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理论,至今仍适用。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马克思文本中某个论点的过时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及其功能和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几点可以论证马克思学说在当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去年爆发金融风暴后,在欧洲却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一时洛阳纸贵。马克思学说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作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理论,为什么却至今仍适用。

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但他们探讨的问题并不限于自由资本主义而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因而是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

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肩负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目的从事写作,因而科学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们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通过现象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他们终生从事艰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关于雇佣劳动和资本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不因为资本主义后来进入到国家垄断阶段而消失其科学性和理论价值。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说,它的最根本的内容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而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即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向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上的,至今没有失效。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这一点在西方连萨特都承认。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揭示,是不能推翻的。我们现在距离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虽然有一个多世纪,时代特征和面对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变化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肩负的历史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区别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区别 摘要:二十一世纪人类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这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新的模式。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bstract:Twenty-first century mankind from the electrical era to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wept the world to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dvent of computers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e gradual impac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s a whole gradually increased to an absolute importance. Information, spee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nd the degree of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o geometrically way in growth.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people to learn and gain knowledge, use of knowledge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people's learning pace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which requires our management model must adapt to new features and new models. Key words:twenty-first century;informationage;computertechnology;network technology

醇基燃料_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

醇基燃料 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 熊道陵1 ,傅学政2,3 ,李金辉 1 (1.江西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2.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发展醇基燃料,实现燃料多元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必然选择。通过醇基燃料的特性分析和成本分析,论证了醇基燃料在新世纪可替代燃料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应用中将能取得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醇基燃料;新能源;潜力 中图分类号:TQ 5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 6772(2008)03 0008-04 收稿日期:2007-12-2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05年科技资助项目(赣教技字[2005]154号);江西省科技厅2006年科技资助项目(赣科发计字[2006]184号) 作者简介:熊道陵(1965-),男,江西吉安人,博士,教授,从事新能源开发与研究管理工作。 1 世界及中国石油资源现状 全球石油的总储量,乐观地估算为6500 108 ,t 悲观地估算为2700 108 ,t 实际上已探明的可采储量比这少得多。21世纪初,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10330 108 桶,折合1476 108 t 。按2000年实际日耗7300 l04桶计,还能开采40a 按美国能源部预测每年耗油增加2%,则只能维持25~30a 到2010年,全球石油资源的1/2将消耗掉。那时就是石油的 半寿期 。目前全球每年作为燃料耗用化石燃料折合标煤120 108 ,t 其中,石油37 108 t(折 标煤53 108t)、煤炭45 108t(折标煤32 108 t)、天然气26300 108 m 3 (折标煤35 108 t)。 中国的石油储量低于全球的平均值,虽然预计地质储量为940 108,t 但是,当新世纪开始时,已探 明的可采储量只剩33 108 t 。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2 7 108 ,t 2005年以后的年消费量均在3亿t 以上。如果不进口或想别的办法,只能维持到 2012年。平均每年进口1 5 108 t 石油,也只能维持到2020年以后, 半寿期 仍在2010年以前 [1] 。 2 醇基燃料的优势 2 1 作为民用清洁燃料 早在 六五 时期,中国政府就投巨资在山西省 建设煤制醇基燃料及清洁汽车产业化示范基地,按规划,到2010年山西省醇基燃料生产能力将达l0M t/a ,其推广地首选北京。北京的公交车冬天一直使用以醇基为主要原料的防冻液;而日常生活中醇基燃料及灶具自1983年起就逐步形成产品,进入市场,现已在全国形成产业,并颁布了国标GB16663-1996 醇基液体燃料 及农业部行业标准NY311-1997 醇基民用燃料 、NY312-1997 醇基民用燃料灶具 ,燃料甲醇经过近20a 家用灶具、火锅灶具、餐饮及食堂大灶的使用证明,比油料、液化气更安全可靠、洁净卫生。但由于甲醇的低沸点,因而在南方城市的夏季在使用时甲醇易于挥发而易危害人体健康。醇基燃料特性分析如下: (1)醇基燃料成分复杂。醇基燃料是一种以甲醇为主,混合有乙醇、丙醇等多元醇类和烷烃的液体燃料,被Vu lcan C i n cinnati 组织命名为 甲基燃料 。其闪点为7 ,属于中闪点液体燃料(-18~23 );沸点在64 7~200 间,自燃温度为436 。 (2)醇基燃料能量密度较低,蒸发潜热大。醇基燃料的热值一般在20 1~26 0M J/kg 之间,是柴油、液化气等高热值燃料热值的60%左右,属于低热值液体燃料,醇基燃料能和水以任何比例相互溶解,但不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燃料的热值将更低。

