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综述【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5
1绪论1.1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工、医学、工业及科研的各个领域中,都必须对相应的信号进行检测和处理。
人们通常根据采样定理将传感器送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可以说是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数据采集的好坏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数据采集的目的在于检测电量或物理量,例如电压、电流、温度、压力、液位等。
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应该包括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处理芯片和软件等。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智能型越来越高,实时性也越来越好,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速度也越来越高,对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雷达测量系统、航天导航、医学影像等很多场合都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
在这些需要高精度测量的系统中测量结果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除了对数据采集的基功能外,还必须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采集环境实现多种功能模式、多种量程范围、多种控制方法等。
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便携式解决方案在数据采集中开始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并越来越多的开始倾向于低电压、低功耗、微型化设计。
因此数据采集仪表的种类越来越得多,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
通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不能满足专门的场合,这就迫使许多公司开发出各种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采用数据采集卡。
近年来,数据采集系统速度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同时USB技术、以太网技术及无线通讯等技术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使其接口方式得到了拓展,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亲睐。
单片机、ARM、DSP、FPGA多种微处理器的应用使数据采集卡市场百家齐放。
目前国内的数据采集卡市场主要有国外公司主导,高速和高精度方面尤为突出。
日本东京测器研究所生产的TDS-150便携式数据记录仪是一种静态数据采集仪,测量通道达50个,具有休眠间隔定时和数据存储功能,可进行长期自动测量,配有USB和RS-233端口,可读取各种测量设置和测量数据并传输到电脑里。
基于MATLAB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MATLAB作为一款便捷灵活的工具,在数据采集、分析、展示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MATLAB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总结了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分析、数据建模、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将MATLAB用于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全面提升系统的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MAT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Introduction
MATLAB(Matrix Laboratory)是MathWorks软件公司开发的用于模拟数字信号采集、信号分析、数据建模、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高级计算软件。
MATLAB在几乎所有的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扩展性、全面性、独立性有效地协助实验人员完成实验过程,为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文对基于MATLAB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得出有效的研究结果。
I.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术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它的应用包括声学信号的采集与处理,语音处理,视频处理,通信信号处理,脑电信号处理,仪器测量等等。
MATLAB提供的完善的工具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完成DSP任务。
凭借MATLAB的直接访问特性,可以实现对实时信号的系统实现,并且简化了后期的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的系统。
本系统基于分布式架构,利用多个数据采集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中心节点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
系统使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数据采集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架构;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算法1.引言数据采集是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据采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论文旨在设计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的系统,利用现代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2.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包括多个数据采集节点和一个中心节点。
数据采集节点负责采集数据并发送到中心节点进行处理和存储。
2.2数据采集技术本系统利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和无线传输技术。
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类数据,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远程传输。
2.3数据处理算法本系统采用了一系列数据处理算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压缩和数据加密等。
数据清洗算法用于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数据压缩算法用于减小数据的存储空间,数据加密算法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3.实验结果与分析本系统经过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在数据采集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系统能够实时地采集数据,并能够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
同时,系统具有较低的误差率和较高的数据采集率。
4.总结与展望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旨在构建一个能够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的系统。
通过分布式架构、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本系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电子信息工程数据采集系统综述引言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储存、处理以及控制等,在雷达、通信、水声、遥感、地址勘测、振动工程、无损检测、语音处理、智能仪器、工业自动控制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一、数据采集系统随着测控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在测控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2]。
数据采集系统是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传输、储存等操作的设备。
它涉及到以下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模拟转换和数模转换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据采集系统抗干扰技术、误差分析与处理、人机接口技术、数据存储与打印、数据传输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3]。
二、数据采集系统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测控技术将向着高可靠性、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如数据融合技术、模糊信息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等,在数据采集和现代测试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今天,采用软件编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使系统更加简单。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能进行远程操作与控制,而且可以把数据采集结果通过网络显示在世界各地的WEB浏览器中,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测试系统的资源和数据共享,大大拓展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空间。
