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数字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10.69 KB
- 文档页数:5
“七”的文化意蕴国际上通用的历法中,一周的天数和七有关。
中国人对 7 也是情有独钟:“七仙女下凡”,“北斗七星”;成语中也有不少与 7 有关的:“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窍生烟”,“七擒八纵”,“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常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祭奠亡灵时讲究“头七”、“二七”、┄┄“七七”。
在 2007 年到来之际,英国《独立报》列举了 77 个与人类有关的数字“根据美国科学研究, 7 小时是人类每天最理想的睡眠时间。
在酸碱度测试中,而纯水的PH 值就是 7。
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以复述出 7 位数为正常水平。
7”:7 代表着中性,在许多文化中,7 都是个吉利数字。
背上有7 个点的七星瓢虫是幸运的象征。
在日本的古代神话中,决定人间福德的是7 位神仙。
七福神据说起源于佛教的七难即灭、七福即生的观念。
在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数字7 写出来像个大大的“V ”字。
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有7 大行星,以至于在许多语言中,一星期7 天都是用这7 大行星来命名。
在佛教故事中,佛祖一出生就能行走,向东南西北各走了和基督教里有七美德和七宗罪之说,数字 7 意味着完美。
7 步,步步生莲花。
在天主教7 美德是,诚信、希望、慈善、正义、勇敢、节制和宽容。
7 宗罪是傲慢、暴怒、懒惰、贪婪、嫉妒、暴食和淫欲。
犹太教的传统婚礼结束后,要再连续庆祝7 天,向新郎新娘表示祝福。
7 还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国际长途电话的地区代号。
穿过7号球衣的足球队员包括像贝克汉姆和坎通纳这样的著名球员。
就连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也是得到了7 个小矮人的帮助。
但是 7 也与一些不好的事有关。
比如人们常说婚姻要经历危险的“七年之痒”。
迷信的人认为,如果打碎镜子就会有7 年不走运。
美国失事的两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都是有7 名宇航员丧生。
“九”的文化意蕴在我国 ,人们之所以把"九 "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 天数 " 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是因为 "九"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可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 .。
哈汉语中吉祥数字文化对比作者:杨健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内涵角度对哈萨克族和汉族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数字进行浅析,从而能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哈萨克语。
关键词:哈萨克族;数字文化;吉祥数字;宗教信仰;文化差异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数字的发展与使用。
将数字与各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又是数字在这个民族文化中长期发展的结果。
虽然这些具有独特含义的数字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根源,但每一个数字都可以演绎出丰富的内容来表示这个数字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对汉语和哈萨克语的几个吉祥数字略加分析,看看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一、浅谈哈萨克语吉祥数字文化从古至今,哈萨克族有重奇数轻偶数的文化心理特征。
造成哈萨克族重视奇数的原因多数与宗教信仰有关。
10-12世纪期间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草原,哈萨克族皈依伊斯兰教后,受伊斯兰教的教义影响,把真主看作是其唯一的真神,哈萨克族通过重视奇数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真主的虔诚。
这种思想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哈萨克族,他们将奇数视作吉祥数字,例如:哈萨克族婚嫁都会选择在奇数日子里举办;送礼都是送奇数。
男孩的割礼仪式必须是在5岁或7岁举行并且必须是在单日举行。
(一)数字“五”数字“五”与哈萨克族的宗教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哈萨克文化中“五”是一个吉祥数字,哈萨克族认为“五”与“手臂、手、脚”有一定的关系,通常用整只手来表示“五”,因此,“五”还有“大量的、许多的”含义。
哈萨克先民认为“五”是一个最大的整数,一般情况下表达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在许多岩画上以及许多五人为一组的集体舞中发现这一特点。
此外,“五”在哈萨克族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示一个转折时期。
成人礼时举办割礼一般在五岁,在哈萨克历法中,每过25年是一个大轮回,这预示着人生将由此步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二)数字“七”数字“七”在哈萨克族心目中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并且渗透在哈萨克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哈萨克族在举行摇篮礼时,把刚出生七天的婴儿放在搖篮中,举行庆祝活动;举办成人礼时,也有在男孩子七岁时进行的割礼仪式;在结婚礼中有一个叫纳征的礼仪,纳征被认为是结婚阶段中最重要的礼仪,是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中。
中国关于十三的典故(原创版)目录1.中国古代对数字 13 的看法2.关于 13 的典故:商朝的 13 个部落联盟3.关于 13 的典故:佛教与 134.关于 13 的典故:道教与 135.现代社会对 13 的看法与应用正文【提纲】1.中国古代对数字 13 的看法在古代中国,数字 13 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
它象征着财富、繁荣和幸运。
在汉语中,“十三”的发音与“世生”相近,意味着“世上的生命”,因此,古代中国人把 13 看作是生命的象征。
2.关于 13 的典故:商朝的 13 个部落联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与 13 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曾成功地联合了 13 个部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这个联盟在成汤的领导下,成功地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因此,13 在商朝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关于 13 的典故:佛教与 13在佛教中,也有关于 13 的典故。
