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598.50 KB
- 文档页数:5
4.4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练习→巩固提高。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有关例题的投影片、一些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习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2练习巩固(多媒体出示)(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A.23∶9 B.16∶9C.32∶9 D.46∶9(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A.(A+B-C)克B.(A-B-C)克C.(A+B+C)克D.(A+C)克(3.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44克B.32克C.22克D.12克(4.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A.12克B.44克C.56克D.100克(5.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分子由原子构成,故: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计算水(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思路: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氢的相对原子质量×2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解: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8【练一练】列式计算葡萄糖(C 6H 12O 6)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A n B m 中A 、B 元素的质量比=(A 的相对原子质量 × n ):(B 的相对原子质量 × m ) 即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例:计算水(H 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思路:氢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H 的相对原子质量 × 2) :(O 的相对原子质量 × 1)解: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 = 1:8【提示】元素的质量比要化成最简比【练一练】列式计算葡萄糖(C 6H 12O 6)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3.求原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如:水(H 2O )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练一练】葡萄糖(C 6H 12O 6)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提示】原子个数比要化成最简比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计算水(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21 ×100%≈11.1%(若除不尽,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练一练】列式计算葡萄糖(C 6H 12O 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 例:18g 水(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解: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821⨯×100%=2g 【练一练】列式计算250g 葡萄糖(C 6H 12O 6)中碳元素的质量6.含有杂质的某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100⨯⨯⨯⨯量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纯度某混合物的质量 例:计算250g 含杂质5%的葡萄糖(C 6H 12O 6)中碳元素的质量【基础巩固】1.乙醇(C 2H 5OH)可用作燃料。
五、化学方程式3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例题: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1)设未知数…………设MgO 2O Mg 22点燃+ﻩﻩ (2)写出化学方程式……方48ﻩﻩﻩﻩ80 ﻩﻩ(3)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 3g ﻩX ﻩﻩﻩ已知量和未知量……关X g 38048=ﻩ ﻩﻩ(4)列比例式,求解……比48g 380X ⨯=ﻩﻩﻩ ………………………算=5g ﻩ ﻩ ﻩﻩ(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答: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氧化镁5克。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③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将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④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⑤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典型例题】例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论依据是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质量比、粒子数目比)。
【答案】C例2:在反应X+2Y =R+2M 中,当1. 6 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 4gR,且反应生成的R 和M 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A. 23:9 ﻩ B . 16:9 C. 32:9 ﻩ D . 46:9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 年 月 日 课 题 4.4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际意义。
2.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 3.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教 材 分 析
重点 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难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教具
教 学 过 程
[复习提问]听写化学方程式。 [讲 述]化学方程式既定性地表明反应物的种类,也定量地表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据此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板 书] 12 ∶16×2 ∶ 12+16×2 12 ∶32 ∶ 44 表示:(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反应物碳和氧气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3)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讨 论]1.要生成44克二氧化碳需要多少克碳与多少克氧气充分反应? 2. 3克碳完全燃烧时,需要多少氧气?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 16克氧气可以与多少克碳充分反应? [讲 述]根据化学方式可进行一系列化学计算,使我们从定量方面去深入研 究化学变化。例如,计算投入一定质量的原料(反应物),可以生产多少 产品(生成物),或反过来计算要生产一定质量的产品,应投放多少原料。 [板 书]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在实验室中,将含有15.3g过氧化氢的溶液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求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分析:“含有15.3g过氧化氢的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质量为15.3g,溶液中的水是溶剂,并不参与反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并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设
2222222MnOHOHOO ……方 2×34 32 ……关 15.3g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