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 格式:pdf
- 大小:140.24 KB
- 文档页数:2
织物柔软洗涤剂配方双烷基二甲基季铵型配方1组分w/% 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5.0 荧光增白剂0.48三聚磷酸钠33.0 CMC-皂基[4%CMC,90%皂基(动物脂:椰油)=85:15]5.0硅酸钠7.0 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5.0硼砂 1.0 硫酸钠和水余量制备首先将水以上组分制成料浆,喷雾干燥,然后加入其余组分,混合。
配方2组分w/% 组分w/%C12烷基苯磺酸钠23.0 CMC 1.0碳酸钠20.0 荧光增白剂0.48硅酸钠15.0 CMC-皂基[4%CMC,90%皂基(动物脂:椰油)=85:15]5.0硼砂 3.0 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5.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0 硫酸钠和水余量钠皂 2.0制备同配方双烷基二甲基季铵型织物柔软洗涤剂(V)。
配方3组分w/% 组分w/%C12~15烷基(EO)7醚21.0 柠檬酸钠 4.0三乙醇胺 1.7 2-(N-C18烷基磺基丁二酸单酰胺基)-丁二酸四钠4.0荧光增白剂0.5 水余量牛油烷基三甲基氯化铵4.0说明本品柔软、抗静电、去污性能好。
长链伯胺型配方1组分w/% 组分w/% 氢化牛油烷基胺 3.4 三聚磷酸钠24.0 花生酸钠 1.1 烷基EO-PO型聚醚 1.9C12烷基苯磺酸钠 6.4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1.3 甲苯磺酸钠8.0 酶0.8 甘油 5.0 水余量五硼酸盐 2.0配方2 长链叔胺型组分w/% 组分w/%椰油胺(EO)2·对甲苯磺酸盐10.0 月桂胺(EO)4磷酸盐2.0滑胺(EO)10·对甲苯磺酸盐8.0 乙醇 5.0 椰油酸二乙醇酰胺7.0 四氯乙烯68.0其他类型配方1组分w/% 组分w/% EDTA-4Na(40%) 0.5 壬基酚(EO)9醚28.0 乙醇12.0 香精、荧光增白剂等适量咪唑啉柔软剂(75%,异丙醇25%)6.5 水余量三乙醇胺 2.0配方2组分w/% 组分w/%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6.5 硅酸钠 1.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5 CMC 0.1 皂 1.0 白土 5.0 三聚磷酸钠22.8 水余量说明本品对丙烯腈和棉织物有良好的柔软效果。
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
摘要:
1.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概述
2.反应原理
3.反应条件和方法
4.反应的应用领域
5.反应的优点和局限性
正文:
【1.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概述】
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是一种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主要用于合成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制药、农药、染料、表面活性剂等领域。
【2.反应原理】
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甲苯磺酸与醇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酸酯和水的反应。
该反应的机理主要是亲核取代反应,醇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对甲苯磺酸,生成对甲苯磺酸酯和氢氧化物,氢氧化物进一步离去,形成对甲苯磺酸酯。
【3.反应条件和方法】
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80-120℃)和高压(1-5MPa)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剂通常为酸性物质,如硫酸、氢氧化铝、氢氧化铝- 硅胶等。
反应过程中,醇与对甲苯磺酸的摩尔比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反应的完全进行。
【4.反应的应用领域】
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尤其在制药和农药领域。
许多药物和农药的有效成分都需要通过该反应合成。
此外,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还广泛应用于染料、表面活性剂等领域。
【5.反应的优点和局限性】
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优点在于其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易于处理。
然而,该反应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反应,以及对某些敏感底物的不适用等。
新型表面活性剂摘要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被相继开发。
它们有的是在普通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如引人一些特殊基团),有的是对一些本来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进行结构修饰,有些是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具有两亲性结构的物质,更有一些是合成的具有全新结构的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仅为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对象,还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新性质,特别是具有针对某些特殊需要的功能。
本文简述了今年来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制备,介绍新一代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关键词新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性能引言表面活性剂具有吸附于物质表面,使其表面性质发生变化的特性,它的分子构造由亲水基和憎水基两部分组成,通常的表面活性剂几乎全是分子量为数百(300左右)的低分子量物质。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分子量在数千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随着高分子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具有表面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引起了人们广泛注意。
最早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1]。
