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8-返修改-对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针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以院内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
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溃疡面愈合时间、痛疼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总有效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愈合与疼痛缓解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引言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主要症状为腹部胀痛、灼痛等,病因多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
如若未能及时采取治疗,很可能导致肠道出血、梗阻、穿孔等病症,为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负担。
临床资料表明,采取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法可取得理想效果,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与接受[1]。
对此,本文对该病症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并对比不同的诊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集本院2019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资料,以其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名。
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6名,女性14名,年龄区间为25—58岁,平均年龄(40.65±5.36)岁,患病时长为2—4年。
对照组男性患者23名,女性17名,年龄区间为25—58岁,平均年龄(40.69±5.67)岁,患病时长为2—5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后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为:经过碳14检验后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确保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工作。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每次口服20mg,每日服用1—2次,可在早起时服用,也可早晚各服用一次。
研究组采用联合治疗法,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搭配适量的克拉霉素,同样以口服的方式,每次服用500mg,每日服用两次。
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在我院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其中对对照组进行甲氰咪胍治疗,而对实验组则采用兰索拉唑的治疗方式,并对两组的复发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的30例患者,其治愈后的复发率为3.33%,而对照组的复发率则在20%,实验组的复发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6.67%,而对照组则为76.6%,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当中,采用兰索拉唑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可在临床治疗当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临床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uodenal ulcer in gastroenterology.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iz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30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cimetidine.Treatmen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nsoprazole treatment,and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3.33% after cure,while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P<0.05).In terms of treatment effec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s high as 96.67%,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76.6%.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in gastroenterology,the use of lansoprazole is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and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gastroenterology;duodenal ulcer;lansoprazole;clinical analysis 前言:十二指肠溃疡是目前临床学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医学研究上通常该病的主要发病病理是患者的大脑皮质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之后,患者的十二指肠壁的肌肉和血管产生痉挛反应,进而对患者的肠壁对营养的吸收功能产生影响,进而使得患者的肠年末产生粘粘,进而形成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技巧如何正确使用抗酸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的方法与技巧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常见于胃肠道的消化系统疾病。
正确使用抗酸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是治疗和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症状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正确使用这两类药物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并促进康复。
一、抗酸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抗酸药物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药物之一,常见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1.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正确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酶,减少胃酸分泌,从而起到抗酸作用。
在使用PPI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时间:通常情况下,PPI应在空腹时服用,以确保药物能够在胃内完全吸收。
(2)用药剂量:用药剂量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体情况来确定,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
(3)用药频次:通常情况下,一天应服用一次PPI,具体服药频次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4)用药时间长短:PPI通常需要长期使用以控制胃酸分泌,具体用药时间长短需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指导而定。
2. H2受体拮抗剂的正确使用H2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胃壁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使用H2受体拮抗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时间:H2受体拮抗剂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2)用药剂量:用药剂量一般为一天服用一到两次,具体剂量需遵循医生所给出的方案。
(3)用药时间长短:H2受体拮抗剂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具体用药时间长短需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指导而定。
二、胃肠动力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胃肠动力药物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症状。
常见的胃肠动力药物包括促胃动力药和促肠动力药。
1. 促胃动力药的正确使用促胃动力药是用于促进胃肠道排空的药物,常见的促胃动力药包括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时间:促胃动力药通常在餐前服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
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案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痛苦和困扰。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案也日益完善。
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溃疡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药物疗法是首选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等。
抗生素可以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帮助溃疡愈合;胃黏膜保护剂则可以保护胃黏膜,减轻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避免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部分。
