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 第4课时 练习课(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一第2~4题。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初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会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若干张。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这些数会怎样变化?(口算题卡出示)7.8 0.104 12.852.口算。
(口算题卡出示)4.1+4.1+4.1= 8.2+8.2=6.3元=( )角 5.4元=( )元( )角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PPT课件, 显示风筝专卖店的一角,动态、醒目地逐一闪动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随着PPT课件的播放,老师叙述导入:秋高气爽的双休日,是放风筝的好课时教案[教师用书] 五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时候,几位小朋友正在买风筝,准备去放风筝呢……提出问题:如果你要买风筝,你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在学生争相说出要买哪种风筝、买几个、怎样列式计算后,教师给出3.5×3的板书,并导入新课。
三、独立尝试,交流,发现方法1.人人动手,尝试独立计算。
2.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根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把这道算式转化成小数加法来计算,结果是买3个这样的风筝一共要10.5元。
方法二:3.5元=3元5角3×3=9(元) 5×3=15(角)9元+15角=10元5角把3.5元转化成3元5角,分别计算出元和角,再相加,得到买3个风筝一共要10.5元。
方法三:3.5元=35角35×3=105(角) 105角=10.5元把3.5元转化成35角,根据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把角转化成元,同样得到买3个风筝一共要10.5元。
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练习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练习 P25教学目标: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观察P25 ,第8题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三、独立练习 P25 9 学生独立解答四、挑战题 P26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课后小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练习P26教学目标: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方程的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有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2-6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1、填一填。
如果用c表示总价,表示数量,a表示单价,那么c= a= =2、阅读教材53页主题图,理解图意,解决下列问题:(1)一只空杯子重()克,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天平出现了(),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比()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的质量。
(2)、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如果将水设为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试用的式子表示()。
(3)、再增加100克砝码,发现(),它们的关系的式子表示()。
(4)、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
现在两边的质量()。
它们的关系用的式子表示()。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根据定义判断方程。
(1)、像100+=250这样的式子,称为方程。
请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2)、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是(),二要()。
判定上面哪些式子是方程?2、请自己写几个方程,相互展示交流。
三、过关检测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5+3 〉10 ( ) 6×9=54 ( )1+=8 ( ) 5=3+2 ( )28+12=40 ()5(a+3)=35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把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5粒,刚好分完。
列方程:(2)每个小朋友分5颗糖果,有个人,共有90糖果. 列方程;四、整理学案。
第4课时小数乘小数(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教学内容教科书P6例4,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第1、2题和P9~10“练习二”第9~12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能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乘小数,知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结合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感,增强估算和验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乘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课件出示习题。
指名板演,全班练习。
师:小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小数是怎样计算的?【学情预设】学生用竖式计算后回顾计算法则: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都是小数乘法,都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2)]【设计意图】复习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回顾和巩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为学习稍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科书P6例4。
课件出示教科书P6例4。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并小组交流。
师:计算时大家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先按一般方法计算,发现并引出问题: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积应该是四位小数,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运算过程。
(板书运算过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第一,要数清楚两个因数中小数的总位数,弄清楚应补上几个0;第二,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探究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完成教科书P6“做一做”第1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说课集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数乘法练习题3.学生准备计算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整数乘法。
2.提问: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是什么?3.过渡到小数乘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小数乘法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例题:计算0.5×0.4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1)按整数乘法计算;(2)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位置: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和。
5.学生练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三)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例题:一瓶饮料的价格是3.5元,买4瓶需要多少钱?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练习题:完成小数乘法的计算题。
2.实践活动: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实录1.导入环节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整数乘法,谁能告诉我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是什么?生1:整数乘法是先乘后加。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小数乘法,你们觉得小数乘法会是什么样子呢?2.探究小数乘法环节师:请大家看这个例题,0.5×0.4,你们能尝试解决吗?生2:我可以先算5×4,得到20,然后再把小数点往左移两位,得到0.2。
师:很好!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我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3.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环节师:现在请大家看这个实际问题,一瓶饮料的价格是3.5元,买4瓶需要多少钱?生4:我可以先用小数乘法计算3.5×4,得到14,所以买4瓶饮料需要14元。
