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7
cyp450 诱导检测原理摘要:1.CYP450 简介2.CYP450 诱导的原理3.CYP450 诱导的检测方法4.CYP450 诱导在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正文:一、CYP450 简介CYP450,全称为细胞色素P450 酶系,是一组参与生物体内外源性物质代谢的酶。
它们主要存在于肝脏、肺、肠道等组织,对许多药物、致癌物质、激素等具有生物转化作用。
CYP450 酶系在药物代谢、解毒、生物活性物质生成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CYP450 诱导的原理CYP450 诱导是指通过某种物质的作用,使CYP450 酶系的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药物或其他外源性物质的代谢。
这种诱导作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诱导CYP450 酶基因的表达,使酶的量增加;二是增强已存在的CYP450 酶的活性。
三、CYP450 诱导的检测方法CYP450 诱导的检测通常采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方法。
1.体外实验:主要通过检测CYP450 酶活性的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对硝基苯-4-羟酸酯酶测定法、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酶测定法等。
2.体内实验:主要通过检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常用的方法有血药浓度监测法、尿药排泄监测法等。
四、CYP450 诱导在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CYP450 诱导在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药物对CYP450 酶系的诱导作用,可以优化药物的剂量、给药间隔等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患者来说,根据其CYP450 酶系的诱导情况,可以选择更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总之,CYP450 诱导在药物代谢、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色素P4503A代谢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细胞色素P450(CYPs)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基因编码的同工酶,负责内源性底物、外源性物质和许多其他合成性化学物质的代谢。
CYP3A亚家族成员因为其含量最多、底物谱大,是药物代谢反应中最主要的限速酶。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YP3A的代谢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CYPs)代谢模型细胞培养CYP3A是细胞色素P450亚家族成员,是药物代谢反应中最主要的限速酶。
目前,研究CYP3A的代谢模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CYP3A的代谢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人的肝、肠亚细胞成分新鲜肝组织匀浆经高速离心除去细胞核、线粒体及未破碎组织碎片等,上清液再经超速离心得到的沉淀即为微粒体成分,用适当缓冲液悬浮后即可用于代谢研究。
2 人的肝细胞及肝癌细胞或肠细胞及肠癌培养物肝细胞培养适合于组织的获取极为有限的情况,该方法保持了完整细胞的功能,与正常生理状况接近,与体内有一定相关性。
肝细胞体外孵育法可用于研究药物代谢、药物跨膜转运、细胞毒性和酶诱导研究。
Caco-2来源于人结肠腺癌细胞,此种细胞可以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广泛用于药物吸收过程中物理和生化屏障的研究及药物代谢研究。
3 离体肝或肠灌流法表达系统在能获得整个新鲜肝或肠组织的情况下,采用离体灌流法。
定时采集灌流液,测定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
离体灌流法具有器官水平优势,兼备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的优点,适用于定量研究药物的体外代谢行为,并能解决在其它的体外代谢模型和整体动物实验中不能得到满意解决的难题。
4 肝组织切片法肝组织切片法是将新鲜肝组织先用打孔机制成肝条,再用切片机切成一定厚度(250~300μm)的切片,实验时将肝切片与药物同时孵化。
该方法保留了细胞间的联系及一定的细胞间质,更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生理情况的实际代谢过程,且可在较长的孵育时间内保持代谢活性。
5 细胞色素P4503A的异源表达系统5.1 细菌表达系统大肠杆菌常用于P450的表达。
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和生物学机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生物合成与生物降解代谢中的重要参与者,能够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脱氧等反应。
在生物体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为此,我们将从一个化学角度,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与生物学机制做出探讨。
一、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1. 蛋白质结构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类含铁蛋白,它们拥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该酶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一个亚胺缩醛结构。
该结构由一个较小的α-β结构单元与一个较大的柱状结构单元组成。