患者需要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轻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胃酸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对于治疗和预防溃疡的复发都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对于部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手术可以帮助清除溃疡周围的炎症组织,修复溃疡部位的损伤,从根本上解决溃疡的问题。
然而,手术治疗也需要患者在术后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免影响手术的效果。
总的来说,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严格遵守医嘱,以期望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引言: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1. 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的有效性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主要成分为奥美拉唑和多粘菌防治素B。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
多粘菌防治素B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够杀灭胃内的幽门螺杆菌,从而减少黏膜的受损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有效性。
在临床应用中,患者在服用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溃疡面愈合速度加快。
此外,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还能改善胃肠道的动力学,减少胃酸返流,减轻胃肠道的不适感。
2. 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的安全性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度和临时性的,且很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此外,与其他抗溃疡药物相比,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实验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的安全性。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长期使用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对动物的器官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并且不会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安全药物。
结论: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
临床应用中,复方奥美拉唑干混悬剂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并且改善胃肠道的动力学。
不良反应较轻且临时,并且在实验室研究中证明了其没有明显的器官损伤作用。
对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探讨【摘要】为了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现就两种用药方案展开比较。
选择在过去两年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35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成两组,对其中的176例采取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并将他们设定为观察组,另外176例则采取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克拉霉素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他们是对照组。
治疗周期为七天,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4周之后观察两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4周之后在观察组的176例患者中痊愈率为61.4%,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4.3%,而对照组痊愈率为62.5%,综合总有效率为95.5%。
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则出现了不良反应共8例,主要状况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因此可以证明这两种用药方案其痊愈率及根除率均较高,无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比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16-01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70%-85%的患者可以在其胃黏膜活检中发现幽门螺杆菌。
因此,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将其分为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176例和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176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本组患者176例,男104例,女72例,平均年龄(42.1±17.5)岁。
②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本组患者176例,男106例,女70例,平均(43.8±16.7)岁。
十二指肠溃疡采用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策略及效果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消化系统中较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若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则易出现穿孔。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症状为上腹突感“刀割样”的剧痛,且痛感会快速波及整个腹部,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较重者则会并发血压下降,甚至会出现休克。
该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等特点,抢救不及时则容易发生死亡。
有研究表明,实施手术可有效降低溃疡穿孔患者的死亡概率。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开腹穿孔修补术。
该术式虽可得到一定的疗效,但术后并发症率较高,且恢复缓慢。
随着腹腔镜在临床中的普及,腹腔镜修补术以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等优势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亲睐。
本研究主要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48)和开腹组(n=48)。
开腹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25~60岁,平均(55.3±4.7)岁;发病时间3.2~21.4h,平均(11.2±2.7)h;胃穿孔与十二指肠穿孔依次有23例、25例。
腹腔镜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24~59岁,平均(55.2±4.4)岁;发病时间3.4~22.8h,平均(12.1±2.2)h;胃穿孔与十二指肠穿孔依次有23例、25s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标准;(2)签署相关知情文件;(3)具有腹腔镜术指征;(4)未实施过上腹部手术者。
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2)存在重要脏器(心、肾、肝等)严重功能不全;(3)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4)伴有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研究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9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98例。
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进行两组Hp根除率、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结果:观察组98例患者中44例显效、50例有效、4例无效,整体具有95.9%治疗有效率;对照组98例患者中26例显效、54例有效、18例无效,整体具有81.6%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
观察组98例患者中90例根除,具有91.8%根除率;对照组98例患者中72例根除,具有73.5%根除率。
观察组Hp根除率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并可将Hp有效根除,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内科;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085-02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以胃及十二指肠为主要发病部位,患者主要存在节律性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威胁。
相关研究认为针对胃及十二指肠患者开展四联疗法治疗能够收获显著成效,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96例进行研究,对其中98例患者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19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
观察组包括48例女、50例男,年龄范围19~69例,平均年龄(40.3±3.0)岁;病程范围0.5~5年,平均病程(2.2±0.7)年;其中43例为胃溃疡患者,5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例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5例合并幽门螺旋杆菌,8例合并慢性贫血。
