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特色空间塑造探析_杨扬
- 格式:pdf
- 大小:147.43 KB
- 文档页数:2
0 引言2020年11月苏州市召开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加强运河“活保护”,精心打造“运河十景”,通过此举激发运河沿线城市活力。
平望镇作为运河十景其中一景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但近年来不合理的更新策略致使镇区出现风貌特色破坏、文化传承困顿等问题。
如何让小镇焕发活力,就需要根据镇区实际发展状况重新思考适合镇区的更新方法。
城市触媒理论通过介入新的元素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其他现存元素变化,它是一种渐进式的设计方法,为拥有传统风貌的小镇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在此基础上,以触媒理论为指导,以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探讨一种新的更新模式,通过触媒点的塑造与完善,激发街区持续与渐进式的革新。
1 城市触媒理论1.1 城市触媒的概念及类型“触媒”本意指催化剂,“触媒效应”指事物在发生变化过程中起到的促进效果或媒介作用[1]。
城市触媒的目标是通过区域旧有元素的提炼重塑或者少数新元素的植入,与区域原有元素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性渐进式的发展。
美国城市设计师韦恩·奥图(Wayne Atton)和唐·洛干(Donn Logan)1989年首次将触媒效应引入城市研究领域,形成了城市触媒理论,他们认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导入的新元素可以激发和改造相关元素的作用,从而促进城市更新,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环摘要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是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在城市化背景下发展逐渐滞后,其活化更新迫在眉睫。
文章以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研究城市触媒理论在小镇核心街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遵循触媒选择—触媒植入—触媒激活的逻辑思路,探寻触媒载体与街区活力塑造的结合点。
针对街区居住环境质量不佳、人口结构失衡、文化特色丧失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确定物质与非物质触媒元素,并通过点线面三个层面的媒介构建来达到提升街区活力的目的,从而推动小镇发展并提升其文旅价值。
关键词 城市触媒;有机更新;运河小镇中图分类号 TU984.13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2.06Abstract Pingwang Town in Wujiang District of Suzhou City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along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its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lagging behind, and its activation and renewal is imminent. Taking the core block of Pingwang Tow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catalyst theory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ore block of the town. Following the logical thinking of catalyst selection, catalyst implantation and catalyst activ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point of catalyst carrier and block vitality shaping.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unbalanced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los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lock, the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catalyst elements are determined in a targeted way, and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vitality of the block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media construction at the three levels of point, line and surfa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and to enhance its cultural tourism value.Key words urban catalyst; organic renewal; canal town作者简介:黄业祥(1997—),女,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基于触媒理论的运河小镇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核心街区为例Research on the Renewal Strategy of Canal T own Based on Catalyst Theory: A Case of the Core Block of Pingwang T own i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黄业祥Huang Yexiang境 [2, 3]。
文章编号:1673-94931201103-0097-08中圈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特征探析Study on the Catalyst Effect of Urban Complex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陈肠金广君徐忠摘要: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城市综合体的加速发展,使其成为城市化深度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表征。
本文首先对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类型特点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在当前城市发展阶段下.城市综合体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触媒;并指出活性、修改性和选择引导性是衡量城市综合体“触媒性”的三个主要指标,触媒性及其强弱决定了城市综合体对周边环境及城市整体影响效应的特征和强度;进而揭示出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在效果上具有正负两面性,在空间上具有梯度性和指向性,在时间上具有阶段关联和动态变化的特征。
本文旨在为合理导控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 科学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塑造健康的城市形态提供参考。
