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分、交渡道岔检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8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3 甲股前尖轨距顺坡终点S3 1435 1435 H2 09#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273mm12#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170mm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复式交分道岔一、复式交分道岔简介:复式交分道岔,是缩短车站咽喉长度、减少车道用地、提高调车作业效率的良好设备。
其长度略长于单开道岔,而其作用相当于两组对向单开道岔,因此可以缩短站场长度,特别在复线及多线区间的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等衔接的咽喉区,采用复式交分道岔配合交叉渡线,更为明显。
二、复式交分道岔的常见病害及原因:1.曲尖轨侧磨严重道岔铺设先天不良及侧线接发车多是曲尖轨侧磨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锐角辙叉部分无论甲股还是乙股,无论前锐角辙叉,还是后锐角辙叉,与前后连接线路是否直顺成为复交道岔能否保证养护维修质量的关键。
复式交分道岔往往作为正线咽喉道岔的连接道岔,如果两组道岔的型号不一致,辙叉的转辙角度不同,势必在正线道岔与复交道岔锐角辙叉间形成一条不规范的曲线,成为原始病害。
这样,在复式交分道岔曲股过车的情况下,恶化了列车通过的条件,增大了对曲尖轨及直基本轨的撞击,缩短了设备使用的寿命。
2.转辙器电务方钢安设不正确(1)在转换过程中有“绷劲”,造成电动转辙机动作电流大,扳动不灵活。
ZD6型转辙机一般情况下动作电流多≤2.2 A,而现场的复式交分一般调整为2.5 A,且受气温变化影响较大。
(2)复式交分道岔转辙器安装不良造成道岔拉杆在转换过程当中有蹭碰木枕或表示杆与拉杆丁字铁互相摩擦的现象,现场为防止这类现象,往往通过劈裂木枕边缘,打磨掉丁字铁一侧等方法加以克服,治标不治本。
3.可动心轨跳动及双头螺栓折断由于轨下基础薄弱,捣固质量不高,通过总重达到一定数量等原因,可动心尖轨跟端5孔鱼尾板辗轧变形、间隔铁磨耗极易造成尖轨跟端双头螺栓折断,严重时出现可动心尖轨跳动现象。
4.转辙机动作电流大,存在反弹现象(1)转辙部分尖轨跟端轨底部分与基本轨轨底接触,造成ZD6型转辙机动作电流过大。
(2)尖轨跟端或可动心尖轨跟端整治轨端不平顺时,在双头螺栓与五孔鱼尾板间加垫弹簧垫圈或铁片,造成反弹。
(3)因为双头螺栓容易折断,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存在把第二条双头螺栓改为普通鱼尾螺栓的现象,造成尖轨跟端过死,扳动不灵活。
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道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有关标准和规范。
2.准备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如尺子、直角尺、镊子、试棒、电压表等。
二、外观检查1.检查道岔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锈蚀等情况。
2.检查道岔上的标志标识是否清晰可见。
3.检查道岔的固定螺栓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三、位置及开闭情况检查1.检查道岔的位置是否正确,轨距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道岔的开闭情况,确保在正常工作模式下。
四、各种杆、杆架检查1.检查道岔机械杆、电动杆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2.检查道岔杆架的稳固情况,无倾斜、松动等现象。
五、导轨检查1.检查导轨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的磨损或凹凸不平的情况。
2.检查导轨的轨距、轨面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导轨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六、道岔心检查1.检查道岔心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2.检查道岔心的转动是否灵活,无卡滞、偏移等情况。
七、定位器检查1.检查定位器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螺栓是否牢固。
2.检查定位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准确控制道岔的开闭动作。
八、电气设备检查1.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查道岔的接触器和电缆连接是否牢固,无破损、断裂等情况。
2.检查道岔电缆的绝缘状态,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
九、动力设备检查1.检查道岔的动力设备(如驱动机、传动装置等)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未松动。
2.检查动力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正常提供足够的动力。
十、试验和调整1.进行开闭试验,观察道岔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开闭灵活、无卡滞现象。
2.如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可以发现并及时解决道岔存在的问题,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触网交叉线岔测量作业指导书1主要内容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检测交叉点两侧定位点拉出值,交叉点位置,两工作支相距500~800mm处的抬高量,锚支800mm处的抬高量,线岔始触区位置等参数。
2适用范围适用于管内普速铁路接触网交叉线岔的检测作业。
3周期及作业条件检测周期:6个月作业条件: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取远离作业方式,也可利用停电天窗开展静态检测。
4检测作业1.作业准备(1)人员:不少于5人。
(2)工、机具:接触网激光测量仪、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照明用具、通讯工具等。
2.作业程序(1)单开道岔:图1单开道岔示意图①检测顺序为从始触区依次测量(始触区→两工作支高差→交叉点→定位点→锚支800处抬高)到下锚支800处抬高。
(如图1)②单开道岔检测:线岔始触区(A区):侧线工作支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600-1050mm范围内,正线工作支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600-1050mm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两工作支高差的标准状态值(B区):当两支接触线均为工作支时,两线相距500mm、800mm处,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15~25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不大于20mm。
交叉点位置的标准状态值(C区):交叉点应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 范围的横向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0mm。
线岔承力索交叉处,两承力索垂直间距不小于60mm。