随着智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现代数据采集系统的通用化和标准化设计就变得十分重要,便于系统的组件、更改、升级和链接,实现大范围内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三、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1.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本文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选用了A/D转换芯片,它包括了:多路切换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器[4]。
文献综述通信工程数据库综述摘要:“数据库”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当时美军为作战指挥需要将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且称之为—数据库。
而DBMS是数据库主要的工作模式之一,下面我们会介绍他的工作方式,而基于VB的网络数据库将是我们这次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数据库;DBMS;Microsoft SQL Server1、引言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格式化数据库(以层次和网状数据库为代表),经典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和后关系数据库为代表)和新型数据库(以对象数据库和XML数据库等为代表)的三代发展演变。
4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与理解。
首先数据库技术已经形成相对完整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核心,造就了C.W.Bachman、E.F.Codd和J.Gray三位图灵大奖得主;其次,数据库带动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软件产业——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和相关技术工具与解决方案,对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冲击和推动作用,表现出非凡的生产力效应;再者,数据库研究和开发领域的各项成就推动了其他众多计算机理论与应用领域的进步,对于这些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成为各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与技术基础。
进入新世纪,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强化数据库基础教育与应用训练显得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
IEEE/ACM颁布的CC2005(Computing Curricula2005)将数据管理和实践列为大学计算机教学全部5个方向(计算机工程CE、计算机科学CS、信息系统IS、信息技术IT和软件工程RE)的必须内容。
2、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叶,当时美军为作战指挥需要将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存储在计算机中,并且称之为—数据库。
起初只是将其简单看作一个个存储数据文件的电子容器。
随着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人们沿用并逐步引申了数据库概念,给予这个名词以更为合理与深层的意义。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研究意义和应用一前言1.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便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和单片机的设备,能够把ADC采集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而交予数码管实现电压显示功能,同时经过与PC的连接能够实现计算机更加直观化显示。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利用串行或红外通信方式,实现对挪移数据采集器的应用软件升级,经过制订上位机(PC)与挪移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两者之间堵塞式通信交互过程。
在工业、工程、生产车间等部门,尤其是在对信息实时性能要求较高或者恶劣的数据采集环境中更突出其应用的必要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举行采集。
这其中有非常多地点需要对各种数据举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
如今常用的采集方式是经过数据采集板卡,常用的有A/D 卡以及422、485等总线板卡。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方举行各种监测,并依照需求举行自动采集,通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1.3 系统的要紧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要紧包括:TLC549的工作时序操纵,常用的单片机编辑C语言,VB 串口通信COMM控件、VB画图控件的运用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要紧是设计一具把TLC549(ADC)采集的模拟电压转换成八位二进制数字数据,并把该数据传给单片机,在单片机的操纵下在实验板的数码管上实时显示电压值同时与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示波器连接,实现电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二数据采集系统开辟相关技术介绍2.1 TLC549结构及工作原理2.1.1 TLC549的概述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文献综述1.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移动数据交换和存储,是近年来IT行业的热点。
如今,各式各样的移动存储设备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数据交换的可移动性和便捷性成就了整个数字化时代大厦的根基。
移动数据交换刺激了IT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目前,在工控机、嵌入式系统中,数据采集和交换多采用串行口和以太网等方式,但串行口和以太网都需要布线施工、成本高且不具有移动性。
而基于USB FLASH的USB移动存储技术的发展为上述领域中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提供了新的可靠性。
当下,USB2.0正逐步在扩大应用,因为USB2.0向下兼容USBI.1,数据的传输率也将达到120Mbps-240Mbps,它还支持宽带数字摄像设备及下一代扫描仪、打印机及存储设备等。
更重要的是,各种外围设备类的协议规范逐步增多和完善。
比如刚开始时只有人机接口设备类(Hid)和音频设备类等,现在,出现了几乎所有外设的类规范,比如通信设备类、显示设备类、海量存储设备类(Mass Storage)、图像设备类、物理接口设备类(PID)电源设备类、打印机设备类等。
由此可见,USB接口的协议是比较完善了。
但是,随着USB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人们对于USB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USB能应用在各种计算机领域中,尤其是在移动数据领域中,希望能通过PDA等移动设备直接和USB外设通信,使得USB能应用在没有PC的领域中。
理论上分析,USB接口芯片很多,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微控制器(MCU)的USB接口芯片。
这类USB接口芯片的微控制器从底层控制USB接口。
比如Cypress的EZ—USB/FXlFX2系列、Cypress半导体公司的CY7C63xxx(低速)、CY7C64013(全速),这类芯片的微控制器有自己的系统结构和指令。
有些USB接口芯片的微控制器是通用芯片(基于8051内核),比如Intel公司的8x931和8x930,Cypress半导体公司的EZ-USB等。
一前言1.1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和单片机的设备,可以把ADC采集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微处理器的简单处理而交予数码管实现电压显示功能,并且通过与PC的连接可以实现计算机更加直观化显示。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的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利用串行或红外通信方式,实现对移动数据采集器的应用软件升级,通过制订上位机(PC)与移动数据采集器的通信协议,实现两者之间阻塞式通信交互过程。
在工业、工程、生产车间等部门,尤其是在对信息实时性能要求较高或者恶劣的数据采集环境中更突出其应用的必要性。
例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各行业中,常常利用PC或工控机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
这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如液位、温度、压力、频率等。
现在常用的采集方式是通过数据采集板卡,常用的有A/D卡以及422、485等总线板卡。
卫星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航天遥测、遥控、遥监等技术,对航天器远地点进行各种监测,并根据需求进行自动采集,经过卫星传输到数据中心处理后,送给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
1.3 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TLC549的工作时序控制,常用的单片机编辑C语言,VB串口通信COMM控件、VB画图控件的运用等。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是设计一个把TLC549(ADC)采集的模拟电压转换成八位二进制数字数据,并把该数据传给单片机,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在实验板的数码管上实时显示电压值并且与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示波器连接,实现电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二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介绍2.1 TLC549结构及工作原理2.1.1 TLC549的概述TLC549 是以8 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A/D 转换器为基础而构造的CMOS A/D 转换器。