感悟真理的力量与魅力,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感悟真理的力量与魅力,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田青华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3期 历史总是以纪念的方式来展示伟大人物或伟大事件所具有的不朽价值与重大意义。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和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则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影响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更加璀璨夺目。我们要把学习、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到实处,把它变成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自觉的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实现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结合、现实性和超越性的有机结合,构建起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主题、基本立场、分析框架、思维方式、逻辑结构和价值取向。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一经创立,就“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個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把方法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使方法论具有了科学的属性;把实践观点引入方法论,提出哲学的使命不仅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因为解释世界是一种守成思维,而改变世界是一种创新思维。这就使方法论的功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主客体方法、社会基本矛盾方法、阶级和阶层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方法等,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方法论系统,真正实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即人民立场。《共产党宣言》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集中表明了马克思的人民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对美好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献给孩子们的好童书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献给孩子们的好童书(好书推荐) #世纪童书#《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我要是一只狗就好了”,一只猫愁眉苦脸地对我们告白。小猫为什么想成为狗呢?封底上,那只背对我们的小狗又想跟我们说什么呢?一只想成为狗的猫对我们讲述它的生活,一个蕴涵深刻哲理的小故事。本书获得1999年博洛尼亚儿童插画大奖。 #早安童年#家长有时对孩子发出指令,但是如果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提出,会使孩子不明白,难以跟随。请家长不要只因为自己想说什么就随意说,先想一想这样说孩子会不会听不懂,会不会误解自己的意思。 #世纪童书#这是一本由丹麦著名儿童图画书作家延斯·西格斯德和安·昂格曼共同创作享誉世界的经典图画书。1942年10月10日首度出版到现在,得到众多小读者和爸爸妈妈们的喜爱。如果某天早晨,一起床你发现世界上只剩你一个人,你会怎样?惊奇、害怕还是兴奋?小男孩帕里就经历了这样一次奇遇。(编辑推荐)

#新书速递#《绘本双响炮·我爱爸爸妈妈系列》,给了父母和孩子相互表达爱的机会。语言风趣质#新书速递#《绘本双响炮·我爱爸爸妈妈系列》,给了父母和孩子相互表达爱的机会。语言风趣质朴,富有韵味。简单的表达传达着暖心的爱。爱,要大声说出来!爸爸妈妈们,拥着你们的小宝贝,一起来朗读这份完美的礼物吧。本书获得2010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幼儿读物奖朴,富有韵味。简单的表达传达着暖心的爱。爱,要大声说出来!爸爸妈妈们,拥着你们的小宝贝,一起来朗读这份完美的礼物吧。本书获得2010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幼儿读物奖#新书速递#《绘本双响炮·我爱爸爸妈妈系列》,给了父母和孩子相互表达爱的机会。语言风趣质朴,富有韵味。简单的表达传达着暖心的爱。爱,要大声说出来!爸爸妈妈们,拥着你们的小宝贝,一起来朗读这份完美的礼物吧。本书获得2010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幼儿读物奖. #新书速递#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春、夏、秋、冬的动人故事,由中国著名童话作家金波、冰波、白冰等创作。作家挥洒奇妙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美丽童话梦境,又用细腻的文字与温馨的情感,细细织就了一幅幅优美的四季画卷。每本书后还有相关的四季儿歌、百科知识,拓展阅读,让孩子带着好奇探索世界、亲近自然。

