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复习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有心·细心·用心——中考古诗鉴赏复习策略一、做熟悉考纲的有心人:学习考纲是为掌控复习总方向。
我们要抓住考纲关键词,不偏不倚地展开复习。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七-九年级:1、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
2、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3、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孝感市2015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1、古诗词阅读理解考查内容:材料源自于教科书,以呈现一首古诗词为主,设一个填空题与一个简答题。
2、考查对于古诗词内容、情感、主旨①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②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③。
紧紧抓住这三个方面要开展好古诗词鉴赏复习工作,熟悉考纲是前提。
二、当解析考点的用心人:归纳考点是为明确复习重点。
我们要分析考查形式和考查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备考。
【真题回放1】《语文试题(样题)》次北固山下王湾8、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1分)【考查点1】对诗句场景、情感内容的理解。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考查点2】对托物寓理名句的赏析。
【真题回放2】《中考复习指导》(五)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宋词惯用的写法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这首词也不例外,上阙写的是,下阙抒发了将士们的思家报国之情。
【考查点1】对整首词景物、情感内容的理解。
2、谈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包含的情感。
【考查点2】对情感复杂抒情名句的赏析。
【考点和角度】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考点解析】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图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的古诗文复习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下面给出一些中考古诗文复习的策略,帮助考生进行高效复习,提升成绩。
一、了解命题规律中考古诗文考试主要涉及古诗鉴赏和古文阅读两个方面。
考生要了解中考古诗文命题的规律,了解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要关注历年中考的真题,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内容分布。
通过了解命题规律,考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古诗文的复习离不开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考生应该熟悉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和常用修辞手法。
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三、多读经典课文考生要多读经典的古诗文课文,对其中的语言、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选择重要的篇章,进行注释和诠释,对其中的文学阐释、修辞手法和韵律进行研究。
通过对经典课文的深入阅读,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在考试中做到心中有模糊,记录有成翰。
四、多做题进行巩固做题是检验对古诗文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
考生可以从各种题型中进行选择,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并进行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巩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五、积累写作素材中考古诗文考试中,除了阅读理解和鉴赏分析外,还有写作部分。
考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写作素材,拓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重点古诗文进行背诵,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行感悟性的写作。
通过积累写作素材,考生可以在写作环节上取得较好的发挥。
六、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地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难易程度,将复习内容划分为小目标,每天或每周完成一个小目标。
不要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质量和深度。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保证复习的效果和效率。
七、做到综合复习古诗文复习要做到综合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
语文古诗复习计划一、古诗复习计划古诗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制定一个合理的古诗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1. 制定计划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复习的目标,例如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等。
2. 收集资料在复习前,收集一些古诗的资料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获取诗歌的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等内容。
3. 分类整理根据不同的诗人、时代和题材,将古诗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将其按照诗人的代表作或者时代背景进行归类,便于后续的复习和记忆。
4. 掌握背景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等,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百科资料或者阅读相关的专题文章等方式进行学习。
5. 多方位阅读除了阅读原文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注释和赏析等内容来拓宽对古诗词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较好的解读材料或者阅读评论家的批评文章,了解不同的解读视角和观点。
6. 反复背诵背诵古诗是巩固记忆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优秀的古诗进行背诵,重点关注其中的韵律、句式和表达方式等。
7. 做练习题通过做一些古诗相关的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鉴赏题目或者相关的考试题目进行练习。
8. 定期复习定期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巩固所学内容,避免知识遗忘。
可以将复习时间安排在每周或者每月的固定时间段,制定复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复习。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细致计划与实施,相信可以更好地复习语文古诗,提升自己的能力。
希望以上的复习计划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语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在中考中,对古诗文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古诗文复习的策略。
一、抓住重点中考要求考生熟悉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因此复习时要抓住重点。
可以通过查看近几年中考的试卷,了解出现的古诗文的范围和题型,确定复习的重点。
可以结合教材,仔细分析每篇古诗文的主题、情感、艺术特点等要点,弄清楚每篇诗文的主要内容。
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考的古诗文,比如大部分考生都掌握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鹳雀楼》等,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游刃有余。
二、背诵诗文古诗文的背诵是中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背诵可以让古诗文更加深入地融入记忆中,对古诗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背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朗读、默读、跟读等方式进行背诵。
