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化学 第9章 第2节 课时分层训练29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9)中学华中学组 设计:王兰柱 审核:李美慧一、选择题1、(2018·武汉联考)三种气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 r (X)<M r (Y)=0.5M r (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三种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B .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YC .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的体积均为2.24 L ,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olD .20 ℃时,若2 mol Y 与1 mol Z 体积相等,则Y 、Z 气体的压强比为2:12、化学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B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燃料C .PM2.5(2.5 μm 以下的颗粒物)的污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D .氢能是清洁能源,工业上电解水法制大量氢气符合节能减排理念解析 A 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而不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错误;B 项,煤的气化中碳与水反应生成CO 和H 2,液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醇,使其成为清洁能源,错误;C 项,PM2.5指固体颗粒对环境的污染,人类使用的能源大多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较多的固体颗粒造成污染,正确;D 项,氢能是清洁能源,但电解水消耗大量的能源,电解水法制大量氢气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错误。
3、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B )A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B .二氧化碳通过Na 2O 2粉末C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D .将锌粒投入Cu(NO 3)2溶液解析 A 项,氢气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发生的反应为CuO +H 2=====△Cu +H 2O ,固体由CuO 变为Cu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B 项,二氧化碳通过Na 2O 2粉末发生的反应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固体由Na 2O 2变为Na 2CO 3,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C 项,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反应前后各物质均为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D 项,将锌粒投入Cu(NO 3)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Zn +Cu(NO 3)2 === Zn(NO 3)2+Cu ,固体由Zn 变为Cu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课时分层作业(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若发现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A.第七周期0族B.第八周期第ⅠA族C.第六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ⅦA族B[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118号元素,所以若发现119号元素,则应该在第八周期第ⅠA族,故正确选项是B。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C[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所在的族序数。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32B[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即共有16个族,A错误;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B正确;若是相同短周期中第ⅡA族、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1;第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存在,故同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原子序数差为11;第六周期,其中由于有镧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25,C错误;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且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故相邻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或18或32,D错误。
]4.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共有18个纵行。
第1纵行(除氢以外)为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是第18纵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元素位于第3纵行B.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占10个纵行C.第18纵行所有元素的最外层均有8个电子D.第16纵行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B[第18纵行中氦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第16纵行中的(Po)为金属元素,铝位于第13纵行,从第3纵行到第12纵行共10个纵行为过渡元素。
排查落实练十三有机化合物一、正误判断1.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互相结合,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饱和链烃称为烷烃。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最简单的烷烃。
其分子式为CH4,结构式为,是一种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四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
(√> 3.通常情况下,甲烷等烷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在氧气中燃烧,能与溴水、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4.甲烷与氯气的第一步取代反应为CH4+Cl2CH3Cl+HCl,生成的一氯甲烷可与氯气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氯代物。
这四种氯代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油状液体。
(√> 5.乙烯主要从石油中获得,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苯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获得,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 6.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分子呈平面形结构。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其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7.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与溴水可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CH3CHBr2。
(×>8.苯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有机溶剂,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为,呈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所以苯具有易取代(C6H6+Br2C6H5Br+HBr,C6H6+HO—NO2错误!C6H5—NO2+H2O>,能加成(>,难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性质。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一、选择题1.(新题预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棉花、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⑤淀粉、油脂、蛋白质、塑料、橡胶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⑥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A.②④B.①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选A。
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例如溴单质等,错误;④Na2CO3与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同时饱和Na2CO3溶液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⑤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
【加固训练】(2019·包头模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解析】选C。
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遇碘水不变蓝色,A项错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能使氨基酸发生变性,B项错误;花生油属于酯类,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水解生成氨基酸,C项正确;氨基酸生成二肽,是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当同种氨基酸脱水,生成2种二肽;异种氨基酸脱水,也可以生成2种二肽,所以共有4种,D项错误。
2.(2019·枣庄模拟)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A. B.CH3CH CHCOOHC. D.【解析】选C。
