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三字经四季养生诀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不可不知的中医四季养生歌诀智慧的前人就总结出了四季养生的歌诀,简单易记的同时,还帮助我们养生防病、知冷暖、得健康、享天年。
春暖花芬,万物发陈。
夜卧早起,寻泉踏青。
高歌披发,缓步于庭。
脱衣宜缓,护阳养精。
逆之伤肺,夏变寒生。
夏热汗多,小心阳脱。
早晚劳动,中午静卧。
勿贪寒凉,谨避暑魔。
多饮频食,淡泊安和。
逆之伤心,秋为痎虐。
秋气转凉,燥症猖狂。
甘润首选,辛辣须防。
寒衣慢添,勿冒露霜。
登高啖果,养阴增酸。
逆之伤肺,咳痢惶惶。
冬主闭藏,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避寒就暖,忌汗阴伤。
饮食忌辛,精神耗亡。
逆之伤肾,春病痿慌。
春季养生歌春季冷暖互交替,顺应气候调整衣。
减衣切勿太突然,春捂秋冻要牢记。
春季阳气渐上升,万物生化勃生机。
抓住春天好时光,户外活动练身体。
夏季养生歌夏季炎热潮湿,须防风湿暑湿。
夜晚不宜露宿,空调风扇湿度。
大汗冷水冲洗,随便躺卧湿地。
阴气侵袭机体,诱发肠炎湿痹。
夏季酷热熏蒸,须防中暑伤津。
及时补足水分,避免津液耗净。
忌在日下暴晒,或作剧烈活动。
可选钓鱼散步,旅游太极游泳。
夏季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生冷。
喝些热茶热汤,注意饮食卫生。
夏季闷热烦躁,精神自我宁静。
欣赏百花齐放,聆听百鸟争鸣。
观数夏夜繁星,保持好的心情。
秋季养生歌秋风瑟瑟秋雨绵,仲秋天气渐转寒。
饮食起居防秋燥,秋燥伤肺宜收敛。
秋季注意多喝水,牛奶豆浆多喝点。
百合生梨西红柿,萝卜豆腐保平安。
季节交替忽冷热,应防感冒与肺炎。
致敏物质哮喘病,虫咬皮肤易感染。
添加衣服不过快,春捂秋冻增耐寒。
秋季肃杀人伤感,调整心态不心烦。
外出感受秋高爽,体会丰收也心甜。
冬季养生歌冬季万物皆闭藏,养生滋阴又壮阳。
顺应天时人康泰,衣食住行均有讲。
胃部下腰需保暖,慎防脚下寒气凉。
冬季进补勿过量,适当吃些肉无妨。
羊肉牛肉鸡狗肉,鳝鱼海参也可尝。
喝酒御寒不可取,反使体温更下降。
室内温度要稳定,忽冷忽热不适当。
早睡晚起避风寒,冷水洗脸增抵抗。
外出增添衣和帽,下雪出行防摔伤。
中医养生三字经强身健体不生病的经典导语:中医养生三字经强身健体不生病的经典!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背一背中医养生三字经,从传统智慧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养生佳品。
谈养生,话语长,说保健,内容详。
人之体,分阴阳,需平衡,忌偏亢。
要健康,先预防,多锻炼,贵经常。
动和静,动为纲;宜静坐,戒过忙。
讲方法,要适当,随各人,勿彷徨。
倒步走,腰腿壮,用左手,中风防。
背多捶,揉阴囊,发勤梳,足浴烫。
少坐车,步行强,爬楼梯,减肥方。
低盐糖,少脂肪,荤搭配,素食常。
不厌杂,野菜香,蔬果豆,葱蒜姜。
萝卜薯,玉米黄,频饮水,餐前汤。
饥方食,勿过量,八成饱,宽胃肠。
烟不沾,酒浅尝,杞菊楂,药茶良。
呼足气,吸气长,可增加,肺活量。
可以学,歌舞曲;切勿恋,赌毒黄。
胸宽广,心坦荡,多欢笑,避忧伤。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按摩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日常养生三字经(一)豆疗经食大豆,脾胃健。
缺铁性,贫血验。
结肠癌,前列腺。
先食疗,早消散。
鲜豆腐,蛋白高。
祛肺热,除渴燥。
生津液,胀满消。
防癌症,胜良药。
赤小豆,蛋白奂。
补身体,亦消炎。
配大枣,加桂圆。
主补血,胜仙丹。
绿豆中,含烟酸。
解百毒,治疮癣。
和五脏,亦保肝。
脾胃弱,忌食餐。
鲜豌豆,蛋白含。
消痈肿,治霍乱。
脚气净,利小便。
润皮肤,美容面。
食菜豆,宜散寒。
治呕吐,疗痰喘。
毒蛋白,其中含。
烧熟透,方进餐。
增智力,祛肾炎。
食扁豆,是首选。
毒物质,豆中含。
防中毒,求熟烂。
食蚕豆,益延年。
脉硬化,疗效验。
过敏物,在里边。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抓早餐,早晨少食多饮,分量少饱满令不睡,晚安须早起,常晨起足步早饭,健康早餐不能缺,五谷蔬果搭配日游玩,出行随衣服务,佩带多备药品。
夏季养生口诀
夏晨少食多喝,早上少吃好多饮,清水多饮清凉意时早午睡,养成一日三睡,午安必定早起量睡眠,六至八小时睡,保证足够的休息窗通风,晚上睡觉要开窗,换气凉快入眠中。
秋季养生口诀
秋加补调身体,多补充蛋白质,补血气行病除饮山药汤,羊肉附子等食,上醋洗凉都有益吃补品,多吃点有益食品,蜜枣百合红枣莲子慎沐浴,秋天冷浴会伤肺,沐浴时间不及夏。
冬季养生口诀
冬早餐吃肉,豆类肉类一起,搭配富含营养晚冬安添,早早睡足一半,早早起不迟到吃滋补品,添补营养有益,羊肉鸡鸭鱼虾等饮热水,每日多饮三升,冬饮可增气血活力。
春夏秋冬,四季环绕,人体更换不同的状态,需要恰当的养生。
春季,要抓住早餐,在习惯上养成早晨少食多饮的习惯,分量要少而饱满,并在出行时,要注意随衣服务,佩带备药品;夏季,由于大量出汗,应注意补充水分,尽可能多喝水,每日养成一日三睡的习惯,睡眠时间一般6-8小时,要在晚上打开窗户通风;秋季,宜多食补肾脾的调养品,如淮山茯苓山药,百合桂圆等,同时
要戒除太冷浴室,防止伤害肺脏;冬季,时间宜早餐多吃豆类肉类,多补充营养,多饮温开水,可增强防寒能力,晚上多睡一会儿,保持充足睡眠。
以上就是四季养生的基本原则,要牢记“一日三餐,小食多餐,全面营养,少荤多素;晨起拉筋,动静适度,调节情绪,温馨心扉”的口诀,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口诀
【春季养生口诀】
1、春晓清歌新歌唱,早晨吃粥多营养。
2、春暖花开人自乐,多运动补充新能量。
3、春暖到处柔和光,煲汤多补滋腰肠。
4、春光健康气定神,增补温阳调体质。
【夏季养生口诀】
1、夏养少出门防曝晒,早中晚多喝水畅享。
2、夏晴阴和要灵活,用饮食健康夏日宜。
3、夏热补血贴膏药,汗出有度才安抚。
4、夏凉清调定心神,晚上安睡正无憾。
【秋季养生口诀】
1、秋气风和晨起视,银杏枸杞补血气。
2、秋高气爽多出游,把养生放在首位。
3、秋醒早起营养补,可以牛羊鱼肉和蔬。
4、晏电脑睡前别看,安神安心长眠眠。
【冬季养生口诀】
1、冬季宅在家防寒冷,穿暖衣服补钙铁。
2、冬至要进补以防,以漱口水润口腔。
3、冬多喝汤芥菜汁,冬吃正宗一宜宜。
4、冬季要保暖加衣裳,生活中多调养身手。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经典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其中,黄帝内经提出了四季养生的口诀,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个口诀是指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达到保健和健康的目的。
春夏养阳春夏季节阳气旺盛,是阳气充盛、阴气相对较少的时候。
因此,春夏养生的重点是养阳。
以下是春夏养阳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 保持情绪稳定春夏之季,阳气充足,人体精神状态也相对较好。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与户外活动、太极拳等运动,或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来保持情绪的平衡。
2. 多晒太阳春夏季节阳光充足,人体可以充分吸收太阳的阳光和热量,促进新陈代谢。
每天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对人体特别有益,可以适当晒太阳,以增加体内阳气的生长。
3. 饮食调理春夏季节,应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山药、龙眼、木瓜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同时,还要注重饮食的清淡,不要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过度增加阳气。