21世纪新能源教学设计

《14 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道里朝鲜族中小学校:朴京花 2012.12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采用分类、对比、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21世纪的三种新能源:威力最大的原子能,最清洁的太阳能,最便宜的地热。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了解21世纪的主要新能源的种类及其特点,结尾举例说明未来新的能源很丰富,感悟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难点是了解并运用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五年一班的学生喜爱汉语文学科,进取心极强,综合实践能力也较强,学生们非常热情,愿意帮助弱小,但部分学生们并不是太自信,导致的结果是不敢想,又或者是想到了不敢证实自己的正确与独特,还有个别孩子个性极强,不是很愿意与他人合作,所以小组合作时会出现不和谐音符。而最重要的是学生们上中下层次较明显,汉语学科较突出的孩子思维活跃,大胆质疑,还有自己独道的见解,更有部分孩子非常容忍其他的同学,主动帮助学困生。而我从学困生的眼神里总是能够读到他们的无奈与沮丧,他们也渴望学好汉语文学科,所以上课也非常的努力参与着一切学习活动。针对上述情况,我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长为首组织、安排、帮扶学困生,指导组长如何用语言说服,有效指导好学困生,最终达到全组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设计理念(教法、学法) 《大纲》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而这篇课文恰恰成了学生通过文字认识新科技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学生们可以通过本篇课文对科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大自然产生景仰,对科学产生好奇,促使他们多读书以解自己的诸多不解之谜。也为他们成为未来优秀人才、国之栋梁打下坚实基础。 《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纲》对小学高年级提出的要求是: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从去年末开始我们学校根据省市民教部的宗旨进行着小班化教学工作。所以我根据上级部门宗旨结合大纲、教材与学生实际,采取了先制作学习卡,让学生自己充分预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重点及自己的独道见解,并让学生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作上课学习时作为重点学习的地方补己短。然后上课时先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

【内容提要】世纪之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 进程中,要注重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活力;要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面对知识经济的大趋势,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理解。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正文】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制度对于社 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和推动作用,制度创新构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为 在唯物史观看来,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制度创新 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本文探讨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创新,而提出这 一问题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坚持、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 制度文明理论,而绝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 就坚持了制度创新的原则,因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而言,本身就是在一个新思维方式基础上 的,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科学概括。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不断面向运动变化的社会生 活,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恩格斯在1893年同法国《费加罗报》记者 谈话时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认为人们可以 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1](P17) 马克思倾注其一生心血,深入研究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的历史结论。应当说,这一历史结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为人类历史的发展 指明了方向。但必须指出的是,要真正实现这一人类理想,还必须依靠我们的现实努力,尤 其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也就是说,历史方向的正确把握还并不完全等于制度的正确制 定和实施。如何将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转化为制度创新的现实过程,马克思本人为我们作出 了典范。1861年,当时的沙皇俄国废除了奴隶制,俄国社会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的社会制度,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于是,处于这场辩论中心的查苏里奇便写信求教于马克思。针对查 苏里奇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则显示了辩证创新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制度 创新之路。在深入分析了俄国的具体情况后,马克思认为,一方面,俄国社会是和现代世界 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在近代所创造的生产力、世界市场及其交往方式是俄国社会走向现 代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指出,俄国社会由于其独特的公社公有制的存在,这就 可以使得俄国社会在吸取资本主义现有物质成果的基础上,可以避免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 在这两个因素基础上建立的东方社会制度,将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制度。当然,由于各种社会 客观条件变化和制约,人们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理解还不完全一致。但无论如何,马克 思关于制度创新的思维方式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种制度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其历 “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史辩证法基础上的。 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 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 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1](P131)[!--empirenews.page--]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 建国之初,由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列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对于 克服困难、保卫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人们将这一应急性的对策视为走向共产 主义的便捷之路时,一场政治经济危机便迅速出现了。严峻的现实使得列宁开始探求一条在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之路。列宁对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 是在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但这种过渡必须是在全面吸取资本主义 文明成果基础上的;二是必须把提高劳动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 西”;三是要建设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并充分利用这一政治权力尽快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和文化;四是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和实施不能机械照搬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而必须根据 具体的历史条件不断加以创新。这一条也是最为重要的。在论及东方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时,

世界童书出版中国影响力20强和中国童书出版影响力20强(建文)

世界童书出版中国影响力强和中国童书出版影响力强研究系上海国际童书展组委会委托,由百道网和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研究和发布,数据收集主要围绕好书指数、图书畅销指数,版权指数和阅读推广指数几个维度展开,在全球少儿出版新常态与新趋势论坛,百道网新出版研究院发布了世界童书中国影响力强和中国童书出版影响力强,并对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说明。

