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第三层交换机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2
24口全千兆交换机二层和三层性能测试2010-01-07 14:08 佚名赛迪我要评论(0)字号:T | T3层24口全千兆交换机测试包括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OmniSwitch 6800-24、安奈特的AT-9924T/4SP、D-Link的DGS-3324SR和SMC的TigerStack 8724ML324口全千兆交换机。
AD:24口全千兆交换机二层和三层性能测试,24口全千兆交换机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专家日前表示:QoS保证了在端口发生拥塞的情况下,高优先级数据得到优先处理,它对于24口全千兆交换机带宽不足的网络提高利用率十分有意义。
三层竞技篇3层24口全千兆交换机测试包括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OmniSwitch 6800-24、安奈特的AT-9924T/4SP、D-Link的DGS-3324SR和SMC的TigerStack 8724ML324口全千兆交换机。
我们测试了3层24口全千兆交换机的2/3层转发性能以及QoS。
2层转发性能测试在此项测试中,我们使用24口全千兆交换机的全部24个端口做全网状测试,我们测试了24口全千兆交换机64、512和1518字节下丢包率、吞吐量和延迟。
丢包率和吞吐量的测试时间为120秒,延迟测试结果选用时间为60秒90%负载下的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来看,绝大多数24口全千兆交换机都达到了零丢包及各字节下100%吞吐量的目标,只有SMC的TigerStack 8724ML3在1518字节下有0.12%的丢包,并达到了97.7%的吞吐量。
测试结果见表6。
3层转发性能测试在3层转发性能测试中,我们配置的24口全千兆交换机建立了24个VLAN,每个VLAN都分别包括一个端口,每个VLAN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从1.0.0.1/255.255.255.0至24.0.0.1/255.255.255.0。
在测试仪端,每个端口对应VLAN设置了网关地址及接口地址,每个VLAN设置了4个主机地址。
三层交换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三层交换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三层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和功能实现,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提高对网络层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设备:三层交换机:型号为_____,数量为_____台。
二层交换机:型号为_____,数量为_____台。
计算机:数量为_____台。
2、软件工具:网络模拟软件:_____操作系统:_____3、网络拓扑结构:本次实验采用了以下网络拓扑结构:(此处插入网络拓扑图,并对图中的设备和连接进行简要说明)三、实验原理1、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是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网络技术。
它在二层交换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数据包中的 IP 地址信息,实现了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和灵活性。
2、 VLAN 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广播域。
通过 VLAN 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 IP 路由技术IP 路由是指根据数据包中的 IP 地址信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的过程。
在三层交换中,路由功能是通过软件或硬件实现的。
四、实验步骤1、设备连接与初始化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将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起来,并给所有设备上电。
对三层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设备名称、管理 IP 地址等。
2、 VLAN 划分在二层交换机上创建不同的 VLAN,并将相应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 中。
例如,创建 VLAN 10、VLAN 20,将端口 1-10 划分到VLAN 10,将端口 11-20 划分到 VLAN 20。
3、三层交换机配置创建 VLAN 接口:在三层交换机上为每个 VLAN 创建相应的VLAN 接口,并配置 IP 地址。
三层交换机测试调试及解决办案依据公司网络建设要求,对公司新购置的设备进行配置测试。
测试内容要求模拟公司业务,对公司各业务进行访问控制试验。
试验网络结构、端口及VLAN配置。
测试方式对二层交换机交换机进行VLAN划分,隔离业务,访问控制内容定义到接入层的路由器上;对三层交换机基于端口划分VLAN、定义网关并进行各业务间的访问控制设定。
对交换机进行配置的过程略。
在R2611访问控制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S3526AC进行逐条访问控制命令添加,测试各业务间的隔离情况,各机器之间相互ping通试验。
测试内容首先,在S3526-AC上添加ACL 100后,PCA与PCB、PCC不通, PCB与PCC通;然后,添加ACL 101后,PCA与PCB通, PCB与PCC不通;最后,添加ACL 102后,PCA、PCB、PCC之间全通。
试验隔离不成功。
经过多次修改控制内容,将S3526-AC的访问控制内容修改则隔离成功。
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通过对S3526-AC进行的两次访问控制内容比较,发现访问控制命令中的源地址的反掩码必须与目的地址的反掩码对应匹配才行。
如果将访问控制内容的源、目的地址反掩码比较位定义到24位,根据我公司的网络情况与业务需求,访问控制条数将变得非常庞大,实际应用与维护操作都变得很困难;如果将访问控制内容的源、目的地址反掩码比较位都定义到16位,则S3526-AC下各端口访问控制容易出现控制漏洞。
根据S3526-AC已设置好的内容,相应的改变三台PC机的地址,直接接到S3526-AC上,重复测试过程,结果与上面的试验情况相同。
根据在R2611下进行的访问控制试验,在R2611上不存在源、目的地址反掩码比较位匹配问题,可以将源地址反掩码比较位与目的地址反掩码比较位设置不同长度,能汇聚访问控制的命令条数。
将S3526-AC上只设置二层功能,三层上的子接口与访问控制功能设置在R3640E上,结果各业务访问控制试验成功。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包括测试的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和测试结果等内容。
通过本文档的指导,可以有效地进行三层交换机的测试工作。
测试目的三层交换机是用于在网络中实现数据包转发和路由功能的设备。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目的是验证其在网络中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目的如下:1.验证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2.测试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性能,如转发速率、丢包率等。
3.确保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如防火墙功能等。