佛教认为,人有 13 种感觉,包括五种生理感觉(眼、耳、鼻、舌、身)和六种心理感觉(色、声、香、味、触、法)。
此外,在佛教的密宗中,也有 13 种密法,它们是密宗修行的重要内容。
4.关于 13 的典故:道教与 13在道教中,13 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
道教认为,人有 13 条气脉,它们是人体的生命力通道。
同时,在道教的符咒中,也有 13 种基本的符咒,它们是道教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现代社会对 13 的看法与应用在现代社会,13 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西方文化中,13 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象征着耶稣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他背叛了耶稣。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13 仍然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
在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如春节晚会、灯会等,都可以看到 13 这个数字的应用。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13 都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数字。
在古代,它象征着财富、繁荣和幸运;在现代,它仍然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
14在古代文化含义【最新版2篇】篇1 目录1.介绍“14”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2.分析“14”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总结“14”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篇1正文在许多古代文化中,“14”这个数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神秘的文化内涵。
在东西方文化中,它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含义,为人们所重视。
首先,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文化中,“14”代表着“一世”或“一生”。
在汉语中,“一世”的发音与“14”相近,因此,“14”被视为象征着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代表着人生的起伏和经历。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14”这个数字的出现,它往往预示着人生的某个重要阶段。
在西方文化中,“14”也有着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基督教中,14 这个数字代表着“拯救”,这是因为耶稣基督的第 14 个字母是“N”,而“N”在拉丁文中恰好是“拯救”的意思。
因此,在西方文化中,“14”被视为象征着神的拯救和恩典,有着深刻的宗教含义。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14”都代表着某种意义上的“完成”和“圆满”。
在东方文化中,它象征着人生的完整周期;在西方文化中,它象征着神的拯救和恩典。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14”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了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14”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是多元且丰富的,它既代表着人生的起伏和经历,也象征着神的拯救和恩典。
篇2 目录1.介绍“14”的汉字构成和发音2.“14”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14”在古代文化中的具体应用4.结论:总结“14”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篇2正文“14”是一个汉字,由“一”和“四”两个字组成,发音为“十四”。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14”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应用。
首先,从字形来看,“14”代表了“一”和“四”两个数字的结合,这两个数字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分别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一”代表着宇宙、天地、整体,象征着事物的起源和统一;“四”则代表着四季、四方、四象,象征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14”可以理解为是事物起源与变化相结合的象征。
汉字的数字与计数方法掌握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系统,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汉字中,数字和计数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汉字的数字与计数方法是学习汉语的基础,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数字和计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一、汉字的数字中文汉字有独特的数字表示形式,常用的数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些数字在书写时,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书写。
1. 一(1):汉字“一”是最基础的数字,代表数字1。
它的写法简洁明了,是一条直线,上面可以加横杠“-”表示十(10),如:十一(11)。
2. 二(2):汉字“二”代表数字2。
它的写法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可以画两条横杠表示20,如:二十(20)。
3. 三(3):汉字“三”代表数字3。
它的写法是三条平行的直线,可以画三条横杠表示30,如:三十(30)。
4. 四(4):汉字“四”代表数字4。
它的写法有稍微复杂一些,是由两个竖形状的线和两个横形状的线组成。
如:四十(40)。
5. 五(5):汉字“五”代表数字5。
它的写法是一个象征性的弯曲线条,如:五十(50)。
6. 六(6):汉字“六”代表数字6。
它的写法是一个类似于“七”的形状,去掉左上角的竖线。
如:六十(60)。
7. 七(7):汉字“七”代表数字7。
它的写法是一个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如:七十(70)。
8. 八(8):汉字“八”代表数字8。
它的写法是一个类似于“人”形状的线条,如:八十(80)。
9. 九(9):汉字“九”代表数字9。
它的写法是一个类似于“六”的形状,但是右侧没有竖线。
如:九十(90)。
10. 十(10):汉字“十”代表数字10。
它的写法是一条竖直的直线,如:十五(15)。