或许,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有些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出版社,没有进入这个榜单?又或说有些出版社规模并没有那么大,在中国出版业同行看来,它们的名字也没那么响亮,为什么又进了这个榜单? 因此,我和各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框架。 我要说的是,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畅销书出版排行或出版组织的规模排行。今天论坛上的第一位演讲嘉宾诺威尔先生来自尼尔森图书市场研究公司,和大家分享了以英语市场为主的全球图书市场的排行及其畅销书,在我后面即将发言的开卷的蒋艳平女士和当当网的王悦女士,则会从我国图书市场的销售数据出发分享她们的市场份额排名。在我们发布的这两个榜单中,畅销是非常重要的指数。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好书指数、版权指数,以及阅读推广指数。这四个指数是百道网和委托方商讨出来的评判影响力的几个重要维度。

首先说一说畅销指数。如前所述,尽管在我们的影响力排名中,畅销不是唯一的维度,但确实是最重要的维度。如果没有足够的读者,谈影响力岂不就是空谈?以学乐而言,它在我们的影响力排名中名列第一,在诺威尔先生刚才的名单里面,大家看到它在美国市场排第四、在英国市场排第六。 我就以学乐作为例子,来说明畅销维度是如何对我们的影响力排名发挥作用的。学乐近几年的大书,可以说和我国的童书出版几乎都发生了关联,并且中国市场的销售数字也很可观。《饥饿游戏》在中国是由一家出版成人文学作品的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次未进入我们的童书出版社的调查之中,同时这样的书在美国归类到青少年小说,算在童书市场的份额里。在我们的市场分类中,卖场会把它划到小说,没有在少儿出版的销售板块中去体现它,因此我们也把它排除。下面的前六种书,是学乐自已也很看重的童书书系,引进这些书的出版社在中国少儿出版社影响力强中也几乎榜上有名。并且,这些书在中国的销售数字是很可观的。 ?, 条线索(浙江少儿)(共册) , 灵兽系列(接力社) ?, 神奇校车(四川少儿、贵州人民蒲公英) , 视觉大发现(接力) ?,内裤超人(南海新经典) ? 鸡皮疙瘩(接力) 后面将要列举我们所了解到的中国童书市场超千万册量级的书系: 冒险小虎队(艾格蒙,浙少) 查理九世(浙少) 皮皮鲁总动员(世纪) 不一样的卡梅拉(,世纪) 笑猫日记(明天) 马小跳系列(接力) 贝贝熊系列(企鹅兰登,新疆青少) 沈石溪品藏系列(浙少) 虹猫蓝免七侠传(安少) 神奇校车系列(学乐,四川少儿、贵州人民)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大韩教科书,世纪)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校园环境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是学校的校风、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它以“外显内隐“的行为模式”感染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发着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发展。因而学校是否针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无疑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所构成,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用之一、引导价值取向、发挥同化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社区文化,它是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向导。它以师生员工与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谐一致为目标,产生对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审美价值、人生价值、人际交往、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导向。校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园气氛、教师言行等都在无声无息的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同化和导向力量。 校园文化物质形态方面,当学生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干净舒适的教室,美丽、幽静的花园、小径,庄严神圣的国旗、古朴典雅的书画、亭台,都会使人受潜在的约束,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苏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学校领导踏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风格,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品行、完善的人格和气质、端庄优雅的仪表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天天耳濡目染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起着道德教育功能。学校的优良的学习风气、健康的课外文体娱乐活动等也在引导学生培养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作用之二、情感激励和塑造人格

