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6.37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

课题研究总结

经过这次课例研究,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开展本课例的研究提高了全体数科组成员的研究水平,使我们的教学有了较大的进步;另一方也暴露出来我们研究的许多不足之处,这为我们今后开展类似的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借鉴的宝贵经验。现在就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学

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动手实践。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此外,动手操作也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

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灵活应变的指导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互动是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提高实践活动的质和量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核心,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根本。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讲究动手操作策略,优化动手操作情景,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智慧的火花得以熊熊地燃烧。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因此,在课堂上,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操作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操作,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把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态度、价值观且富有个性的过程,从此积累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轻松感悟数学,给课堂教学带来

一个个惊喜的浪花。

课例一、摆一摆在活动中理解概念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 因此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像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但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的过程又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古板无趣。如果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操作活动的情境,那么概念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活泼、易如反掌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如红领巾、三角尺、交通指示牌、房屋等(逐个出示相应的图片)。三角形是我们熟悉的图形,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摆”出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动手摆,创造性地摆出了多种不同的三角形。我请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是用小棒摆的,有的是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的、有的是用铁丝围的、有的是用硬纸板剪的、有的是沿着三角尺的边画的、有的是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的三角形……这样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进而认识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逐步形成了三角形的概念。

在教学中设置“摆一摆”的操作情境,既能强化学生首次感知的体验,又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建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探索热情。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不同的摆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答案,从而不断对概念之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调试和补充,在自然的操作中生成概念,建构概念。

课例二、选一选在活动中揭示本质操作活动模式适用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小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选一选,让学生辨析感悟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选一选,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核心内容。

如:教学乘法的三个基本定律时,发现其中的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可以从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迁移,而乘法分配律则不然,感性认识就远远不够,其结构又比较复杂,。定律内容的叙述比较繁琐,难度较大。教学中我首先安排了一组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解题中初步感知规律,然后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

( 3+4)X

X6+4 X6

63

(23+7)X

X9+7 X9

923

17 X3+5X

3 (17+5 )X3

(13+5)x

X20+5

2013

( 8 x6)x 28X2+6 X2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体验,看一看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而不相等的算式怎样改就可以相等了?经过“感知——选择——辨析——讨论——改编”之后,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等式两边的算式结构特点已非常清晰了,学生也很快地总结出了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以致后来的练习题也能够轻松解决了。

课例三、剪一剪活动中解决问题剪——是几何数学中常用的操作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够验证一些猜想。

如探讨“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时,我安排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盒子,要求学生从一条棱开始将其剪开,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剪之前我让学生闭上眼想象一下正方体的展开图都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请同学说说你想到的样子.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说两个正方形上下交错连着像个台阶似的,有的说展开的形状像个榔头似的,也有说展开的形状像剑、枪等等,甚至有学生说正方形展开的样子有点像鸭子、小狗的,学生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看他们这么兴奋,我赶紧鼓励他们动手把自己想象的展开图样子剪出来,并比一比谁剪得快?

相同的正方体沿着不同的棱剪,可以得到这么多不同的展开图,而且符合同学们的想象,那你还能把它折回原样吗?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再次操作,轮流演示展示与折叠的过程,感悟体与面的转换,理解正方体展开图既有多样性又有确定性。通过这次剪一剪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例四、猜一猜活动中点燃激情大胆猜想是探索数学知识的一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