这些单元通常由不同的基因组或剪切变体编码。
2. 金属离子结构除了蛋白质结构外,细胞色素P450酶还依赖于金属离子的存在。
该酶中最重要的化学因素是铁离子(Fe)。
细胞色素P450酶所需的Fe离子源自细胞色素P450邻居中的血红素分子。
当血红素分子处于氧化状态时,其可以向细胞色素P450酶提供Fe离子。
这使得Fe离子被引入到蛋白质的大分子中, 形成一个五元环。
二、细胞色素P450酶的生物学机制1. 活性中心的检测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种催化酶,其主要作用是在细胞质和内质网膜上代谢和转换药物。
其活性中心的检测对关键的酶特异性影响非常大。
尽管细胞色素P450酶在动物和植物中的数目很大,但每一个细胞色素P450酶都有自己的活性中心和化学反应催化方式。
2. 调节途径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受到多种调节途径的影响。
这些包括转录、翻译后调控、被下游代谢产物调控以及被神经系统调控等。
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在人体药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我们对其结构和生物学机制的了解仍不充分,但我们相信未来的科学研究将能够更好地揭示这一复杂生化反应的特殊之处,并为人类健康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指导。
用于药物研发的细胞色素P450酶3A4体外肝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饶小惠;陈锋;潘明新;汪艳【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3(027)006【摘要】药物研发中生理性功能的体外细胞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3A4 (CYP3A4)是最重要的临床药物代谢酶之一,其作用底物谱广泛.相应地由这些底物作用于CYP3A4酶而产生的酶活性被抑制或诱导,直观表现为复杂化的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因此,CYP3A4体外细胞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常用CYP3A4表达的一些体外模型,相比体内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些差距有望通过加深机制了解、基因工程学技术以及体外微环境模拟功能单元构建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得以缩减或消除.如何构建接近生理性表达的体外CYP3A4细胞模型是本研究领域一直探索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已知的CYP3A4生理功能特征、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基于已知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体外细胞模型构建的细胞种类、构建策略和方式进行综述.【总页数】6页(P1043-1048)【作者】饶小惠;陈锋;潘明新;汪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8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1【相关文献】1.抗菌药物体外药动/药效学模型及其在抗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J], 梁旺;武晓捷;施耀国;张菁2.二甲亚砜对细胞色素P450酶3A4和2C9的影响 [J], 王彧杰;王媛媛;王蓉;原永芳3.肝细胞癌机制研究进展及靶向治疗药物研发与应用 [J], 孟坤;郭玉明4.肝细胞癌机制研究进展及靶向治疗药物研发与应用 [J], 孟坤;郭玉明;5.体外肿瘤模型在药敏试验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J], 徐怡朦;杨亚冬;杨耿;宋勇飞;张文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生物体中的酶,参与着对外部物质的代谢和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合成,它们对各种化学物的选择性催化能使生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快速地适应。
因此,了解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对于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在蛋白质的结构上,细胞色素P450酶主要由两个结构域组成,即催化结构域和电子传递结构域。
催化结构域由大约5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一个铁血红素分子埋没其中。
电子传递结构域则由另一个蛋白质组成,负责将电子传输到铁血红素上。
在酶进化中,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和序列高度保守,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P450酶之间的结构和序列也有一定程度的异同。
此外,与其他蛋白质一样,细胞色素P450酶的结构也容易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这也是研究催化机理的重要前提。
二、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机理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活性主要通过铁血红素分子的催化效应来实现。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电子从电子传递结构域流过来,那么铁血红素就会从其氧化状态转变为还原状态,进而促使氧原子和铁离子形成一个暂时的氧化态。
在接下来的催化过程中,物质的接触和反应将会形成其他氧化态的中间体,并最终得到代谢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过程极为复杂,一些因素(如外部介质和共同作用的小分子)可能会对细胞色素P450酶引起巨大的影响。