Abstract:Currently,China's 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plex,and makes it as a symbo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economy has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Firstly,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concept intension and type features of urbancomplex.Accordingly,it is believed that under the c舢trrent phase of urban development,urban complex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catalyst.Then three key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the catalyst feature of urban complex ale presented as activity, modifiabilityand selectivity.Catalyst feature and its strength determine the features and intensity of influence effect from urban complex to its surrounding and the whole city.Finally,it isrevealed that catalyst effect of urban complex has bo也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 in e 任bct.has gradientand directivity in space,and also has features ofphase correlation and dynamic change in time.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hope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guidance of the catalyst effect of urban complex,and for scientific guidance of city construction with healthy form.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城市综合体;触媒性;触媒效应 Keywords:Rapid Urbanization;Urban Complex;Catalyst Feature;Catalyst Effect1950年代以来。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工业遗产更新研究——以南京1865创
意产业园为例
陈雷音;秦健;杜博宇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24()2
【摘要】工业遗产具有触媒特质,可以通过小规模的改造与注入新元素带动其本身和周围区域的协同发展。
文章首先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对园区的物质和非物质触媒要素进行了选择和分析。
其次,提出了建筑功能整合、文化产业融入和设立博物馆等完善和塑造触媒的途径。
最后,从政策的支持和文化产业措施的转型完善两方面对触媒进行了控制和引导。
以期为城市内部工业遗产的更新再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4页(P128-131)
【作者】陈雷音;秦健;杜博宇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设计策略——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E11栋为例
2.基于SWOT分析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
3.工业遗产园区的导视系统设计研究——兼谈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
现状及改进4.基于边缘效应的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以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5.工业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策略研究——以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02被逐步应用于各个方向:霍林第一个将韧性引入生态学用来描述生态环境系统在遭受扰动后仍能维持稳定的能力;20世纪末,社会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将研究从自然生态学发展至社会生态学[2]。
城市规划者也开始意识到城市系统更需要增强灾害风险的预警与响应能力,故将“韧性”概念扩展到城市的研究中。
韧性概念的具体演进历程如表1所示。
1.2韧性城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韧性”概念被逐步引入城市规划中,国内外的学者将韧性与城市规划当中的环保与安全结合起来,形成了“韧性城市”的理论体系。
总结出许多关于“韧性城市”理论的评价标准与发展的框架结构,从而描绘出城市韧性的表现特征,关于城市韧性水平的评价标准包括研究对象的韧性组成要素、韧性发展的特征与韧性阶段[3]。
表2为部分学者或组织提出的城市韧性的表现特征与评价标准。
2蓝绿空间概念与规划2.1蓝绿空间概念蓝绿空间的概念与绿色基础设施及其相关景观规划概念十分相似,如绿道和生态网络[4]。
将绿色基础与环境规划连接起来,主要目的是在设计开发城市环境的同时改善摘要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韧性城市是目前国土空间优化与发展的新目标。
蓝绿空间作为一个包括自然、水体及人工绿色空间的网络系统,不但能减少气候变化与人为建设影响,还能提供丰富的复合功能。
本文以韧性城市理论为主线,通过提高水文生态的绩效及复合功能的服务,进一步推进美好城市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 韧性城市;蓝绿空间;规划策略中图分类号 TU984.1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2.18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people are fac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brought by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resilient city is a new goal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omeland space. Blue-green space, as a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 natural, water and artificial green spac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construction, but also provide rich and complex functions. Taking the resilient city theory as the main lin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hydro-ec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services with composite functions, which further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ity.Key words resilient city; blue-green space; planning strategy现代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多种类型的风险与灾害所产生的严峻挑战,气候的影响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洪水、大暴雨、大旱灾与火灾等灾祸 [1]。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远郊地铁站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远郊地区。
然而,远郊地区的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建设远郊地铁站及其周边区域。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远郊地铁站及周边区域规划的核心是要提供一个便捷、舒适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首先,远郊地铁站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需求。
远郊地铁站的位置应该方便居民的出行,附近应有公交站点和停车场,以方便人们换乘和停放私家车辆。
此外,地铁站内应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便利的服务设施,如自动售票机、洗手间和便利店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
其次,远郊地铁站周边的规划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在站点周边,应规划建设居住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
居住区的建设可以提供住房选择,吸引更多人前来定居。
商业区的建设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店和服务设施,方便居民购物和就业。
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提供娱乐、健身和社交活动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远郊地铁站周边还可以规划建设绿化空间和文化设施。
绿化空间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和放松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
文化设施的建设可以提供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最后,远郊地铁站及周边区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
