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使用手册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的通知(银发〔2000〕398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接监管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提高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的质量,根据我行最近颁布实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全科目上报”金融统计制度》,我行制定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和《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
现印发给你们,有关说明如下:一、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法人机构自2001年1月1日起于每季后18日内将本指标执行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
分支机构的考核比例,由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分支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根据本指标体系确定。
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自2001年1月1日起按本指标对辖区内所监管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法人机构进行考核,并以此为基础,按照总行规定的金融监管报告统一格式撰写金融监管报告。
三、对于资产质量指标,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应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良资产的具体情况,提出逐年压缩比例。
新发生的不良资产,力争当年消化。
四、按照《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中已取消了存款业务,因此,不再向人民银行交法定存款准备金。
但是,对于以前已办理信托存款业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必须进行清理和规范,在清理结束前,继续按原有规定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五、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数据资料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全科目上报’统计指标”报送,具体报送办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与金融机构统计指标归属关系对照表》,总行将于近期发文布置。
六、我行以往颁布的有关规定中,凡与本通知相抵触的考核指标,均以本通知为准。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附件1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及填报说明一、监控指标1.资本充足率()=10%)计算公式:资本总额/风险资产总额×100%资本总额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工作,保障监管工作的稳健性和高效性,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非现场监管报表管理工作的人员。
三、报表管理流程1. 报表编制:监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和监管要求,制定报表编制计划,明确报表的内容、格式和时间,提供报表模板和说明。
各部门根据计划,按时按要求完成报表编制工作。
2. 报表审核:报表编制完成后,应进行审核环节,以保证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核人员应仔细核对报表内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报表汇总:审核通过的报表应及时进行汇总,形成综合报表。
汇总人员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4. 报表提交:汇总完成的综合报表应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及时提交上级部门或相关单位。
报表提交前应进行检查,确保报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五、报表管理制度1. 报表管理责任制:各部门应明确报表管理的责任人,建立报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报表编制、审核、汇总和提交过程中,各责任人需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报表管理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制定详细的报表管理制度,包括报表的编制流程、审核标准、汇总方式和提交时间等内容,确保报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 报表管理监督:各部门应建立相互监督机制,相互之间开展报表管理的交流合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 报表管理培训:监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报表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报表编制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报表管理工具1. 电子化管理工具:各部门应采用电子化管理工具,用于报表编制、审核、汇总和提交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2. 报表管理系统:各部门应建立报表管理系统,用于报表的存储、查询、分析和输出等功能,方便上级管理人员监控报表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3. 数据采集工具:监管部门应建立数据采集工具,用于收集监管数据,可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1104非现场监管报表报表填报说明(2016年版)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说明(2016年版)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填报说明................................................................................... - 4 - 第I部分:表外业务情况表 ............................................................................................ - 15 - 第Ⅱ部分:资产负债项目表附注.................................................................................... - 21 - 第Ⅲ部分:存贷款明细报表............................................................................................ - 23 - 第Ⅳ部分:存贷款明细报表............................................................................................ - 26 - 第Ⅴ部分:人民币备付率报表........................................................................................ - 28 - 第Ⅵ部分:各项垫款情况表............................................................................................ - 29 - 第Ⅶ部分:贷款分行业情况表........................................................................................ - 31 - 第Ⅷ部分:金融资产四分类情况表................................................................................ - 32 - 第IX部分:资产负债项目表附注.................................................................................. - 34 - G03《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填报说明................................................................. - 36 - G04《利润表》填报说明......................................................................................................... - 41 - G05《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填报说明..................................................................................... - 48 - G1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填报说明 ......................................................................... - 52 - 第Ⅰ部分:按行业分类的贷款(按贷款投向)............................................................ - 53 - 第Ⅱ部分:资产质量及准备金........................................................................................ - 56 - 第Ⅲ部分:按行业大类分类的贷款(按贷款投向).................................................... -60 - G12《贷款质量迁徙情况表》填报说明................................................................................. - 64 - G13《最大十家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情况表》填报说明 ............................ - 80 - G14《授信集中情况表》填报说明......................................................................................... - 84 - 第Ⅰ部分: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情况表.................................................................... - 85 - 第Ⅱ部分: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融出情况表............................................................ - 88 - 第Ⅲ部分: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情况表............................................................................ - 92 - G16《抵债资产账龄情况表》填报说明................................................................................. - 95 - G18《债券发行及持有情况表》填报说明............................................................................. - 97 - G18_III《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持有情况统计表》填报说明 ......................................... - 100 - 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填报说明........................................................................... - 125 - G22《流动性比例监测表》填报说明................................................................................... - 132 - G23《最大十家存款客户情况表》填报说明....................................................................... - 138 - G24《最大十家金融机构同业融入情况表》填报说明....................................................... - 140 - G31《投资业务情况表》填报说明....................................................................................... - 143 - G32《外汇风险敞口情况表》填报说明............................................................................... - 146 - G33《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填报说明....................................................................... - 150 - 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新)填报说明......................................................................... - 158 - G4A《合格资本情况表》填报说明...................................................................................... - 162 - G4A-1(a)《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权重法)》填报说明 .................................................... - 175 - G4B-1《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表(权重法)》填报说明 ............................................ - 178 - G4B-2《表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表(权重法)》填报说明 ......................................... - 190 - G4B-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风险加权资产汇总表(权重法)》填报说明 ................. - 199 - G4C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情况表》填报说明 .................................................................... - 202 - G4C-1 《市场风险标准法资本要求汇总表》填报说明..................................................... - 205 - G4C-2《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资本要求情况表》填报说明 ............................................... - 211 - G4D《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情况表》填报说明 ...................................................................... - 215 - G53《分地区情况表》填报说明........................................................................................... - 221 - G0A《主要监管指标统计表》填报说明.............................................................................. - 223 - S03《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情况统计表》填报说明............................................................ - 229 - S35《长期股权投资风险情况表》填报说明........................................................................ - 236 - S36《债券托管及证券交易保证金存放情况表》填报说明................................................ - 238 - S39《租赁业务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填报说明................................................................ - 239 - S3d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投资情况明细表》填报说明...................................................... - 243 - S3p《财务公司及所属集团综合信息统计表》填报说明.................................................... - 247 - S3q《投资收益表》填报说明................................................................................................ - 248 - S3r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特色业务统计表》填报说明 ......................................................... - 249 - S63《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情况表》填报说明.................................................................... - 253 - S64《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分行业情况表》填报说明........................................................ - 258 - S65《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分地区情况表》填报说明........................................................ - 261 - S6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分地区情况表》填报说明........................................................ - 263 -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表反映填报机构在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列示。
附件三《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试行)》附1至附7填报说明1.填报单位为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2.附1“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情况统计表”,填写填报单位上级机构或自行制定的内控制度等相关文件,对于上级机构制定的文件,应在填写时注明。
3.附2“金融机构反洗钱机构和岗位情况统计表”要求反映填报单位本身反洗钱岗位或专兼职人员配备情况,其中的“反洗钱人员”项要求填写填报单位专、兼职人员人数。
4.附3、4“金融机构反洗钱培训和宣传情况统计表”,要求填写填报单位本身举办的内部人员培训情况和对外的宣传活动。
5.附5“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内部审计情况统计表”,要求填写机构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开展的反洗钱审计活动。
6.附6、7、8“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是依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设计的。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的设计不考虑相关数字的平衡关系。
(1)其中“对公客户”项下的“总数”指所有对公客户的总数。
“新客户”指新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
对因“发现问题”而没有建立业务关系的填在“其他情形”项下。
“通过代理行识别数”指“通过境外代理行识别数”,此项只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填写。
“通过第三方识别数”指“通过金融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识别数”。
“与离岸中心有关的”指有关离岸业务。
“受益人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填写“实际受益人数”,对保险业金融机构则填写“受益人数”。
“一次性交易”只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填写。
“跨境汇兑”指跨境汇款业务。
“对私客户”项下的“居民”指《国际收支手册》中所指在中国居住1年以上,外国留学生、就医人员及使领馆工作人员及家属除外。
(2)“变更重要信息”指《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33条包含的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7.附9“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情况统计表”其中外汇可疑交易以“美元”为单位。
8.附10“金融机构协助公安机关、其他机关打击洗钱活动情况统计表”其中“其他机关”不含人民银行和公安机关。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工作规范(金融机构版)第一篇: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工作规范(金融机构版) 关于金融机构使用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收集非现场监管信息的相关说明为规范金融机构通过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以下简称交互平台)收集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的工作,相关事项说明如下:一、金融机构用户范围(一)交互平台的金融机构用户为联入金融城域网的机构(以下简称“联网金融机构”),登陆网址可从当地人民银行获知。
(二)金融机构原则上应指定本系统的一家机构作为报告机构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辖内汇总后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
(三)联网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向当地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报备具体操作人员名单,以便人民银行在交互平台中设臵业务操作员。
(四)业务操作员应在首次登陆系统后,通过“系统管理”-“本机构资料修改”功能完整填写报告机构的基本信息,并随时更新相关信息。
未联网金融机构应及时将报告机构的基本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人民银行。
二、联网金融机构在线填报非现场监管报表的相关说明:(一)“零报表”:默认为“否”,如联网金融机构未发生报表所述事项,则选择“是”。
(二)“来源方式”:联网金融机构仅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系统内部分分支机构的非现场监管信息,选择“本机构发生数”;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全系统全部分支机构汇总的非现场监管信2 息,选择“全系统合计数”。
对于仅向一家人民银行报送信息,且“本机构发生数”即为“全系统合计数”的联网金融机构,需要报送两份相同的信息,但数据来源分别选择“本机构发生数”和“全系统合计数”。
例如邯郸市商业银行的所有营业网点都在邯郸市,其向人民银行邯郸市中心支行报送的非现场监管信息就是邯郸市商业银行全系统的信息。
非联网金融机构参照上述要求选择数据来源和报送信息。
(三)新增“内部审计情况”报表时,由金融机构标注审计发现的问题。
系统默认均为“否”,表示审计未发现任何问题。
(四)新增“客户身份识别情况”报表时,“发现问题”的“合计”项和“对私客户”的“总数”项(“居民”和“非居民”之和)由系统自动生成,金融机构无需填写。