定位点测量的标准状态值(D区):使用激光测量仪对支柱定位点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进行测量。
接触线高度要求:标准状态为设计值±30mm。
接触线拉出值要求:标准状态为标准值±30mm。
非支抬高的标准状态值(E区):非支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800mm处,非支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60-90mm,并向下锚方向均匀抬升。
(2)复式交分道岔:①检测顺序为从始触区依次测量(始触区→两工作支高差→定位点→交叉点→两工作支高差)到两工作支500mm-800mm处的高差。
道岔检查工具及方法道岔是铁路上的重要设备,用于实现列车的换轨、分离和合并。
为了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道岔进行检查和维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道岔检查工具和方法。
一、常用的道岔检查工具1.道岔测器:道岔测器主要用于测量道岔的几何尺寸,如道岔的曲线半径、交叉角度、轨距等。
道岔测器通常由测量杆、测量头和指示表组成,通过将测量头放置在道岔上,可以准确测量和记录道岔的各项几何参数。
2.轮压检测仪:轮压检测仪用于测量道岔轨道和车轮之间的压力。
在列车经过道岔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压力会对道岔的运行产生影响,通过使用轮压检测仪可以及时发现轮压异常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
3.温度计:温度对道岔的运行也有影响,特别是在极寒或酷热的环境中,道岔的拉伸和收缩可能影响道岔的定位和闭锁。
因此,使用温度计测量道岔的温度并记录下来,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问题。
4.角度测量仪:角度测量仪通常用于测量道岔的交叉角度、道岔铁盖板调整角度等。
通过测量道岔的角度可以判断道岔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是否需要调整或维修。
5.置换闭锁测量仪:置换闭锁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道岔的置换闭锁长度和置换开度。
通过测量置换闭锁长度和置换开度,可以判断道岔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移和闭锁位置,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
二、道岔检查方法1.目视检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检查道岔的状态和外观,特别是检查道岔的道牙、道床、道岔铁盖板等部位是否存在损坏、变形或锈蚀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道岔轨距、道岔的直线通道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几何检查:使用道岔测量仪对道岔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如道岔的曲线半径、交叉角度、轨距等。
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道岔的几何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复。
3.轮压检测:使用轮压检测仪对列车经过道岔时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压力进行测量。
通过检测车轮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判断道岔是否存在毛病,是否需要进行相关修复工作。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检查:观察道岔外观,包括钢轨、道牙、轨枕等部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破裂或锈蚀情况。
2.测量检查: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道岔的道距、道心高、道心宽等尺寸,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操作检查:操作道岔手柄或电动机,检查道岔的切换是否流畅、灵活,无卡滞现象。
4.联锁检查:检查道岔的联锁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认道岔切换时是否能够正确地实现信号灯的相应。
5.绝缘检查: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道岔绝缘件(如斜铁、对轨尖、心轨等)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确认绝缘是否完好。
6.方位检查:对道岔的各个部件(如拉杆、转辙器、心轨等)进行检查,确认其位置与安装要求一致。
7.焊接检查:检查道岔的焊接连接是否牢固,无断裂、开裂或焊缝不合格等情况。
8.润滑检查:检查道岔的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润滑油是否充足,润滑点是否通畅。
9.环境检查:检查道岔周围的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无杂物堆积或碍触障碍物。
以上是复式交分道岔的一般检查方法,具体操作应根据道岔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同时,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普通单开道岔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
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
三、50kg/m 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
菱形道岔检查方法
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菱形道岔轨距检查地点
注:乙股检查地点比照甲股进行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
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
(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
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
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 +”;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a »
四、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水平检查的顺序及地点
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
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
向为导曲线后部。
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
拉一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
六、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及其记录表
1、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应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地点正确点对应到记
录表上填写。