例如,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来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应合理规划道路和人行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出行。
综上所述,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远郊地铁站及周边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出行需求、生活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远郊地铁站及周边区域规划能够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营造城市的开放空间杨希文(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州 510405) 摘 要:城市空间的扬抑、开闭有序使城市充满活力与生气;城市空间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城市为人们营造人性、开放的积极空间。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 场所 人性的积极空间CONSTRUCT URBAN OPEN SPACESY ang X iwen(C 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 uangzhou University G uangzhou 510405)Abstract :Opening and closing an urban space in an orderly way can make a city be full of vig our and vitality.The urban space should be an exchange place between men ,that between men and s ociety and als o the one between men and nature ;therefore cities can construct active spaces of human nature for people.K eyw ords :open space of city places active space of human nature作 者:杨希文 女 1962年5月出生 副教授E -mail :yyxx w w0512@ 收稿日期:2006-05-12 穿行在城市的广场、街道、风景区、住宅区,空间的变换使我们的视线不断地感觉风的气息、树的气息、人的气息、街道的气息以及在阳光下屹立的建筑与斑斓的影像。
城市的轮廓清晰而鲜活。
穿行中我们体会着城市空间的扬抑、开闭有序;广场与建筑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我们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建筑与我们在互相感知、互相对话、互相交流。
基于触媒的城郊商业街区场景化空间营造Catalyst-based Scenic Space Creation in Suburban Commercial Blocks■从晚婷 CONG Wanting 赵秀敏 ZHAO Xiumin 石坚韧 SHI Jianren【摘 要】 文章阐述了商业街区历史沿革,引入触媒和场景理论,探讨场景空间的媒介作用。
结合实例,聚焦杭州城郊商业街区空间活力,提出场景化的活力策略,根据触媒元素和场景化分析,最终进行总体场景化构建,旨在为城市商业街区活力空间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触媒;场景;商业街区;活力营造【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ommercial blocks, introduces catalyst and scene theory, and explore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scene space.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it focuses on the spatial vitality of the suburban commercial blocks in Hangzhou, and proposes a scenic vitality strategy; based on the catalyst elements and scenic analysis, it carries out the final scenic construction, aim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dynamic space creation of urban commercial blocks.【Keywords】 catalyst, scene, commercial block, vitality creation0 引言关于“商业步行街”,相关文献主要将其分为人性化设计、场所精神、行为心理、活力营造、步行街区几个方面:关惠中(2016)提出将“体验式设计”融入商业步行街空间,旨在调动多感官体验、促进行为参与,使步行街空间更具活力[1];余就荣(2017)认为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重要构成要素,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行的需要及行为心理特征分析[2];林幼丹(2012)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设计,应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出发点,兼顾地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性化”购物环境,从而繁荣商贸从晚婷,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7级研究生;赵秀敏,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石坚韧,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城市触媒理论运用方法探讨城市化进程发展至今,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城市进入空前规模的开发建设阶段,新城的兴起伴随着旧城老城区的衰败。
城市复兴计划慢慢提上日程,“城市复兴”概念产生于20实际下半叶,涉及针对失去活力地区的再生,d 对失去生态平衡地区的环境进行修复,以及改善旧城邻里的人际关系,提升商业活力,促进就业等众多方面。
一.城市触媒含义1.1城市触媒触媒(Catalyst)也被称做催化剂,在化学领域中指一小块物质,它的作用是改变和加快反应,而自身在反应却不会被消耗。
而城市触媒理论是20世纪末80年代初,建筑师韦恩·奥图通过对美国中西部典型城市的复兴案例进行分析,在《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的理论。
城市触媒是指能促进城市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加快和改变城市发展的新元素,即引入新元素,引发某种“链式反应”促进城区的发展,从而使城市按照人们的意愿持续地,稳定地发展下去。
(图1)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城市触媒可以是城市整体中的某一个物质元素,如城市中的CBD综合体,城市触媒也可以是一种建城思潮,一个标志性事件或者是特色活动。
由于这些元素的存在与介入,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并向城市外围进行辐射,从而带动一大片区的发展。
1.2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片区复兴在历史文化街区引入“触媒”可以快速地激活古城的活力,形成以点带面的影响作用,针对不同的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应该正确的的分析触媒战略的应用角度,全方面解读、多角度考虑街区衰弱的原因。
城市触媒的发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城市触媒的建立与更新。
该阶段主要以修复人文资源,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潜力分析,树立历史街区的文化定位,塑造片区城市特色,刺激片区的社会经济活动。
第二阶段:城市触媒产生初步效益阶。
该阶段主要以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注重片区发展的整体化,对不和谐的发展势头进行及时的调整。
第三阶段:片区在城市出煤的刺激下持续、稳定发展。
基于视觉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舒缓感特征探究———以上海杨浦滨江、虹口滨江为例作者:陈强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4期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居民的精神压力骤增,抑郁、脾气暴躁等症状变得越来越常见。
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6.76亿人存在精神问题,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精神障碍,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
