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鼠疫传播媒介生物(鼠、蚤)应急控制技术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
鼠疫防控工作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 区鼠疫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冬春季鼠疫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xx 区xxxx年鼠疫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x市xxxx年鼠疫防控工作方案》,结合我旗鼠疫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建立“属地管理、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科学防控”机制,扎实筑牢鼠疫防治“三道防线”,落实以监测检测为基础保护性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密切监测鼠疫疫情,在历史疫源地内和疫区内村屯周围环境全面灭鼠灭蚤,并适当向外扩展。
强化鼠疫疫情监测预警,提高鼠疫防治与应急处置能力。
及时发现和规范处置动物间鼠疫疫情,严防人间鼠疫疫情发生。
(二)具体目标。
鼠疫监测工作完成率xxx%;PCR鼠疫检测能力达到xxx%;动物间、人间鼠疫疫区处理率达到xxx%;医务人员鼠防知识培训覆盖率和准确率xxx%;重点地区灭鼠灭蚤达标率xxx%;重点地区群众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xx%以上,准确率达到xx%以上;涉及鼠疫舆情处置率xxx%。
以旗医院为鼠疫患者救治定点医院,鼠疫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全部转入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提高人间鼠疫病例安全、规范转运能力。
二、工作任务(一)加强鼠疫监测工作。
严格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x鼠疫监测方案》、《xx区xxxx年x月至x月扩大鼠疫监测工作方案》、《x市鼠疫监测工作规范》要求,完善鼠疫监测网络,加大鼠疫监测工作力度,保证工作质量。
1、人间鼠疫监测。
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全旗鼠疫监测站,各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嘎查村卫生室设鼠疫监测员,旗内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均有责任承担监测和防治义务,宣传鼠疫防治知识,在疫源地区开展鼠疫“三报、三不”制度的宣传。
(“三报”即“报告病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三不”即为“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病媒生物(蚊蝇鼠嶂)防制措施和防制方法知识试题与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30题二、多选题:共30题三、填空题:共42题四、名词解释:共20题五、简答题:共73题一、选择题1、鼠密度监测最常用的方法是(B)A、粉迹法B、鼠夹法C、鼠笼法D、盗食法E、粘鼠板法2、室内灭鼠的关键是(D)A、断绝鼠粮B、消除老鼠隐蔽栖息地C、投放毒饵D、完善防鼠建筑和防鼠设施E、使用捕鼠器和粘鼠板3、蝉螂最喜爱的食物是(A)A、香甜油性食品B、腐烂的食品C、酸甜辣的食品D、剩余饭菜E、同类的尸体4、以下哪个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A)A、鼠疫B、乙脑C、登革热D、疟疾E、黑热病5、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蚊种是(C)A.白纹伊蚊B.中华按蚊C.三带缘库蚊D.致倦库蚊E.淡色库蚊6、蝇类主要传播的疾病(A)A.消化疾病的传染病B.呼吸道的传染病C.眼的传染病D.皮肤传染病E.神经系统的传染病7、蝇类传病的主要途径(A)A.污染食物(包括水源)经口B.刺叮吸血C.经伤口D.经皮肤E.经鼻腔,泌尿道口8、我国的主要传疟媒介是(A)A.中华按蚊B.致乏库蚊C.白蚊伊蚊D.骚扰阿蚊E.以上都不是9、蚊的孳生环境是(D)A.大面积的静止清水B.溪流的小溪水C.小体静止清水D.大,小面积均可污水E.以上都不是10、卫生杀虫药剂一般不能与那类化学性质的药物混合使用(C)。
A:不能与酸性化学性质的药品混合使用。
B:不能与弱酸性化学性质的药品混合使用。
C:不能与碱性化学性质的药品混合使用。
D:不能与中性化学性质的药品混合使用。
11、排泄物、分泌物终末消毒后,不得检出(B)。
A、微生物B、病原微生物C、细菌D、真菌12、在医院消毒检测中,物体表面的采样时间是在(D)之内。
A、IhB、2hC、3hD、4h13、空气终末消毒后,不得检出(B)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对自然菌的杀灭率%.,可判消毒合格。
A、乳酸杆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细菌,D、真菌14、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实施时间是:(C)A、2002年5月1日B、2002年11月15日C、2003年4月1日D、2003年11月1515、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D)A.能干扰DNA合成;B.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C.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D.穿透力强。
鼠疫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曾经在历史上造成严重的疫情,并导致了大量人员的死亡。
鼠疫可以通过鼠类和跳蚤的传播,人们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预防方法来避免受到感染。
一旦感染了鼠疫,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针对鼠疫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1.鼠疫的治疗方法:鼠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鼠疫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1)抗生素治疗:在鼠疫患者早期症状出现时,应立即进行抗菌治疗。
针对鼠疫杆菌的常用抗生素有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依小蒙环素等。
治疗期间需要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抗生素对绰病的反应情况,不同个体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药效。
(2)对症治疗: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对日常症状进行缓解和处理,如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者对于严重的头痛或发热症状,也可以使用降温镇痛药物。
2.鼠疫的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必须加强个人的防护,预防措施包括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和带有长袖口罩的防护服,同时还可以涂擦虫媒防护剂以预防跳蚤叮咬。
(2)建立卫生设施:这一点尤其重要,人们需要保持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清洁,以预防鼠疫的传播。
尽可能的消灭鼠类和跳蚤这些害虫并定期对家居进行消毒清洁。
(3)儿童防护:针对儿童的防护措施同样不可忽视,在儿童经常接触动物和宠物的情况下,家长也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防护。
总之,鼠疫这种疾病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尤其是针对鼠类和跳蚤的预防,以及加强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
一旦感染了鼠疫,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的遏制疾病的进一步蔓延,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
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病原体——鼠疫杆菌传播给人。
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以借飞沫传播,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鼠疫的潜伏期2~7天。
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
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发生自然灾害,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状:鼠疫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
鼠疫可分几个类型。
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推之不易移动,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多于1周死亡。
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有较强的传染性。
败血症型最为凶险,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
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1~3天死亡。
预防措施:为预防鼠疫,应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灭鼠时,人切忌误服灭鼠药,尤其是儿童。
发现疫情后疫区应予封锁,立即上报,进行消毒、灭鼠、灭蚤、检疫等紧急防疫处理。
病人应隔离。
接触者要检疫9~l2天。
疫区人员和来疫区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预防接种鼠疫菌苗。