4. 适度运动春夏季节气温适宜,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锻炼肌肉和骨骼。
可以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日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持阳气的生长和身体的健康。
秋冬养阴秋冬季节阳气渐衰,而阴气逐渐盛长。
此时需要注意调理身体,养阴气。
以下是秋冬养阴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 着重休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休息来保持健康。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晚上尽量早点入睡,白天可以适当休息。
2. 注意保暖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容易导致人体阳气流失。
因此,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受凉。
可以多穿一些衣物,特别是保暖性较好的材质,如羊毛、棉衣等。
3. 调节饮食秋冬季节可以多食用具有滋阴性质的食物,如黑芝麻、莲子、枸杞等,以补益阴气。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过度增加阳气。
4. 适度运动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体力消耗相对较大,需要适度运动来增强体质。
四季养生16句口诀及养生原则四季养生16句口诀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2、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3、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4、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5、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6、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7、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8、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四季养生的原则1、两多两少春天养生讲究两多两少,两多指的是多吃饭多走路,两少指的是少吃荤少坐车。
多吃饭有助于营养补充,多走路是一项能促进消化的一种运动,少吃荤菜,多吃一些绿色蔬菜,有助于促进食物消化,促进吸收。
要减少坐着的姿势,长期坐着就很容易耗尽大量的氧气,会导致身体肌肉的衰弱,呼吸新鲜的空气。
2、谨慎起居夏天的时候要注意谨慎起居,因为这个季节天气很炎热,可以养成睡午觉得习惯,一般来说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是最好的。
如果时间长的话也会容易没有精神。
3、早睡早起秋季养生重视的就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秋季空气干燥,很容易伤害到肺部,感染肺部的一些疾病。
所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可以更好的养肺润肺了。
4、早睡迟起冬天早睡早起是一种养生习惯,寒冷的冬天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天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体内阳气的潜藏,可以在早上起来用冷水来洗脸,达到醒脑的目的。
还能抵抗寒冷,预防一系列的疾病。
健康三字经
导读:本文是关于健康三字经,希望能帮助到您!健康三字经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懒腰再起床。
床边坐,别着急,半分钟后再站起。
温开水,喝半杯,血脉通畅最宝贵。
大小便,要排空,清肠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营养好。
日出后,晨练宜,空气新鲜利身体。
指梳头,干洗脸,头脑清醒驻容颜。
洗洗鼻,揉揉眼,远离感冒和花眼。
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处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
循渐进,持之恒,常年坚持必然灵。
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数第一。
有爱心,要牢记,淡泊人生有意义。
葆青春,养天年,合家幸福到永远。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_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平常,但是中医养生却有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该如何进行。
下面店铺给大家提供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口诀,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口诀1、四时养生小口诀晨起一杯温开水,舒舒服服通肠胃;上午冰糖炖雪梨,幸福永伴不费力;中午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毒保健康;清凉西瓜桌上摆,暑意立消心情棒。
2、五行相生相克口诀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书中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四季养生的12句口诀如下: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
春三月,早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管住嘴,迈开腿。
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胃不和则卧不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心定则气和顺,气和顺则血道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强身祛病。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以上口诀都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之谈,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来
调整养生方法,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三字经——四季养生诀
第一节春季
春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身体调养的重要季节,关系到四季身体健康。
因此,春季应注意养生。
防发病。
“百草出芽,百病发作。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是推陈出新的良好时机,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传播的季节。
因此,春天的外感热病特别多,按传统的中医理论,可以有风温、春温、温毒、温疫等疾病;按现代医学分析,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流脑、肺结核、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