关于数据采集系统技术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和全周期检验和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采集监测、制造过程管理等功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现场工业控制总线、专用工控网络等条件实现现场设备层数据的传输。
系统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提供多种联网方式,支持任何标准的RS232、422、485、TCP/IP等系列通讯协议,甚至是最新的无线传输方式。
多种数据采集及展示方式
围绕制造企业现场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采集需求的不断提高,平台对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的负载也在不断增加。
基于工业物联网IoT平台支持分布式数据采集及存储架构,能够适应于不同制造业现场的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和集成,针对不同的制造业现场工况条件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设备采集的通信接口主要分为串行接口通信、以太网接口通信、NBIOT通信、USB接口通信等,它们都是通过采集端来实现和具体接口的通信;采集端完成对设备数据的采集并解析为标准的数据格式,同时还将外部系统发送过来的标准数据接收并封装为设备可以识别的数据,并对外提供软件接口。
采集端分为软件采集端和硬件采集端;软件采集端是纯软件程序,需要部署在相应的计算机上;硬件采集端是将数据采集、写入、解析、封装等功能集成到硬件盒子中。
电源输入:9~30VDC 6 x RS-232/4852 x 10/100MB 网卡 1 x Console for debug
1 x USB 1 x 外置天线
内置蓝牙
1 x
采集硬件接口。
数据采集系统摘要:近年来,数据采集及其应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据采集系统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它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学期我们有一门称为《测控技术设计与开发》的课程,它与数据采集系统有一定的关联,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老师讲解及自己的探索,我对数据采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
本文为我对搜集资料的整理及自己认知的一个总结,主要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知识,并分析数据采集的一个简单芯片:ADC0809.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ADC0809正文: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
数据采集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数据源收集、识别和选取数据的过程。
另一种是数字化、电子扫描系统的记录过程以及内容和属性的编码过程。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了:可视化的报表定义、审核关系的定义、报表的审批和发布、数据填报、数据预处理、数据评审、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
通过信息采集网络化和数字化,扩大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提高审核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最终实现相关业务工作管理现代化、程序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介绍。
1.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成熟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
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
大概在60年代后期,国内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用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微型机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为一体的数据采集系统。
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动检测仪表和专用数据采集系统,因而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从70年代起,数据采集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一类是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系统。
文献综述篇1一、引言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
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一)叛逆心理的概念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
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
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
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
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
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
大数据文献综述范文docx(一)引言概述:本文旨在综述大数据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目前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文: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1. 大数据的概念及演变2. 大数据的四个基本特征:3V(Volume、Velocity、Variety)+ Value3.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的差异与联系4. 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影响二、大数据的采集与存储1. 大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2. 大数据存储的常用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数据库等3. 大数据采集和存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4. 大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的技术与方法三、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1. 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挖掘、模型建立、结果验证等2. 大数据分析常用的算法和技术: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与预测等3.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与案例研究4. 大数据分析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与价值四、大数据的可视化与交互1. 大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 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3. 大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4. 大数据可视化的交互技术与方法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大数据发展趋势: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与应用2. 大数据面临的挑战:数据质量、隐私与安全、算法效率等问题3. 大数据发展的政策与法律环境4. 大数据发展的前景与应用展望总结:通过对大数据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和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潜在价值。
同时,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可视化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推广,大数据必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温室大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设施,其内部环境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
温室大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温室大棚逐渐受到关注。
温度和湿度是温室大棚内部最关键的环境指标之一,对于植物生长、病虫害防治、育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采集和监测温湿度数据对于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进行设计并展开综述。