21世纪新能源

21世纪新能源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能源方面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说明的对象和重点(能源)。全文按照能源分类安排说明的顺序。能源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目前,因为环境污染和一些能源的不可再生,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和发明更加环保、更加安全的新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使用新能源了。 设计理念 文章结构清楚,内容浅显,语言准确,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文章。教学时遵循“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语言感悟与表达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模拟介绍等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使用的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4认识“翱、铀、汐”等5个生字,会写“遨、廉、啸”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各种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中车床高速运转状态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飞机在蓝天上翱翔、火车在原野里奔驰、轮船在大海里遨游等等,它们依靠什么作动力你们知道吗? 学生交流预设:汽油、煤…… 像煤炭、油、天然气等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能源。(板书:能源) 你还知道哪些能源? 学生:…… 谁能说说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学生交流预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21世纪的能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借助词典或同学、老师的帮助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用途和当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以及21世纪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开发和利用。) 详细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简要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及其21世纪的前景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西方文明的产物。然而,它却在20世纪的东方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变革。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东方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和世界体系的东方社会主义,引领了整个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潮流。然而,对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百年来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巨大的争论和分歧,缺乏相互的沟通和理解。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它们之间分歧的线索,分析它们争论的理论焦点和主要根源,并基于此探讨21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对话与互动的可能性,以寻求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走出低谷、蓬勃发展的前景。一、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分歧和发展格局自20世纪始,马克思主义在东西方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西方,由于伯恩施坦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社会民主主义在世纪初开始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轨道,通过改良主义制度化于资本主义。而西方国家的共产党除了两次大战时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之外,在战后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其影响已日渐式微。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共产党在西方主要大国已成为非主流政党。但是,191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卢卡奇、葛兰西等人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本文中加引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一个狭义的学派,而不是指西方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下文同。--作者注。)的崛起。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战后盛行一时、并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达到巅峰之后,现已风光不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新社会运动”相关的、在“后现代主义”旗下的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目前在西方思想界有一席之地。但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西方的这些变种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去甚远。概言之,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中取得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也基本没有出现导致根本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群众性阶级斗争。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在20世纪已不再具有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主流和中心的地位。在东方,列宁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纪初的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曾使50年代以后的世界“东风压倒西风”。五六十年代古巴革命的胜利和越战中社会主义越南的胜利挟民族解放运动的雄威,使马克思主义风行天下。尽管80年代末苏东阵营的崩溃使东方马克思主义遭受重创,但是经历20年改革的中国重现活力与生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主流发展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很少谐振在同一个频律上。相反,二者之间产生过多次重大的理论和政治分歧。第一次较大的分歧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期间。此前,第二国际在一战中的分裂,还没有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裂为东西方两条线索。而这一时期罗莎·卢森堡的理论观点明显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批评。卢森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民主问题上。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出发,批评列宁所主张的党的集中制,认为工人阶级不需要一个“无所不在和无所不知的中央委员会的托管”;她反对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议会、禁绝反对派的政策,认为没有民主将造成公共生活的沉寂,集中制会造成“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会导致官僚化倾向,“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 [!--empirenews.page--] 卢森堡是列宁的战友,是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左派。她不仅坚决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也坚决反对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中派。她高度支持十月革命,也与列宁同样对资产阶级民主持否定态度。卢森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使其批评显得分外有价值。事实上,列宁也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必须以民主为基础。在经历了保卫新生革命政权的最初斗争之后,列宁在其晚年竭力与他深恶痛绝的官僚化和特权现象进行斗争,试图扩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但是终未战胜已经体制化的官僚主义倾向。尽管列宁在政治上、策略上并不支持卢森堡的观点,但是,他们二人的基本思路和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理解是一致的,那就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事实上,他们的忧虑已为20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所证实。

21世纪新能源之风力发电 感想

风力发电原理及现状 摘要: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节能减排,寻找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经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风能,作为21世纪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已被人们广泛地关注。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及风能产业的不断发展,风能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原理,风能的利用形式,以及国内外风能发展情况。 关键词:能源;风力发电;原理;优缺点;现状; Abstract: Nowadays, we are facing a major problem on the shortage of energy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earth'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 We are eager to look for some new energy. And wind energy, as a renewable clean energ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industry, it will give us endless fortune. This essay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f wind energy, the use of wind energ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ind energy internal and enternal. Keywords: power; wind energy; principle; advantages; present situation 正文: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本世纪初进行的世界能源储量调查显示,全球剩余煤炭只能维持约216年,石油只能维持4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61年,用于核发电的铀也只能维持71年。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风雨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根据计算,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CO2已经超过500亿吨。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O2的排放量大约占世界的25%,位居世界第一,所以减少排放CO2、SO2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推广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风能,随着地球大气的往复运动,周而复始地循环,几十亿年内不会枯竭,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作为21世纪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已被人们广泛地关注。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中相对成熟的、较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区别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它所用的资源是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利用好这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 风能利用形式,主要有两大类: 1.直接利用风能:直接利用风能驱动设备,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风车。它在农村中经常还能见到用来灌溉农田的装置。这是一种最朴素的风能利用方式,也是最实在的。 2.间接形式:即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可谓是18,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如今,电能可以被我们利用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风力发电,通过电网传输到需要的地方,这便间接地利用了风能。虽说过程要比风车复杂,但他的应用范围有了质的飞跃。 风力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其实和其他的发电方式都是一样的,总归是让发电机的轴“动起来”,从而切割磁感线自由电子因受到洛仑兹力,而出现了定向运动,这就是我们所学过的右手定则,金属阳离子则向另一端运动,这便产生了电势差,从而有了电能。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绪论部分,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强调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只有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 一、在勇于洞察时代中创立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所在。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再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一不是顺应时代大势、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的理论结晶。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是新时代,逻辑起点也是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凝练地说,就是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时代。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十分紧迫地摆在了世人面前。从国情看,当今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国人面前。从党情看,我们党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赶考”依然在路上,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全党面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不仅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且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 时代需要理论创新,但理论创新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历史反复表明,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创造过程,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自我革命、不断超越的勇气,还需要统揽历史大势、破解时代难题的智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了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就是说,有了理论创新的勇气和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4册答案_复旦大学出版社.docx