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数字一般放在被计数对象的前面,如:五本书、三个苹果。
二、汉字的计数方法除了基本数字外,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计数方法,即使用汉字来表示具体的计数单位。
数字与中国文化随着发展的社会进程,我们生活的社会越来科技化,数字化。
数字也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然而在古代,数字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流传至今的不同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数字的“魅力”。
中国人之于数字,不仅是记数,其中往往包含着更深的意义数字也是一种文字,但又与一般的文字不同,在吉祥文化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特性。
不论在吉语中,还是在吉祥画题中,可以看出,从一到十、从百到万的数字很多,有些数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之所以内涵之深,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充满了比喻、借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以及广泛使用谐音文字和数字象征等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
元复始,一团和气,一路平安,一帆风顺,一登龙门,一朝富贵,一举千里,一路荣华,一本万利等等。
中国文化之所以内涵之深,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充满了比喻、借喻和暗喻等表现手法,以及广泛使用谐音文字和数字象征等文化。
在中国的自然文化中,“一百零八”与“三十六”、“ 七十二”这两组数字密切相关,都被看作是吉祥数字。
这些数字的背后,还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在中国建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地使用与应用。
苏州寒山寺由于唐朝张继的一首诗,加上民间神和合二仙民间信仰魅力的缘故,其钟声是响彻中外。
现在每到每年的阳历年的最后一天,那辞旧迎新的敲钟仪式是一年比一年空前盛大,但对其敲钟以及敲108响数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很少人知道。
为什么要敲一百零八响?又有何说法?确实108这个数字与宗教、寺庙有着许多神秘的关系。
108在佛教里已作为佛的象征,敲钟、念经、拨动佛珠都要108遍,以示虔诚。
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人听了便可解除烦恼。
故北京大钟寺、苏州寒山寺、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等地,每逢除夕等日子都要敲108下。
其实,敲108响的说法很多,佛教有佛教的说法,道教有道教的说法。
但目前只有一种说法比较信服,108响钟声的释义是:一年中有12个月,24个气节,72个侯,三个数加在一起,恰好是108;而108声钟响,代表我们未来一年将要度过的108 ... 另外,笔者研究了一下我国古代的星象术,那36天罡与72地煞,总和星官是108,天罡地煞这里没有重复的东西,其108的文化内涵还正有道理。
红包寓意好的数字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包是一种重要的礼物形式。
无论是过年、结婚还是其他喜庆场合,红包都是人们流行的礼物之一。
人们常常讨论红包中的金额,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红包上所用的数字也有特殊的寓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寓意好的数字。
通过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数字来装饰红包,以传递特定的祝福和吉祥寓意。
1. “发”(Fa)的寓意在汉语中,“发”(Fa)音同“发财”,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带来财富和好运的数字。
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喜欢使用与“发”音谐音的数字来象征着好运。
例如,红包金额中的“8”就是“发”的谐音,被广泛认为是寓意好、带来财运的数字。
因此,在选择红包金额时,很多人会优先选择以“8”结尾的数字。
2. “一”(Yi)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一”(Yi)具有独特的寓意。
它与“祥”(Xiang)谐音,因此被认为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在汉字中,“一”还具有单一和唯一的意义,因此也被用来表示独特和特殊的事物。
整数“一”也被广泛用于象征新的开始、成功和幸福。
因此,将数字“一”作为红包金额的一部分,可以传达吉祥和独特的祝福。
3. “八”(Ba)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数字“八”(Ba)被视为非常吉利的数字。
这是因为“八”与“发”、“发财”的发音相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八”被认为具有无限和完美的寓意。
许多人相信,在生活和财富中,数字“八”代表着无尽的可能性和成功。
因此,在选择红包金额时,人们经常选择以“八”结尾的数字,以表达对受礼者好运和成功的祝愿。
4. “九”(Jiu)的寓意中国文化中,数字“九”(Jiu)也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
它与“久”(Jiu)谐音,意味着长时间、长寿和长久。
因此,在红包中使用数字“九”,也可以象征着长寿和好运。
此外,数字“九”还被认为是吉祥和繁荣的象征。
许多人选择以“九”结尾的数字作为红包金额,以祈求受礼者健康、富裕和幸福。
数字成语里的中国数文化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
而成语是历史典故的缩影。
散发着前人语言和文字运用的智慧之光。
承裁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以研究成语也是研究一个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在众多的成语中舍有数字的成语即“数字成语”为数不少且十分有趣在本文中笔者将“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
关键词数字成语内涵文化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那么我们町以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克拉姆申在一书中的观点麟鹄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同定短语是历史典故的缩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数字是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数字的产生与应用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时至今日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还蕴含着种种文化内涵。
在众多的成语中含有数字的成语以下简称“数字成语”为数不少也十分有趣。