还可以结合一些诗文的注释和翻译,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背诵时要注意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的准确,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更好地诠释诗文的意境。
三、积极参与讨论在中考前期,可以组织小组或者与同学一起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可以分析每篇古诗文的内容、主题、意象以及艺术手法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也可以互相出题、解题,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提高自己对古诗文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四、做题训练中考中常出现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因此要进行适量的题型训练。
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试卷,熟悉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套路。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题干的理解和分析,不仅要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诗文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还要注意选项的对比分析,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通过做题训练,可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解题能力,为中考打好基础。
五、背诵名句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常常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3例题【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问题: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意。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易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此题中,“故”“尝”“谓”“恨”“及”(这几个词语在课内都学过)应进行直译;而为了使句子通顺,还得进行意译,即适当地增加一些词语,如“深”“真谛”“自己的书法”。
【答案】所以山谷曾经认为自己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一)翻译文言语句,可以参考以下五点:1.保留法:人名、官名、朝代、年号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古诗文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复习内容。
以下是中考古诗文复习的一些策略。
1.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要素在复习古诗文之前,首先要了解古诗文的基本要素,包括诗歌的体裁、意象、抒情手法等。
这些基本要素对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情感非常重要。
2. 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古诗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文化载体,了解古诗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对于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目的非常重要。
3. 阅读经典古诗文通过阅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词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4. 熟悉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包括对古代文学流派、作者、作品等的了解。
在复习古诗文时,要熟悉古代文学常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背景和意义。
5. 多做题目,不断总结归纳在复习古诗文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通过做题可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
6.注意记忆古诗文的内容较为复杂,记忆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复习时可以通过背诵古诗文的方式进行记忆,同时也可以将重点内容或关键词制作成卡片,随时进行复习,以加深印象。
7.积累一些复习材料和参考书籍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积累一些有关古诗文的复习材料和参考书籍,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文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解析和讲解古诗文的视频和文章,以帮助自己更全面地理解和理解古诗文。
8.时间合理安排在复习古诗文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只顾着复习古诗文而忽视了其他的科目和考试内容。
合理安排时间,将复习时间分配到不同的科目和内容上,以确保全面复习。
中考古诗文的复习需要全面、系统的准备,要注重理解和记忆。
通过上述策略和方法,相信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古诗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复习方案上传:汪萍更新时间:2013-3-4 20:15:34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为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哲理诗、爱国诗和怀古(咏史)诗等。
近年来考查律诗,尤其是五律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随着考试题型的变化,律诗篇幅稍长,容易从多个角度寻找命题点。
一、常见题型1.赏析性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
2.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的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与恰当与否。
二、命题角度(内容)1.理解诗词内容概括诗词大意,感知诗词的意象,领会诗词的意境,品味关键字句,分析表这方式【一般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等,题材类别归类,概括语句内容等】。
2.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咨蚤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概括诗词主旨,感悟诗词蕴含的哲理等。
3.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1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借代、夸张、双关、设问、反问等;%1分析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打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用典等;%1品味语言风格,如作家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等;语言风格如简洁、含蓄、凝练、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1评价相关字句等。
4.积累相关资料资料1:体现诗词整体艺术表现特色(含构思、艺术技巧)的词语: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乂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乂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资料2:体现诗词情境氛围的词语: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生机勃勃……资料3:体现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多用曰语明白如话三、解题技巧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并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分析并理解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梳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借助经典案例,实践古诗词鉴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重点古诗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古诗词深层意境的理解。
2. 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运用。
3. 个性化解读和审美价值的提升。