测试环境本次测试的环境如下:•三层交换机品牌型号:XXX•操作系统:XXX•网络拓扑:XXX•测试设备:PC、路由器等测试步骤步骤一:配置三层交换机1.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表,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3.配置三层交换机的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步骤二:测试基本功能1.确保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正常工作,如链路状态、端口状态等。
2.测试三层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功能,通过发送数据包,验证交换机的转发表是否正确更新。
步骤三:测试路由性能1.使用测试工具(如ixia)生成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数据包,发送给三层交换机。
2.监控三层交换机的转发速率、延迟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
3.对比测试结果和预期性能,评估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性能。
步骤四:测试安全性能1.配置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列表(ACL)、端口安全等。
2.发起各种类型的攻击(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观察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
3.分析三层交换机对攻击行为的响应能力,评估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能。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步骤中所描述的测试方法和工具,得到的测试结果如下:•基本功能测试:所有基本功能正常工作,交换机的转发表正确更新。
•路由性能测试:转发速率达到预期,延迟和丢包率在可接受范围内。
•安全性能测试:三层交换机对攻击行为有较好的响应能力,安全性能良好。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三层交换网络,探究其在数据传输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网络性能的提升。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
三层交换机采用了Cisco的Catalyst系列,路由器采用了Cisco的ISR系列。
PC机作为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三、实验过程1. 配置三层交换机首先,我们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上进行基本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样,交换机就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配置路由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此外,我们还需要配置路由表,以便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3. 连接设备在完成配置后,我们需要将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进行连接。
通过使用网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局域网。
在局域网中,三层交换机负责交换数据包,路由器负责转发数据包,PC机作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测试网络性能在搭建好网络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发送大量的数据包,我们可以测试网络的吞吐量和延迟。
三层交换机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目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而传统的二层交换机只能根据MAC 地址来转发数据包,效率较低。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三层交换机在数据传输中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能够更快地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此外,三层交换机还支持更多的网络协议,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三层交换机在现代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三层交换机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以满足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一、背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三层交换机在企业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三层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以及对网络故障进行快速排查和修复,有必要进行全面的三层交换机测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三层交换机测试方案。
二、测试目标1.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基础功能,包括转发性能、路由功能、访问控制列表等。
2.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包括STP协议、VRRP协议等。
3. 测试三层交换机对不同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包括IPv4、IPv6等。
4. 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包括防止网络攻击和入侵的能力。
三、测试步骤1. 环境搭建在测试前,需要搭建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多个三层交换机、PC端和测试设备。
通过连接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测试各种情况下的三层交换机性能。
2. 基础功能测试在测试环境中,通过发送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数据包,测试三层交换机的转发性能。
观察其转发速度和吞吐量,确保其性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同时,测试其路由功能,包括路由表的建立和更新、路由协议的选择等。
此外,还要测试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功能,以确保其能够正确过滤和限制网络流量。
3. 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测试为了测试三层交换机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能力,可以模拟网络中的链路故障和设备故障。
观察交换机在这些故障情况下的行为表现,包括链路恢复的速度、数据的转发路径选择等。
测试STP协议和VRRP协议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它们能够实现网络的快速收敛和冗余。
4. 兼容性测试针对不同的网络协议(如IPv4和IPv6),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兼容性。
确保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和转发IPv4和IPv6流量,并且支持相关的协议和技术。
5. 安全性测试测试三层交换机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模拟不同类型的攻击,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观察交换机的防御能力。