在本文中笔者将“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在成语中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
翻开任何一部成语词典我们都能发现在如此众多的数字成语中。
最多的是含“一”的成语例如一元复始一团和气一路平安一帆风顺一登龙门一朝富贵一举千里一路荣华一本万利等等。
从含“一”的数字成语的数量之多可以看出汉民族对“一”重视。
老子认为“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笔者认为老子这句话中的“一”表达的是“最初”和“开始”的含义这表明了“一”至高无上的地位。
朱熹也认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成语“一元复始”中的“一”就是“始”之义。
二和双“二”的哲学思想来自阴阳对立相生的观念并促成了中国人对“对称”的偏爱由此形成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对称认为成双成对的东两象征着和谐、吉祥《周易》认为宇宙起源于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进一步衍生成六十四卦。
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们认为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李三衡几何梯级发展。
阿拉伯数字的含义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数字的含义“1”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2”——在中国人眼里,“2”是偶数,有“双”的寓意。
中国人总是希望好事成双,所以“2”是个很受欢迎的吉祥数字。
结婚要贴“喜喜”,取双喜临门的彩头,祝词“比翼双飞”,希望夫妻白首偕老。
平时称赞人,也是“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
讨吉利时,带“两”带“双”的词就更多了:“两全其美”、“福慧双修”、“双喜临门”等等。
“3”——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时候,三具有典型性,“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三。
”《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小说中,更喜欢用“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
《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在中国,“4”也是一个典型数字,用途非常广泛,很有价值。
“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
“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
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5”——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5”是一个应用的很广的数字,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行”:金、木、水、火、土。
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五伦”: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音”: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
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羽。
“五官”: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摘录】阿拉伯数字的含义“1”——“一”,有第一、金牌、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是世界万物的起点。
第一:No.1是很多成功人士一生追求的目标,站在事业和人生的颠峰,永远成为天之骄子。
“第一”对于他们是地位和尊荣的象征。
金牌: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金牌就意味着第一,是所有人花费无数心血争夺的目标,它不仅代表了参赛者的最高能力和成就,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上的荣耀。
一,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1”——在西方,它表示完美、独尊、起始,代表概念世界的一,一产生多,因而是世界的象征。
一产生多,一不是数,没有性的特征,属于太阳的领域。
西方命理认为,生日带“1”的人,是一个有野心,喜欢站在颠峰的人,不喜欢受人指使,喜欢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具有领导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兼且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塔罗牌里的1:魔术师就象数字“1”代表“万物之始”的意义,这张牌象征着宇宙创造万物的力量,隐藏在起点的能量。
牌面上画的“魔术师”代表:掌管精神面和物质面的三大力量——“出发、创造、发现”。
诉说着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蕴藏着无限大的万能力量。
“2”——在中国人眼里,“2”是偶数,有“双”的寓意。
中国人总是希望好事成双,所以“2”是个很受欢迎的吉祥数字。
结婚要贴“喜喜”,取双喜临门的彩头,祝词“比翼双飞”,希望夫妻白首偕老。
平时称赞人,也是“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
讨吉利时,带“两”带“双”的词就更多了:“两全其美”、“福慧双修”、“双喜临门”等等。
“2”——在西方,“2”是第一个偶数,属于阴性。
这是和立体空间有关的第一个数。
2是可分的,代表对立物。
它不能象征灵魂或精神,只能象征肉体或物质。
属于自然的秩序,也属于世俗存在和价值的秩序,属于月亮的领域。
在西方命理中,生日带“2”的人具有洗练、优雅、高贵的气质,他们拥有灵巧的手段,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从数字成语看中国人的数字文化心理摘要成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大类,就像语言中的活化石,历史悠久而又具有价值,其自身蕴涵的深刻内涵为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人的心理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材料。
成语中的数字成语是成语中的特殊一族。
它所折射出的中国文化不仅仅有生活、学习观念,制度方面的,还有中国特殊的数文化。
数文化与其它文化有机结合,特有的中国文化体现出特有的中国人的心理。
如“一穷二白”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则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三从四德,三妻四妾”是古代婚姻制度的反映等。