另外,春季还是心脑血管病和中风、冠心病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高发期,故春季防病极为重要。
春宜捂。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预防感冒的着衣方法,春天应随气温变化而适时加减衣服。
勤运动。
春季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抗病能力会大大加强。
春季万物更新,是吐故纳新,充养脏腑的良好时机,因此应加强运动,以增加肌体的新陈代谢,可选择如太极拳、散步、慢跑、气功等运动方式。
讲卫生。
疾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回家后要及时洗手,避免接触感染。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
常晒被褥,勤换衣服。
家有感冒病人,可用食醋熏蒸居室作空气消毒。
调情志。
春季阳气升发,人的情绪极易波动,为此,情志调节构成春季防病的重要一环。
调节情志,当首推春游,在阳光明媚、风和
日丽的春天,去效外散步,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踏青,以疏解肝气、升发阳气而益于健康。
第二节夏季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如何健康度过炎夏呢?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调精神。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运动。
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要午睡。
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勿贪凉。
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反会感到头晕脑胀,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节饮食。
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
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
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素体阳虚的人,常食鲫鱼、大枣、胡桃仁等益气温阳的食物,往往能收到益气强壮的疗效。
防中毒。
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
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
第三节秋季
节食欲。
春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忌怒气。
少发脾气可以有效的解秋乏。
常梳发。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
促进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
面常擦。
用双手或干毛巾搓揉面部。
使面部红润。
舌常腭。
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来、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齿常磕。
牙齿多活动,相互磕一磕,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呼浊气。
应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机能、
咽唾液。
咽唾液可以促进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的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目运转。
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搓揉眼睛可以醒脑解乏。
耳常弹。
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音乐激活视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劳。
脊常暖。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增减衣服防治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胸宜护。
保持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
腹自柔。
用手掌按摩腹部适当错头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
谷道拖。
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补气。
肢节摇甩甩手踢踢腿。
增强活力消除拼老、足心搓。
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便禁言。
大小便时闭口握双手可以益智补气。
净体肤。
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搓揉身体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第四节冬季
保健三法。
温水刷牙。
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
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冷水洗脸。
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
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
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
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
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
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
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热水泡脚。
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
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冬保三暖。
头暖。
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
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脚暖。
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
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防烫伤。
盥洗烫伤。
寒冷时,裸露在外的面部手部表面血管收缩,温度较低,尤其是刚从室外归来时。
此时突然用热水盥洗,热量不能及时被血液吸收,很容易被烫伤,最终会因受烫伤皮肤血液循环变差而诱发冻疮。
被窝烫伤。
偏瘫、截瘫、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和老人易发生烫伤,他们的肢体皮肤感觉迟钝,不知闪避,因此他们在睡觉时用热水袋、电热饼要控制好温度,家人要多留心观察他们的皮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