此外,还需测试交换机对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的支持程度,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四、测试工具进行三层交换机测试时,可以使用各种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Spirent TestCenter等。
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配置实验总结三层交换机作为一种网络交换设备,除了基本的交换功能外,还具备了路由功能。
在网络中,路由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并进行实验总结。
一、实验环境本次实验环境如下:1. 三台计算机,分别连接在三个不同的子网中,IP地址分别为:- 192.168.1.2/24- 192.168.2.2/24- 192.168.3.2/242. 三层交换机,具备路由功能,连接以上三个子网。
二、实验步骤1.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接口IP地址三层交换机需要为每个接口分配IP地址,以便能够在不同的子网之间进行路由转发。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为三个接口分别配置IP 地址:- 接口 VLAN 1:192.168.1.1/24- 接口 VLAN 2:192.168.2.1/24- 接口 VLAN 3:192.168.3.1/24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配置:```interface vlan 1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vlan 2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vlan 3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no shutdown```2. 配置路由为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中配置路由。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将两个子网之间的路由添加到路由表中。
假设需要从192.168.1.0/24子网中的计算机访问192.168.3.0/24子网中的计算机,需要将192.168.3.0/24子网的路由添加到路由表中。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配置:```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其中,192.168.3.0 255.255.255.0表示需要访问的目标子网,192.168.2.2表示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三层交换机静态路由配置实验原理三层交换机是一种具备路由功能的网络设备,它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
静态路由是一种简单的路由配置方法,需要手动设置路由表项来指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下面是三层交换机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的基本原理:1. 网络拓扑: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具有多个网络子网的拓扑结构。
这可以包括多个三层交换机和多个连接的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或主机)。
2. IP 地址规划:为每个网络子网分配唯一的 IP 地址范围。
确保每个子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并根据需要分配子网掩码。
3. 三层交换机配置:在每个三层交换机上,配置接口 IP 地址。
这些地址应该属于不同的子网,并且应该与相应网络接口的IP 地址一致。
4. 路由配置: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命令来设置路由表项。
通过设置适当的路由表项,可以指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在三层交换机上,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配置静态路由:• ip route <目标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地址>:将目标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映射到下一跳地址。
下一跳地址可以是连接到其他网络的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
例如: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 表示将目标网络地址为192.168.2.0/24 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地址192.168.1.2。
5. 测试连通性:完成路由配置后,可以进行连通性测试。
通过向不同网络的主机发送数据包,并检查是否能够相互访问,可以验证静态路由配置是否成功。
请注意,静态路由配置是一种最基本的路由配置方法。
在更大规模和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需要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 等)来实现更灵活和自动化的路由选择。
测试第三层交换机
本次比较测试中,有几款产品支持第三层交换。
为了考察其三层性能,我们使用IXIA1600和ScrIPtMate软件对吞吐量、延迟等指标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几款第三层交换机在静态路由情况下的第三层交换性能。
在介绍我们如何进行测试之间,我们先介绍一下第三层交换的概念。
第三层交换机,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它是路由器和二层交换机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三层交换的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主机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
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
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 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
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
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 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
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
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现在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做一次第三层测试的。
以神州数码D- Link出色的第三层交换机DGS3308TG为例。
我们将该交换机的8个千兆端口与IXIA1600测试仪上的8个千兆端口联接在一起。
我们对第三层交换机DGS3308TG进行配置,将8个端口分别设置成为8个不同的VLAN,而后为每个VLAN设定IP地址。
而后我们对IXIA的8个端口进行配置,将它们的IP地址设置在所联接的端口的IP子网内,然后开始进行相关的测试。
我们在进行第三层交换的测试与第二层的测试在项目上、网络的拓扑上相似,主要是吞吐量、部分网状或者全网状全双工吞吐量测试(视不同的交换机而定),延迟测试,帧丢失率测试,B TO B测试。
千兆骨干交换机三层性能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