关键词成语数字成语数字文化心理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信息,任何民族语言多是该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形态。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汉语也是世界上古老而又发达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形式的固定短语,而且这些词汇和固定短语同样有着丰富的意义。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它们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将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凝固在四字格中,同时赋予了它们特定的含义,发展为成语,大大的丰富了汉语的语言宝座。
因而成语的来源大多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或者书面语言中现成的语句,其固定结构形式和组合成分,具有特定的语义内涵,这就使得一个成语比一个普通的词语具有更大的信息量。
因此,整个成语系统也比一般的词汇更能完整的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锻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的意义通过成语整体来表示,而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使得成语意义定型,具有定型化的特点。
如“怒发冲冠”不是说一生气头发都能把帽子顶起来,而是形容异常愤怒。
成语的结构也是定型的,包括结构成分的定型和结构关系的定型。
成语成分不能随意改动,如“说三道四”不能换成“说五道六”,“说一不二”不能变成“说七不八”等等,这是因为成语结构的成分都是经过历史的进化慢慢定型的,一经定型就不能随意改变。
“元”“次”“根”的由来“元”“次”“根”三个字在汉语中常常使用,它们在文学作品、日常用语中都被频繁运用。
那么这三个字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元”“次”“根”的由来以及其文化意义。
“元”的由来:“元”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意义既可以表示原始的、第一,又可以表示基础的、未衍生的。
“元”最初来源于古代数学,指的是一的开始,是数学中的基本单位。
元的原意是最初的,最早的,也就是数字1的意义。
这个意义也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最早、最初的时代被称为“元朝”,代表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古代汉语中,“元”还有着其他丰富的含义。
在汉字中,它可以作为部首或者偏旁,常常用于构词,形成多个搭配词语,比如“元气”“元宵”“元旦”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元”这个字在文化上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比如“元气”代表着生气勃勃的状态,“元宵”代表春节期间吃的甜点,“元旦”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文学作品中,“元”也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比如“元曲”是古代戏曲的一种类型,“元璋”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字,“元和”是一个历史上重要的年号,“元八”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笔名,“元一”“元二”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名字,这些都能展现出“元”这个字在文化上的含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次”也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比如“次曲”、“次短”、“次之”等这些都能展现出“次”这个字在文化上的含义,它们代表了次要、辅助、不重要等含义。
“根”的由来:“根”这个字在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最初的意义是指植物的根部,但后来它还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它代表了基础、根源、本质、根本等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根”还可以用来表示数学中的根,或者是表示某些结构的基础。
在汉字中,它也可以作为部首或者偏旁,构成了许多词语。
比如“根本”“根源”“根据”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根”这个字在文化上所承载的内涵。
“元”“次”“根”这三个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代表了一种起源、次要、根本的概念。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Number “Seven”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浅析汉语中数字“七”的文化含义及其英译策略摘要【摘要】语言反映了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数字是语言系统中特殊的一种,在人类发展过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涵义而且使用频繁,数字成语又在中国的成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不同,我们在进行英汉对译时不一定总能找到相对应的译法。
本文重点探讨带数字“七”的汉语词组的译法。
我们首先分析这类词组的文化含义, 然后采用奈达“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分类和总结翻译策略,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合适的翻译方法。
本文的探讨可帮助人们更好地克服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和增强跨文化交流。
【关键字】汉语词组;数字文化;七;功能对等;归化;异化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Number“Seven”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Abstract【ABSTRACT】Language reflects the tra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al culture. Numeral is a special kind of language system,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set phrases are culture-bound and frequently used by people. The set phrases containing numerals constitute the major section of the Chinese set phrases. Due to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s, 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not easy to obta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inese phrases involving number “seven”and penetrat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is kind