健康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帮助人们舒缓压力、欣赏生命。
缓解紧张情绪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
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视觉感知有减轻压力的功效。
Kaplan提出“恢复性环境”能使人们更好地从心理疲劳以及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2];有学者认为人在校园环境中的视觉感知可以起到减压,消除疲劳的作用[3]。
视觉感知是一种审美体验,它被定义为一种偏好,与积极和消极的情绪相关。
研究证明景观视觉感知在群体层面存在着可以定量分析、寻找客观规律的可能[1]。
1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爬梳,总结出5个与舒缓感相关联的视觉感知特性,选取上海市杨浦滨江段和虹口滨江段为调研基地,对基地内游玩的行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SD语义差别法和相关性分析法,比较不同空间给人舒缓感的强弱,探究舒缓感与5个视觉感知特性的相关性强弱,并转化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舒缓感的设计策略。
2 构建舒缓感的视觉感知语义差异量表空间舒缓感的视觉感知因子可以从相关理论中寻找支撑,继而通过调研检验。
理想主义强调美的规律是秩序和统一;经验主义重视线条美,关注复杂性、变化性、一致性;吉普林认为多样性、复杂性、部分隐藏和新奇是画意美的基本特征;开普兰夫妇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复杂性、一致性、可读性和神秘性是美的景观要素;桑塔亚那认为形式美学层次包括统一、平衡、比例、协调;环境行为学的唤醒理论强调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不一致性;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强调了私密性和识别性。
笔者归纳得出5 个与舒缓感可能相关的视觉景观评价因子,分别是复杂度、协调性、开阔度、趣味性、自然度。
装饰装修天地城市触媒理论与旧城区更新浅析余琦长安大学陕西省710000摘要:旧城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经过若干年的积淀和发展,酝酿出丰厚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城市铸就了独有的物质环境风貌与精神气质。
根据“城市触媒”理论,策略性引进的新元素,可以复苏城市中现有的元素且不需彻底地改变它们,而且当触媒激起这样的新生命时,它也影响了相继引进的城市元素的形式、特色与品质。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原理;旧城区;更新根据韦恩.奥图和唐.洛干的城市触媒理论,如果我们站在“化学家”的角度看待城市的发展,把它当做一个化学反应去看,每个城市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这样它们之间产生的反应我们是可以通过加入或创造某些“触媒元素”进行调控的。
规划片区的元素与发展是可控的,在植入新元素之前,每个旧元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之前盛行的人文主义、系统主义、形式主义等都有各自的盲区,而且都建议城市应该具有简单而统一的特征。
它颠覆了之前单一的改变形式,不受限于任何手段而是从不同角度去改变城市发展。
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最大特点。
一、城市触媒理论的内涵城市触媒能够促使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在城市中策略性的植入触媒元素,通过对触媒元素的塑造引起周边环境质量的改变。
通过触媒元素与周边区域的相互作用,逐步推动后续城市建设持续、渐进地发展。
城市触媒可以是城市物质形态中的某一元素,例如,一个建筑实体的建造、一个街区的改造、一片城市中心区的开发等,也被称为实体触媒;城市触媒元素也可以是一种虚拟的非物质形态,例如颁布的一条法律,出台的一种政策,甚至是开展的一项活动,也可以称为虚体触媒,只要这些虚体触媒发挥出良性的作用,都可以刺激城市更新发展。
它从精神层面去改变城市居住者的生活状态,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
无论是“实体触媒”还是“虚体触媒”,其都应该是地区活力的来源,对刺激周围环境和事物起积极正面的作用,只要对触媒运用恰当,无论在小范围内还是区域性的影响,其“触媒效应”都是巨大的[1]。
城市建筑综述 2019年3月第16卷总第312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41城市触媒理论的文献综述陈劼(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城市触媒理论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被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对中外城市规划方法形成了深刻影响。
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国际、国内的城市触媒理论研究文献,厘清理论的细化与分支,关注理论的前沿发展。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Literature Review of Urban Catalyst TheoryChen Jie(School of Ar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Abstract: U rban catalys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Since it was formally put forward in the 1980s, after years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i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urban planning methods in global.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ort out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literature on urban catalyst theory, clarify the refinement and branches of the theor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rontier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Key words: urban catalyst theory; urban renewal; literature review1城市触媒理论(Urban Catalysts )“触媒(catalysts)”,指催化剂——以少量物质促成显著的化学反应,高效率运行的同时,该物质原本质量与属性损耗少或者不损耗。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马仲坤发布时间:2023-05-08T02:30:58.411Z 来源:《建筑创作》2023年5期作者:马仲坤[导读] 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时代变化更新,一些曾经繁荣的历史文化街区已出现不同程度衰败。
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地发展主要见证,但是当前其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匮乏、功能混乱情况,缺乏运用保护更新措施解决其所面对实际问题。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时代变化更新,一些曾经繁荣的历史文化街区已出现不同程度衰败。
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地发展主要见证,但是当前其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匮乏、功能混乱情况,缺乏运用保护更新措施解决其所面对实际问题。
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可通过对当地物质环境改善,对各种建设活动进行控制,以及对历史人文脉络进行延续等措施,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供全新发展思路。
本文以城市触媒原理为基础,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并就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就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在城市里,历史文化街区所体现的就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精华,所以,相关人员不仅要对它加以保护,而且要对它进行持续的更新和发展。
一、城市触媒理论及历史文化街区理论综述(一)城市触媒理论所谓“触媒”,其实就是“催化剂”的别名,指的是一种无需消耗就可使化学反应发生速度加快或改变的过程。