治疗措施:发病后1天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
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
备用药为磺胺类。
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凝血治疗。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病因(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
鼠疫突发疫情应急预案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目前鼠疫已由静止转为活跃,对首都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院位于北京的西部地区,首先接触鼠疫病人的可能性很大,为了贯彻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方针,特制定本预案。
一、鼠疫的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鼠疫疫源地或接触过疫源动物或鼠疫病人,表现为突然发病,出现高热。
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出现被动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侯,迅速虚脱。
4、伴有中毒症候和其他症候群。
(二)、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的F1抗原或血清F1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二、疫情处理原则1、接诊医师立即电话报告医务部、疾控科(白天)、总值班(节假日、夜间),以上部门进一步核实后,指示接诊医师电话报告石景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过程在2小时内完成)。
2、病人就地隔离,等待专用负压救护车转送至地坛医院。
3、接触者的隔离与跟踪观察。
(1)医院被划为隔离观察区域。
(2)密切接触者,包括接诊科室医护人员及就诊人员应就地隔离,隔离期间每日测量体温3次。
,进行磺胺类药物的预防投药。
(3)医院内的其他工作人员及住院病人就地隔离,由医院对其进行医学观察。
(4)同一诊区的门诊病人由医院对其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姓名、详细地址、单位、电话等,登记后方可离去,并由辖区内的疾病控制机构对其进行跟踪医学观察。
4、关闭中央空调系统。
5、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相关医务人员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6、后勤保障部门为相关科室提供必备防护用品:N95口罩,防护服(猴服),乳胶检查手套,一次性手套,护目镜,一次性圆帽、鞋套等。
鼠疫防治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为防止鼠疫传入我县,及时控制和扑灭鼠疫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治,分级负责;加强监测,严防传入;尽早发现,迅速控制。
1.3编制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省鼠疫防治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辖区内的鼠疫防治工作,并将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订。
2.组织管理2.1组织机构2.1.1县卫生部门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鼠疫防治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由卫生应急、医政、疾控中心的负责同志为成员。
负责辖区内人间鼠疫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与组织鼠疫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建立鼠疫防治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保证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向市卫生部门和县人民政府汇报有关信息。
2.1.2县卫生部门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鼠疫防治应急处理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疾病控制、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和后勤保障等五个工作小组。
2.1.3县卫生部门成立鼠疫防治专家组,成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媒介生物等专业的专家组成。
2.1.4应急处置工作队:县卫生部门成立鼠疫应急处置工作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组成。
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现场处置应急分队、后勤保障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医疗救护分队等。
2.1.5县卫生部门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至少指定一所医院,作为收治鼠疫病人的定点医院。
被指定医院要成立医疗专家救治小组,一旦发现疫情,要服从本县应急处理小组指挥,做出快速反应,携带必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品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定点收治鼠疫病人的医院每日要及时向县卫生部门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并且要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关于鼠疫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鼠疫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鼠疫的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传染源(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
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
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
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
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
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
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3.保护易感者(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
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
2周后可获免疫。
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鼠疫防控知识培训总结引言本文旨在总结鼠疫防控知识培训的内容和要点。
鼠疫作为一种传染病,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鼠疫的防控措施对于预防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鼠疫的概述定义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病源是老鼠和跳蚤。
传播途径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跳蚤叮咬、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或体液、呼吸道飞沫传播等。
症状和危害鼠疫的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剧痛、皮肤出现淤斑等。
未经及时治疗,鼠疫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死。
鼠疫的防控措施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鼠疫知识的认知水平,加强传染病预防的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除垃圾,消除老鼠的栖息地,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卫生。
动物监测和管控加强对老鼠和跳蚤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减少它们传播鼠疫的机会。
早期发现和及时报告对于可疑疫情,要及时发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断疫情的传播。
个人防护与卫生措施公众应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暴露在老鼠、跳蚤等病媒生物的环境中。
同时,呼吸道保护和个人卫生措施也非常重要。
结论鼠疫的防控是一个复杂而迫切的任务。
通过教育宣传、环境管理、动物管控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
希望本次鼠疫防控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参与者对鼠疫防护工作的理解和意识,为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鼠疫防控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2. 王五, 赵六, et al. 传染病防控实用指南. 科学出版社, 2020.(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直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