of phrases. Guided by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we are going to analyze, categorize and conclude its translation method, and probe into th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numeral phrases, especially the seven-involved phr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turaliz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hrough our study, we may help people to overcome cultural differences, eliminat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enhance peopl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Chinese phrases; numeral culture; seven; dynamic equivalence; naturalization; foreignizationContents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摘要:在汉语中,数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
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系,同时,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因素等有关。
数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关键词:数字;文化;归类;发展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一个个数字包围着,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等,这些数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某一个个体的标识。
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我们每天都无可避免地要与林林种种的数字打交道。
有些数字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而有些数字,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的。
人们在挑选可以自主选择的数字时,往往青睐那些“吉利”数字,比如“六”“八”“九”等,且尽量避开那些“不吉利”的数字,如“四”“十三”。
数字本来是用来计数的,本无好坏、褒贬、吉凶之分。
但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却不断地丰富它的内涵,增添它的表达色彩。
因此,数字除了计数功能外,又衍生出众多的文化含义,形成了汉语中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
一、数字文化归类我们把这些数字分成以下几类:(一)谐音数字本是计数的工具,因与汉语中某些字发音相同或者相似,而具有了与谐音字相同的意义。
例如,人们在选择数字时,往往选择“八”“九”等吉利数字,而不选择“四”“七”等不吉利的数字,这是由这些数字的谐音造成的。
“八”的谐音是“发” ,取“发财”之意;“九”的谐音为“久”,取“长久”之意;而“四”的谐音是“死”,“七”的谐音是“气”,从语音上听起来,是不吉利的。
还有“二百五”这个词,常用来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
古代的银子,五百是一封,二百五十个是“半封”,“半封”与“半疯”谐音,因此,“二百五”就有了“傻”之义。
(二)双数数字一、三、五、七、九为单数,也称阳数,二、四、六、八、十为双数,也称阴数。
在汉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吉祥数字。
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结婚日期时,倾向于选择双数月份和日子。
在某些地区,甚至丧葬、动土、搬家等日期,也选择农历的双数日期,也就是二、四、六、八、十等日子。
数字“四”,它既是一个双数,又与“死”“事”发音相近。
在选择车牌号码和手机号码事,通常会避开这个数字,但在选择日期时,有时也选择这个数字,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择日时,为图吉利,一般会查看万年历,选一个黄道吉日,那是中国另一传统文化对数字选择上的一个制约。
(三)俗语、成语中的数字例如,“一五一十”是指以五为单位数数儿,用来形容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地叙说,“不三不四”形容一个人不正派或不像样,“一推六二五”形容置之不理,一推了之。
“二一添作五”是指一样东西两人平分,“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干脆利落,“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做事考虑不周,“八九不离十”表示差不多。
这些汉语俗语和成语中尽管包含着数字,由于俗语和成语有着完整的、凝固的意义,所以,这些数字也就失去了原有表达数的功能。
(四)虚数和概数数字的应用过程中,使数字的所指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把这种用法,看做是数字应用的一种引申,就产生了虚数和概数。
它们仍然表达数的概念,只是不指某一确切的数,而是一种模糊的数。
汉语中,通常用一、二表示数量小,用千、万表示数量大,这就形成了数字的虚指用法。
例如,“一日千里”形容速度快、变化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一日”和“三秋”都是虚指,形容朋友或恋人之间的想念。
(五)来源于历史故事比如“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数字。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孟子,一个是七十三岁去世,另一个是八十四岁去世。
因为他们是圣人,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两位先贤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此,后来有了这样的说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就是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老人的一道坎,到了老年,特别害怕七十三岁这一年和八十四岁这一年,这就形成了这两个数字的特殊含义。
二、汉语数字文化产生机制汉语数字文化丰富多彩,产生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下面几点:(一)汉语语音特点汉语语音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在汉语中,一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和三十九个韵母,它们组合成四百一十个音节,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字有三千五百个。
这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与四百一十个音节对应,因此,汉语中谐音字就特别多。