保险中介非现场监管系统用户手册(机构用户版)北京美髯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09月目录第1部分文档说明 .................................................................................................. - 3 -1.1读者对象..................................................................................................................................................... - 3 -1.2软件运行环境 ............................................................................................................................................. - 3 -1.3受信任站点配置 ......................................................................................................................................... - 3 -1.4设计依据..................................................................................................................................................... - 5 -1.5约定说明..................................................................................................................................................... - 5 -第2部分系统简介 .................................................................................................. - 7 -2.1概述............................................................................................................................................................. - 7 -2.2功能介绍..................................................................................................................................................... - 7 -2.3用户及权限................................................................................................................................................. - 8 -2.4系统结构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现场监管报表、报告报送要求一、报送内容10张非现场监管报表(excel报表)、非现场监管报告(word 文档)以及相关工作报告。
第一、二、三季度分别报送非现场监管报告的季度报告,第四季度的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整合在一起,只需报1份年度报告.二、报表填报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规定的非现场监管报表模板填报报表。
非现场监管报表格式必须使用最新的模板,最新模板在“反洗钱监管台账"中的“非现场监管报表模板维护”上直接下载.使用该模板前必须要进行以下的参数设置:(1)打开Excel程序,更改Excel的宏的安全级别为“中"或者“低”.点击“工具”-——〉“宏”-—-〉“安全性”更改或者确定安全级别为“中”或者“低”(2)打开相应的模版,选择“启用宏"警告:“禁用宏"会引起上报不成功。
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文件名直接使用模板原有的名称,不能修改,报表填报完毕后直接存盘,不能对报表进行任何处理,比如加密等操作。
非现场监管报告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为:年度+季度+机构代码+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告,使用01/02/03/04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机构代码为当地人民银行在反洗钱监管台账上分配的机构代码,长度为12位阿拉伯数字,如果机构的系统用户代码的长度为12位阿拉伯数字的,则系统用户代码即为机构代码,新增用户代码的—1—长度为15位阿拉伯数字。
反洗钱相关的工作报告的命名不受此限制。
2、非现场监管报表由两部分组成:报表头和报文,报表头由报表前3行组成,必须完整填写,“填报单位类别代码"为各机构总部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时使用的“总对总”代码,长度为15位阿拉伯数字,“数据类别"和“数据来源”字段不需要填写。
3、非现场监管报表字段的输入:数字字段一定为半角字符,如为全角或非数字型,则无法统计。
单位一定要准确:如附表9、10金额的单位为万元。
各字段一定要手工输入,不要粘贴,因为粘贴操作有可能粘贴上一些隐藏的字符,系统在读取数据时将报表判断为错误报表,拒绝接受。
前言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经过多次论证、修订与完善后,已于2007年正式执行,报表内容直接反映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经营情况和各类风险状况,并参照有关国际标准,采取了先进的风险计量手段进行充实和细化,是风险分析、评价和预警的基础。
经过各级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非现场监管报表质量和应用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对报表的理解和填报以及监管人员的审核和应用等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因此,为使有关人员进一步充分理解和正确使用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真正把“死的数据”变成“活的信息”,实现刘明康主席提出的对报表风险点进行解析和提示的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和归纳了报表使用各个环节的常见问题和经验,参考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结合我国银行业改革和监管工作实际,组织编印了《非现场监管报表使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面向各类用户,提供非现场监管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应用等方面的业务指导。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人员既可以根据《手册》要求,来正确理解和准确填报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内容,又可以参照《手册》内容,及时掌握自身风险信息并加强银行业内部风险管理;二是银监会系统非现场监管人员可以将《手册》作为工具书,以便于更好地把握数据质量,掌握报表指标体系的分析技巧和监管要点,做好数据审核应用工作;三是银监会系统统计信息人员可以利用《手册》,辅助做好数据汇总和综合分析应用等工作。
非现场监管报表信息分两个层次,一是作为填报数据源的基础报表和特色报表,二是由数据源报表加工出的监管指标和生成报表。
基础报表是主干,体现了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全面反映机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是对各机构统一的框架要求,现有报表23张。
特色报表作为补充,是针对特定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状况、风险特点和监管法规设计的、旨在满足特殊监管要求的报表。
特色报表现有28张,其框架是按照银监会对口监管部门分类的。
由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报表和特色报表可加出监管指标和生成报表。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非现场监管统计行为,建立有机协调、科学规范的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流程,提高本行非现场监管数据报送质量,更好地贯彻执行《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监管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行内各统计业务部门及所辖营业机构。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非现场监管报表,系指按银监会要求上报的各类报表及业务分析资料,按报送内容划划分为:会计报表、非现场监管报表、业务分析资料及其他四大类;按报送频率划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
第二章岗位管理
第四条非现场监管报表由总行指定扎口部门负责管理,由总行相关部门及各支行负责数据采集报送,共设置四个岗位,分别为:操作员、业务主管、分管领导、管理员。
其中,操作员岗位必须设立AB角。
第五条操作员岗位具体负责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数据采集、填报、验证、修改工作。
操作员至少在上级银监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二天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并提交业务主管审核、上报。
第六条业务主管具体负责报表的验审、审核、汇兑、上报和授权工作(或双重数字签名)。
业务主管在操作员提交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数据后应及时完
- 1 -。
保险业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指南一、引言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工作也日益重视。