1. 课堂导入: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总结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为学生提供鉴赏的依据。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点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点。
3. 深入研究一位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古诗词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赏析文章和诗人研究,评估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专题九:古诗文积累【考点透视】:在古诗文积累方面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歌......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文学品味。
”背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优秀古诗文50篇,在考查中要求:一、识记准确,理解正确;二、书写正确、工整、规范;三、按要求灵活选择运用古诗文名句。
【教学目标】:能够背诵并正确书写考纲规定的古诗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16•江西]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并怡然自乐。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雌兔眼迷离。
(5),天涯若比邻。
(6)恨别鸟惊心。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8),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1)博学而笃志(2)黄发垂髫(3)心忧炭贱愿天寒(4)雄兔脚扑朔(5)天涯若比邻。
(6)感时花溅泪(7)长烟落日孤城闭。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笃、髫、贱、朔、涯、溅、淫,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⑥,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⑧,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⑧夕阳西下(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古诗文是中考语文科目的重点之一,复习起来需要掌握大量的诗文知识和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复习策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精读常考古诗文:中考常考古诗文多数都是一些篇幅较短、内容易理解的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
对于这些作品,要进行精读,理解其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掌握其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2. 解读高考古诗文:虽然中考古诗文篇幅较短,但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高考必读的古诗文进行解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岳阳楼》、《江雪》等。
通过学习高考古诗文,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中考古诗文。
3. 熟读名篇诗文:中考常考的古诗文作品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多读名篇可以掌握其中的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和手法。
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进行背诵和默写,如《鹧鸪天》、《桃花源记》、《出塞》等。
通过熟读名篇,可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中考诗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如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意境常常是考点。
对于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要做到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
可以通过课堂笔记和习题中的关键词汇来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材料。
5. 多做题进行练习:中考语文试卷中通常会有一篇或多篇古诗文的阅读题和理解题,通过做题可以巩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6. 参考注释研究诗文: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古诗文,可以参考相关的注释和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可以阅读相应的古代文学研究书籍,了解诗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意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文。
7. 培养鉴赏能力: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是中考古诗文的重要考点之一,要进行经常的积累和培养。
可以多听、读、看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音频、视频或书籍,了解其朗诵和演绎的方式,并对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意境进行理解和鉴赏。
江西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复习方案
吉水三中陈九文
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为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哲理诗、爱国诗和怀古(咏史)诗等。
近年来考查律诗,尤其是五律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随着考试题型的变化,律诗篇幅稍长,容易从多个角度寻找命题点。
与前些年相比,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词阅读题全部为客观试题。
虽然能为考生节约答题的书写时间,但这方面的训练题很难找,更不用说精选题目了。
这样一改题型,学生很难适应,很容易失分。
下面重点说说这类题的特点、命题角度与解题技巧。
一、常见题型
1.赏析性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
2.判断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对明晰的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与恰当与否。
二、命题角度(内容)
1.理解诗词内容
概括诗词大意,感知诗词的意象,领会诗词的意境,品味关键字句,分析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等,题材类别归类,概括语句内容等】。
2.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概括诗词主旨,感悟诗词蕴含的哲理等。
3.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①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借代、夸张、双关、设问、反问等;
②分析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
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用典等;
③品味语言风格,如作家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等;语言风格如简洁、含蓄、凝练、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
④评价相关字句等。
4.积累相关资料
资料1:体现诗词整体艺术表现特色(含构思、艺术技巧)的词语: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
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资料2:体现诗词情境氛围的词语:
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生机勃勃……
资料3:体现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委婉含蓄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三、解题技巧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明材料,找不到根据。
5.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四、训练方法
1.从《诗词鉴赏》中,尽量挑选唐宋诗词中与江西本土有关的这类题型,加以训练;
2.教师多人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命制相关试题,确保训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