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试卷2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6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部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它的作者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2.下图反映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他强调的是()A.学习西方的技术B.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C.学习西方的制度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5.“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国民大革命D.南昌起义6.“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
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7.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
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彭德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8.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2014全国(新课标2)高考历史卷1.(2014新课标2,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2.(2014新课标2,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2014新课标2,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2014新课标2,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5.(2014新课标2,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2014新课标2,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7.(2014新课标2,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Ⅱ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C】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D】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B】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B】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课标历史)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4.C[解析]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源地。
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定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
25.O[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5.D[解析] 本题以古代法律案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说明养子在家庭中地位的提高,是对养子的认可,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无法体现;B项本身错误;C项的宗族利益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论述的只是家庭关系的内容。
2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6.A[解析] 本题以北宋的交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设立,由富户主持,后来因设立者资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引发纠纷。
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2014新课标全国卷2 历史试题解析选择题: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选C。
解析:原因是雅言在古代是中国的通用语,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周代的地方语言;周朝的京畿是关中,在今天的行政区划中当属陕西省。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选D。
解析:在这道题中,秦代规定私拿养子财物者有罪,而西晋时规定无罪,这就反映出养子和亲子在法律地位上的一致,用在思想层面则是儒家的伦理在加强。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选A。
解析:题中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四川,人们为了在交易中方便,就弃用金属货币而采用一种纸质的交易凭据,谓作交子,因此有了下文的发家和债务违约的现象;在这里,交子就被当做一种交易的凭据。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选B。
解析:在开头,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臣,而严嵩和张居正是明中后期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表面上看大臣有权压皇帝之义,但这些大臣的专权背后都有皇帝的君权在支撑,所以说这并不违背明清时期君主集权高度加强的历史现象。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选B。
试卷类型:新课标n 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青 藏陇贵内蒙新黑吉辽滇琼等省区第I 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25.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
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 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2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29.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3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3分)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3分)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3分)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3分)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7.(3分)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第一篇: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考点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1.(2014·山东文综·T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解答关键是结合雅典的社会政治状况对“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进行准确理解。
【解析】选A。
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每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同的。
但题干中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而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说明对生命平等的尊重,超出了公民等级的范畴,A正确。
具体解析如下:
32.(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答关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解析】选C。
古代雅典留给人类文明最大的成果是其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故A错误。
雅典城邦不禁止自杀,而是自杀行为须得到城邦的允许,故B错误。
公民试图自杀是个人行为,但这一个人行为必须得到允许,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C正确。
D与题干材料无关。
18.(2014·福建文综·T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
解答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判断。
【解析】选D。
材料信息显示,古代雅典所有公职人员都要受到民主机构的严格监督,违法者被惩处,这里强调了民主机构运作和法律制度存在的意义。
据此,可以判断只有D最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选D。
9.(2014·海南单科·T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解析】选D。
题干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错误;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审判程序,与B无关;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陪审团参与
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正确。
32.(2014·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罗马法,涉及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诞生。
解答时一要注意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二要理解《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解析】选B。
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但罗马法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仍是贵族意志的体现,故A、D不正确。
由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故C不正确。
12.(2014·江苏单科·T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罗马的法律。
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区别。
【解析】选A。
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A正确。
万民法的产生一般说在公元前3世纪,建国初的罗马还未产生万民法,B错误。
罗马第一部成
文法《十二铜表法》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C错误。
居民不一定是罗马公民,D错误。
19.(2014·广东文综·T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罗马法。
解答关键:理解法律在罗马国家中的地位。
【解析】选D。
由题干中“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具有重视法律的传统,可见D正确。
《社会契约论》为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排除A;B不符合题意;C中的“君权神授”题干没有涉及。
9.(2014·四川文综·T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知识。
解答关键:知道西塞罗是自然法的代表人物及自然法的含义。
【解析】选A。
本题比较简单,万民法、公民法和十二铜表法均是人定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和理念。
36.(2014·安徽文综·T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
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
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
……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不同时期,各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和融合。
第(1)题主要从图中挖掘信息,侧重依据图例分析回答;第(2)题主要从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明发展的程度进行对比作答;第(3)题因素主要根据材料一反映的地理环境、材料二中文明发展的程度方面作答;认识从文明的碰撞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方面作答。
答案:(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