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ppt课件说课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3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望岳说课稿望岳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诗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终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或抒真挚友情,或抒豪情壮志,或表隐逸之意,他们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的审美情感,神游美丽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育审美意识。
二是积存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望岳》和《观沧海》这两首诗安排在第30课《诗五首》中的第四、五首,都是登临诗,都借景抒情,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有较多相像点,我想在第三课时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教授,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登临诗的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情与景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见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力量和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语感,进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状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了解杜甫、曹操及相关文学常识。
反复诵读的根底上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表达的思想情感。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诵读力量,鉴赏古诗的力量。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进展朗读训练,逐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语言,感受诗人超群的写作艺术。
二、说教法依据本单元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有: 1、激趣导入法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乐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地。
2、朗读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