Unit 1 5.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below. Change the forms Where n ecessary. 1. forbade 2. mourning 3. Charge 4. accumulate 5. begged 6. declared 7. n arrow 8. Penniless 9. UnlOading 10. stolen 11. absence 12. faithfully 6.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expressiOnS given below. Change the forms Where n ecessary. 1. a good deal of 2. SPeak of 3. lea ning on 4. stood On his feet 5. at (the) most 6. both …and 7. counted out 8. With the help of 9. heard of 10. be blessed With 10.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DriVen by a StrOng will, he eventually fulfilled the task he had Undertaken. 2. He PrOmiSed to Write to me as soon as he got there, but nothing has bee n heard of him so far. 3. The boss has n ever bee n so PIeaSed With any employee before. The young man is a real find. 4. With the help of the doctors and nurses, the Patient WaS able to Stand on his feet once more and soon resumed work ing. 5. The old man? -S Wrinkled face spoke of the hardships he had endured in his life. 6. When She recovered SOmeWhat, She leaned on the Window WatChing the ChiIdren play on the lawn. Unit 2 5.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below. Change the forms Where n ecessary. 1. StatiStiCS 2. VerSions 3. legal 4. adventurous 5. fate 6. indeed 7. Chatting 8. Online 9. owed 10. I nternet 11.Hopefully 12. expe nses 6.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expressions given below. Change the forms Where necessary.

最新 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精品

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 一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时间的流逝让人惊觉。不久前,人们还在谈论如何迎接21世纪。一瞬间,我们却已经实实在在地身处在这个新世纪当中了。年轻一代对时间的流逝或许能满不在乎,可我这个已是耄老之年的人,顿时平添了“逝者如斯”、“时间不等人”的感觉。 对时间的这种感叹,并非无病呻吟,它表达了我个人对于人文世界变动的体会。我对人文世界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开始于60多年前的20世纪前期,后来目睹了一连串社会变动和经济变迁,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认识。在新的世纪的第一个年头,我又看到,人类重新面对着很多新的问题。曾几何时,世界各国的人民还在潜心探索建立民族国家、实现工业化及获得民族经济自主性的道路。现在,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大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新经济”的出现、经济和交流导致的民族国家危机等等,使人类必须面对20世纪没有面对过的许多新问题。 在社会科学里,这些大转变被描述成超个人外在变迁,但它们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我自己来说,目睹这些变化,让我个人感受中的“人生时间”增添了一种时间交错的意识。在历史变动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变化,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位知识者,我采取的是一种“从实求知”的路子,这就是说,我力求在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和参与中,理解和解释我们的社会。在新的世纪里,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正在发生很大变化,而我这个属于20世纪的人,对于这个新的百年的参与也将越来越成为不可能。可是,怎样合理使用我那越来越少的时间资本,来与新一代共同探索人类面对的新问题和人类未来的命运? 就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所能说明的,对于研究和解决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同人,当以什么特别的办法来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 二 在座的同人知道,我曾经在伦敦院跟随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过人类学。有些同人也可能会记得,我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得人类学方面的奖励。对于这些奖励,我实在受之有愧。不过,我承认,自己在60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当中,确实与这门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吴文藻老师的教导关系,当时我和燕京大学的几位同学能及时接触到前沿的理论和研究方法。30年代,我即有机会从派克在燕京大学的授课中,了解当时西方世界最先进的和人类学观点。这对于我后来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后来,在清华大学受到史禄国教授的指导,接着又有机会前往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从马林诺斯基等老师那里,学习到了当时社会人类学的先进思想。 我曾将自己的学术生命分成两段,它的后段是20年前才得到的。在自己的第二次学术生命中,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术生涯,我写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