1951年Stauss将含有表面活性基团的聚合物--- 聚l-十二烷-4-乙烯吡啶溴化物命名为聚皂[2],从而出现了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1954年,美国Wyandotte公司发表了聚(氧乙烯-氧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报道以后,各种合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继开发并应用于各种领域。
与常用的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差,成本偏高,始终未能占据表面活性剂领域的优势。
近十余年来由于能源工业(强化采油、燃油乳化、油/煤乳化)、涂料工业(无皂聚合、高浓度胶乳)、膜科学(仿生膜、LB膜)的需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得到了性能良好的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烯共聚物等品种。
对甲苯磺酸性质及制作工艺甲苯磺酸是一种有机磺酸,化学式为C7H8O3S。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可以溶解于水、醇和醚等有机溶剂中。
甲苯磺酸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同时也有多种制作工艺。
首先,甲苯磺酸具有较强的酸性。
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甲苯磺酸盐,并释放出氢气。
由于甲苯磺酸的分子中含有磺酸基(-SO3H),因此具有较强的亲电性。
这使得甲苯磺酸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起到催化反应的作用。
其次,甲苯磺酸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它可以在水中溶解并离解成氢离子(H+)和苯磺酸根离子(C6H5SO3-)。
这使得甲苯磺酸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在有机合成和催化反应中起到溶剂的作用。
甲苯磺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常见的工艺:1.甲苯磺酸的合成工艺:以甲苯为原料,氯磺酸为反应试剂,通过磺化反应合成甲苯磺酸。
反应条件通常是在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进行。
首先将甲苯和氯磺酸按一定的摩尔比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产物会从反应混合物中析出。
最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处理得到甲苯磺酸的纯品。
2.甲苯磺酸的氧化工艺:以甲苯为原料,通过氧化反应将其氧化为甲苯磺酸。
常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H2O2)。
反应条件通常是在较低的温度和中性条件下进行。
首先将甲苯和过氧化氢按一定的摩尔比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产物可以通过蒸馏等方式进行分离和纯化。
总的来说,甲苯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磺酸,具有较强的酸性和良好的溶解性。
它可以作为酸催化剂和溶剂在许多有机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甲苯磺酸可以通过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工艺来制备。
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和纯化步骤,以获得高纯度的甲苯磺酸产物。
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概述参考质量标准 MSDS 用途与合成方法对甲苯磺酸价格(试剂级) 上下游产品信息价格专题中文名称: 对甲苯磺酸中文同义词: 对甲苯磺酸;4-甲苯磺酸;4-甲基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亚苄基酸;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 P-TOLUENESULFONIC ACID;对甲苯磺酸(定做3-4周)英文名称: p-Toluenesulfonic acid英文同义词: TL65;TL65LS;PARATOLUENE SULPHONIC ACID;P-TOLUENESULFONIC ACID;PTS ACID;P-TOLUENE SULPHONIC ACID;TSA-65IP;TSA-65MCAS号: 104-15-4 分子式: C7H8O3S 分子量: 172.2 EINECS号: 203-180-0相关类别: 合成材料中间体;中间体;有机原料;芳香族化合物;有机中间体;染料中间体;FINE Chemical & INTERMEDIATES;OrganicsMol文件: 104-15-4.mol对甲苯磺酸性质熔点106~107℃沸点116 °C密度 1.07折射率 1.3825-1.3845闪点41 °C储存条件Flammables area水溶解性solubleCAS 数据库104-15-4(CAS DataBase Reference)NIST化学物质信息P-toluene sulfonic acid(104-15-4)EPA化学物质信息Benzenesulfonic acid, 4-methyl-(104-15-4)对甲苯磺酸用途与合成方法概述对甲苯磺酸(分子结构式:p-CH3C6H4SO3H,也写作TsOH,英文P-Toluene Sulfonic acid)简称PTS,是一个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酸,为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可溶于水、醇、醚和其他极性溶剂。
极易潮解,易使木材、棉织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和甲苯。
17种常用表面活性剂介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DLS)一、英文名: Disodium Monolauryl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月桂基磺化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结构式: RO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 常温下为白色细腻膏体,加热后(>70℃)为透明液体;2. 泡沫细密丰富;无滑腻感,非常容易冲洗;3. 去污力强,脱脂力低,属常见的温和性表面活性剂;4. 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伍,并降低其刺激性;5. 耐硬水,生物降解性好,性能价格比高。
五、技术指标:1.外观(25℃):纯白色细腻膏状体2.含量(%): 48.0—50.03.Na2SO3(%): ≤0.504.PH值(1%水溶液):5.5—7.0六、用途与用量:1.用途:配制温和高粘度高度清洁的洗手膏(液)、泡沫洁面膏、泡沫洁面乳、泡沫剃须膏,也可配制爽洁无滑腻的泡沫沐浴露、珠光香波等。