比如一些配体分子的结构会影响到建立的中间体,进而影响到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活性,这对于药物的筛选以及研究酶与外部介质及其他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未来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深入。
未来的方向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例如建立结构模型、研究酶动力学、探究酶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筛选和酶的修饰等等。
这些研究的开展将会为人类以及整个生命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和借鉴。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酶诱导剂随着医学的进步和药物研究的深入,药物分析成为了一项关键的领域。
其中,药物代谢酶诱导剂在药物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相关知识。
一、概述药物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实验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生化变化过程,其中药物代谢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药物代谢酶诱导剂是能够增加机体内药物代谢酶活性的物质。
二、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分类药物代谢酶诱导剂可以分为两类:直接诱导剂和间接诱导剂。
1. 直接诱导剂直接诱导剂是指直接作用于药物代谢酶,促使其活性增加。
常见的直接诱导剂有酒精、苯巴比妥、利福平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加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加速药物的代谢过程。
2. 间接诱导剂间接诱导剂是指通过激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间接地促使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强。
常见的间接诱导剂有利物普肟、异烟肼等。
它们并非直接作用于药物代谢酶,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影响药物代谢酶的表达和活性。
三、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下面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作用方式。
1. 细胞核转录因子的活化药物代谢酶诱导剂能够激活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促使特定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增加,从而使药物代谢酶的合成增加。
2. 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药物代谢酶诱导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酶,使其活性增加。
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类关键的药物代谢酶,通过药物与其结合,促使药物代谢酶活性升高。
3. CYP诱导CYP诱导是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另一种作用方式。
药物代谢酶诱导剂能够影响细胞内CYP酶的合成和活性,从而改变药物的代谢速率。
四、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影响药物代谢酶诱导剂的存在会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一方面,药物代谢酶诱导剂能够加速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短。
另一方面,药物代谢酶诱导剂还可能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的最大浓度、半衰期等。
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模型摘要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人体内一类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重要代谢酶,代谢活化许多药物,前致癌物,前毒物,和质变剂。
大约有60%的药物主要依赖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代谢作用清除的。
本文主要建立了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模型,有望为研究新药提供参考。
建立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的模型时,我们选择了利福平,奥美拉挫和苯巴比妥分别作为1A2,3A4和2B6酶的诱导剂。
此模型使用肝细胞来建立的,化合物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LC-MS来从测定代谢产物的变化。
同时,我们进行了基因水平的检测,在基因水平上我们检测了化合物对细胞的诱导作用.通过此模型,我们可以直接从LC-MS测定的代谢产物的多少来确定未知的化合物是否对细胞色素CYP450是否有诱导作用。
由实验得知,利福平,奥美拉挫和苯巴比妥对1A2,3A4和2B6的诱导能力很强,都超过20倍。
前言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CYP450)是一类以还原态与CO结合后在450nm 处具有最高吸收峰的含血红素的单链蛋白质。
人体内代谢药物的主要酶就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CYP),它们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肝脏、肠道中的单加氧酶,多位于细胞内质网上,催化多种内、外源物质的(包括大多数临床药物)代谢。
