作业中提升施工效率,并且节省施工成本的投入。
所以,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成本,且在保证施工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高层悬挑结构模板支架与外脚手架共用悬挑架的施工技术在许多模范工程中得以实践,本文分析了这一施工技术,其中的施工要点做出总结。
关键词:高层悬挑结构;悬挑式外脚手架;共用悬挑架;施工技术与要点引言在当前我国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与施工需要,均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搭设外脚手架,而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选用普遍采用分段悬挑搭设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施工技术。
而高层悬挑结构模板支架与外脚手架的设计施工技术都需要依赖悬挑式施工技术,整体载荷传递路线较为特殊,且技术要求复杂,这对于人员安全、施工质量以及效率、整体的工程成本都是一个严肃的考验。
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作业进行时,提前对高层建筑悬挑结构类型的选择,以及外脚手架设计与计算,悬挑结构模板支架的搭建、最后外脚手架的拆卸作业都需要有一个严谨的预设,下文将具体讨论高层悬挑结构模板与外脚手架共用悬挑架施工技术的选型与设计。
1.悬挑结构模板支架的选择与设计在选择悬挑结构模板支架之前,首先需要清楚悬挑结构模板的特性。
高空悬挑结构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分为以下两点:第一点,高层建筑悬挑结构的悬挑长度普遍更长,面积也更广,在施工的过程中,危险系数较高,且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整体作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第二点,高层悬挑结构,其载荷未必非常大,但却不可以采用传统的落地式支模架,虽然传统的落地式支模架能够在载荷问题上达到预期标准,但支撑架的高度必然会设定很高,即难以满足总体施工要求,又大幅度增重了施工的成本负担。
超高层建筑脚手架施工方法
超高层建筑脚手架施工方法提要: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自
超高层建筑脚手架施工方法
(1脚手架搭设
1.脚手架底部采用c10砼做散水,宽度以保证落地脚手底部不积水为宜。
2.脚手架冲天纵距为米,横净距为米,脚手钢管为Φ48×(5钢管。
(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地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脚手架底部立杆统一用[10槽钢做垫板。
6.搭设在地下室顶板上的脚手架,必须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详见附图。
号楼东侧塔吊部位的脚手立杆必须穿过二层的楼板钢筋,搭设在底层地坪上。
地下室顶板的加固同上。
8.脚手架底部离地20cm处设扫地杆,底部高度为米,每步高度为米。
9.纵向水平杆必须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三跨。
杆件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mm。
个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10.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11.脚手架附墙拉结前,须凿出原有被封堵的外墙对拉螺栓洞口。
凿洞时必须小心谨慎,以防螺栓丝牙的损坏见附图。
12.附墙拉结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附墙拉结垂直距离不大于(6米;水平距离不大于米。
1(手架上应满铺竹笆。
竹笆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用直径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每排脚手靠墙面部位应铺脚手板,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40cm。
14.在脚手架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用斜杆设置剪刀支撑,斜杆与地面成45°~60°角。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15.脚手架立杆里侧用绿色密目网封闭,作业层设置20cm高挡脚板。
16.脚手架顶部搭设外挑2米的防坠棚,外挑钢管间距。
详见图。
17.整个脚手架共设置5处上人斜道,斜道形式采用之字型,坡度采用1:6。
斜道拐弯处设置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设置高栏杆,200mm高踢脚板。
斜道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为20-30mm。
18.落地脚手底部设置安全出入口。
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应为双立杆,副立杆高度应高于门洞口1-2步。
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杆的杆件端头,均应增设一个防滑扣件,且要紧靠主节点处的扣件。
安全出入口在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
19.落地脚手设置不少于四个的工作接地点,保证工作电阻不大于4Ω。
(2脚手架拆除
1.按搭设的反程序进行拆除,安全网-竖向挡笆-底笆-防护栏杆-栅-斜拉杆-连墙杆-大横
杆-小横杆-立杆。
2.拆除现场周围设置警戒区域,张挂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看管。
(拆除前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运输至地面,严禁高处抛掷。
4.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5.所有连墙杆、斜拉杆、登高处必须随脚手架同步拆除。
6.底笆拆除时,由外向里竖立,搬运,防止向外翻起后垃圾从高处坠落伤人;拆除大横杆、剪刀撑时,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
7.拆除时扣件与管件分离,禁止杆件附着扣件输送至地面。
8.拆除后听从塔吊指挥,安全运输至地面;所有杆件、扣件等按类堆放整齐。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