2.推荐用量:10—6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MES一、英文名:Disodium Laureth(3) Sulfosuccinate二、化学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三、化学结构式:RO(CH2CH2O)3COCH2CH(SO3Na)COONa四、产品特性:1.具有优良的洗涤、乳化、分散、润湿、增溶性能;2.刺激性低,且能显著降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3.泡沫丰富细密稳定;性能价格比高;4.有优良的钙皂分散和抗硬水性能;5.复配性能好,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提取液(如皂角、首乌)复配,形成十分稳定的体系,创制天然用品;6.脱脂力低,去污力适中,极易冲洗且无滑腻感。
五、技术指标:1.外观(25℃):无色至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2.活性物(%): 30.0±2.03.PH值(1%): 5.5—6.53.色泽(APHA): ≤504.Na2SO3 (%): ≤0.35.泡沫(mm): ≥150六、用途与用量:1、用途:制造洗发香波、泡沫浴、沐浴露、洗手液、外科手术清洗及其它化妆品、洗涤日化产品等,还可作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发泡剂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制备分子式:C18H29NaO3S分子量:348.48CAS号:25155-30-0简称: DBS,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
毒性:无毒。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由十二烷基苯与发烟硫酸或三氧化硫磺化,再用碱中和制得。
用发烟硫酸磺化的缺点是反应结束后总有部分废酸存在于磺化物料中。
中和后生成的硫酸钠带入产品中,影响了它的纯度。
目前,工业上均采用三氧化硫-空气混合物磺化的方法。
三氧化硫可由 60%发烟硫酸蒸出,或将硫磺和干燥空气在炉中燃烧,得到含SO3 4%~8%体积分数的混合气体。
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装有烷基苯的磺化反应器中进行磺化。
磺化物料进入中和系统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最后进入喷雾干燥系统干燥。
得到的产品为流动性很好的粉末。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性质用途与合成方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高含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白色粉状物,溶于水。
具有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去污、润湿、发泡、乳化、分散、凝聚、脱脂脱墨等性能,可直接用于配制民用及工业用洗涤用品。
由于采用双层塑料袋,不仅方便运输和使用,而且节省包装费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0#): 化学式:R-C6H4-SO3Na (R=C10-C13)分子量:340-352 活性物含量70±2 %表观密度g/ml 〉0.18 水份% ≤5.0 PH值(25℃ 0.1%水溶液)7.0—10.5 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状用途用作纺织印染助剂、丝绸印花、渗透及脱胶精炼助剂GB 276-96规定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有优良发泡力和去污力。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因生产成本低、性能好,因而用途广泛,是家用洗涤剂用量最大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也生产一部分镁、钙等无机盐及三乙醇胺等有机胺盐。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7176-87-0]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是配制各种农药用的混合型乳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由苯与α-烯烃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下缩合,缩合液经碱洗、水洗后蒸出回收苯,真空蒸馏得到精制烷基苯。
影响洗发水表面活性剂体系粘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一、洗发水的主体成份1、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辅助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增稠剂:盐类、聚乙二醇衍生物、表面活性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天然胶质、黏土类增稠剂;4、调理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蛋白质和水解胶原衍生物、赋脂油分;5、珠光剂6、防腐剂7、稳定剂:螯合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8、pH调节剂9、着色剂10、稀释剂11、赋香剂12、功能性添加剂:去屑、止痒、防晒、防脱等;二、洗发水的体系2.1表面活性剂浓溶液体系洗发水是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体,配以一定量的非离子、两性离子和高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总含量在10~26%之间,构成了一种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胶团溶液。
一般认为,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不是很大时(超过cmc不多),胶团通常为球形;当溶液浓度高出cmc10倍或更高时,胶团的形状变为非球形,通常呈棒状;随着浓度不断增加,棒状胶团聚集成束,呈六角形相堆积状;再高浓度就会转变成层状结构;浓度再增高,则由于水含量减少,发生转相,形成逆胶团。
洗发香波体系应该处在棒状胶团至六角形相之间。
表面活性剂胶团的结构形状与溶液粘度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认为,棒状胶团的溶液粘度比球状胶团大,而最大粘度似乎发生在六角形相附近,进入层状相则粘度下降。
洗发香波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还存在无机电解质,一是为增稠而加入的盐,二是有些原料本身就含有盐(如阴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无机盐的加入,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cmc降低及胶团缔合度增大,使得粘度增加,量太多的情况下可使表面活性剂析出形成新相,溶液出现混浊,粘度下降。
少量的电解质还可加大胶团对非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作用,但会降低对极性有机物的增溶能力。
2.2油性物质的增溶体系由于表面活性剂在制备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还含一些没反应的油性物质,这些油性物质再加上洗发香波中加入的香精、油性润滑剂(如高碳醇、羊毛脂等),将被表面活性剂胶团增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