P450酶能通过其结构中的血红素中的铁离子传递电子,氧化异源物,增强异源物质的水溶性,使它们更易排出体外。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因药物相互作用的致死率已排名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第4—5位[1]。
近20年内,美国IDA 先后已将批准上市的数十种新药从市场撤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严重的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2]。
诱导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代谢过程中诱导CYP450酶的表达或者CYP450酶的功能上调,从而加快药物的代谢速率,影响了临床药效或者引起药物中毒的一种代谢方式。
细胞色素P450酶的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代谢外源性化合物和内源性物质。
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被CYP酶代谢而提高其溶解度和排除率,从而消除有害物质和维持内环境稳定。
因此,CYP酶在药物代谢、毒理学、医学检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两个方面介绍CYP酶的相关知识。
一、分子结构CYP酶是一类含铁卟啉蛋白,其分子量在40-60 kDa之间,通过N端和C端对称的方式形成一个球形三级结构。
其中,N端负责与NADPH抗坏血酸还原酶(NADPH-P450还原酶)或NADH-CYP还原酶结合,使其能够得到电子供体;C 端则为P450活性中心,并在其中负责电子通过。
CYP酶通过一系列高度保存的丝氨酸残基形成的两个保守序列,即“EXXR”和“CXXGXXXC”,来与铁卟啉络合物结合。
前者形成了侧链位于卟啉环内的第五个残基,而后者则位于卟啉环外的第七个残基。
这两个序列共同决定了铁卟啉的拓扑构型和电子的输送路径,从而影响其电子传递和催化活性。
CYP酶蛋白的内部还存在多个螺旋桥和片状区域,形成了固定的底物结合口、PROX、Vorster等区域,以及可变的酶-底物相互作用界面。
二、催化机制1. 子基氧化CYP酶的主要催化机制是子基氧化反应,即将底物的反应中心上的一个氢原子与环氧化物结合的氧原子形成羟基。
这种反应主要取决于底物性质、P450酶蛋白的微环境、P450酶蛋白的电子传递系统和外部辅助蛋白的作用。
首先,底物分子进入CYP酶蛋白的底物结合口,并与卟啉环形成一定的位向作用。
酶内的微环境通过多种融合蛋白的作用来调节底物和酶的作用界面,从而加速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接下来,通过酶的N端和C端保守基序的作用,NADPH供给一对电子,经催化层能量瓶颈后,将电子顺次传递到C端的P450基质中。
P450还原酶和P450酶通过相互作用将卟啉环和重构酶(R)活性中心连接起来,同时在卟啉周围形成一定的电子密度,从而加速电子之间的移动速率。
细胞色素P450酶及其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应用论文素材细胞色素P450酶及其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应用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本文将围绕细胞色素P450酶及其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探讨。
一、细胞色素P450酶的概述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酶家族,其命名源自其与二氧化碳结合时的吸收谱峰位于450纳米。
这类酶主要负责催化机体中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氧化反应,参与许多生物代谢途径以及药物、毒物的转化。
1. 结构与分类细胞色素P450酶结构包括一个蛋白质部分和一个辅助还原酶(如NADPH-P450还原酶)部分。
根据基因的相似性和功能的差异,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可分为多个亚家族,如CYP1、CYP2、CYP3等。
2. 功能与生理作用细胞色素P450酶在机体内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例如,在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酶参与体内多种内源性物质(如激素、胆固醇等)的合成和代谢;在肠道中,细胞色素P450酶参与有毒物质的代谢和解毒作用。
二、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途径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途径研究对于揭示物质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和实验研究为药物研发、毒理学评价等领域提供了重要依据。
1. 药物代谢途径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参与者,在药物研发中的代谢动力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参与情况,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代谢特性,并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 毒物代谢途径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在毒物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细胞色素P450酶与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毒物的代谢途径和转化产物,进而评估毒物的危害性和毒性机制。
三、细胞色素P450酶在应用中的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不仅对于基础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还在药物研发、毒理学评价等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细胞色素p450催化过程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催化过程是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可以将一系列有机物质转化为有用的化合物。