触媒因素的引入,能促进周围环境有机改变,进而促进周围地区发展。
从城市发展视角来看,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是在触媒元素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将媒介理论应用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不仅能推动城市理论更新,同时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摘要:每座城市的发展都伴随着历史与文化的不断更替和碰撞,而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尤为直观地体现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里。
本文基于城市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的保护和更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市触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参考文献前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是指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保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浓缩,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精髓所在,因此不仅要进行保护,还要不断使其更新与发展。
1.概述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众多历史因子的交融经历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1]。
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了历史文化缩影中最具有特色的代表。
城市历史的变迁会对整个城市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此背景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则变得更为必要。
在保护历史,保护文化的前提下,对文化街区的保护就显得迫在眉睫。
如何保护,如何在发展中使其凸显出自己的特色,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研究透彻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将其文化精髓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1.1研究的理论意义在城市触媒理论中,触媒只是对城市小部分或某一个点进行触发,但其极有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触媒效果,这时就需要在触媒过程中,对后期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触期是按照规划进行发展。
采用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可运用缓慢的方式进行,使其发展更新后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看似缓慢的方式,在对历史文化街进行保护与更新中却变得非常实用。
研究城市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的实践意义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城市触媒理论在我国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经大量的应用实例证明,城市触媒理论为我国以后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减少了更新和发展中的错误和损失。
摘要历史建筑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街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无序性开发、建筑毁坏严重、文化性缺失等问题,随着我国对历史街区复兴的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化改革的加速发展,国土资源愈发紧张,推动了城市历史街区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在进行的许多街区改造过程中,不合理的改造与更新措施严重削弱了城市的历史肌理与文化底蕴,由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根提出的“城市触媒”设计策略可以激活城市中原有元素的情况下而不需完全的改造它们,而且它们可以有利的转化引入触媒元素的品质、特征与形式。
随着城市触媒理论在中国的快速兴起,作为激发历史街区更新极佳的切入点,本文选取国家历史名城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中更新的策略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通过对城市触媒理论的相关论述,将国内外历史街区实践的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剖析,探讨其共性与异同,并总结了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中的运作的四个步骤。
其次,对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历史进行现状调研与分析,从历史背景、建筑分布和概况、街区分类、街区的空间分析、原始触媒元素的分析,总结出街区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最后,对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进行触媒策略性设计,从原始触媒的重塑、新元素的引进和塑造,提升现存的元素三方面,结合满铁附属地与商埠地的背景重点建设以民国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街区。
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历史街区在城市触媒理论下的更新、运作手段与触媒元素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层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具有价值意义。
关键词:城市触媒;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更新Research on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 Block in Zhongshan road of Shenyang Based on Urban Catalyst TheoryAbstract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uilding is humanity's common cultural heritage, historical block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damage, a disorderly development, lack of badly damaged buildings, culture and so on,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historic district renewa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increasingly tens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historic district become a new target.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ny blocks, the un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measures have seriously weakened the historical texture and cultural deposits of the city. The "urban catalyst" design strategy proposed by American architects Wayne Attoe and Don Logan can activate the original elements in the city without completely transforming them, and they can transform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of the introduced catalyst elements. As an excellent entry point to stimulate the renewal of historical blocks, the theory of urban catalyst is rising rapidly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Zhongshan road historical district of national historical name Shenyang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urban catalyst theory renewal in historical district.