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
其中,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溃疡部位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H2受体拮抗剂也能减少胃酸的分泌,对于缓解溃疡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规范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其次,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溃疡的症状。
此外,戒烟戒酒也是非常重要的,烟草和酒精会对胃肠道造成伤害,加重溃疡的病情。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也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促进溃疡的愈合。
再者,对于一些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以修复溃疡部位的组织损伤,防止溃疡的再发。
对于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如出血、穿孔等,手术更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一些顽固性的溃疡病例来说,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最后,心理调适也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加重溃疡的症状。
因此,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对于溃疡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手术治疗和心理调适。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溃疡的愈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所帮助。
对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探讨摘要:为了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现就两种用药方案展开比较。
选择在过去两年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3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成两组,对其中的150例采取阿莫西林和抗菌药方案进行治疗,并将他们设定为观察组,另外150例则采取阿莫西林、抗菌药及克拉霉素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他们是对照组。
治疗周期为七天,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4周之后观察两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对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4周之后在观察组的150例患者中痊愈率为61.4%,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4.3%,而对照组痊愈率为62.5%,综合总有效率为95.5%。
观察组患者中有12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则出现了不良反应共8例,主要状况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因此可以证明这两种用药方案其痊愈率及根除率均较高,无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比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70%-85%的患者可以在其胃黏膜活检中发现幽门螺杆菌。
因此,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提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将其分为阿莫西林、抗菌药及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150例和采用阿莫西林、抗菌药及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15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①阿莫西林、抗菌药及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本组患者150例,男100例,女50例,平均年龄(4
2.1±17.5)岁。
②阿莫西林、抗菌药及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本组患者150例,男100例,女50例,平均(4
3.8±16.7)岁。
两组在性别、临床症状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该治疗的疗程均为1周,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都要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在试验前、试验期内直到停药,都需要每天观察和记录。
观察组使用20mg 的抗菌药片、1.0g的阿莫西林胶囊以及100mg的呋喃唑酮进行治疗。
对照组使用20mg的抗菌药片、1.0g的阿莫西林胶囊、0.5g的克拉霉素进行治疗。
1.3 效果评定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再根据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反应、体征变化,可以根据细菌学的检查来对两种疗法进行综合的评价。
评定标准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分为四级。
痊愈是指患者在用药后所有身体指标都恢复正常;显效是指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有指标未恢复正常;进步是指患者的病情在治疗后有好转;无效是指用药后的3d内病情不改善甚至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4周的治疗之后,我们发现观察组痊愈率为61.4%,综合总有效率高达94.3%。
而对照组痊愈率为62.5%,综合总有效率为95.5%。
观察组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2例,对照组中则出现8例,主要状况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
由于症状较轻,不再进行其他特殊处理。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药物联合的方法已广泛的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这大大降低了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因素和多方面有关,而Hp感染是这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根除Hp是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可能是由于抗生素使用广泛,使得Hp耐药性增强,因此单独采用某种
抗菌药物治疗时,Hp清除率不甚理想。
研究发现,抗酸药作为新型的抗菌药,可以减低胃内的酸度,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有辅助作用,并且能更好的促进溃疡的愈合。
而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均为广谱抗菌药,可以实际的进行肠道的杀菌与消炎。
三种药品的联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根除幽门螺旋菌,使该病的治愈率显著提升。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康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两种用药方式均具有疗效显著、方法安全、复发率低等特点,因而两种用药手段都可以被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研究显示,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痊愈率及根除率都较高,无明显的区别。
4 总结
总的来说,十二指肠溃疡为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有发生,中年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胃液消化作用、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不仅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和减少溃疡复发率的必要措施,而且可以减少巨额医疗费用。
经过实验分析,发现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用抗生素,抗菌药联合阿莫西林有着较好及相似的作用,是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方案,可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加以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正良.黄连附子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2):62-63.
[2] 王钧,谢丹青,王钢.三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用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哈尔滨医药,2002,(05):43-44.
[3] 许晓莲,张婕,李相桃.十二指肠溃疡用药方案的费用—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03):233-234.
[4]何明顺,漆红,李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11):1163-114.
[5]王超,卢书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肠激素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2(13):1223-1225.
[6]吕在明,周长文.多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28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2,37(14):1583-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