A项含有酚羟基和羧基,显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但是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B 项分子中含有羧基,显酸性,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是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项分子中含有羧基,显酸性,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由于连接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正确;D项分子中无羧基,所以无酸性,有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由于连接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可以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课时分层训练(九) 碳的多样性(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是一种温室气体,但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反应物B.将过量CO2分别通入CaCl2溶液、Na2SiO3溶液、NaHCO3溶液、Ca(OH)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Na、Mg的失火均可用CO2灭火D.CO2、CO、SiO2均为酸性氧化物A[B项,过量CO2通入CaCl2溶液、Ca(OH)2溶液不能得到沉淀;C项,Na 着火生成的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同时Mg与CO2反应生成C,不能用CO2灭火;D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
]2.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Ca(OH)2溶液,③饱和Na2CO3溶液,最终有白色浑浊出现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只有② D.只有③D[CO2不与CaCl2溶液反应,过量的CO2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Ca(HCO3)2,无浑浊出现。
CO2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由于Na2CO3溶液为饱和溶液,且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因此,反应后有NaHCO3固体析出,即出现白色浑浊。
]3.(2018·长沙模拟)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粉末(NaHCO3),加热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D[D项,加入适量Ba(OH)2溶液,与Na2SO4和Na2CO3均反应,同时引入了杂质NaOH。
]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分离CO2和CO并干燥,图中止水夹c、d分别接两球胆,现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溶液是( )A.NaHCO3饱和溶液;12 mol·L-1盐酸;18.4 mol·L-1硫酸B.Na2CO3饱和溶液;2 mol·L-1硫酸;NaOH饱和溶液C.NaOH饱和溶液;2 mol·L-1硫酸;18.4 mol·L-1硫酸D.2 mol·L-1硫酸;NaOH饱和溶液;18.4 mol·L-1硫酸C[根据CO2、CO的性质可以判断必须先将CO2吸收,后收集CO,最后再将CO2释放出来并收集。
(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29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微课时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29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微课时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9版高考化学微一轮复习第29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微课时练的全部内容。
第29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微课时一、选择题1.(2018·山西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值变大B.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AgCl小C.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D.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物质的溶解都是吸热的解析:K sp只与温度有关,A错误;AgCl溶液中存在:AgCl(s) Ag+(aq)+Cl-(aq),Cl-浓度越大,则溶解的AgCl越少,B正确;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SO 错误!)增大,K sp值不变,故c(Ba2+)减小,C错误;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D错误.答案:B2.(2018·昆明一中月考)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
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 [Ag(NH3)2]++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C.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D.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解析:AgCl为难溶电解质,在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正确;Ag+与氨气分子结合生成二氨合银离子,导致银离子浓度减小,促使AgCl(s)Ag+(aq)+Cl-(aq)正向移动,说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B正确;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壁上是银单质,C错误;浓硝酸能够中和一水合氨,使反应Ag++2NH3·H2O Ag(NH3)错误!+2H2O逆向移动,Ag+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生成沉淀,D正确。
课时规范练29沉淀溶解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盛有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滴0.1 mol·L-1的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向其中再滴加2滴0.1 mol·L-1 KI溶液,可见有黄色沉淀,由此可得出K sp(AgCl)>K sp(AgI)B.相同温度条件下,AgCl在不同浓度的盐酸中,溶解度不同,但K sp是相同的C.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一定越小D.已知:20 ℃的溶解度:AgBr>AgI,将AgBr与AgI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Br沉淀多于AgI沉淀2.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均会增大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 O32-(aq)+CaSO4(s)CaCO3(s)+S O42-(aq)C.盐酸中,CaCO3的溶解度大于CaSO4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3.(2022福建厦门高三质检)某温度下,分别向10.00 mL 0.1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M)(M为Cl-或Cr O42-)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L1表示-lg c(Cl-)与V(AgNO3)的变化关系B.M点溶液中:c(N O3-)>c(K+)>c(Ag+)>c(H+)>c(OH-)C.该温度下,K sp(Ag2CrO4)=4.0×10-12.0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则曲线L2中N点移到Q 点4.(2021江苏徐州模拟)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九)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A组专项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1.(2015·福建高考)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95812238】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聚氯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A项错误;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经氧化最终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B项正确;丁烷只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结构,C项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项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95812239】A.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C.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D[在酸性条件下,中的C—O单键断裂,生成CH3COOH 和C2H518OH。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和蛋白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在米汤中加入食盐,可以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C.“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硫、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D.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都能水解,最终水解产物都为葡萄糖A[氨基和羧基既是氨基酸的官能团,也是蛋白质的官能团,氨基能与酸反应,羧基能与碱反应,A项正确;米汤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I2变蓝,加碘食盐中无I2,只有KIO3,因此米汤遇加碘食盐不能变蓝,B项错误;酸雨是大气中硫、氮的氧化物溶于水造成的,与含碳的氧化物无关,因为饱和碳酸的pH约为5.6,pH<5.6的降水才能称为酸雨,C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项错误。
]4.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图是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以下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其分子式为C15H22O5B.不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可用乙醚萃取C.除氢原子以外,分子中的其他原子均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水解反应C[形成四个单键的碳原子及与其相连的4个原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C项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95812240】A.乙烯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加成反应B.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 ℃制乙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发生的反应属于乙醇的氧化反应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同C[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项错误;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 ℃制乙烯发生的是消去反应,B项错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利用了重铬酸钾的氧化性和乙醇的还原性,C项正确;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乙烯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多,D项错误。