2、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见附表)。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一、普通单开道岔各部分轨距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 尖轨前顺坡终点S基2 尖轨尖端S尖3 尖轨中部S尖中4 尖轨跟端直股S跟直5 尖轨跟端曲股S跟曲导曲线起点处6 尖轨跟端后直股S直(前)距跟端1.5米7 导曲线前部S导曲(前)距导曲线起点3米8 导曲线中部S导曲(中)9 直股中部S直(中)10 直股后部S直(后)11 导曲线后部S导曲(后)距导曲线终点4米12 辙叉曲股前S叉曲(前)13 辙叉曲股中S叉曲(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4 辙叉曲股后S叉曲(后)15 辙叉直股后S叉直(后)16 辙叉直股中S叉直(中)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17 辙叉直股前S叉直(前)二、道岔上轨距加宽递减三、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标记设置示意图菱形道岔检查方法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除外,还必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以及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和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
编号检查地点说明1前锐角辙叉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2 叉心中3 叉前端4钝角辙叉前半部叉后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5 前半部叉心中6 后半部叉心中7 后半部叉后端8后锐角辙叉叉前端同时量查找间隔和护背距离9 叉心中10 叉后端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序号检查地点测点实际轨距尺寸水平备注9号12号测点9 121 甲股前锐角辙叉跟S1 1435 1435 H1 02 甲股前锐角辙叉中S2143591-48143591-48××辙叉心宽50至心宽20mm断面处3 甲股前尖轨距顺坡终点S3 1435 1435 H2 09#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273mm12#复交该处距直线尖轨尖端2170mm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交分交渡道岔检查方法交分交渡道岔是铁路线路中连接两条不同铁路干线的重要元件,也是铁路运行安全的关键部分。
在运营过程中,对交分交渡道岔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是非常必要的,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
首先,在检查交分交渡道岔之前,需要检查相关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包括信号机、开启按钮、锁闭机构等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异常报警信息。
其次,进行可视检查。
使用裸眼、放大镜等工具观察道岔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完整,并检查有无明显的损坏、松动、毛刺等情况。
特别注意检查道岔轨股、尖轨、才轨、扳道器、护心轨和斗形轨等部分。
然后,使用手感觉检查。
手感觉检查主要是通过手来触摸检查道岔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有松动的现象。
同时,还要检查道岔如翼轨、尖轨、才轨、扳道器、护心轨与斗形轨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接下来,进行动态检查。
动态检查主要是通过作运营模拟,观察道岔的切换过程中是否有卡滞、卡阻、抖动等现象。
同时,还要观察道岔切换后轨道间是否有适当的间隙,是否与信号机、信号灯配合良好。
此外,还需要对交分交渡道岔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记录包括道岔切换过程中的时间、切换方式、运动方式、切换时信号系统的状态等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日后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定期进行道岔的维护保养工作。
包括对道岔进行润滑、紧固螺栓、更换磨损的部件等工作,定期清理道岔上的杂物和积水,确保道岔的良好运行。
总结起来,交分交渡道岔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可视检查、手感觉检查、动态检查和记录。
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道岔存在的问题,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保持道岔的良好状态,铁路运行的安全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交道岔检查的甲、乙股方向确定:
站在岔跟端脸向车站、分左右、左股为甲、右股为乙,检查的起点为始端。
以该端左侧(面向钝角部分)一股线路为甲股的检查走向,该端右侧(面向钝角部分)线路为乙股的检查走向。
二、甲股与乙股检查走向的范围划分:(见下图)
三、检查水平时的基准股确定:(见下图)
当基准股高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正“+”;反之,当基准股低于非基准股时,水平为负“—”。
四、复式交分道岔轨距水平检查的顺序及地点
五、复式交发分道岔开口、支距、动程、矢距、正矢等项目的检查位置
甲、乙两股导曲线均由短轴中分为两个部分,起点方向为前部,终点向为导曲线后部。
在前后两锐角辙叉的跟端,分别量取其后开口的中点;于该两中点之间
拉一弦线(即长轴线)为基准线,以短轴与该弦线的交点为支距原点0,分别量取甲股导曲线前后部及乙股导曲线前、后部各支距点的支距,如下图所示。
六、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及其记录表
1、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应根据现场检查的实际地点正确点对应到记录表上填写。
2、复交道岔的检查记录表(见附表)
检查日期
前锐角辙叉前双转辙器钝角辙叉后双转辙器后锐角辙叉
叉
后
端
叉
心
中
查
照
间
隔
护
背
距
离
顺
坡
终
点
尖
轨
尖
尖
轨
中
尖轨跟可动心短
中
轴
导
曲
线
中
曲
中
外
矢
可动心尖轨跟尖
轨
中
尖
轨
尖
顺
坡
终
点
查
照
间
隔
护
背
距
离
叉
心
中
叉
后
端
直
股
曲
股
跟
端
中
间
由
间
跟
端
直
股
曲
股
甲股
轨距
水平××××××××××乙股
轨距×
水平×××××××××××其他及临时补
修日期
甲股轨距
水平××××××××××乙股轨距×
水平×××××××××××其他及临时补
修日期
部位
项目
菱形道岔的检查方法
一、检查方法
菱形道岔的检查,除普通单开道岔的检查内容要求外,还须检查前后锐角辙叉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叉心中的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钝角辙叉前、后半部的叉前、叉后端的轨距、水平,叉心中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轨距,如图:
1
2
3
5
6
4
8
9
10
7
甲股
乙
股
菱形道岔检查地点表
乙股检查记录比照甲股进行。
二、检查记录
菱形道岔检查记录簿格式为《修规》工线—4,如下:
工线一4
菱形道岔检查记录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