保险业非现场监管报表是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为保险公司提供一份详细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指南,帮助保险公司正确填报报表,提高报表填报质量。
二、报表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在填报报表之前,保险公司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熟悉报表填报要求:详细阅读监管机构发布的报表填报指南和相关法规,了解报表填报要求和填报期限。
2. 确认填报时间: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确定报表的填报周期和截止日期。
3. 收集必要数据:根据报表要求,收集和整理必要的数据,确保填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报表填报步骤1. 登录系统:根据监管机构提供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系统的网址,使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2. 选择报表:根据填报期限,选择需要填报的报表。
在报表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报表名称,并点击“填报”按钮进入填报页面。
3. 填写报表:根据报表填报指南和填报要求,逐项填写报表内容。
注意填写格式的规范,避免填写错误或遗漏。
4. 核对报表:填写完报表后,仔细核对各项填写内容,确保填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保存报表:确认报表填写正确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填报内容。
系统将自动为填报内容生成报表编号和填报时间,并提示填报成功。
6. 提交报表:在填报截止日期前,点击“提交”按钮提交填报内容。
系统将自动生成报表提交确认信息,并提示填报提交成功。
7. 打印报表:填报提交成功后,保险公司可以选择打印填报报表,以备日后备查和核对。
四、报表填报注意事项1. 确保填报准确性:填报报表时,应认真核对数据,确保填报准确无误。
如有错误,应及时修改并重新填报。
2. 严格遵守填报期限:保险公司应按照监管机构规定的填报期限及时填报报表,避免逾期填报造成的不必要的罚款或处罚。
3. 保护报表信息安全:保险公司应妥善保管报表填报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避免泄露报表信息。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指南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银行业也是如此,而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监管者监管银行业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施银行业信息科技的监管,中国银监会(CBRC)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填写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
《指南》的发布,是银监会在银行业科技监管工作中的一次重要举措。
经查阅和实践,发现《指南》共分为 4 个部分,即:第一部分是监管要求;第二部分是监管报表;第三部分是监管报表资料要求;第四部分是监管报表填报流程。
下面将围绕这四部分分别展开讨论,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指南》。
首先,第一部分是监管要求。
《指南》首先要求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信息科技环境,也就是要保证信息科技在金融业务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管理强度。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并健全完善内部信息科技审计制度。
第二部分是监管报表。
根据《指南》要求,金融机构每年需要填报的监管报表包括:信息科技风险情况报表、信息安全事件及报告报表、信息科技安全报表及其他相关报表。
第三部分是监管报表资料要求,《指南》要求金融机构在填报报表时,必须准备清楚和完备的资料,包括信息科技政策、规章、行业标准、技术支撑等。
最后,第四部分是监管报表填报流程。
金融机构在填报报表时,需要根据《指南》的要求,建立和改进信息科技填报流程,并且要制定有关填报的操作规程,保证其遵守中央银行的要求。
总之,《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中国银监会(CBRC)在银行业科技监管工作中发布的一项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指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填写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在为银行业信息科技的监管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监管参考依据,规范金融机构填写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为银行业信息科技的监管奠定基础。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正文:----------------------------------------------------------------------------------------------------------------------------------------------------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399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为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持续、有效监管,贯彻落实“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审慎监管理念和“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把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总体风险监管框架,银监会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以下简称《非现场监管报表》,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
银监会将于近期组织开展该报表填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表主要内容《非现场监管报表》是银监会全面收集和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及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及时识别和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持续监管的基础和关键。
按照报送频度分类,非现场监管报表包括年度报表14张、季度报表6张、实时报表7XXX年度报告1张,覆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规划、信息化建设、信息科技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审计等内容。
二、总体要求本次报表填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各银监局要高度重视,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加强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督促、指导和协调,推进《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报送工作。
各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监管要求。
一是要充分认识《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工作的重要意义。
《非现场监管报表使用手册》(2007电子版)说明
为促进监管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人员更好地理解使用《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数据,推动非现场数据的有效使用和分析研究,银监会组织编写了《非现场监管报表使用手册》,并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方便读者使用,现将书稿电子版发布,供监管人员和银行业工作人员参考。
本文档资料为出版社审校之前的送印稿,与正式书稿在个别之处存在差异,请以正式书稿为准。
本资料仅供内部参考使用,请勿对外。
非现场监管报表完善小组
2007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