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而且还可以确保药物具有良好的药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P450的反应机制、反应载体和反应酶的结构,以及研究细胞色素P450的关键技术。
一、细胞色素P450催化过程机制:细胞色素P450催化过程是一种巧妙的机理,可以把杂原子(R-H)加以还原,它发生在一个独特的活性位点,P450酶会与剂量依赖性的超氧化物中间体相结合,在形成好的共价键后,LUMO的位置就变成了非常具有挑选性的一个位置。
随后,水在此处发生水解,它就是一个很快的反应,在氧共价键的影响下,形成自由基,细胞色素P450催化从而发生了反应。
二、反应载体:P450反应载体分为两大类,即自由基活化剂和离子活化剂。
自由基活化剂是指能够在有氧条件下促进杂原子氧化反应的物质,而离子活化剂则是在微环境下加速前体物质转化为有效物质的物质。
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自由基和离子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过程基本是一致的。
三、反应酶结构: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种超氧化物酶,由一个中心的蛋白质铁结合体构成,包含一个螺旋结构,四个螺旋结构,代表不同色素,螺旋结构包含一个活性中心,即ferricytochrome p450.它由环境氧气和Cofilin结合物来控制,这需要该酶具有特殊的通气性和持续的超氧化物形成能力。
这使得酶可以与氧化剂和被氧化剂之间建立良好的乙醛歧化网络。
四、关键技术:研究细胞色素P450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计算量子化学方法,这是一种使用高科技计算机对复杂化学反应进行细节分析的技术。
另一种技术是用于细胞色素P450反应的药物设计,以简化结构,优化活性及药效,例如利用合成图案库技术及结构工程技术改善P450的催化活性。
最后,生物催化的P450的改造,在实验室而外,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P450催化过程中活性位点的精准改造也是一个新兴前沿技术。
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模型
摘要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人体内一类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重要代谢酶,代谢活化许多药物,前致癌物,前毒物,和质变剂。
大约有60%的药物主要依赖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代谢作用清除的。
本文主要建立了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模型,有望为研究新药提供参考。
建立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的模型时,我们选择了利福平,奥美拉挫和苯巴比妥分别作为1A2,3A4和2B6酶的诱导剂。
此模型使用肝细胞来建立的,化合物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LC-MS来从测定代谢产物的变化。
同时,我们进行了基因水平的检测,在基因水平上我们检测了化合物对细胞的诱导作用.通过此模型,我们可以直接从LC-MS测定的代谢产物的多少来确定未知的化合物是否对细胞色素CYP450是否有诱导作用。
由实验得知,利福平,奥美拉挫和苯巴比妥对1A2,3A4和2B6的诱导能力很强,都超过20倍。
前言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CYP450)是一类以还原态与CO结合后在450nm 处具有最高吸收峰的含血红素的单链蛋白质。
人体内代谢药物的主要酶就是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proteins, CYP),它们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肝脏、肠道中的单加氧酶,多位于细胞内质网上,催化多种内、外源物质的(包括大多数临床药物)代谢。
P450酶能通过其结构中的血红素中的铁离子传递电子,氧化异源物,增强异源物质的水溶性,使它们更易排出体外。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因药物相互作用的致死率已排名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第4—5位[1]。
近20年内,美国IDA 先后已将批准上市的数十种新药从市场撤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严重的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2]。
诱导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代谢过程中诱导CYP450酶的表达或者CYP450酶的功能上调,从而加快药物的代谢速率,影响了临床药效或者引起药物中毒的一种代谢方式。
新药对CYP450酶的诱导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国际医药界的重视,新药对CYP450酶诱导能力评价已经正式成为FDA的标准之一。
生物体中的酶分为两种,分别为结构酶和诱导酶,CYP450酶是个很大的家族,其基因就超过了200种,一小部分基因数量稳定在细胞中被持续的转录和翻译,我们称之为结构酶,另一部分酶需要受到化学物质或者激素的刺激才能被表达,我们称之为诱导酶。
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产生诱导的主要机制是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
绝大部分的CYP450酶的基因转录的增加是通过核受体介导的机制。
CYP酶的基因活化主要有三种受体调控:孕烷X受体(PXR),雄烷受体(CAR),和芳烃受体(AhR)。
【3】正常情况下,核受体与其对应的阻截物结合,保证基因转录水平的稳定性,但是当诱导药物存在时,药物会和受体配基的结合区域结合,并且使阻截化合物解聚,从而促使染色质变质和基因转录。
