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主题解说《恐龙无处不在》:本文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现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阐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本文经过“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2.重点打破(1)从阐明的角度、行文的思绪和在探求奥秘过程中考虑成绩的方式等方面说说两篇短文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一:从阐明的角度来说,两文都选用了“恐龙”这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同点是:《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挪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看望恐龙灭绝缘由的角度推断地球可能曾遭到撞击。
提示二:从行文思绪来看,两文都是先提出成绩,然后作出假设,经过推理论证以后,得出结论。
不同点是:第一篇短文是由一个成绩引出了另一个成绩;第二篇短文是先提出两个假设,然后经过论证否定了其中一个。
提示三:从探求奥秘过程中的考虑成绩方式来看,两文都表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考虑、分析成绩的思想特点。
不同点是:《恐龙无处不在》从恐龙谈到大陆漂移学说,触及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被压扁的沙子》从斯石英谈到恐龙灭绝,触及化学、地理学、天文学和生物学知识。
(2)在《被压扁的沙子》中,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缘由,科学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
它们各自的根据是甚么?提示:“撞击说”的根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构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由此揣测,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火山说”的根据:如果地球忽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东大学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构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祸。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劫.难( )追溯.( ) 潮汐.( ) 压扁.( )2.解释下方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同,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完美无缺....。
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及答案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二的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初二上册语文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 )目(2).chán chú( )( )(3).xié( )带 (4).潮xī( )(5).领yù( ) (6).yǎn( )射(7).二氧化guī( ) (8).排chì(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 )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 )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D.蟾蜍(yú)驮着(tuó)地壳(qiào)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烦躁瑰宝松懈含辛如苦痛心疾首改为②凋零谛听暇想别出心裁物竞天择改为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有陆地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项是()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这一地区的战争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B.“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C.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D.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Ⅰ.基础知识应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遗骸()劫难()褶皱()追溯()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3、解释词语⑴追溯:----------------。
⑵劫难:----------------。
4、阿西莫夫是--国---作家和---家。
两篇短文均选自----。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判断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⑴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句中的双引号表示----------。
⑵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句中的括号表示--------。
7、根据语境,完成仿句科学是美丽的,它是开在人类心灵之野的一朵玫瑰,是闪在广袤宇宙的一颗明星,是--------,是------------。
8、你还知道有关“恐龙”的其他情况吗?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
Ⅱ.课内精段赏析(一)⑴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⑵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的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地区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化石。
⑶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⑷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完成时间:30分钟编者:李陈妍审核:林剑波学校:班级:学生:一基础训练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目(2)chánchú()()(3)xié()带(4)潮xī()(5)领yù()(6)yǎn()射(7)二氧化guī()(8)排chì()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骨骼流逝褶皱携带劫难致密陨石追溯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骨骼.(gé)臀.部(diàn)不解.之谜(jiě)B.彗.星(huì) 岛屿.(yù) 冰天雪.地(xuě)C.携.带(xié) 撞.击(chuàng) 天衣无缝.(fènɡ)D.追溯.(sù) 陨.石(yǔn) 二氧化硅.(guī)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时间流逝水土流失B.岩石熔化冰雪融化C.导致失败本末倒置D.大陆漂移白云飘遗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劫难:灾难;灾祸。
B.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C.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D. 不解之谜:不了解的秘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3)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课内精读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
6.文中介绍了哪两种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主要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2018·聊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
遗骸()褶皱()()追溯()鸟臀目()两栖动物()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
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
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一)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同步作业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
1.(4分)骼 zhě qī携
2.(3分)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
)
3. (4分)①“驮”字形象写出了大陆漂移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2分)②“携带”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块大陆分离时带走恐龙的情况,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2分)
4.(3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
1.(4分)金刚石与斯石英形成的原因相同,碳原子在超高压状态下,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变得极为致密,从而形成金刚石。
2.(4分)“在通常条件下”是在一般条件下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在通常条件下,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需要数百万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4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加热斯石英的温度和时间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原子之间相互分离程度,使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
4.(4分)不矛盾。
“肯定”是指地壳深处压力极高,斯石英肯定能够出现;
“似乎”是指地壳深处情况复杂,探测不明,无法确认,只能用“似乎”来估计推测。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鸟臀.②褶.皱③潮汐.④劫.难⑤追溯.⑥遗骸.2.解释词语。
①遗骸:②追溯:③劫难:④致密:⑤天衣无缝: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②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③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二、文段阅读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4.第一段中“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选文涉及的是哪两个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四段得出的论断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中为什么举“青蛙”和“蟾蜍”这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课文拾贝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臀.部〔〕两栖.〔〕褶.皱〔〕潮汐.〔〕灾难..〔〕陨.石〔〕衍.射〔〕蟾.蜍〔〕2.讲明下面的词语。
①灾难②天衣无缝③追溯④致密3.依照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填空。
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闻名科普作家和小讲家。
②短文两篇差不多上从恐龙灭绝这一事实入手来探讨恐龙什么缘故灭绝的,前一篇缘故是大陆漂移,后一篇缘故是。
两篇短文的讲明顺序差不多上。
4.指出下面各句采纳的讲明方法。
①一立方英寸〝斯石英〞比一立方英寸一般的沙子重得多。
〔〕②〝板块构造〞理论专门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咨询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潭等等,这在往常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课内冲浪★阅读全文,领会文章内容,分不回答下面的咨询题。
5. 文章«被压扁的沙子»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如何样的?6.文中〝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庞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中〝这〞指的是什么?7.〝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缘故。
〞一句中〝也许〞能否删去?什么缘故?8.请指出下面语句运用的讲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假如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庞大灾难。
〞 9.研究是何种缘故造成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缘故有何意义?※课外畅游★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咨询题。
圈圈点点以后世纪科技进展趋势假如讲20世纪主导科学是物理学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主导科学是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研究极端复杂的系统,能满足人类社会多种需求,因此有人称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世纪。
人类基因组研究将取得重大进展。
人类基因组打算从90年代开始,要紧由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以国际合作方式实施,最终目标是要在2005年往常绘制出人体基因在内的共10万多个基因图谱,以便解开人类遗传的全部基因密码,计30亿个。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鸟臀.②褶.皱③潮汐.
④劫.难⑤追溯.⑥遗骸.
2.解释词语。
①遗骸:②追溯:
③劫难:④致密:
⑤天衣无缝: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②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③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二、文段阅读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
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4.第一段中“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选文涉及的是哪两个领域?
5.第三、四段得出的论断分别是什么?
6.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
7.第四段中为什么举“青蛙”和“蟾蜍”这两个例子?
三、拓展延伸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
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
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
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
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
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
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
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
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地核.():
蜕.变():
9.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10.“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11.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
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12.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
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13.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
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1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①tún②zhě③xī④jié⑤sù⑥hài
2.①遗体、遗骨②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③灾难、灾祸④细致精密⑤比喻事物多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3.①举例子;②打比方;③列数字。
二、文段阅读
4.地质学和生物学。
5.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恐龙不适合在南极生存。
6.举例子。
7.因为两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栖动物,用它们作代表,简明易懂。
三、拓展延伸
8.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
hé,地球的中心部分。
tuì,发生质变。
9.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10.“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11.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12.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13.D1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