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lassic cases of the practice of historical blocks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commonality a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summarizes the four step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urban catalyst theory in the historical blocks through the relevant exposition of the urban catalyst theory.Second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Zhongshan road historical block in Shenyang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of the block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building distribution and general situation, block classification, block spatial analysis and primitive catalyst element analysis.Finally, the catalyst strategy is designed for Zhongshan road historic block in Shenya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remolding the original catalyst, introducing and shaping the new elements, and improving the existing element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with the the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ulture was buil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affiliated land of Manchuria railway and the affiliated land of commercial port.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China's historical blocks in urban catalyst theory, operation means and catalyst elements frommateriality to immateriality, and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Zhongshan road historical blocks in Shenyang.Key Words:Urban Catalyst; Shenyang Zhongshan Road; Historic District; Renewa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 我国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的新需求 (1)1.1.2 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更新的适应性 (4)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5)1.2.1 研究目的 (5)1.2.2 研究意义 (5)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3.1 研究内容 (6)1.3.2 研究方法 (7)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8)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8)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10)1.5 研究技术路线和框架 (12)1.5.1 技术路线 (12)1.5.2 论文框架 (13)2 城市触媒理论相关研究 (14)2.1 相关研究 (14)2.1.1 城市触媒理论的概念及原理 (14)2.1.2 城市触媒的可用元素和管制分类 (17)2.1.3 国外城市触媒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20)2.1.4 国内城市触媒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23)2.2 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 (28)2.2.1 国外案例分析 (28)2.2.2 国内案例分析 (31)2.2.3 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 (33)2.3 本章小结 (34)3 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街区更新中的运作 (36)3.1 历史街区原始触媒的选取与重塑 (36)3.1.1 原始触媒的选取 (36)3.1.2 原始触媒的重塑 (38)3.2 历史街区新触媒的引进与激活 (42)3.2.1 新触媒的引进 (42)3.2.2 新触媒的激活 (43)3.3 历史街区触媒反应的后续指导与调节 (44)3.3.1 触媒反应的后续指导 (44)3.3.2 触媒反应的后续调节 (45)3.4 历史街区触媒反应的释放与反哺 (46)3.4.1 触媒反应的释放 (46)3.4.2 触媒反应的反哺 (47)3.5 本章小结 (47)4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现状调研与分析 (48)4.1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建筑现状调研 (48)4.1.1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历史沿革 (48)4.1.2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建筑分布 (51)4.1.3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风貌评估 (53)4.1.4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建筑概况 (60)4.2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分类研究 (61)4.2.1 空间形态 (61)4.2.2 交通组织 (63)4.2.3 巴洛克肌理 (66)4.3 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空间分析 (68)4.3.1 功能布局 (68)4.3.2 高度控制 (70)4.3.3 停车位布局 (71)4.4 原始触媒元素分析 (72)4.4.1 物质性形态 (72)4.4.2 非物质性形态 (75)4.5 SWOT分析 (75)4.6 本章小结 (77)5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在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 (79)5.1 以原始触媒为基础自下而上式重塑 (79)5.1.1 点触媒——建筑单体 (79)5.1.2 线触媒——街巷尺度 (83)5.1.3 面触媒——公共空间 (85)5.2 以民国文化为主题还原历史风貌 (86)5.2.1 民国文化与商业的融合 (86)5.2.2 民国特色公共设施体系 (89)5.2.3 民国地域文脉整体协调 (92)5.3 以历史肌理为基底发展空间格局 (96)5.3.1 满铁文化与巴洛克肌理的织补 (96)5.3.2 满铁文化与场所精神的延续 (97)5.3.3 满铁文化与城市文脉的耦合 (99)5.4 本章小结 (100)结论 (101)参考文献 (103)附录A 中山路历史街区调查问卷 (106)附录B 中山路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基本情况 (11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18)致谢 (119)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20)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我国历史街区更新模式的新需求中国历史悠久,遗留历史街区居多,随着人口迅速的增长,土地资源紧张,相继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急需解决,反映在全国范围一些历史街区空心化严重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