【4】CYP450酶的家族很大,主要分为三类:CYP1家族,CYP2家族,CYP3家族[27,28] 。
我们在实验中选取了CYP450酶的1A2,3A4和2B6进行了诱导能力的评价。
CYP3A4,CYP1A2和CYP2B6的诱导分别由PXR,CAR和AhR介导,因此我们对CYP450家族进行的体外诱导实验只需要选取这三个酶就可以了。
根据FDA的报道利福平,奥美拉挫和苯巴比妥分别是1A2,3A4和2B6酶强
诱导剂,所以我们选取了这三个化合物来进行我们的实验。
研究CYP450酶的诱导主要有肝实质细胞培养法,肝切片法,基因重组P450酶系以及肝灌流技术。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器材
试剂:化合物(底物,内标和诱导剂):非那西汀(Phenacetin)和咪达唑仑(Midazolam)和安非他酮(Bupropion),对乙酰氨基酚-d4(Acetaminophen-d4),1'-OH-咪达唑仑-13C3(1'-OH-Midazolam-13C3),利福平(Rifampicin), 奥美拉挫(Omeprazole), PBS(磷酸缓冲溶液),DMEM F12购买于西格玛。
甲醇,乙腈和醋酸胺是色谱级均购买自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甲酸是色谱级购买自美国TEDIA。
主要酶体系:人的肝细胞购买于IVT。
仪器:样品分析采用API5500:串联质谱样品分析采用应用生物API5500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安大略,加拿大) 配有电喷雾离子源,接口处连接Waters ACQUITY UPLC® (Waters,美国) 液相系统,液相系统配有二元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
液相系统和数据采集均由Analyst 1.5.1软件控制,软件来源于美国应用生物公司。
2.2 常用试剂的配制
(1)磷酸盐缓冲溶液(100mM磷酸钾溶液)
配制溶液1:精密称量136.5克磷酸钾,加1L蒸馏水溶解。
配制溶液2:精密称量174.2克磷酸二钾,加1L蒸馏水溶解。
取40.5ml溶液2和9.5ml溶液1混合,用蒸馏水定容到500ml。
测定pH值,调至7.4,于4度冰箱保存。
(2)底物的配置
CYP 底物Stock Con. Final Con.
1A2 非那西汀10 mM 30 μM
3A4 咪达唑仑 1.67 mM 5 μM
2B6 安非他酮50 mM 70 μM
(3)内标的配置
2.3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
使用的肝细胞购买于IVT,培养液选用DMEM:F12培养基,在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37°C培养。
细胞24孔培养板预处理:在细胞24孔培养板铺上鼠尾胶原,37°C培养箱放置3小时,吸出鼠尾胶原,用PBS清洗细胞24孔培养板,放置-80°C保存。
使用前用PBS清洗。
从液氮罐中取出人肝细胞,在37°C水浴中快速溶解。
用DMEM:F12清洗细胞,计数,肝细胞5~6x105在DMEM:F12溶液中,培养细胞。
化合物配制在DMEM:F12培养基中,连续三日换液(含化合物)后,加入底物,测试底物的代谢产物,从而判定化合物是否对酶有诱导。
3.试验结果
3.1 酶活
在化合物或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与阴性对照(以DMSO 代替化合物或参照物)相比,通过三种CYP酶(CYP1A2,CYP3A4,CYP2B6)
的特异性底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的量,来评估化合物对三种CYP酶的诱导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1-表3。
表1:在化合物或参照物(Omeprazole)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CYP1A2酶活的变化
表2:在化合物或参照物(Phenobarbita)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CYP2B6酶活的变化
表3: 在化合物或参照物(Rifampicin)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CYP3A4酶活的变化
3.2 mRNA表达水平
在化合物或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与阴性对照(以DMSO 代替化合物或参照物)相比,通过三种CYP酶(CYP1A2,CYP3A4,CYP2B6)的mRNA水平的表达,来评估化合物对三种CYP酶的诱导作用。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在化合物或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N/A: Not Acquired.
3.3在化合物或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人肝细胞的存活率
在化合物或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通过CytoTox-Glo™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特异性酶的释放来表征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在化合物或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人肝细胞的存活率
4. 结论:
4.1在参照物与人肝细胞培养72小时后,CYP1A2的参照物Omeprazole,CYP2B6
的参照物Phenobarbital和CYP3A4的参照物Rifampicin,在酶活和mRNA的水平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加。
在CYP1A2方面,Omeprazole提高了17倍的酶活及14倍的mRNA的表达水平。
在CYP3A4方面,Rifampicin提高了8倍的酶活及14倍的mRNA的表达水平。
在CYP2B6方面,Phenobarbital提高了48倍的酶活及10倍的mRNA的表达水平。
4.2HS-25在3个测试浓度下,在CYP1A2,CYP2B6,及CYP3A4方面,并未表
现出对酶活或mRNA表达的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