]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14O3B.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中和反应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12O3,A、C错误;只有C===C与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该有机物最多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7.分子式为C5H8O2的脂肪酸与分子式为C4H10O的醇发生酯化反应,最多能够生成酯的数量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A.12种B.18种C.24种D.32种D[分子式为C5H8O2的脂肪酸可以写为C4H7—COOH,—C4H7有8种结构,分子式为C4H10O的醇有4种结构,故发生酯化反应最多生成4×8=32种酯,故选D。
]8.(2016·江西三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导学号:95812241】①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②聚乙烯、油脂、蛋白质、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③氨水、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④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⑤干馏、裂化、盐析都是化学变化⑥植物油、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A.1个B.2个C.3个D.4个A[①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虽然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是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①错误;②聚乙烯、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光导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②错误;③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③错误;④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④正确;⑤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盐析是物理变化,⑤错误;⑥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⑥错误。
]9.(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已知二羟甲戊酸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二羟甲戊酸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产物的分子式为C8H18O4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C.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D.标准状况下,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C[A项,分子式应为C8H16O4,错误;B项,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错误;C项,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能将醇羟基氧化成醛基,正确;D项,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应为33.6 L,错误。
]10.山梨酸是应用广泛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如下,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6H8O2B.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C.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可与醇发生取代反应B[1 mol山梨酸分子中含2 mol ,故1 mol山梨酸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O与Br2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11.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4O2,分子中含有羧基。
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D.能与碳酸氢钠反应A[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含有官能团和—COOH。
]12.(2016·大庆质检)分子式为C6H12O2且可以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不考虑立体异构)有()【导学号:95812242】A.5种B.6种C.7种D.8种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和蚕丝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C.人体内的蛋白质不断水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D.我国居民传统膳食以糖类为主,淀粉、脂肪都是糖类物质B[A项,塑料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C项,蛋白质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氨基酸;D项,脂肪不是糖类。
]1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95812243】①棉花、蚕丝和聚乙烯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②甲烷、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③等质量的乙烷、乙烯、苯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由多到少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⑤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单键,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⑥石油分馏和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⑤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聚乙烯是塑料,①错;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键,⑤错;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⑥错。
]15.(2017·湖北八校联考)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吲哚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与苯丙氨酸互为同分异构体B.吲哚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C.1 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消耗5 mol H2D.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四种结构B[1个吲哚乙酸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而1个苯丙氨酸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吲哚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H2的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B项正确;1个吲哚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1 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最多消耗4 mol H2,C项错误;吲哚乙酸的结构如图,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六种结构,取代位置分别为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D项错误。
]16.有机物M可用于合成香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M中有2种含氧官能团B.1 mol有机物M可与1 mol NaOH发生反应C.有机物M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1 mol有机物M最多能与3 mol H2反应C[由题给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M中含有羟基和酯基2种含氧官能团,A项正确;M中只有酯基能和NaOH发生反应,B项正确;M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M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反应,故1 mol M最多能与3 mol氢气反应.D项正确。
]B组专项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5分钟)17.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0H18O4,在酸性条件下完全水解1 mol该酯可得到2 mol乙醇和1 mol羧酸,该羧酸的结构有()A.7种B.8种C.9种D.10种C[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0H18O4,完全水解1 mol该酯可得到2 mol乙醇和1 mol羧酸,说明羧酸为二元羧酸,设该羧酸为M,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10H18O4+2H2O===M+2C2H6O,由质量守恒可知M的分子式为C6H10O4,可以看作丁烷的2个氢原子被两个羧基取代,正丁烷的二元取代物有6种,异丁烷的二元取代物有3种,共9种。
]18.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式为C12H20O2;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⑤1 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 mol NaOH;⑥1 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3 mol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