再加上汉语口语中,单音节词较多这一特点,与零至九这十个数字发音差不多的单音节词也就很多了。
我们知道,单音节词具有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这些数字就有了与其谐音的单音节词相同的意义。
从这一方面来讲,这也是汉语数字文化内涵丰富的最重要的原因。
比如,“零”与“灵”谐音,“一”在口语中读作“yāo”,与“要”谐音“二”与“爱”谐音,“三”与“伞、散”谐音,“四”与“死”谐音,“五”与“无”谐音,“六”与“禄”谐音,“七”与“气、起”谐音,“八”与“发”谐音,“九”与“久、酒”谐音。
(二)汉民族的心理特点1、趋吉避祸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战争和灾荒,这就形成了渴望和平、健康、快乐、幸福,讨厌战争、灾荒、死亡、疾病这样的民族普遍心理状态。
趋吉避祸心理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交际活动,这种心理状态存在于中国人的交际活动的各个层面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交际活动的规范,形成了趋吉避凶的文化现象和修辞现象。
人们在选择数字时,也会遵从这一心理,选择吉利数字避开不吉利数字。
汉语数字文化是以心理联想为基础,借助于汉语语音方面的特点,那些听起来寓意美好的数字,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首选,那些不吉利数字,人们则往往避而远之。
举例来说,二0一0年十月十日,是一个“三连十”吉日,寓意“十全十美”,被称作“史上最佳结婚日”,诸多国人为讨“彩头”,都忙着在这一天结婚。
与此类似,车牌号码或者手机号码尾数,选择“八”的人多之又多,因为“八”在口语中,与“发(财)”谐音,让人很容易产生心理联想。
相反,汽车牌照号码,没人愿意要带“四”的,“四”与“死”谐音,现在交通事故又频频发生,没人愿意招惹这样的麻烦。
在某些省份或地区,手机号码后四位中如果有数字“四”,手机话费会有很多优惠用以吸引客户。
2、对称的和谐之美人们普遍喜欢双数,双数有“对称”“和谐”的含义。
汉语词汇中,有“好事成双”“四平八稳”“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寓意美好的词,可见人们对双数的青睐。
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是按“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这样的梯级结构发展的,所以,双数自然就成了吉利数。
然而,在英文化里,除了数字“十三”之外,人们认为奇数才是吉祥数。
在俄罗斯,“六六六”是最不吉利的数字,有“恶魔”的意思。
再进一步探讨的话,笔者认为,这也是受人们心理因素的影响。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躯干和五官,正常情况下是对称的,对称才是自然的,产生了“对称才美”。
从男、女成对的婚配制度到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的好事成双、双喜临门,从建筑结构到室内物件的摆设等等,大多是对称的。
三、汉语数字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数字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张清常在《汉语的15个数字》一文中也谈到,中国人使用数字,一时有一时的风气,这不是说别的数目不用,只是说这个数字成为一时的爱好。
数字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原有数字,有了新的内含比如“三八”这个数字,本来是指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的节日,后来又用来指“三八式”步枪,例如在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那一声是三八,这一声是连珠”。
在港台地区,这一数字是骂人的话,骂一个人,不分男女,“三八”“臭三八”“死三八”都是很难听的词汇。
也有人说,“三八”是专门用来骂女性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疯癫癫、不够庄重”。
随着港台影视剧的传播,这个词在大陆地区也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又衍生出“八婆”这样的词语,经常用来指多嘴多舌的人。
(二)数字的褒贬色彩发生了改变数字“七”。
这个数字,在俄罗斯、韩国等,是吉利数字,但中国人不大喜欢这个数字。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七”有了新的寓意。
“七”同“起”谐音,取“雄起”“崛起”之意,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看好这个数字,车牌号码、手机号码尾数,往往会选择“七”。
数字“二”。
“二”本来是一个双数,是一个吉利数字,汉语词语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等。
但另一方面,含有数目“二”的词语,更多的是贬义词,如“二把刀”借指对某项工作一知半解、技术不高的人,“二流子”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二愣子”指粗鲁莽撞的人。
“二”这个数字,新近又有了另外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不分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等。
上面谈到的数字“三八”和“二”,由于其文化含义的发展变化,也带来了语法上的变化。
“三八”由一个数词变成了一个名词,“二”也由一个数词变成了一个形容词。
这一点,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的。
四、小结汉语数字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含,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我们对此加以挖掘和梳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对某些数字的偏好可以折射出某个社会时期人们的心理层面,在进行社会交际和商业交易时,选择那些吉祥数字,可以迎合人们趋吉避祸的心理,从而使日常交际和商贸来往顺利进行。
比如在选择某些日期或者馈赠物品数目时,尽量选择那些吉祥数字。
其次,随着国际间交往的不断扩大,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对汉语数字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来华留学或从事商贸活动的外国人理解这其中的特殊含义,克服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另外,即便是汉族人,也未必能知晓数字中所蕴含的意义。
因此,研究数字中的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数字中的文化不断发展,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应该不断跟进。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2]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张清常.汉语的15个数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4]现代汉语规范字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P166-169.[6]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