通过对当前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并详细说明了单片机在温湿度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同时,还实施了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该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温室大棚及其环境参数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是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包括温室大棚概述、温湿度采集系统原理和设计要点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方式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施与测试结果分析,通过详细描述硬件搭建和程序编写步骤,并介绍测试环境和方法论,最后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在该部分中总结了系统的结果和意义,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了解与分析该系统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通过实施系统并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系统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在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方面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综述,旨在为温室大棚智能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数据采集系统综述
引言
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领先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信息数据的采集、储存、处理以及控制等,在雷达、通信、水声、遥感、地址勘测、振动工程、无损检测、语音处理、智能仪器、工业自动控制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一、数据采集系统
随着测控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在测控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2]。
数据采集系统是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传输、储存等操作的设备。
它涉及到以下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信号处理技术、模拟转换和数模转换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据采集系统抗干扰技术、误差分析与处理、人机接口技术、数据存储与打印、数据传输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
[3]。
二、数据采集系统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测控技术将向着高可靠性、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如数据融合技术、模糊信息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等,在数据采集和现代测试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今天,采用软件编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使系统更加简单。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能进行远程操作与控制,而且可以把数据采集结果通过网络显示在世界各地的WEB浏览器中,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测试系统的资源和数据共享,大大拓展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空间。
随着智能测试技术的发展,现代数据采集系统的通用化和标准化设计就变得十分重要,便于系统的组件、更改、升级和链接,实现大范围内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三、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1.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
本文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选用了A/D转换芯片,它包括了:多路切换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器[4]。
多路切换电路主要是针对被测物理量有多个,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模拟开关来选择通道,而现在多根据软件设置对通道进行选择。
采样/保持电路是为了保证模拟信号高精度转换为数字
信号的电路。
在模拟数字变换电路中,如果变换期间输入电压是变化的,那么就可能产生错误的数字信号输出。
采样/保持电路就是将快速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与“保持”,以保证在ADC转换过程中模拟信号保持不变。
模/数转换器是计算机同外界交换信息所必须的接口器件,因为它能把自然界和生产过程中的模拟量转换成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数字量[5]。
单片机主要完成系统数据的读取,处理,逻辑控制,数据传输等任务。
串行通信主要是将单片机与PC机联系起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
PC机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6]。
图1:基于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框图
2.基于DSP数据采集系统
该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DSP、数据采集电路、数据存储器、JTAG仿真接口以及与计算机的通信接口,其中数据采集电路由如下几部分组成:电压跟随器、模拟通道开关、AD7663[7]。
系统通过MAX232驱动RS-232标准通信,将转化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定时发送给主机。
在系统的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各自的信号稳定,在多路模拟通道开关前设置了电压跟随器。
系统工作时,模拟电压输入信号经过电压跟随器输入给模拟通道开关,当其中的某一个通道开关打开时,与之相连的那一路电压信号便得以通过,然后该路电压信号通过一个电压跟随器,进入由DSP控制的AD7663的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由AD7663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AD7663将转化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通信接口将数据定时发送给主机。
该数据采集系统最多可扩展至16路模拟信号采样[9]。
图2:基于dsp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框图
3.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
如图3所示,是整个设计的原理框图,首先从外面接入一个5V电压信号,给A/D芯片供电,然后再通过电压转换芯片,分别将其转换成1.5V的电压信号和3.3V的电压信号[10]。
其中1.5V电压只供给FPGA使用,而3.3V电源同时为FPGA和EPROM提供电压。
其次,将一个模拟信号在A/D芯片的一端输入,经过A/D芯片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FPGA中,通过对FPGA编程,使其对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及其存储,并输出一些控制信号对A/D芯片的模数转换进行控制,最后再将处理完的数据对外设进行输出。
程序通过插件以PS或JTAG的方式下载到FPGA芯片中,FPGA掉电数据会丢失,所以用一个EPROM来存储数据,这就是系统的基本原理[11]。
在FPGA芯片内部设计程序是根据AD芯片的转换时序,来控制AD芯片的转换,以及从AD芯片中读取数据并将其存储在FPGA内部的双口RAM中,再对外部设备引出地址线和读使能线,使后面的DSP芯片对数据进行读取或处理。
图3:基于fpga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框图
总结
方案1具有精度高、体积小、速度快、处理能力强、可靠性高以及功耗低等优点。
方案2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大、灵活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现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现场。
方案3具有高速、高精度、稳定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任务,以达到最佳效果。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因其高效、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已经成为数据采集方面的主流。
随着科技地不断进步,数据采集也向着更小、更快、更精确、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数据采集的运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马明建,周长城.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 沈兰荪.数据采集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
[3] 周林,殷侠等.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 周兴,戴胜华.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6(1):25-27.
[5]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3.
[6] 杨振江,杜铁军,李群.流行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应用实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7] 郑力新,周凯汀,方瑞明,等.DSP多路同步数据采集板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2):145-149.
[8] Hendrick Tom.Interfacing the ADS8364 to the TMS320F2812DSP TI SLAA163[R].Tex as
Instruments Inc,2002.
[9] Hendrick Tom.Software Control of the ADS8364 TI SLAA155[R]. Texas Instruments Inc,
2002.
[10] 崔俊杰,郭宏.基于FPGA的实时数据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
2005,20(3).366-370.
[11] 叶长青,孙胜利.基于FPGA的多路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电测与仪表,2005,42(5)52-54.。