4.1比较图形的面积(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我今天要上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第4.1节比较图形的面积。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种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种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种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具体步骤。
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比较两种不同图形面积的步骤写下来,让学生可以通过板书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比较图形面积的题目,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答案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学习效果,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种不同图形面积的方法,并且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也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践情景,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比较图形面积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设计实践情景时,我需要确保它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关于两个花园面积比较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来比较两个花园的大小。
这样的实践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比较图形面积的概念。
方程的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有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2-6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1、填一填。
如果用c表示总价,表示数量,a表示单价,那么c= a= =2、阅读教材53页主题图,理解图意,解决下列问题:(1)一只空杯子重()克,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天平出现了(),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比()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的质量。
(2)、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如果将水设为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试用的式子表示()。
(3)、再增加100克砝码,发现(),它们的关系的式子表示()。
(4)、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
现在两边的质量()。
它们的关系用的式子表示()。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根据定义判断方程。
(1)、像100+=250这样的式子,称为方程。
请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2)、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是(),二要()。
判定上面哪些式子是方程?2、请自己写几个方程,相互展示交流。
三、过关检测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5+3 〉10 ( ) 6×9=54 ( )1+=8 ( ) 5=3+2 ( )28+12=40 ()5(a+3)=35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把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5粒,刚好分完。
列方程:(2)每个小朋友分5颗糖果,有个人,共有90糖果.列方程;四、整理学案。
课后反思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1.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两道例题突出转化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转化的思想。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找到相等关系,方程是依据相等关系列的,学生在前面两节课初步感受了相等关系,能找出简单问题的相等关系。
本节课寻找较复杂问题的相等关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探究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方程的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有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2-6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1、填一填。
如果用c表示总价,表示数量,a表示单价,那么c= a= =2、阅读教材53页主题图,理解图意,解决下列问题:(1)一只空杯子重()克,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天平出现了(),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比()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的质量。
(2)、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如果将水设为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试用的式子表示()。
(3)、再增加100克砝码,发现(),它们的关系的式子表示()。
(4)、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
现在两边的质量()。
它们的关系用的式子表示()。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根据定义判断方程。
(1)、像100+=250这样的式子,称为方程。
请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2)、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是(),二要()。
判定上面哪些式子是方程?2、请自己写几个方程,相互展示交流。
三、过关检测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5+3 〉10 ( ) 6×9=54 ( )1+=8 ( ) 5=3+2 ( )28+12=40 ()5(a+3)=35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把粒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5粒,刚好分完。
列方程:(2)每个小朋友分5颗糖果,有个人,共有90糖果.列方程;四、整理学案。
第3单元 小数除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
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教学方法】:
指导练习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
检验一下。
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2.列竖式计算。
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
指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
(3)组织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
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
(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军”的
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
(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
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
题相关。
(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果的多少倍?
(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加以解决。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
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均节约的费用,就要知道一定时期
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每月的节约费用。本
题要注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年,一个是一个季度。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
(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
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与被除数比较,最后观察除数的特点,看
看有什么规律。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
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大于1,
则商小于被除数。)
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
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
四、自我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8÷0.16= 57.04÷0.023 72÷0.24 1.25÷0.8
2.在○里填上“﹥”“﹤”或“﹦”。
1.256÷0.4○1.256 33.6÷4.2○33.6
0.875÷2.5○0.875 5.69÷1○5.69
3.航航用5.88米的彩纸做圆环,做一个圆环需彩纸0.056米。这些彩纸可
做多少个圆环?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
六、作业:某市出租车公司规定:3km以内8元,超过3km,每千米收1.5元(不
足1km按1km计算),张红乘做出租车从家到图书馆,支付车费15.5元。你知道
她家离图书馆最多有多少千米吗?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10题:34.5÷6=5.75(元) 21÷3=7(元) 5.75﹤7
第8题:455÷6.5=7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